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混乱大唐 >

第67部分

混乱大唐-第67部分

小说: 混乱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江中石的话,狄风心里暗道“这江中石是真的在为自己考虑,他的主意不错,古人信奉鬼神,借鬼神知名立威是收拢人心的不二法门,自己的威信本来就高,如此这样。不但能收拢人心,还能起到给个船将士鼓舞打气的作用”,想法一起狄风点头道:“你去安排吧!”

    江中石点头出了船楼,片刻功夫个船都在传言“狄将军以自己之名,要求海神拘收妖孽,止停风浪,大家不必担心这风浪一时半刻就会停息”,狄风在宁州就有神名,传言一起。让个船不安的兵士立马全都安下了心来。

    江中石的话很准,风浪在一个时辰后停了下来,雨过天晴一道七彩长虹出现在船头前方,蔚蓝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鸟随着船队左右飞舞,一片祥和安逸的景象,完全没了刚才乌云压顶惊涛骇浪万份凶险的场景。前后的落差太大让人一时回不过神来。

    过了许久不知是谁带头发出了一声大喊“狄将军威武!”。紧接着所有人都跟着欢呼起来,也许是了生死一线的经历。劫后余生的兴奋让这些人越喊声音越大,喊到最后口号变的五花八门喊什么的都有。但意思一致都是在赞颂狄风。

    听着众将士五花八门的喊声,狄风暗骂自己愚蠢,“怎么就没想到给自己的军队贴上一个标签呢?有了名称,有了口号,才能这支队伍更有凝聚力。可叫什么好呢?

    狄家军?这可不行,真要叫了狄家军,李治和武则天就会第一个对付自己,个人崇拜可是犯了皇家的忌讳。

    宁州军?这个还行,只是自己万一离开了宁州,这名字岂不就成了别人的。

    自己的名字里有风火,丑儿又根据自己的名字创建了风火帮,这支水军中也有不少风火帮的成员,加上孙子兵法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名言,干脆就叫风火军吧!名字虽然不怎么好,但也比没有强。”

    狄风有了主意,便借着众人的呼喊,大声喊道“风火万胜!”

    “风火万胜!”水军中的风火帮成员自然明白,便跟着大喊,剩下兵将听不明白,但狄风喊了,他们也跟着喊,一时间“风火万胜!”的喊声统一了起来,在海面上传播开来,把海鸟惊得四散飞开。

    船队在这场风浪中并没有什么损失,人员也只是有几个倒霉蛋被船上的杂物砸伤了,调整一番后继续向着辽东进发,战事训练一刻未停,随着经历越多这支新建成水军,也越来越成熟,只是丑儿因为狄风把她绑在了柱子上的事而耿耿于怀,为此已经一连几日不和狄风说话了。

    经过了半个月的海上航行,到了十月狄风的船队终于抵达了登州,十月的登州天气已经有了丝丝寒意,登州属河南道,也是此次征讨高句丽的战略要地,登州三面距海,利擅鱼盐,且北指卑沙城,则扼辽左之噤喉;南出成山,则控江淮之门户,对面是乌湖海,可直达乌湖岛,乌湖海东面就是平壤城,其位置的重要不言而喻。

    而此时的大总管李绩就在营州驻扎集结,他听说狄风到了登州,就下令狄风去水军总管郭待封处交令听命。

    此时的登州便是水军总管郭待封的驻地,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则驻扎在平洲,李绩的中军在营州,登州、平洲、营州成犄角之势,但登州相对平洲和营州就要相对安全了许多,因为有大海相隔,高句丽的兵马除非过海否则是与登州碰不上面的,李绩安排狄风留在登州听命,也是含了保全他的意思在内。

    狄风可是久仰薛仁贵的大名,有心想去看看这个牛人长的什么模样,但军令如山他可不敢造次,只好先去了水军衙门见郭待封。

    李多祚对郭待封的评价很准,郭待封也是早就听说过狄风的名声,一见到狄风如此年轻,心里就有点吃味,他派人查验过狄风押运来的粮草后就一杆子把狄风支到了乌湖镇。

    李绩原想让狄风在相对安全的登州听命,等最艰苦的前期作战完成,在派狄风进入战场收尾,可没想到郭待封因为不喜狄风年少有为,竟自作主张的把狄风派往了乌湖镇。这一下狄风可是直接到了战线的边缘,与高句丽的大军隔海相望了。

 第一百一十六 上岛

    乌湖镇也就是现在的长岛隍城,乌湖岛是由南北两个小岛组成,面积不过十平方公里,而乌湖镇的对面就是高句丽的卑沙城也就是如今的大连大黑山一带,两城遥遥相望。←百度搜索→

    太宗第一次东征就在乌湖岛上设立了乌湖镇作为军需粮草的仓储之地,乌湖镇受登州蓬莱节制,岛上按中镇配置,将、副将、录事、仓督俱全,兵士三百多人大多是流放和发配到这里的配军。

    换做平时乌湖镇的守军倒也清闲,可现在大战在即乌湖镇的战略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高句丽视乌湖镇如眼中钉肉中刺,早欲拔之而后快,如此情形下乌湖镇守军早就变的草木皆兵,郭待封派狄风率部前来也不全是出于私心,他也不是草包知道乌湖镇的重要,狄风这三千多人到达乌湖镇,也是为了防止高句丽偷袭大军粮草。

    乌湖镇守备将军郭晨原在刘仁轨手下当差,但白江口海战中郭晨畏战怕死屡犯军纪,刘仁轨本欲斩他,但他走了李敬玄的门路,被李敬玄保了下来才留在了乌湖镇做了一个正七品的守备将军。

    此时郭晨正搂着一个衣着半裸的妇人在庭中饮酒,忽然负责前哨的校尉匆匆跑了进来,高呼道:“将军,大事不好,有大股船队向着我们驶过来了!”

    郭晨闻言以为是高句丽发兵来攻打乌湖岛吓的手中酒杯落了地,他慌乱的起身胡乱披了衣甲,就匆匆的跑出治所。

    “将军,要不要传令集结?”校尉跟在郭晨身后边跑便问。

    “要……要……还有,把我的船准备好,就是后山那条”。郭晨慌乱的回答同时还不忘了叮嘱校尉把自己准备留着逃跑用的船只备好。

    郭晨到了城楼,放眼望去只见海面上十几条大船破浪而来,郭晨还没仔细看清楚心里就是一阵打鼓“老天,这十几条船,装载的士兵就不下几千人。我这乌湖镇守军不过三百,这叫我如何守得?”他回头看了看斗志全无的手下兵将,一咬牙对着校尉道:“你先在此指挥让他们死守,某回府衙民夫协防”。

    郭晨说完头也不回就匆匆离去。校尉对着郭晨的背影吐了口吐沫骂道:“曰你先人,一有战事你跑的比谁都快,还当老子不知道么?吗的,跟了这么一个窝囊废,老子上辈子是遭了什么孽啊!”

    校尉骂完。回头对着守将大喊:“郭晨跑了,我们没了后路,不战而逃也是一死,杀敌战死也是一死,前者死了还会拖累家小,后者死了兴许会让家小得些抚恤,兄弟们信得过老子就拿起你们的刀剑,干这帮番狗!”

    乌湖岛的守军被郭晨盘剥本就缺衣少穿朝不保夕,这等生无可恋的日子,他们早就受够了。被校尉以鼓舞,大家也乱哄哄的跟喊道:“好!干这帮番狗!”、“死就死了,没准朝廷开眼还能因此赦我等的罪过”、“对,这吃不饱穿不暖的,还不如拼死求一番富贵”。

    大家呼喊着涌上了城头,这时一名眼尖的小校突然指着海面喊道:“校尉你看!那好象是咱们的船队”。

    校尉一听,忙趴到垛口仔细观察,只见海面上一艘最大的楼船上飘荡着一个大大的唐字旗,而楼船、海鹘是大唐水军的标志,这可不正是自己的船队!他不由大笑着对城头众人喊道:“哈哈……兄弟们不要担心。这是咱们大唐的水军到了”。

    当狄风登上乌湖岛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群衣甲破乱的邋遢兵,这些兵士的装备比弥勒教叛军还不如,狄风很怀疑这些是不是以战力彪悍而著称的边军。一个个蓬头垢面的怎么看都像是一群占山为王的土匪。

    面对衣衫褴褛的守军,因为看不出品阶高低,狄风只能问道:“你们的守备何在?”

    刚刚领头的校尉走出人群,看了一眼狄风鲜亮的衣甲,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狄风,但还要回答狄风的问题。他只能磕巴的说道:“这位……将军……”

    狄风身边的石头一看校尉不认识狄风就抢着说道:“这是宁州刺史、辽东道运粮使、宣威将军狄风,狄将军”。

    校尉一听这个官比郭晨大,这才忙说道:“我们守备大人跑了,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些小卒,卑职是这些人的领头”。

    校尉的话让狄风听的稀里糊涂,他不禁疑惑的问道“跑了?为什么跑?”。

    校尉觉的终于找到了可以做主的人,便把郭晨的种种劣迹说了一遍,狄风听了心里恼火,“未战先逃、克扣军饷,此人该杀”。当他来到乌湖镇府衙,看到堂中几个衣衫不整的妇人,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对身边的江中石问道:“你可能拿住这个郭晨?”

    江中石也曾在刘仁轨手下当过差,也参加过白江口之战,自然知道郭晨恶名,一听狄风要拿他,顿时痛快的答应“他刚走不久,我派游艇追赶,拿他应该不在话下”。

    “好!你速去将他拿来”,狄风是打定了主意,要拿这个郭晨立威乌江镇。

    江中石领命出去,狄风又安排人手,把乌江镇的人马集结,仓库清点查验,这才来到校场,在众人的注目下一言不发静静等着江中石回来。

    再说这郭晨也是人品太差,他本来先逃了,准备逃回登州谎报军情,再找人使银子托关系依照老办法就可以蒙混过去,但替他划船操桨士兵恨他已久,怎肯出力划船,结果没走多远就被江中石带人追上。

    等江中石押解着郭晨来到校场,郭晨一看到校场上已经整齐的占满了人,心道不好,看来这人要拿自己立威,但他不认识狄风,没办法套关系,只能喊道:“这位将军,我郭晨是吏部尚书李敬玄的门生,本要去登州拜见郭待封郭军史禀报战情,你为何派人捉我回来?”

    郭晨本以为自己虽不认识这位将军,但报出吏部尚书李敬玄和水军使郭待封的名头,这人必定会给自己留些颜面。可他哪里知道,狄风根本不买什么李敬玄的账,至于郭待封,他不提还好,一提郭待封,狄风心里更加来气。

    狄风冷笑着问道:“你到是个巧言善辩的主!既然你自认无罪,那我就让大家来说说该怎么处理你是好!”

 第一百一十七 乌湖岛

    江中石在狄风旁耳语了一番,把郭晨曾经在百江口之战的表现说了一遍,狄风本就有意拿郭晨立威,如今一听此人还是惯犯,更坚定了杀他的念头,至于杀了郭晨会引起的后果和安定军心相比,狄风自然选择安定军心为重,再说有狄仁杰和李绩撑腰,狄风才不去考虑杀一个郭晨会有什么麻烦。

    在狄风的引导下,校场成了诉苦大会,领头的校尉既然已经告了郭晨的黑状,此时他一不做二不休,第一个上台把郭晨的恶事说了一遍。有人带头接着乌湖镇众将也大着胆子一个个上台控诉郭晨。

    郭晨成了落水狗,罪状更是五花八门,就连他偷摸杂役老婆这种小事都被人给抖搂了出来。郭晨听的是面如死灰,但他还是不甘心的喊着“我是镇守将军,你要治罪与我,也要上报朝堂,经过大理寺和兵部核准……”

    郭晨的话还没说完,狄风一指前排的一个士卒道:“你,上台将此人斩了!”

    狄风指的人正是他在风暴中救起的兵士,狄风后来才知道这人叫宋忆凡,是土生土长的信宁人,此人善长测距,对炮车和绞弩运用的精准熟练,是个难得的远程打击好手,但就是胆小太小,当时宋忆凡风浪打飞以为是鱼妖报复居然被吓昏了过去。此时狄风叫宋忆凡上台行刑就是要给他练练胆。要不然到了血性战场,他这胆小的毛病可是会害死好多同袍的。

    宋忆凡没想到狄风会让他来行刑,心里实在是害怕,但狄风是主帅,军令如山不能违抗,更何况狄风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宋忆凡心里虽然害怕可为了军令、为了报恩,他还是硬着头皮上了高台。

    郭晨一看这将军可不是打几军棍做做样子,而是要来真的,他再不敢嘴硬忙高呼饶命,但狄风不为所动。一指军鼓,鼓手立即擂响了军鼓。

    咚咚的鼓声,激的人热血沸腾,宋忆凡一咬牙在军鼓的刺激下。狠狠的挥下了横刀,由于紧张害怕,第一刀没有砍中郭晨的脖颈,而是砍到了郭晨的肩膀。

    郭晨吃痛不在求饶,而是破口大骂:“你这直娘贼。敢杀老子,你就等着言官参你滥用私刑吧,这可是大罪……”。

    “跟个娘们似的,你没吃饭啊!再来!”狄风不理会郭晨的大骂,对着宋忆凡呵斥了一句。

    被郭晨的鲜血刺激,再加上狄风的呵斥,宋忆凡心里反倒稍稍稳了下来,他再次举起横刀,对准郭晨的脖颈狠狠劈下。

    随着郭晨人头落地,现场一片安静。这安静只持续了几秒,接着就是欢声雷动。毕竟是军武汉子哪个没有血性,第一次杀人的宋忆凡只是失神了片刻后也是发出了一声大吼,就是这一声大吼,为狄风打造出了一个传奇“炮兵”。

    狄风斩了郭晨,这一消息过了两天郭待封才知道,自从到了登州他可是没少收郭晨的孝敬,听说郭晨被杀,郭待封又惊又气,惊的是狄风竟然如此大胆敢未经大理寺直接斩杀命官。气的是狄风杀了郭晨就断了自己一条财路。

    郭待封本想招狄风前来登州问罪,但考虑到狄风虽受自己节制可他不是自己的属官,而且背后还站着狄仁杰,郭待封只好忍气放弃了招狄风来登州的打算。写了公文将此事报与辽东道大总管李绩,请李绩处理。

    李绩再接到郭待封的公文前,就已经接到了狄风报来的斩杀郭晨的经过详情,他直接回了郭待封四个字“某知道了”。

    对于李绩的回复郭待封看的无语,也莫名其妙的更加感觉狄风不顺眼,但他没有死心。又一道公文发给了水军统帅,中书令刘仁轨。

    刘仁轨接到郭待封的公文,都没有仔细看内容,一看到开头说狄风私刑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