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七十年代小田园 >

第78部分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78部分

小说: 七十年代小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自从听说闹鬼之后,黎元元就一直在关注着此事。
  她见了邓萧哥哥,还和他一起讨论了一番。
  邓萧也是个无神论者,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过是被人误解了而已。可一时半会的,却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哪想到,不过一个多星期,就听伟民哥哥说,秦队长找到李师傅家了解情况。她一听,就来了兴趣,立马找到志军哥哥,三句两句就摸清楚了见面的细节。
  回到家里一想,黎元元就猜到了事情的原委。
  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于是,灵感迸发,就着这个题材提笔写了一篇推理破案小说的纲要。这部小说的名字就叫《三角架闹鬼之谜》。
  她打算趁着暑期,等写完了《发明家的迷局》之后,就开始写这部中篇。
  邓萧听说后,对元元越加佩服。
  心说,这样都可以编出故事来?这题材也太宽泛了吧?
  元元可真是个小天才啊。


第98章 喝冰水
  *
  到了八月中旬; 连队里终于分瓜了。
  听王妈妈说,今年外面来买西瓜的可真不少,每天都有汽车开到瓜地里; 现场摘瓜过磅; 效益好得很。
  连队里对外出售,自然是按照市场价格。
  不过,今年对内价格; 也比往年涨了一分钱。可三分钱就可以买一公斤西瓜; 还是相当便宜。
  这天,天气晴好。
  一大早; 伟民哥哥骑着自行车,驮着麻袋; 去给邓萧家送瓜去了。黎元元在屋里练了一会儿大字,就和两个小哥哥一起吃起瓜来。
  她坐在小板凳上; 一边吃着,一边感叹着。
  来到这里已经整整三年了; 偶然还是会想起后世的父母。
  现在,他们是不是已被送回了农场读书?
  因为户口的关系,知青家的孩子在城里上学是很困难的; 往往需要托人找关系才能入学。等到了初中毕业; 还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升学。
  而考大学就更不用说了; 一般是户口在哪里,就要回到哪里去考学,否则就是作弊。跨地区即便考上了; 也不会被承认的。
  这个年代,户口一直是大家的命根子。
  看看连队里,那些家属们至今还没有正式落户,吃的都是高价粮。
  现在“巴扎”开放了,去换点大米、玉米面什么的,相对来说方便了很多。可价格却很高,比连队里的口粮至少要高两倍左右。
  那些从内地带家属来的职工,常常哭着装穷。
  其实,连队里都明白,那些家属一个二个都很能干,也很把家。家家户户都养着小鸡小鸭小兔子,喂着几只羊,甚至还有养猪的。
  一下子养这么多家畜,饲料是从哪里来的?
  还不是连队里偷着弄回来的?
  每年秋季,光是从地里捡来的稻子、豆子,就成麻袋地往家里背,足够吃一整年的。打米出来的稻糠,都能养猪了。
  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喊穷?
  说真的,论起干活来,那些家属们可真能干啊,也能吃苦。
  用李连长的话来说,都不是吃干饭的。
  就拿夏天来说吧,炊事班黄师傅的爱人张桂兰,每天上午就骑着自行车,跑到场部的代销点里去批发冰棍。
  她家自己做了一个“保温箱”,是专门用来盛放冰棍的。
  这种“保温箱”方方正正的,是用木头做的。箱子里面铺上一层棉絮,再裹上一层塑料布,箱子外面又蒙上一层厚厚的棉褥子,防止热气进来。
  场部代销点里,一根冰棍的批发价是一分钱,一百根起批。可市场零售价却是三分钱,卖掉一根,就能赚到两分钱,利润相当可观。
  这种“保温箱”,一次正好可以装一百多根。
  只要在一天内,全部卖完就能赚到二块钱。这么算下来,
  一个月干下来,比连队职工挣得还要多。
  每天,张桂兰批发了冰棍之后,就用自行车驮着回来。
  她戴着大草帽,顶着大太阳,先去学校门口叫卖,接着就去连队里或者田间地头。有职工干活累了,也会买一根冰棍解解暑气。
  她人很精明,还想出了一个促销办法。
  一根冰棍三分钱,如果一次买两根,只要五分钱。
  卖冰棍,在学校门口的生意是最好了。
  基本上,一个中午就能卖完。
  如果天热,还能去场部再跑一趟。
  连队里的其他家属见了,也跟着学。
  最多的时候,学校门口停着四五辆自行车,都在叫卖冰棍。
  可是赶上天气不好或者阴天下雨,卖冰棍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那时,黄晓红他们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在吃冰棍。这个东西不好存放,一天下来就基本上融化了。浪费了实在是太可惜,只能自己吃掉或者送人。
  和黄师傅家关系好的,偶然也能收到黄晓红送过来的冰棍。用一只暖瓶装着,都快化了一半了,不过味道还是冰棍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冰爽可口。
  放学路上,黎元元多次听黄晓红讲过,他们家吃冰棍吃得肚子疼。不过,一放暑假,学校这一块就没生意了,只能在连队里卖卖。
  营部代销点里,也从场部批发冰棍来卖。
  另外,还卖一种“冰水”。是用食用色素、糖和柠檬酸调制而成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喝。
  价格也很便宜,一分钱一玻璃杯。
  如果想带走,两分钱就可以灌满一军用水壶。小学生们背着冰水去班里,除了自己喝,还能分给关系好的同学,别提有多得意了。
  像小龙港这样的,基本上每天都要跑一趟代销点,用他的小水壶灌得满满的,好分给元元他们喝一点。
  如果晚上放电影,冰水卖得就更快了。
  一家人看着露天电影,喝点冰水,真是美美的。
  田爸爸的脑子很好用。
  见伟民他们都喜欢喝冰水,就去代销点里买了一小包柠檬酸。每天早晨,烧了开水,调一大茶壶,里面还放了白砂糖,让孩子们随便喝。
  “你们几个不用出去买冰水了,家里调得味道更好,看看还放的是白砂糖,外面可都是用糖精调制的,那个东西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糖精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还是听元元讲的。
  田爸爸对元元的话,一向信服。
  元元还说,这是邓萧哥哥从书本看来的,这个糖精是化工食品,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甜得腻人,吃完后嘴巴里还有一种苦味,口感也不好。
  后来,小龙港听说了,就把冰水给戒了。反正,元元和伟波每天都背着小水壶来上学,他就喝元元家的冰水好了。
  杨阿姨听说后,还特地跑来跟着田班长学习了一下。临走前,用纸包了一点柠檬酸,说拿回去给老姚也调一壶喝喝。
  暑天里,王妈妈下地干活,也会灌上一壶解渴。
  这个自制冰水,成了这个夏天最美好的记忆。
  黎元元拿这些素材,写了一个小短篇,名字就叫《夏天的记忆》,里面由几个小故事构成,充满了温馨和爱。
  邓萧哥哥帮着誊写后,就投到了《儿童文学》编辑部。现在的小包侦探,也算是熟门熟路了,只要题材合适,基本上都能发表。
  黎元元捧着一牙西瓜,美美地吃着。
  现在瓜下来了,冰棍、冰水就要靠边站了。而她的大作《发明家的迷局》也即将进入尾声。她想,这一星期就把它给拿下来。
  到时候,好请邓萧哥哥提提意见。
  这一篇,如果能刊登,不知道能拿多少稿费?
  她粗略算了一下,截止到目前,这个“小副业”累计起来也挣了二十多块了,自己也很干嘛。
  黎元元在心里给自己点了赞。
  感觉还蛮自豪的。
  *
  这时,伟民哥哥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他热得满头大汗,一进屋,先扇着扇子,大声嚷嚷着:“哎,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哦,邓铭大哥回来了,他刚刚到家,个子可高了,留着一个小平头,长得可好看了,看着比邓萧哥哥还要好看……”
  黎元元一听,这个传说中的邓铭终于回来了?
  在邓叔叔家见过他的照片,的确很英俊,和邓萧长得很像。可到了伟民哥哥嘴里,怎么就比邓萧哥哥还要英俊了?
  这一定是在吹牛。
  作者有话要说:  小天使们,三十年代那篇,作者君是试梗哈~~
  想提前了解一下小天使们是不是喜欢那类故事?
  千万不要担心哈~~
  作者君写文都是一篇一篇来的,现在这个坑填满后,才会开新篇
  所以,不要担心啦~~
  ^_^


第99章 海子边
  *
  邓铭回来了。
  这天上午; 他穿着白衬衣,挽着袖子,拎着一只绿帆布旅行包; 突然出现在了家门口。那时; 邓萧正在和伟民说话,一抬眼就看到大哥走了进来。
  “大哥!”邓萧又惊又喜。虽然早就知道大哥要回来,可一直未定下具体日子; 猛一见到; 高兴得简直说不出话来。
  “邓萧!”邓铭呵呵笑着,放下手中的旅行包; 走过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坐在一旁的田伟民; 第一次见到邓铭大哥,就惊呆了。
  白衬衣; 军绿色裤子,腰间扎着一条牛皮带; 脚上是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就是这种简简单单的装束,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因为那种军人气质,实在是太特别了。
  看看那腰板挺得直直的; 身材高大挺拔; 就像路边的钻天杨一样。
  瞬间; 就把邓萧哥哥给比下去了。
  这就是他认为邓铭大哥比邓萧哥哥好看的主要原因。
  一见到邓铭大哥,就萌生出了一种崇拜心理。他未等邓萧介绍,就赶紧站起来; 与邓铭大哥热情地打了个招呼,说了几句话。
  随后,就溜回家报信去了。
  *
  这时,邓原和邓虹也从外面回来了。
  一进门,就看到了大哥。
  俩人一下子扑上去,一边一个拽着大哥的胳膊,又蹦又跳,激动万分。而邓萧,这会儿却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望着大哥。
  在他的眼里,大哥就是完美的化身。
  自小也是他模仿的对象。
  像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小元元,就是因为偷偷戴着大哥的红袖章,扮作联防队员出去找邓原,才无意间撞见了树上的小元元。
  还有那身草绿色的军装,也是捡大哥的。
  大哥学习成绩好,篮球打得好,人又聪明灵活,开朗乐观,还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富有英雄情怀。这一切都是他所向往的,也是他努力追求的。
  自从大哥参军入伍之后,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想念大哥时,就看看昔日的合影照片。可再一次见到大哥,感觉变化真是太大了。
  “哥,你现在有多高啊?”邓萧仰着脸问道。
  “呵呵,你猜猜?”邓铭揽着弟弟的肩膀,笑着说道。看看邓萧又长高了,估计有一米七三了,邓原也快长到一米六了,就连邓虹也开始往上蹿了。
  “有一米八八?”邓萧贴着大哥比了比个子,竟然比他高了大半个头。“呵呵,猜得可真准!”邓铭笑着说道。
  兄妹四个,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邓萧麻利地切了一只西瓜,招呼着大哥吃瓜。
  邓原吃了两牙,就一溜烟地跑到门诊上报信去了。
  *
  到了中午,邓医生和肖医生下班回来了。
  这时,邓萧已经从食堂里打了饭菜,端了回来,摆在了桌子上。
  一家六口,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邓铭这趟回来,可以在家里呆上一周。
  时间虽然很短,可对全家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这三年来,邓铭就回家了两趟。
  一趟是打比赛时,跟着梁队长顺道回来看看。一趟是考上大学后,临开学前搭乘军车回来,在家里只呆了半天 ,就扛着行李走了。
  军队里,和地方上不一样。
  纪律是摆在第一位的,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邓医生心知,部队上的人哪能和老百姓一样?有组织有纪律,这才是一位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人民子弟兵备受崇敬的原因之一。
  倒是肖医生,一想起来就觉得心疼。
  可考虑到儿子的前途,也只好忍忍了。
  *
  饭后,邓萧听大哥说,这次是和同学一起回来的。
  那位同学的哥哥在场部工作,于是特地跑来探望。他和同学一起搭乘军车到了师部后,那边正好有吉普车去场部,就搭了顺风车,所以到家很突然。
  邓铭说话时,脸上有点羞涩。
  邓萧只顾听着,倒没有察觉。
  “邓萧,明天是星期天,大哥要和同学一起海子那边玩玩,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啊?”邓铭随口问道。
  “海子?”邓萧一听,立马兴奋起来。
  他长这么大,还没去过海子那边呢,于是满口答应下来。想着元元对海子早就向往不已,是不是也能跟着去看看?
  听说大哥要去海子那边,邓原和邓虹也想去。
  邓铭想了想,说是和同学商量一下。
  于是,下午去门诊上打了一个电话。他回来时,满脸笑意,说那边安排了一辆大卡车,想去多少人都可以。
  这下可好,邓萧立马给元元报了名。
  可又一想,伟民他们估计也想去,那就一并给报上吧?反正,当天去当天就回来了,也不耽误什么事。
  *
  这天中午,田根宝听到邓铭回来的消息,就想起拍全家福的事情。
  他想,干脆请邓医生一家来吃个饭吧?
  明天正好是星期天,要不就定在那一天?到时候,让伟民提前过去通知一下。
  可半下午,邓萧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
  “去海子?”几个小将一听,高兴坏了。
  连队里去过海子的,除了李连长和副业队的,也没几个人。听说,夏天的海子风景特别美,还有好些野鸭子。
  黎元元的脑海中,立马幻化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致,恨不得马上就出发。
  田根宝下班回来了。
  听到孩子们想去海子那边,就问了问情况,见邓萧他们都去,就答应下来了。
  至于吃饭,赶不上星期天了,要不就放在星期一中午?
  虽然时间紧张了一点,可吃一顿饭还是来得及的。到时候宰一只小公鸡,老早地就炖上,中午下班后,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