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是因为我爸爸做菜的手艺好啊!”田伟军骄傲地说道。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再香你也吃不上,都开始办作业吧!”小班长倒是一脸平静地说道。
几个孩子立刻围着桌子坐下来,开始写作业。
期中考试过后,学校里为了互帮互助,在一二年级搞起了课外学习小组。每个班,按照连队组织起来,一到星期天就轮流去同学家里写作业。
田伟军和小班长、乔莎莎在一个组,算是实力最强的。
对孩子们的学习,田根宝一向很支持。也乐于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对这个互助小组就特别支持。
想着家里的地方也大,就爽快地说道:“星期天,干脆来我们家吧?”小班长他们见田叔叔家里很干净,还有沙发,也喜欢来这边,于是这里就成了固定场所。
有小班长管着,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黎元元一到星期天,也装模作样地跟着几个哥哥姐姐一起学习。
反正,她在托儿所里已经学了算术,也识了几个字,即便趴在桌子上翻翻课本,也没什么奇怪的。
她想,自己上学后,不能按部就班地一级一级往上爬,最好像邓萧哥哥那样连跳几级。万一自己回不去了,就先考个大学再说,这样也能挣一份前途。
小伟波看到元元妹妹这么爱学习,也有样学样,令得王妈妈很开心。小孩子将来出息了,比什么都强。
而田伟民,和乔蓬丽一个组。一到星期天,就跑到乔鹏丽家去了,不到吃饭的时候绝不回来,看着学习的劲头也好高。
黎元元隐隐觉得,伟民哥哥好像很喜欢这个乔蓬丽。这种懵懵懂懂的感情,也只有她这种小八卦才能察觉得到吧?
一连三个星期,小元元和小伟波都跟着互助小组一起学习。
别的同学倒没注意到什么,唯有小班长发现了不同。
这个小元元,小小年纪,就识了那么多字?
难道她也是一个小神童?
谢海宁顿时有一种找到了知己的感觉。
他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有没有被外人察觉?
而这个小元元,总喜欢打量着他,是不是也发现了他的不同?
*
(2)抓特务
漫长的冬天,连队里的人喜欢凑在一起取暖。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总是热热闹闹地扎在一起。这样,即便过着一种封闭而平淡的生活,也不会觉得寂寞。
这种简单的快乐,因为一桩意外的出现更增添了几分惊险和刺激。
从十二月中旬开始,边境局势莫名紧张起来。
无论是广播还是报纸,都充满了火。药味。敌我双方除了占据舆论高地之外,军事威胁更是一触即发。
团场上下,也进入了备战状态。
连队里的基干民兵集结到一起,开始了冬日演练。还在打谷场外面,设了一个靶场和投弹场,专门用来训练。
像田根宝和王慧珍这样的普通群众,也没闲着,被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组,参加投弹练习。
连队里可谓“全民皆兵”。
就连学校和托儿所,也像模像样的组织了起来。
这天上午,一群小朋友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的,排成两队,顶着寒风站在漫地里。在苏阿姨和杨阿姨的哨音下,一个接着一个投手榴。弹。
“预备,投!”杨阿姨举着手,一声令下。
黎元元戴着毛线手套,握着一枚小手榴。弹,搁在头后面,往前助跑了几步,“嗖”地一下扔了出去。
“嘭!”手榴。弹落在了两米开外的野地里,“咕噜噜”地滚了几圈。
这是她第一次投手。榴弹,可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
在手榴。弹脱手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真像一个女民兵。虽然,只扔出了两米远,可还是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
托儿所使用的是玩具手榴。弹,用木头做的,可即便如此也不轻松。小朋友们练习投弹,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思想教育,来体现那种“同仇敌忾”的精神风貌。
为了投出这一弹,一群小娃娃在院子里空手练习了很久,才摸到了手榴。弹。
站在漫地上,两队小朋友一连投了好几轮,才兴冲冲地收兵,返回了托儿所。
*
这天晚上,连队里开会时却传达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场部保卫科接到上级指示,说有一批敌特潜入了境内,妄图搞破坏。目前,这批特务在进入地方后,就被我公安机关一举抓获,可有几名漏网之徒却逃之夭夭,极有可能混进了团场。
“抓特务”立刻成为当务之急。
可特务到哪里去抓?职工们议论纷纷。有建议加强巡逻的,有建议去戈壁滩附近找找的,可谓群情激昂。
最后,还是徐指导员发了话。
“同志们,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警惕,大家要注意防范陌生人,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连部!还有养鸡场、菜地等偏僻地带,也要加强巡逻……”
散会后,田根宝和王慧珍回到家里。
立即把孩子们叫到一起,严肃地说道:“最近团场里有特务出没,不要出门乱跑,更不要去偏僻的地方……”
三个男孩子顿时瞪大了眼睛,立马联想到了电影中的某个片段。
敌人来了,感觉既紧张又兴奋。
尤其是田伟民,扮演坏蛋习惯了,只觉得脖子一凉,赶紧缩了缩脑袋。
而黎元元却联想到后世,那些来自境外的敌对分子。
可相比起当前群众的思想觉悟,这些坏分子根本无处躲藏,抓住这几个漏网的,是迟早的事情。
况且,这场来自境外的对决,并未爆发。
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对方解体为止。
*
在紧张的气氛中,迎来了“元旦”。
这天,连队里放假一天,还提前分了猪肉和豆腐。
田根宝自然是大显身手,好好地忙乎了一通。除了做菜,他还拿出了一手绝活——包馄饨。吃了早饭,就开始剁肉调馅,和面擀馄饨皮子。
王慧珍一直忙前忙后的打下手,被老田支使得团团转。
一会儿,邓医生一家也要过来。
放假前,他和慧珍商量了一下,就派伟民找到邓萧,请他们家来坐坐,两家一起痛痛快快地过一个元旦节。
今天,他打算做一碗蒸鱼干、两碗红烧肉配干豆角、一个酸辣白菜、一个雪里红炒肉末、一个炖豆腐、一个凉拌萝卜皮、一个洋葱蘸西瓜酱,还有一碟咸辣脆口萝卜干。
主食吃白面馒头和小馄饨。
除了主菜之外,这个重点就在小馄饨上面。
沪上小馄饨是有名的好吃,只要把肉馅调好了,皮子一擀,包起来还特别省事。
凡是知青。基本上都会包馄饨。
手巧的包出来的,个个像元宝,飘在碗里,胖乎乎的,既好看又好吃。这种美食,在连队一出现就备受欢迎,也渐渐影响到了其他职工。
现在,不管是老职工还是小青工,都学会了包馄饨。
当然,各家的馄饨也略有不同。
北方人觉得馄饨与饺子没什么区别,就直接把饺子馅改为了馄饨馅。而南方人包起馄饨来,无论是调馅还是汤料,就更讲究一些。
像田根宝这种爱吃的,绞尽脑汁也要把馅子调得更美味一些。为了做出高汤的调味效果,他还特地熬了一大锅猪骨头汤待用,搞得屋里屋外都香气扑鼻的。
正忙碌着,邓医生一家五口来到了。
“田班长,又在做什么好吃的?”肖玉华一进屋,就乐呵呵地问道。
“呵呵,在调馅子,一会儿包小馄饨,让你们都好好尝尝南方风味……”田根宝笑着应道。
两家人相互打了招呼之后,就坐下了。
邓原跟着伟民、伟军进了里间,伟波和虹虹又凑到了一起。
可黎元元却跟着田爸爸不舍得离开。
她要把田爸爸包馄饨的秘诀全部学会,除了听田爸爸的讲解,还要亲眼观察才行。
邓萧一见,也想下手学学包馄饨。
他们家里,连饺子都很少吃,更别说包馄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引用了电影《叶塞尼亚》的中文名字
………………
最爱吃馄饨~~
咔咔~
……………………………
捉虫~改了别字
第47章 抓逃犯
*
外间的会客室里; 热气腾腾。
饭桌拉开了,上面摆着一张长长的案板。一摞一摞的馄饨皮,已经切得方方正正的; 正搁在案板上备用。
田根宝系着一条大围裙; 在案前忙碌着。
大冬天的,即便受食材所限,他依然调出了美味的馄饨馅。
早晨; 先把一块九成瘦的猪肉; 剁碎后搁在盆里。现在,往里面加入葱姜末、盐、调料面、酱油; 又倒了两包虾粉提鲜,打了两个鲜鸡蛋调味; 还舀了一勺高汤,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然后; 又往肉馅里倒了一点熟菜籽油,护住馅里的盐分。再把出过水去过味的萝卜碎末拌进去; 顺着一个方向搅匀,馄饨馅就成了。
至于盐味,闻闻肉馅的香味就能判断出一二。
不过; 为了保险起见; 他还是包了两个小馄饨; 丢到高汤锅里煮熟后,用小碗盛着,让守在一旁的小元元和邓萧先尝尝咸淡。
黎元元一听; 顿时眉开眼笑。
她端着小碗,用勺子舀起来一个,使劲吹了吹,这才小小地咬了一口。
喔,味道可真鲜啊。
“爸爸,味道正好,不咸也不淡,可好吃了!”黎元元一边卖力地夸着,一边把剩下的半个送入口中。
接着,把小碗递给了邓萧哥哥,让他也尝尝。邓萧接过来,拿着勺子也吹了吹,一咬,又鲜又嫩,果然好吃。
田根宝把包馄饨的任务交给了慧珍,就去棚子忙主菜去了。
蒸鱼干和红烧肉已经提前做上了,其他几个菜也已切好。由于天太冷,一会儿还得挪到屋子里来炝炒。
王慧珍先包了几个,在旁边围观的也都忍不住了。邓医生两口子,连带着邓萧和元元洗了手之后,便围着案板包了起来。
白白胖胖的小元宝,一个一个卧在锅拍上。
不一会儿,就包了两锅拍。
当第一锅馄饨下锅时,主菜和馒头已经端上了桌。田根宝招呼着邓医生一家,围着桌子坐下来,让几个小将们都挤一挤,准备开饭。
王慧珍负责下馄饨,十一只搪瓷碗一字排开,碗底放了虾粉、咸菜,还滴了两滴熟油。当锅里的馄饨漂起来时,先连汤带水地盛了五碗,加上高汤之后,端给了邓医生他们。
“来来,先尝尝味道,里面加了高汤,小心烫嘴喔……”因为怕烫着孩子,王慧珍也没敢让孩子们来端碗。
第二锅馄饨,很快又下好了。
一轮下来,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碗高汤馄饨。
味道真鲜啊!
听到各种夸赞,田根宝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他就喜欢听人家夸,百听不厌。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的,非常畅快。
饭后,王慧珍洗了几个苹果,用小刀一切两半,摆在盘子里端了上来。
这还是邓医生特地带来的,说是节前营部又开茶话会了,发了一箱苹果和两包红糖,就带过来一起尝尝。
吃了一顿好的,还有苹果封顶。
几个孩子都高兴得很,黎元元也是笑眯眯的。她一边咬着苹果,一边和邓萧哥哥说着话,向他打听着初中部的情况。
她想,新的一年开始了。
这一年将会发生很多事情,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所改变。
而她呢,也希望自己能有点变化。
*
元旦过后,职工们又恢复了紧张的生活。
当民兵们在菜地附近巡逻时,发现牛棚里有些异常。张排长带着人悄悄围了上去,果然从稻草堆里逮住了两个疲惫不堪的中年男子。
他们戴着火车头帽子,反穿着黑棉袄,神色紧张,说话吞吞吐吐的,眼神躲躲闪闪,一看就不像个好人。
敌特?
张排长欣喜若狂。
踏破铁鞋无觅处,想不到真的逮住了敌特?
可随后,又觉得不大对劲。
这搜来搜去,身上什么都没有,也没见到什么武器,怕是认错人了吧?一摘掉那俩人的帽子,还剃着光光头,看着不大像特务。
他想,先不管那么多了,把人押回去再说。
一台四轮拖拉机上,坐满了民兵。
车上押着俩人,突突突地返回了连队。
李连长一见,立马打电话报告场部,说发现了可疑人员。场部保卫科立即派人前来核查,许干事也跟车下了连队。
这一阵为了抓特务,场部专门成立了临时指挥小组,把他也给抽调了过去。他本是复原军人,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也能给大家做一些指导。
许干事是第一次来三连。
一下吉普车,与李连长寒暄了几句,就随着保卫科长进了办公室。
一番审问之后,原来是抓住了两名逃犯。
这俩人,借着外出干活之机,悄悄地逃了出去。也许是有人在里面打掩护,劳改队那边至今还未发现。可是不凑巧,因为团场里忙着抓特务,加强了巡逻,结果就落了网。
保卫科这次过来,虽然没抓到敌特可抓住了两名逃犯,也算没白跑一趟。
对三连口头表扬了一番之后,就打电话给劳改队,让他们来场部领人。接着,就把两名逃犯带上车,押送回了场部。
经过此事,连队里又加大了巡逻力度。
希望能早一点逮住敌特,好让职工们安心工作。
*
又过了一个星期。
场部那边有消息传来,说在某山口发现了敌特踪迹,已被边防巡逻队当场抓获。听到这个消息,连队里的紧张气氛才稍有缓解。
这时,轮到探亲假的职工们,便想趁着农闲时节回老家探亲。
沪上知青立马成了最受关注的群体。
因为回沪探亲,可以帮着捎东西。什么针织围巾、羊毛线、衣服鞋帽、手表、收音机、缝纫机,只要有钞票有布票,这些都能买到。
老职工们都是会过日子的人,手里多少有点积蓄。找知青捎东西也最积极,老早就在打听谁要回沪探亲?
大家都知道大城市里的东西好,趁着这个机会当然要多买一点。
知青们出于面子,也是能帮多大的忙,就帮多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