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混乱大唐 >

第79部分

混乱大唐-第79部分

小说: 混乱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献祭完毕高藏、扶余丰、泉男建、泉男生再次着跟随三军再次开拔了,不过这次开拔,大队人马被留在了礼泉并不能入长安城,只有少量精兵和有功之臣被准许进城,狄风的风火军因为战功卓著也在同行之列。

    狄风虽然感觉这番折腾有点多余,高宗李治也没有露面,但来的一行人是沛王李贤和右相许敬宗;太子李弘病重,先在沛王李贤代掌东宫,他和右相许敬宗出迎百里代表高宗来迎接凯旋的李绩大军这倒也是莫大荣誉了。

    快到明德门的时候,大军得令奏起了凯歌,朝中大小官员在明德门外迎接凯旋的李绩大军。

    朱雀大街两边的酒楼茶肆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以往那些流连于胡姬酒肆的纨绔今天一个个都是身着戎装威风凛凛的站在酒楼窗口,向着李绩大军观望,打扮拉风显然是为了应景,但有左右羽林卫和百骑把街道封死,让他们到不得近前,这身行头是白穿了;豪门大户的小娘子更是跟要去相亲一般打扮得花枝招展,站在临街的酒楼店铺内,对着大军中的年轻英武的将领或是指指点点、或是交头接耳掩口轻笑,很是惹人侧目。

    伴随着凯歌高奏,狄风的风火军就走在大军的中段,因为薛仁贵的玄甲军留在了平壤,白衣白甲打扮的风火军就成了最吸引眼球的虽在;风火军所过之处叫好声不绝于耳,这倒让风火军将士各个沾沾自喜,可好景不长,当人们得知这就是屠城二十,破城四十,斩首十万计的“雪魔”后,又原来的欣赏变成了敬畏。

    也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那些刚刚还冲着风过军年轻将士抛媚眼的小娘子,突然感觉空气中有了血腥气,而这些英武儿郎浑身都散发着煞气,变的让人不敢直视,风火军再经过的地方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退后一步。

    这让宁州风火军郁闷无比,不知是谁郁闷不过,忍不住大吼了一声“万胜”,紧更着风火军齐声大吼“万胜……万胜”。

    喊声如雷,震颤人心,吼声中围观的人群呼啦一下退的更远了。李绩回头狠狠的瞪了狄风一眼,责怪他出风头。

    狄风则回了一个无辜的眼神给李绩,表示不是自己安排的,但狄风紧接着就醒悟过来,这还是李治的江山,如此大喊有点“喧宾夺主”了,他忙一提气,高喊了一声“大唐万胜,陛下万胜”。

    随着狄风的喊声,风火军这才跟着改口“大唐万胜,陛下万胜”。

    李绩看到这一幕满意的点点头,两人眼神的交流虽然隐秘,但陪在李绩身旁的沛王李贤和右相许敬宗却不由的齐齐扭头看向狄风,心里同时暗道“此子不凡!”

    因为狄风的这一嗓子,让某处酒楼之上一个与狄风有故的纨绔一眼看到了他,忍不住惊呼“这不是狄家老二吗?前年还和弟兄们留恋于平康坊呢,现如见怎么成了将军了?”

    这纨绔嗓门甚大,惹得周围人忍不住侧目,更有好事的靠近问道:“兄弟快讲讲这是怎么一个典故?”

    纨绔刚要借机吹嘘一番自己与“雪魔”统帅狄老二的故事,却看到狄风身边的石头瞪着牛眼,杀气腾腾的看了过来,顿时被石头凶煞的眼神吓的退到了人群之后,再不敢多发一言。

    而人群之中还有一人,看着狄风,心里百味杂陈,“想当初你不过是一白丁,现如今你贵为一地封疆,而我薛易却只能在户部苟且,这真是造化弄人啊!”

    大军没有进朱雀门,到皇宫外而是转向了太庙,长安南郊高宗李治已经等在了那里,别看李治身为皇帝,但这战俘和开疆扩土的功绩还是要先进献神明和先祖的,献虏,拜郊祭天,祈求神灵、李氏先祖护佑大唐。这些礼节完成,才轮到高宗在含元殿接受献俘。

    高藏没有被杀,因高藏并不掌握国家实权,所以唐高宗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任命他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

    任命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人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唐将自李绩以下,都各有不同第次的封赏。而狄风的宁州人马里,田阳明升了黔州都督府长史,归德大将军,不日返回黔州主持大局、江中石成了水军都督,开府设衙带领宁州水师被安排到了泉州、石头因为识字不多大老粗一个,没有给实职,而是封了游骑将军的虚职,留在了狄风身边。至于燕青、苏痕和五虎等人虽然留在了元山,但也是皆有封赏,而且品级不低。

    泉男建抵抗到底,本是要斩首示众的,但高藏和泉男生苦苦哀求,高宗为了传扬兄弟仁义,便把泉男建流放黔中。这倒好,田阳明算是抓的泉男建,结果泉男建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掌管的黔州了。

    百济的扶余丰因为参与高句丽侵占新罗也被流放岭南。

    又将高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分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全境,选拔有功的高丽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共同治理。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镇守安抚安东。

    至于狄风,谁也没有想到,狄风居然只是给了一个户部郎中的职位,五品还没有宁州刺史的品阶高,权力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虽然没有列数狄风功绩,但风火军的事迹早已经被传开,谁还不知道狄风大名,更加上以前狄风大作临江仙被人翻了出来,这样文武全才与这封赏完全不成对等。就在众人大跌眼镜等待着下文的时候,关于狄风的封赏才真正到了关键;“开国元山县候”中书刚一宣读出口,殿内就响起了一片惊讶声。

    “县侯,食邑千户,虽然不是实封,食邑在高句丽,但那也是实打实的三品爵位,要知道自从高宗继位后爵位就很少再有分封了,此等荣耀羡煞旁人,不过这实职与勋官差距太大,不知道圣人此等安排是为何意?”

    拜将封侯,功成名就众人羡慕狄风,但狄风心里却是老大的不乐意,要这虚无的爵位对他来说没什么用,食邑千户还赶不上他的济州岛呢,除了侯爷的名字好听以外,即无实权又无封地,看似风光但背后却是夺了他的权,也不知道这李治是那里搭错了线,竟然对自己如此不公?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封赏已经结束,狄风只好压下心中不快跟着大家去参加高宗赐下的廊下饮宴了。

    

 第二 庆功宴

    高宗李治在酒宴进行到一半就因为身体不适先一步离开了,在经过代掌酒宴的沛王李贤一番敬酒后,狄风缩在角落看着殿中众人,此时才算是见识了大唐的中枢官员,满堂朱紫,狄风虽然成了候爷,也能身居前列,可在紫袍诸公里他还是被安排在了靠近柱子的角落;在狄风眼里这些大员很有意思,由于高宗退席,酒宴的气氛少了一丝拘谨,官员们三五成群的上前为李绩敬酒。年轻一代一般都是与相熟之人结伴上前,能很明显的看出谁与谁相交不错;而老一辈的官员则单身前去,又相熟的甚至遥遥举杯并不上前,还有一些根本就不去敬酒,而是大声说笑李绩走了****运才落了如此大的功劳,这样的表现让外人很难看出谁和谁的交情怎样。

    “结党,在初唐并不是很严重,都是开国功臣,大家一起从死人堆里不但挣出了功勋也挣出了友谊,就算政见不合也只是堂上争吵堂下合,这也许就是后世所说的三大铁里的一起扛过枪吧。所以这帮老家伙根本不需要也不屑去结党,但他们也有亲疏远近,只是隐藏的比较深罢了。

    但现在看堂上永徽年后提拔起来的官员已经明显有了结党的趋势,新老两代似乎隐隐有了冲突……”狄风在观察别人,突然他感到身侧也有目光在有意无意的观察他自己。虽然作为此次饮宴的主角之一,关注他的人不在少数,但这道目光与众不同,让他既感到熟悉又觉的陌生。

    狄风忍不住侧头看去,只见一个长相英俊身着朱红袍的年轻官员正端着酒杯冲着自己遥遥示意。

    “这人是谁?长的不错很有做人妖的潜质,如果能去一趟泰国做个手术,回来后很难让人分出公母;但看面孔自己从未见过,应该不是相熟之人,那他对自己这个户部郎中献的哪门子殷勤?”狄风心里琢磨着,手上礼貌的回敬了一下。

    就在狄风刚刚放下酒杯的时候,耳边一个声音响起“此人明崇俨正谏大夫,精通鬼神之术,景晖切莫与他走的太近,以防受污名所累”。

    狄风抬头看去,只见跟自己说话的竟是右相许敬宗。

    许敬宗笑眯眯的看着狄风模样甚是和蔼,看到狄风回过头来,他笑着道:“老夫年纪大了,饮了几杯水酒就喜欢胡说八道,你可切勿当真啊,这正谏大夫明崇俨还是可以的……可以的,狄贤侄今日封侯,老夫忙于礼物还未来得及道贺,贤侄莫怪啊!”,说着对狄风一举手中的杯盏。

    “小子何德何能,怎敢劳许伯伯道贺……”狄风说着连忙就要起身,却被许敬宗按住,许顺势跪坐在狄风身旁“不必多礼,你是少年俊杰,而老夫就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这样才能调养心态,跟你这年轻人把酒言欢老夫的身子骨都变的轻建了不少,敬你这一杯水酒说起来还是老夫占了你的便宜呢!哈哈…………”。

    许敬宗笑的自然亲切,让人丝毫都感觉不出眼前和蔼的老人是一朝右相,换做别人兴许就会被平易近人的许敬宗折服,但狄风却暗暗加了小心,李绩曾经的忠告还在耳边,信宁的赖明杰可就是许敬宗保举的,却被自己拉下了马。狄风不相信许敬宗对此事一无所知。

    早知道长安不好混,妖孽云集鱼龙混杂,狄风自认没有降龙伏虎的能力,这才一到大唐就选择离开长安去外面躲风头,可是造化安排躲也躲不过去,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长安。

    许敬宗就是妖孽之列,他谈吐风趣,总能找到让你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了一个开头后,他就会笑着听你来讲诉,只有在需要转换话题时他才会巧妙地插一句做;这是一个真正的谈话高手,不知不觉间就能让你心甘情愿的说出他想听的东西。

    狄风虽然有了戒备说话时倍加小心,但还是跟许敬宗说了自己在辽东所作所为,直到许敬宗笑着告辞离去,狄风才发现自己除了济州岛和十三娘的海盗军团以外,其他的都在许敬宗的引导下跟他说了。

    “这老家伙太坏了,除了丑儿还想不出谁能如他这般会套人话的”狄风一边腹诽着许敬宗,一边端起杯盏走向了李绩。

    李绩可以说对狄风有恩,无论是长孙无忌死在信宁时李绩为保自己留在了黔州,还是乌湖岛粮草被毁李绩对自己的包庇,亦或是自己迂袭高句丽李绩的支持,虽然有狄仁杰的原因在,但狄风还是要借花献佛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更何况许敬宗和李绩的关系微妙,虽然许敬宗不敢公开的针对李绩,但两人俨然已经成了新老权势的代表人物。

    狄风以为,刚刚许敬宗跟自己坐谈甚欢,在场的人可是都看到了,狄风不想让人误解自己封了候就忘乎所以忘了提携过自己的英国公。他要去给李绩敬酒用此来表示自己并没有被许敬宗拉拢过去。

    可到了李绩跟前,狄风才发现自己想多了,他这个侯爷在这帮三朝老帅眼里还上不得席面,更别说他的实职还只是一个五品的户部郎中。别说那些老帅就连李敬玄这些新贵都没有拿正眼看狄风的。

    大家都在自顾自的饮酒看歌舞,只有沛王李贤往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就转过头去,李绩倒是对着狄风能来敬酒表现的颇为欣慰,但这也是出于长辈看后辈的应有表现,李绩以长辈的口吻告诉狄风:“不要太在意官职的大小,你太年轻,现在有了大名声,就应该自己稍加抑制,用不着独出众人之上。圣人安排你去户部做郎中正是出于爱才……。”

    但是李绩的话还没说完,狄仁杰就警惕的凑了过来,他打断了李绩和狄风的谈话,并把狄风赶回了自己的席位。

    狄仁杰费尽心机才把狄风留在了户部,他可不想李绩再横生枝节,万一李绩再出什么幺蛾子,把狄风弄去扬州,那自己的辛苦安排就白费了。同时狄仁杰也打定了主意,庆功宴结束后他回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问问狄风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何打算?

 第三 狄仁杰的问话

    既然要盘问清楚,狄仁杰就丝毫没有拖拉,庆功宴结束狄风刚进门就被狄仁杰叫到了书房。对狄风种种举动的猜测,让狄仁杰早就没了耐心,他直奔主题问道:“截留宁州税赋隐瞒不报、操纵漕运、打造水师、经营私产、把持军武……我来问你,你做这些意欲何为?”

    狄风一直以为自己做的事情非常隐蔽,可没想到狄仁杰会知道的如此详细,他不由脱口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听狄风问的直接,连个尊称都没有,狄仁杰知道这是说中了狄风的心底,让他有了慌乱,但还是气不过的呵斥道:“混账!你就是用这种口气跟为父说的么?”

    狄风忙改口“父亲是如何知道孩儿的所作所为呢?”

    狄风的一声父亲让狄仁杰放缓了语气“岂止是为父知道,这长安城内知道你暗中小动作的何不止为父一人,只不过人家没有对你的小动作放在心上罢了,你当百騎和内廷卫是幌子嘛!”

    狄风一听“百骑”和“内廷卫”忍不住低声问道:“圣人和圣后也知道此事?”

    狄仁杰点了一下头,又补充了一句“还不止二圣知道,沛王、许敬宗……”说到一半狄仁杰犹豫了一下不再接着说了,而是换了话题问道:“这些你到不必担心,有人问起自有为父替你开脱,但我只想知道你的所作所为用意何在?你要老实回答不可隐瞒。”

    “隐瞒宁州财政是为了,把资金集中起来更好的投入到宁州建设中去,如果上报孩儿怕会被朝廷截留”狄风一看没办法在隐瞒,只好如实解释给狄仁杰听,不过他也是说的半真半假有所保留。

    “为何不向朝廷陈述你的执政方略?”狄仁杰是不会放过任何细节的,他要从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