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明穿之朱明绣锦 >

第20部分

明穿之朱明绣锦-第20部分

小说: 明穿之朱明绣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啊!”说罢便一饮而尽。
  众人亦举起手中酒杯,随声附和道。
  “大哥说的极是!你们可还记得大本营的李希颜李先生?治学虽是严谨,但待我们哥儿几个极是严厉!我们几个稍微有些淘气顽皮,不听教导的,那李先生便用戒尺打我们的脑门!十二弟应该是不知道,当时我们几个都没少被打,四哥脑门上还留下伤痕了呢!”周王朱橚笑嘻嘻地回忆道。
  “是啊,后来父皇因为此事颇为生气,还是母后过来劝慰道,李先生是以尧舜的标准来教训儿子们,劝解父皇莫要生李先生的气!”太子朱标也跟着回忆起了往事。
  “我可知道,其实那日是八弟和十弟惹的事,四哥只是替他们掩饰,便做了替罪…………”周王朱橚话还没说完,便感受到了来自周遭异样的眼神,他知道此时提八弟潭王朱梓和十弟鲁王朱檀是多么不合时宜的场合,洪武二十三年潭王朱梓因为妻弟卷入胡惟庸案而自焚,这会去了还不到一年,鲁王朱檀因为迷信道教方士,误服金丹,毒发伤目,这会去了也才不到两年。这转瞬即逝间就有两个当年一起读书的兄弟离开了人世间,宴会上的气氛不免再次尴尬起来。
  太子朱标为了缓解气氛,便再次举起酒杯强颜欢笑道:“哎,喝酒,喝酒!”
  众人又陷入了一阵沉默不语中,太子朱标作为此次宴会的主人,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看了看众兄弟,想找一些能振奋人心的话题,他的目光刚好落到了燕王朱棣的身上,便笑道:“四弟在迤都一战打的甚是精彩!震惊朝野,四弟可愿给众兄弟讲讲当时的情形?”
  朱棣一直没有作声,其实他心里不愿太子朱标把话题引到他身上,至少在现在这个场合,是不合时宜的,但太子为了转移话题,也不得不这样做了。他看了看晋王朱棡,晋王脸色自然是不太好的,便微微一笑道:“其实没什么可讲的,只是运气好罢了。”
  周王朱橚和湘王朱柏此时的好奇心已被调起,便睁大眼睛凑上来准备听四哥讲北疆的英勇事迹,没想到四哥竟然如此谦虚,一时觉得掉了胃口。
  晋王朱棡此时眼眉一横,冷笑道:“听说四弟从乃儿不花处得到一匹汗血宝马,今日怎不见四弟供上京来啊?”
  朱棣见他明摆了是想找事,便镇定自若地答道:“是有那么一匹汗血宝马,不过在校场比试的时候,作为犒劳三军将士的奖赏了。”
  “哟!是吗,那我怎么听说那汗血宝马被炽儿得了去!”晋王朱棡不依不饶,步步紧逼道。
  “当日立下规矩,谁赢得了骑射比试这汗血宝马便是谁得了去,炽儿赢得了比试,那汗血宝马自然就归他所有了。”朱棣并不想理会三哥的咄咄逼人。
  “哟!这就奇怪了,炽儿生来肥胖,腿脚不便,四弟军中有那么多骁勇善战的大将,怎么会被炽儿赢了骑射比试,这……莫非是四弟在比试中放水了?”晋王朱棡挑衅地笑道。
  朱棣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晋王朱棡说的确有几番道理,朱高炽是如何赢得这场比试的,这其中的故事自是不能在这种场合多说。
  侍奉在太子朱标身边的朱允炆自是看不过去了,便对众位王叔拱手施礼道:“允炆不才,各位王叔叙话之际,允炆作为小辈本不应该插嘴,可那日骑射比试,据小侄听闻,是徐小郡主与炽儿弟弟一同赢得的比试,徐小郡主离开北平之时,便把那汗血宝马留给了炽儿弟弟。”
  “可是中山王府的徐小郡主?”周王朱橚好奇地问道。
  “正是!”朱允炆恭谨地答道。
  “真是将门出虎女啊!”湘王朱柏赞叹道。
  “哼!都说四弟治军严明,我看也不过如此,不然怎会有女子闯入校场这种事情!” 晋王朱棡冷笑道,这正是燕王朱棣不愿再说下去的原因,他知道晋王朱棡定会拿此事做文章。
  “三王叔这就是误会四王叔了。”只见朱允炆不慌不忙地道:“是皇爷爷命郡主去的,允炆知道这些,也是从皇爷爷那里听来的。”
  朱棣听到此话,心里便觉松了一口气。晋王朱棡自觉理亏,也再找不出什么继续讽刺燕王的由头,便冷哼了一声,不再继续了,其实他心里也是知道的,再继续拿军营里私藏女人这个话题纠缠下去,老四可是有他的实证的,迤都之战他军营里私藏军妓一事,父皇当时且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如今这场合,可不好再让老四翻他的旧账。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咱们去花园里赏赏月吧!”太子朱标忽然起了兴致,便提议道。众人见此间酒席上话题已难以继续下去,便皆随声附和道,一同朝花园走了去。
  

  ☆、第29章 秦王朱樉

  第二十九章秦王朱樉
  待到东宫的宴会结束之时,朱棣便悄悄走到朱允炆身边,低声道:“今日之事多谢侄儿了。”
  朱允炆微微一笑,马上回礼道:“四叔莫要客气,侄儿也是为了还郡主一个人情。”
  “哦?竟有这等事?”燕王朱棣好奇地问道。
  “回四叔的话,不过是郡主小时候曾经帮过侄儿罢了。”朱允炆淡淡一笑回道。
  原来那日在御花园,并不是朱允炆第一次见到徐妙锦,也许穿越之后的徐妙锦已经不记得了。那是朱允炆的哥哥朱雄英还在世的时候,那年朱允炆只有五岁,由于当时太子朱标的原配常氏还在世,朱允炆只不过是侧室所出的庶子,在东宫时常被下人们所欺负。有一次几个小太监故意把他扔在了没人的地方,他找不到回东宫的路,就在路边急的哭了起来。这时刚好遇到了随父亲进宫来面圣,却又因为乱跑而迷了路的徐妙锦,当时只有四岁的徐妙锦非但没有慌张,反而还递给了他一个精致的小手帕,让他先把眼泪擦干净,并劝慰他不要着急,这皇宫就这么大,总能找到回去的路的。于是两人便相互扶持,慢慢摸索着往回走。这时恰好在半路上遇到了来寻女儿的魏国公徐达,朱允炆心中便暗自记下了这个人情,也记住了这个小女孩,有朝一日必定要报答这个小女孩当年帮助他的恩情,而那个小帕子,他也默默地一直留着,那上面绣了一朵精致的玉兰花,旁边写了一个锦字。
  叔侄二人也许此刻都没有想到,七年后二人将会站在政治与战争的对立面,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只有一人能过的独木桥,必定要沾染上血腥,付出血的代价。不过,那也将会是十一年之后的事了,此时此刻徐妙锦还在悠哉悠哉地享受她尊贵的郡主生活,谁又能想到十一年后会是怎样的。
  次日,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乾清宫诏见了太子朱标,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四皇子燕王朱棣和五皇子周王朱橚,年过完了,此番是该秋后算账了。
  对于自己这个二儿子秦王朱樉,朱元璋此刻已经是头疼不已。早在洪武二十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就编撰了一本《御制纪非录》,这本书里所记皆是诸王的不法之事,其中被记载最多的便是秦王朱樉。而燕王纳妾之事由于做的隐秘,且林氏早已有伪造的假户籍,则并未记录在此书中,可见燕王行事一向缜密,若不是魏国公徐辉祖与林氏是旧识,进而才发现了林氏的身份,被徐妙锦偷听到,否则恐怕其他人不会有机会知晓此事。
  朱元璋下令众皇子传阅《纪非录》,并以此教育警示,希望儿子们能好好阅读,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而此举收获甚微,就好比面前这个二儿子,屡教不改。
  此刻洪武皇帝坐在龙案前,疾言怒色,他历数了秦王朱樉自就藩以来的几项罪证,其中包括:不修国政;凌辱王府长史;亲信小人,轻信前元朝宫人王婆子教唆,召使各种男女出入宫内,留其住宿胡为,其中包括医人儿女,画师,寡妇,尼姑等;于外县取到娼妓,在宫中歌唱荒淫;嫌弃西安女子脚大,喜欢杭州女子,差人往苏杭照画像中人往买,买不到者就被处以极刑;差人到城县各地向民间强买金子,银子,以致于令民人无处买办者自缢,或将儿女房舍典卖;叫王府护卫军人采取石头提炼银子,以致冻伤军人;差王婆子到处收罗宝石玉器,却不付钱;宠爱侧妃邓氏而冷落软禁正妃王氏,为了取悦邓氏差护卫去广东买珍珠。如此种种劣迹斑斑的恶行,已经让洪武皇帝难以忍受。
  秦王朱樉此刻跪在朱元璋面前,已是吓的说不出话来,浑身直打颤,其他皇子也有自己心中的小九九,不敢再多言语。比如说三皇子晋王朱棡,生性暴虐,曾经因为自己不喜欢一个厨子就对其施以暴行;再比如说四皇子燕王朱棣,虽然没有什么把柄在父皇手上,可是他娶的小妾就像是一块□□,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比如五皇子周王朱橚,擅自强娶生员已订婚女子,擅自不闻命率妃嫔等人弃本国而居凤阳,责令其迁去云南却百般耍赖,所以这些心虚的人也知道父皇是借斥责秦王之意而警告自己,都不敢做声。
  “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朱元璋此时已怒不可遏,要不是念在秦王是马皇后所出,也许此刻早就严惩不贷了。
  “儿臣知错了,儿臣知错了!”秦王朱樉忙磕头赔罪,边磕头边哽咽道。
  “屡教不改!让朕如何相信你所说!”朱元璋双目圆瞪,疾言怒色道。
  “父皇,念在母后的情面上,您这次就饶恕二弟吧!”太子朱标劝慰道。
  “哼!饶恕!朕不是没给过他机会,可是你看看他的样子……”朱元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父皇,莫不如先将二弟扣留在京中,交与儿臣教导可好?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好好教导二弟从善。”太子朱标为了化解此刻尴尬的气氛,便心生一计道。
  “哼!孺子不可教也!你学学你大哥!你这个败家子,烂性子,朕怎么放心把北边边防军务交给你这么个不孝子!老三老四,老二在京反省,不在藩国的日子,北方的军务你们俩还得多担着些!”朱元璋此刻已经被秦王朱樉气的发怒穿冠,不想再与朱樉多废话半句。
  “儿臣遵旨。”晋王与燕王此刻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得磕头领旨。
  此时徐妙锦正在乾清宫殿外候着,她是特意进宫来向洪武皇帝赔罪的,自那一晚偷偷溜出宫去看花灯,虽然洪武皇帝没有怪罪她,但她还是觉得应该来向洪武皇帝赔罪。
  只见秦王,晋王和周王一个个哭丧着脸从乾清宫内出来,徐妙锦就觉得此时时机不对,心想着要不改日再来吧,可是无奈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李福已经进去传报了,这会她刚好撞见了从乾清宫内走出来的朱棣。
  徐妙锦怯怯地走到燕王面前,抬头见他脸色也不是很好,朱棣看了看她,摇了摇头道:“此刻父皇正在气头上,要不你改日再来吧。”
  徐妙锦刚想回答,此刻已见李福从殿内出来,对她道:“郡主,皇上在里面等你进去呢!”
  徐妙锦抬头看了看朱棣,示意他没事,便要起身随李福进去,朱棣叫住了她,叮嘱道:“锦丫头,我在西华门外等你一道回中山王府。”
  “嗯!”徐妙锦点了点头,冲朱棣轻轻一笑,那笑容好似春日里绽放的桃花。
  徐妙锦走进乾清宫大殿,定了定神,淡定自若地跪拜道:“臣女妙锦拜见皇上!”
  “哼!你这小丫头,也知道讲规矩懂礼数了?”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瞥了徐妙锦一眼,没好气地道。
  “妙锦来给皇伯伯赔罪了,请皇伯伯不要生妙锦不陪您赏灯的气。”徐妙锦悄悄低下头,撇撇小嘴道。
  “你们这帮孩子都不让朕省心!老二老五不让朕省心,你也是!”朱元璋面带怒气地斥责道。
  “皇伯伯这可就是错怪妙锦了!”徐妙锦娇声答道,其实心里的小算盘正算着,怎么能让朱元璋解气。
  “哦?那朕今日就是要听听你这小丫头怎么辩解!”朱元璋瞪了一眼徐妙锦,说道。
  徐妙锦努了努小嘴,委屈地答道:“回皇伯伯的话,妙锦自知理亏,所以不敢自讨没趣,然而妙锦这趟出宫,在民间看到了百姓真实的生活,自我大明建国以来,皇伯伯勤政爱民,休养生息,秦淮江南一带又恢复了繁荣的景象!妙锦此番在民间,只看到了百姓们过节的时候脸上都挂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秦淮江南一带经济繁荣,民心所向我大明,在百姓脸上是看不出假的!”
  “就你这小丫头会巧言令色!”朱元璋此刻面色已不再阴沉,微有温和地斜了徐妙锦一眼道:“别以为你说两句好听的,朕就被你唬住了!”
  徐妙锦见朱元璋面色已经稍微缓和,便定下心来,拿出准备已久的杀手锏道:“皇伯伯,妙锦知道错了,上次皇伯伯罚妙锦去栖霞山礼佛,妙锦可是诚心为孝慈高皇后祈福的。”说罢便拿出了三本精致的手抄本经折装金刚经,献与朱元璋。
  李福接过那三本金刚经,在朱元璋面前展开看了看,朱元璋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满意地点点头道:“你这丫头,字写的大有长进吗!这经书写的甚是精妙!”
  徐妙锦笑盈盈地道:“皇伯伯喜欢就好,至于妙锦的书法为何进步如此之快吗!这是妙锦与燕王殿下的一个小秘密!”
  “哦?与老四有关?你这丫头倒是会卖起关子来了!快说与朕听听!”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陛下问起,妙锦自然是不敢不说。妙锦在北平时,曾与燕王殿下去北平的庆寿寺礼佛,庆寿寺的住持大师见妙锦颇具慧根,与妙锦甚是投缘,便赠与妙锦一本前朝书画大师赵孟钗湍詈T拼笫μ苄吹慕鸶站罱踝缘昧四潜揪橹螅闳杖昭罢悦项大师的笔迹,这才进步如此之快。”徐妙锦微微一笑,略带得意地答道。
  “竟有此事!”朱元璋想到那庆寿寺的住持,原是因为马皇后去世那年,他亲赐给各位藩王为马皇后祈福的高僧,一想到当年马皇后在世的时候,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儿子们的,他的心情就愈发的感慨,若马皇后如今还在世,自己的儿子们断然是不会惹出今日这些祸端来,朱元璋看了看那三本精致的金刚经,脸上渐显温情,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