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场战争 >

第29部分

影响中国的100场战争-第29部分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场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东进,直逼韶州,击败南汉李承渥所率10余万兵,攻占韶州。

  消息传来,南汉举国震恐。刘鋹下令增修兴王府城池,并令郭崇岳领兵6万屯马迳(今广州北),列栅守卫兴王府。此时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这样,宋军遂全力推进,迫近兴王府。刘鋹见形势危急,遣使向 
宋军求和。潘美率军疾进,于正月二十八日到达马迳,与汉军对峙。刘鋹求和之后不久即反悔,于二月初一遣其弟刘保兴率兵至马迳增援督战。二月初四夜,潘美利用火攻,大败汉军,郭崇岳死于乱兵之中,刘保兴逃归兴王府,宋军跟 
踪追击至城下。二月初五,刘鋹出降,宋军进占兴王府,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据有长江上中游及下游江北地区和珠江下游地区,从战略上形成了对南唐的三面包围。南唐后主李煜为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一面暗中募兵备战,以防宋军进攻。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消灭南 
汉以后,立即从各方面准备进攻南唐。在准备就绪之后,即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称病固辞。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以此为借口,下令发动进攻。以曹彬为统帅,其具体部署是:曹彬率荆湖水军顺流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以 
东长江南岸各要点;潘美率步骑自和州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间渡江,会合曹彬东下直攻金陵;京师水军自汴水而下取道扬州入长江攻取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吴越王钱俶率兵从东面攻取常州,配合宋水军夺取润州,会攻金 
陵;以王明率军向武昌方向进击,牵制江西唐军东下赴援。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师沿长江顺流东下,南岸唐军以为宋军是例行巡江,未加阻击,使宋军顺利通过南唐屯兵10万的要地湖口(今江西湖口)。十月二十四日,宋军突然渡过长江,水陆并进,直趋池州。在石牌口(今安徽安庆西)把 
巨舰、大船连接起来,按照采石矶一带江面宽度试搭浮桥获得成功。然后继续东下,夺占采石。十一月中旬宋军将预制浮桥移至采石,潘美率宋军主力迅速跨过长江,连克金陵外围据点,并在秦淮河击败南唐水陆军10余万,形成对金陵 
的包围态势。

  金陵被围数月,李煜全然不知。开宝八年五月李煜登城巡视,见宋军已进逼城下,方急忙下令朱令赟率10万守军东下赴援。十月,朱令赟率水步军号称15万顺江东下,进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遇王明部阻止。朱令赟以火攻宋 
军,因风向改变,反烧自己。宋乘势猛攻,全歼南唐援军。此时金陵被围九个多月,曹彬再三致书劝降李煜,均被拒绝。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赵匡胤于灭亡南唐后不久死去,赵光义继位,迫使吴越王钱俶献出两浙13州,陈洪进献出漳(今福建漳州)、泉(今福建泉州)二州。至此,北宋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便开始集中力量准备消灭北汉。北汉依仗辽的支持,经常南下 
骚扰宋境。赵匡胤在位时曾于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和开宝九年三次出兵攻辽,但都无功而还。赵光义即位之后,吸取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兵南援而失败的教训,在作了较充分的准备之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决定进兵北汉, 
其部署是:命令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率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军进攻太原;命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都部署,阻击辽军;赵光义亲率一部兵力出镇州,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二月十五日,赵光义率军由东京 
出发。三月中旬,郭进率军至石岭关。北汉主刘继元向辽求援,辽派兵分东、北两路驰援。郭进击败辽东路援军,辽北路援军闻讯撤退。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赵光义亲临太原城下四面巡视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 
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北宋王朝自公元963年至979年,经过16年的战争,结束了自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北宋王朝统一战争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军 
事上的原因,一是先南后北战略方略符合当时南弱北强的情势,二是运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比较成功,从而保证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















 

 



 





46 宋辽战争



和战幽云,结盟澶州 

  北宋自立国之始,便与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公元975年宋辽通和。979年,北宋在按照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削平南方诸国后,移兵进攻依附于辽的北汉。辽出兵援助北汉。

  该年三月,宋军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大败辽援军耶律沙、塔尔部,辽军败退,不能再出兵援救北汉。五月,北汉降宋。至此,各割据政权都被削平,收复幽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公元979年六月,北汉平定后,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不顾宋军经过数月的艰苦攻战,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颇多,战胜后又未获得例行的赏赐;士气松懈,天气炎热的不利因素,企图乘战胜之威,立 
即攻取幽蓟。诸将因师疲饷匮,皆不愿行。只有崔翰认为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如能乘此破竹之势,下幽州如探囊取物。

  赵光义遂决计在镇州(今河北正定)集结兵力,出发进攻幽州(今北京)。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没有等北伐大军全部抵达集结地点,便迫不及待地率军北上。十九日,宋军进入辽境。次日,宋军在沙河(今河北易县易水北)击败辽军。辽东易州刺史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守将刘禹以州降宋。二十一日 
,宋太宗进至涿州(今河北涿县),辽涿州刺史刘原德降宋。二十三日,宋军抵达幽州城南,击败驻守城北的辽军1万余人。二十六日,赵光义命宋偓,崔彦进、刘遇、孟玄喆等率军四面攻城。辽南京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一面安抚军民,一 
面据城固守,以待援军。耶律斜轸等部则屯驻清沙河(今北京昌平境内)北,以声援幽州。六月末,辽发五院军,以耶律沙和耶律休哥为将进援幽州。宋军攻城十余日,虽一度乘夜登上幽州城垣,但旋即败退,未能攻入城内。

  七月初六,耶律沙率辽援军进抵幽州城下,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边。辽军初战不利,少却。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军及时赶到,分左右翼横击宋军。幽州城内的辽军也开门出击。宋军大败,赵光义中箭负伤,仅以 
身免。辽军乘胜逐北,追至涿州,缴获大量的军械资粮,挫败了宋军的第一次北伐。

  赵光义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在于宋军进抵幽州前已历经苦战,消耗颇多,又未得到充分的补充,部队的战斗力已有所削弱。辽军则兵强马壮,战斗力和士气并未因白马岭一战而大伤元气。宋太宗昧于知己,又不能知彼。在平定北 
汉后即忘乎所以,犯下了轻敌的错误,竟希冀能轻而易举地一举扫平幽云诸州。在遇到辽军的坚决抵抗后,宋军既缺乏足够的攻城器械和攻城决心,及不部署充足的阻击敌援军的兵力,占据阻扼敌援的战略要地。当辽援军毫无阻挡地进 
至幽州城下后,宋军就只能抽调业已疲劳不堪,正在攻城的部队匆匆应战。其结果也就只能是在辽军的内外合击下,大败而归。

  高梁河之战后,辽军曾数度越界南下。982年,辽景宗去世,辽军即停止南侵。双方处于休战状态。不过在此期间,宋太宗一直在准备二度北伐,以收复幽州,报仇雪耻。

  986年,宋知雄州(今河北雄县)贺令图等上言,说辽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臣用事,国人怨疾,建议乘此机会,直取幽云。其实这时辽统治集团君臣协和,政治贤明,并不存在什么可乘之机。但赵光义却信以为真,不顾参知政事 
李至的反对,不顾粮草、军械缺乏、北伐准备不足、开战胜算不多的实际情况,不和宰相商量,即决定对辽用兵,兵分三路,大举北伐。

  宋东路军以曹彬为主将,崔彦进为副将;另一支以米信为主将,杜彦圭为副将。共拥有十余万兵力,是北伐的主力。全军由雄州直指幽州。

  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将,由定州(今河北定县)进攻飞狐(今河北涞源)、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出雁门(今山西代县),进攻云(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 
)、应(今山西应县)诸州。

  宋太宗的战略是,东路军一面扬言进攻幽州,一面持重缓行,吸引辽军主力,使其无暇西顾。待中、西二路攻占山后诸州,东进与东路军会师,再合力攻取幽州。

  辽军的战略部署是以南京留守耶律休哥部抵御宋东路军,以耶律斜轸部抗击宋中路和西路军,以勤德部守卫平州(今河北卢龙),保卫侧后方的安全。辽圣宗和萧太后则率战略预备队驻幽州。其战略是以偏师牵制宋中路、西路军, 
先以主力击破宋东路军,再逐一击退另二路宋军。

  战事初起,宋中、西二路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连下飞狐、蔚、寰、朔、应、云诸州。东路军于三月初攻克固安、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并于十三日占领涿州。耶律休哥避免与宋军决战,仅以小部队骚扰宋军,阻断其粮道。 
曹彬至涿州,持重不前。十余日后,因粮草不继,退往雄州。

  赵光义得报后认为大敌当前,回军就粮乃兵家所忌,立即下令东路军不得后退,亦不准再进,并命曹彬率部沿白沟与米信部会合,待中路、西路攻占山地之后,再会师北上。但曹彬所部诸将听到中、西二路连战皆捷的消息后,唯恐 
落他路之后,无不积极求战,力主北上。曹彬无法控制,只得再次率部北进。宋军沿途迭遭辽军阻击,且战且行。时值天气炎热,将士体力消耗颇大,抵达涿州时全军上下均已疲乏不堪。

  这时,与曹彬正面抗衡的是耶律休哥部,萧太后、辽圣宗所率辽军已从幽州北郊进至涿州以东25公里的驼罗口,攻占固安。曹彬所率宋军粮草将尽,难以固守拒战,又面临辽军主力合击的威胁,向西南方向撤退。五月初三,辽军在 
岐沟关追上宋军,大败曹彬、米信军,并乘胜追至拒马河,宋军溺死无数。余众奔高阳,又受到辽军骑兵的冲击,死者达数万之众,遗弃的兵甲堆积如山。

  辽在岐沟关一役后,即移兵西向,攻克飞狐和蔚、寰、应诸州。宋将杨业重伤被俘,不屈而死。山后诸州又落到辽的控制之下。

  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仍然是昧于知彼和准备不足。辽在萧太后摄政时期,正处于国势强盛的阶段。宋太宗看不到这一切,不愿认真作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未能建立一支拥有众多骑兵的强大军队,并依靠这支军队去摧毁辽 
军的主力,而只想凭侥幸取胜,以步兵对抗骑兵,其结果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分进合击的战略虽然可行,但选择曹彬这样缺乏足够军事才能的庸将来实施这一战略,又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的支持,他的失败乃是必然的。

  辽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协和,兵强马壮,指挥正确,能在宋军合击的态势形成前集中兵力,把握战机,在平原开阔地带利用己方的骑兵优袭,攻击战斗力已大大削弱的宋军,并敢于勇猛追击,以扩大战果。

  辽军在再次挫败宋军的进攻后,又一次转而采取攻势。

  999年,辽军大举南下,前锋抵达邢(今河北邢台)、洺(今河北永年东南)、淄(今山东淄博南)、齐(今山东济南)一线。

  1004年闰九月,辽军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统率下再度大举南下。辽军在侵入宋境后,即派出使者请和。十月,辽军在击败部署在边境一线的宋军主力后,移兵东攻瀛州(今河北河间)。宋知州李延漏率众坚守。辽军围攻多日,昼夜 
猛攻,死者达3万余人,城仍固守不下,只得移军南下,同时又遣使请和。十一月,辽军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大将萧挺凛中伏弩死。辽军一面屯兵澶州城下,与宋真宗所统宋军主力对峙,一面与宋方谈和。此时,辽军虽已击败宋军 
第一线的主力,长驱直入,攻克祁(今河北安国)、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和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三城,但广大的河北地区仍在宋人之手。辽军前有坚城大河及宋军主力,后有伺机而动的宋河北军民,全军已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加 
以瀛州一战后,辽军损失颇重,大将身死,锐气受挫,虏掠又无所得,战败则全局不堪收拾,也就不敢在胜算不大的情况下孤注一掷,与士气高涨的宋军新锐决一胜负,而只想通过和谈解决争端。宋人也因争战多年,无法击败辽军,取 
得最后的胜利,而决意议和。

  十二月,宋辽讲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承认边界现实,宋每年予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澶渊之盟〃。从此,宋辽二国维持了100余年的和平通好关系。















 

 



 





47 宗泽东京保卫战



迟滞金军南下,为南宋建立赢得时间 

  宗泽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积极抗战、打击抗战派将领,使宋军未能保住东 
京开封,未能将敌军赶往黄河以北,以致后来金军多次南侵,并占领中原地区。宋、金在黄河、长江内外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统治者借口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南下侵掠宋朝。这年十月,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不为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