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74部分

定居唐朝-第74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派来告知薛咨议礼仪规程的。”

  薛朗点点头,朝绿袍老者行礼道:“劳烦周员外郎,薛朗乃是异国归来之游子,对我朝规矩礼仪并不通,请多多指点。”

  周员外郎客气道:“不敢,薛咨议客气。薛咨议可准备妥当?如若准备好,下官这就开始告知薛咨议今日之规程?”

  薛朗面容一肃:“请指点。”

  在这位礼部来的周员外郎指点薛朗流程的过程中,如圭就安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薛朗心里烫贴,知道如圭是公主殿下特意派来给他站台的。

  流程一直说了一个多时辰,礼部员外郎不厌其烦的跟薛朗对了三遍,见薛朗没有一丝错误,方才满意走人。

  待礼部员外郎走了,如圭才道:“薛咨议今日朝食只能进食馒头或是饼子,水不能多喝,以免不便。”

  薛朗点点头。如圭又指点了薛朗许多面圣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事无巨细,俱都一一交代,直到薛朗烂熟于胸方罢休。

  最后,如圭看看时辰,道:“薛咨议,来时殿下曾让带上的衣服可带来么?”

  薛朗点头:“自是带来的。”

  如圭:“既已带来,时辰已差不多,就请薛咨议更衣罢。”

第三卷_第157章 进城

  “巳时将近,薛咨议,可准备妥当否?”

  钱九陇在门外问道。薛朗朗声道:“已经准备好,有劳钱将军等候,薛朗这就来。”

  薛朗答应一声,转首望着如圭,躬身行礼:“多谢如圭内侍官,薛朗这就去了!”

  如圭微笑着回礼:“如圭在这里预祝薛咨议诸事顺利,前程似锦。”

  薛朗扬眉一笑,点点头,大步走出去——

  薛朗今日穿的乃是文官的大袖礼服。唐朝官员的服装,分为常服和礼服,祭祀或是有重大政事活动的时候,朝廷明文规定必须穿礼服。其余时间则可以穿常服,也就是圆领袍。

  这还是薛朗第一次穿礼服。以前圆领袍穿过,短褐穿过,就没穿过这种宽袍大袖的礼服。不止荷香上手,连如圭都在一旁帮忙,才让他把礼服穿好。也就是穿了这么一身,薛朗才明白如圭为什么只让他吃一个馒头充饥,少喝水的缘故了。

  钱九陇乃是武官,正当值,自然是不能换礼服的,依旧铠甲在身。向薛朗拱手道:“薛咨议请,李尚书已门外等候。”

  “有劳钱将军。”

  薛朗拱手道谢,昂首阔步,抬头挺胸的往外走——

  出得门来,李纲已然等在那里,看到薛朗的打扮,眼睛微眯,笑吟吟的问道:“幼阳仪表堂堂,风采更胜往昔也!”

  薛朗行礼:“晚辈见过李公,李公过奖。免费”

  李纲笑眯眯的点头:“甚好,甚好!”

  把薛朗打量了一边,李纲道:“圣人早在数日就已把祥瑞事迹广发天下,允许万民观看今日之盛事,幼阳如此风采,定不会让围观之百姓失望。”

  这话要怎么接?总不能自己夸自己帅吧?薛朗无语的望着李纲。

  李纲面色一肃,朗声道:“圣人敕命,巳时觐见,薛咨议,请!”

  “李公请!”

  薛朗跨上准备好的高头大马,长俭一身新衣裳在前面给他牵马,一行人浩浩荡荡向长安城城门行去——

  所有的红薯都揭开盖着的茅草,暴露于世人的目光之下。装运红薯的马车,马头上系着红布。前头有礼部官员领路,仪仗、旗帜皆竖起来,两个穿着公服,胸口系着大红花的衙役,每人手上拎着一个铜锣,一边敲锣,一边开道!

  从驿馆出来的路上,皆有兵丁站岗,在兵丁身后,挤满了人,人头攒动比之在蒲州时的场面,又更热闹许多——

  “哎哟,这位进献祥瑞的郎君好俊俏!”

  说这话的是个女声,可惜薛朗不好扭头看,不然到是可以看看这么有眼光的是不是美女,正好大家互相欣赏一下。

  “那就是亩产二十石的粮食吗?竟是红色的,果真是天降祥瑞也,大唐幸甚,圣人万岁!”

  薛朗大汗,红色那是天生的,跟祥瑞无关啊兄台。不过,这联想能力,也是人才!

  “此物不知叫什么?”

  “圣人的敕令说了,叫红薯!”

  “不知圣人何时敕令推广红薯?可会现在关中推广?”

  “关中乃是产粮区,定会推广,只是不知何时推广!须得催着村里的里正多多关注才是。”

  “对对!如此方能在圣人敕令推广时种上。不知一亩能打几石粮。”

  “听说一亩打了二十余石。”

  “哗!”——

  人群一阵轰然,面上皆是不敢相信之色,安静片刻后,声音嘈杂,议论纷纷,皆不敢相信世间还有产量如此高的粮食。那糊涂的,还在掰着手指头算产量,有那精通数算的,已经满脸欢喜,奔走相告。

  官府的威严还是十分好用的,人群虽然激动,却没人敢拦道,在官差的开路下,队伍有序的通过。围观的人群却没有散去,反而跟着队伍,一路向长安涌去——

  薛朗骑在马上,目视前方,巍峨的城墙由远及近,城门之上,长安二字,古朴庄重,薛朗望着,心情却复杂难以言说。

  队伍由南大门明德门进入,明德门正门开启,迎接进献祥瑞的队伍进入帝京长安——

  “大郎,进城了!”

  牵马的长俭提醒一声。薛朗收拢复杂的思绪,点点头,重又恢复目视前方的姿态,以昂首挺胸端坐马上,随着开道的官差进城。

  宽敞的朱雀大街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街道两边及街边的屋舍上,皆挤满了人,争相围观进献祥瑞的队伍。

  人头攒动,人声嘈杂,朱雀大街太宽了,坐在马上的薛朗,根本听不到街道两边人群的议论声,如此反而让他的紧张消散了许多——

  大唐帝国的首都,帝京长安,他终是来了! 作为粉丝的心情,这会儿是没人跟他分享的。

  按耐住激动地心情,不好东张西望,以免显得不够庄重,薛朗只是睁着眼睛打量视线范围内的景物——

  朱雀大街,天子祭天就要从这里经过,所以又被称作天街,是进入内城唯一的通道。据现代考据测量,这条把长安城一分为二的街道,宽约150米左右,长约5000多米,也就是约十里左右。

  井然有序的屋舍,如若有机会登高望远,或许能体会到白居易诗里写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景象。

  如今还是初唐,薛朗忍不住畅想,待到盛唐时,想必长安城内必定更加繁华,可惜唐朝没个张择端,没人画类似那样的画卷,他也活不到那个时候,遗憾!

  作为粉丝,薛朗一路都在克制自己想东张西望的情绪!现在不是看风景的时候,不是时候,不是时候,不是时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十里的路,走了将近半个时辰,一路上皆有传令兵快马入宫,向宫内的圣人和诸位大臣报送队伍到达的位置。

  经过朱雀大街,到达朱雀门,进去就是内城,朝廷的行政部门多在这里,比如太常寺、鸿胪寺之类的。

  穿过朱雀门,到达承天门,就是皇城的范围。守门的将领上前一步,大声道:“下马桥到,武官下马,文官下轿!”

  薛朗在长俭搀扶下下马,心中竟然没有紧张,反而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实在是骑马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即便只是慢慢骑着走。长安城太大了,把薛朗的紧张感都磨没了!

  装运红薯的车队,只能到这里。李纲下了轿子,来到薛朗面前,道:“薛咨议,请随老夫觐见圣人。”

  “喏!”

  真不容易,终于要面圣了!

第三卷_第158章 面圣

  大唐武德五年,八月初一,吉,诸事皆宜。免费

  李纲带着薛朗来到含元殿外,就有一个小黄门上前:“可是李尚书与薛咨议?”

  李纲应道:“正是老夫。”

  小黄门道:“圣人宣召,请二位觐见。请随奴婢来。”

  “多谢公公。”

  李纲带着薛朗,跟随在小黄门身后进入含元殿——

  薛朗低着头跟在李纲身后,距离他三步远,时刻注意着李纲是否停住脚步。待他停住脚步,立即止步。就听李纲道:

  “臣李纲见过圣人,圣人万安。”

  立即也跟着行礼:“微臣薛朗拜见圣人,圣人万安。”

  上头一道中气十足的男子声音道:“卿家平身。李卿且坐,随你进来的即是薛朗?”

  李纲答道:“正是。”

  薛朗立即道:“禀圣上,微臣薛朗于今年初春之日跋涉千里,归于大唐,蒙公主看中,聘于府中任职出仕。薛朗有从异国远道带来红薯、土豆两种种子,献予公主,公主睿智,信重薛朗,于苇泽关拨田试种。谁知一经试种,所播撒之种子,株株皆出芽儿,嫩芽皆成苗,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红薯亩产竟达二十石余,土豆亩产比红薯略多。如此丰产,实我中土大唐乃风水福地,圣上真命天子,受上天眷顾之佐证也。如此,方有我大唐风调雨顺,物产皆丰产之吉报也!吉报显现于世,得此祥瑞,敢不奏报圣人乎?因公主身居要职,不敢擅离,方命薛朗率队进京向圣人报喜!”

  “好!平阳我儿有心,平阳与薛卿皆有功也!”

  李渊的声音,掩饰不住的兴奋,语气颇为高昂。薛朗连忙道:“微臣不敢居功,此乃天命在唐,圣人万福之兆也。”

  太子建成立即大声道:“圣人万福!”

  群臣见状,也跟着恭贺:“圣人万福!”

  “好好好,众卿家免礼。值此盛事,薛朗,红薯、土豆何在?呈上来让众卿家与朕同观,共享盛事。”

  薛朗道:“装运红薯之车队,即停在宫门外,请圣人敕令,着士卒们抬进来。”

  李渊颔首,命小黄门出去宣召。不一会儿,就有军士两人抬一筐,一筐接一筐的把红薯抬进来——

  含元殿是举行大朝和重要仪式的地方,地方颇为宽广,就是这么宽广的地方,二十余石的红薯,也摆满了殿中好大一块地方。

  土豆因为种子少,只有一筐,不过,机智如薛朗,特意留了一颗土豆苗,根上结着的土豆,不管大小都没摘掉,连植株带根茎一起,装在一个木盒子里,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颗植株的产量——

  一颗已然如此多,如果栽种一亩……产量几乎一目了然。免费虽略逊色于几乎堆成山的红薯,不过,也不差多少就是。

  薛朗道:“禀圣人,这些就是红薯,一亩地所产之数。土豆因种子少之缘故,只种了半分土地,所得八十多斤,苇泽关留了十五斤做来年的种子,其余皆在此,请圣人过目。”

  脚步声响起,圣人李渊直接从御座上下来,快步走过来,先看了小黄门手中的装着土豆的盒子,再去看筐里的红薯,也不管红薯上还沾着的泥土,直接拿起来观看。

  这时,薛朗仗着身高才看清楚李渊的长相。李渊陛下穿着帝王的衮冕,一身庄重,与时下所有的中老年男性一样,李渊也留着一把美髯,胡须黝黑,唯有冠冕下露出的发根才可见灰白之色,浓眉虎目,相貌堂堂,神态没有薛朗想象中的气势过人,反而颇为和蔼。

  群臣也围了过来。一身冕服的太子李建成与已在朝中任职的秦王李世民也围了过来,皆目光灼灼的望着被围在正中的红薯——

  土豆种子稀少,今年推广肯定指望不上,红薯这么多,或许能分到些种子。不知群臣打的是不是这个主意,有人出声问道:“薛咨议,敢问这红薯,一亩地需要多少斤做种?”

  薛朗看问话的人穿着朱紫色的礼服,答道:“禀上官,红薯与土豆不同。第一年种植时,需用块茎做种,一亩地约需要十五斤左右的红薯做种子,第二年就可从当年的植株中截取强健、长得好的藤茎育苗做种,无需红薯块茎了。而土豆就只能用块茎育种育苗栽种。”

  李渊问道:“薛卿,平阳之上疏上曾言道,红薯、土豆易于保存,置于地窖中,可保存至来年。李卿昨日奏报称薛卿知有一法,加工之后,能让红薯、土豆保存数年之久,可属实否?”

  平阳公主的疏奏只重点奏报了发现高产新作物,新作物产量有多少,详细的资料并未言明。李纲昨天回来连夜进宫向圣人做汇报,也不知怎么汇报的,不过,圣人发问,薛朗照实回答就行!

  于是,薛朗道:“禀圣人,关于此事,微臣已写就疏奏,正要呈于圣人,请圣人过目。只是……”

  “只是何事?”

  薛朗不好意思的道:“微臣长于异国,惯用白话写作,于我朝之文言写作并不精通,虽有公主指点,但无奈习惯已经养成,所写疏奏过于白话,恐伤圣人龙目……不如,微臣口头汇报一番可好?”

  “哈哈哈!”

  李渊笑起来,笑得薛朗脸都红了,站在一群古人中间,感觉自己就像个文盲,羞于见人啊。

  李渊道:“卿家成长环境不同于我大唐,此乃情有可原之事,无妨,且把疏奏呈上就是。”

  “多谢圣人担待,微臣惭愧。”

  薛朗从大袖的袖笼中取出那份写了一整天的疏奏,想递出又有些心虚,看看李渊,有些迟疑。

  李渊一笑,朝身旁的小黄门看了一眼,小黄门立即会意过去,朝薛朗伸出手:“薛咨议,请把疏奏给奴婢,奴婢呈予圣人。”

  好吧,也不用挣扎了,不会文言文这个缺点,迟早也会暴露的,早死早超生。薛朗这么安慰了自己一番,把疏奏递给小黄门,便不再管了。

  李渊接过小黄门递上来的疏奏,翻开第一页看到的就是薛朗的标点符号含义的解释,轻轻“咦”了一声,看了一遍后,把这张单独成页的纸张递给一旁的太子,自己接着看薛朗的疏奏。

  李建成接过圣人父亲递过来的纸张,还有些莫名之色,待看到上面的内容,看薛朗一眼,目光似乎有些遗憾。接着有把纸张递给一旁明显等着看的秦王。

  秦王接过一看,目光一亮,细细观看一遍,若有所思。一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