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87部分

定居唐朝-第187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阳公主微微一笑,道:“多谢大伯。说来,大伯此次进京,有何打算?”

  柴大伯哀叹一声,道:“劳殿下动问,不瞒殿下说,此次进京,也有落叶归根之意。想是人老了,午夜梦回,不禁常常想起幼时居于大兴城之岁月。江南水乡,湿气重,年老挨不住矣!”

  神情恭敬,静静地等待平阳公主的下文。平阳公主语气一如刚才,平淡得无有一丝情绪外泄:“大伯是举族迁回还是……?”

  柴大伯连忙道:“大郎、二郎、三郎仍留在江南,只我与老妻带着阿统来长安。”

  说完,静静地等待着平阳公主的反应,近乎屏气凝息。高居上位的平阳公主不言不语,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柴大伯,看得他额头汗珠隐隐,显然心头压力很大。

  就在柴大伯心头忐忑,以为平阳公主不会答允的时候,从容开口:“善。长安日渐繁华,又是大伯祖居之地,回来也好。”

  柴大伯大喜,连忙行礼:“多谢殿下照拂。”

  平阳公主道:“平阳仍叫您一声大伯,照拂一二也是应该的。长安居,大不易。待大伯回长安后,如有什么,可到府上来找我便是。”

  柴大伯感激的道:“多谢殿下好意,不敢劳烦殿下,阿统乃是男子,我柴氏也是将门世家,阿统自幼习练弓马,家中有意让他参加参军入伍,谋个出路。”

  平阳公主看柴统一眼,确实生得精壮魁梧,道:“柴氏家学渊源,入伍从军确能一展其才。”

  说着,竟然当场就考校起柴统来。柴统虽然被平阳公主的气场压得心虚气短,但说到自己的所长,还是能侃侃而谈,越说越顺畅,再没有刚才的腼腆脸红之态。

  问了一阵,平阳公主点点头,略作沉吟后道:“阿统不愧是将门之子,于军伍之事颇为娴熟,也有独到之处。我虽是女子之身,也曾领军作战,如阿统愿意,本宫可举荐他去南衙十六卫中。”

  柴统激动得满脸通红,哪里有不愿意的。柴大伯连忙起身,恭敬行礼:“多谢殿下,孽障,还不谢过殿下。”

  柴统连忙行礼:“草民谢过殿下,多谢殿下举荐之恩。”

  平阳公主笑道:“无须致谢,我也是看颇有才干,不忍人才空置浪费。望你到军中,踏实肯干,莫要辜负我的期望。”

  “喏!”

  柴统答得响亮。

  来拜访的两大目的皆已达到,又说了几句,柴氏父子便趁机告辞。平阳公主朝身旁的初雪看了一眼,道:“初雪,代我送送大伯。”

  “喏。”

  初雪立即下来,客气的朝柴大伯道:“柴老爷,请。”

  柴大伯看初雪一直跟在平阳公主身边,知道这是平阳公主跟前的人,哪里敢拿大,也客客气气的谢过,行礼告退后,跟着初雪出府。

  平阳公主静静地坐着,也不急着回后院去,目光闪烁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后,才开口:“阿蔻!”

  “奴在!”

  阿蔻从屏风后闪出。平阳公主道:“柴氏进京后,且看着些。”

  “喏!”

  阿蔻领命。平阳公主点点头,在暮雪的搀扶下起身回后院去。

  平阳公主府上的动静,薛朗自然不知,他府上也迎来了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

  民部左侍郎,他的同事王显,携侄儿登门致歉。

  薛朗的表情有些古怪,心情也有些复杂:“王侍郎登门,蓬荜生辉,不过,致歉一说,不知从何谈起?”

  在薛朗看来,流言这种东西,只要不认真对待,不回应,时间长了,自然会散去。所以当日他也只是吓吓那俩小子,并没有认真对待,心中也不怎么计较。但现在王显直接带着人登门致歉,这就有意思了!薛朗探究的看着这不请自来的叔侄俩儿,这俩儿是来砸场子还是真来道歉的?

  王显板着脸,一本正经的道:“前两天,我这不成器的侄儿,在言语上冒犯了公主与薛侍郎,还被薛侍郎当面撞见,背后非议,实非君子所为。我家教子不严,让薛侍郎看笑话了!某虽不才,但我王氏赫赫数百年之声名,岂能因一子而坏之!是故,我才得知便带着劣侄前来致歉,逆子,还不向向薛侍郎请罪!”

  小王公子立即起身,满面羞愧的向薛朗赔礼致歉:“小侄识人不明,轻信其他之言,妄议他人,实非君子所为,实是不该,今日特来向薛侍郎请罪,请薛侍郎发落!”

  ===========

  今天本来想补更,无奈白天停电,所以,只此一更!惭愧!

第四卷_第349章 风云涌动

  ,!

  “我有一件事一直想不明白……”

  薛朗不生气,也没有假惺惺地装大度故意做出原谅,而是面带不解之色,疑惑的看着王侍郎,表情十分的认真:“在我到民部任职之前,我与王侍郎是素不相识的,往日应该没有仇怨才对,但我第一天到民部,你就看我不顺眼,今天,更是带着侄子明为道歉,实则看笑话的上门,我就不明白了,总该有个原因的吧?为什么?”

  王侍郎一怔,似是想不到薛朗竟然这般直率,直接就问出来了,愣了一下后,眼中掠过一丝嘲讽之色,似笑非笑的望着薛朗,道:“王某与薛侍郎做了大半年同僚,竟不知薛侍郎是这般直率之人。”

  薛朗认真点头,坦然道:“我就是这样的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不擅长猜谜,也不喜欢猜谜!”

  王侍郎大笑起来,笑完朝薛朗拱拱手,道:“歉意已然带到,王某告辞。六郎,走罢!”

  王六郎显然已被二人的对话吓傻了,反应有些迟钝,叔父叫了两声,方才站起身来,走之前还朝薛朗行礼,居然还记得尊卑。

  薛朗就那么坐着,也没有起身送客,只是朝长俭看了一眼,道:“让管家送送王侍郎。”

  “喏。”

  长俭领命而去。

  王侍郎叔侄在薛管家的送行下,出了郡公府,才出郡公府大门,王六郎便连忙追上自己的叔父,连连追问:“叔父,叔父,我们不是来致歉的吗?为何您竟与薛郡公吵起来?”

  “噤声!”

  王侍郎的表情十分不妙,脸孔铁青,显然心情不怎么愉快,回头看了薛府的大门一眼,冷声道:“我竟看错了薛朗!”

  顿了顿,恍然道:“也是我识人不明,早该知道的,如不是有几分脾气的人,当日也不会那般言语如刀,致卢郎身败名裂!”

  说完,叹了口气,道:“回去!明日一早你便启程回家去,闭门好好读书,不许再在这长安城内瞎逛。”

  “啊?”

  王六郎就像被霜打的花儿,瞬间焉儿了:“叔父,您不教导小侄了?”

  王侍郎脚步顿住,回头望着侄儿:“教导?今日失策,错估形势,看错薛朗,叔父在京中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你先回去,以免我顾此失彼,照顾不到你!”

  王六郎还想说什么,被叔父瞪了一眼,便吓得什么都不敢说了。

  薛府内,送走客人,薛朗回到后院,舒舒服服的泡在澡桶里,舒服的叹了口气,沉入水中,只露出一个脑袋,脖子以下全泡在水中,享受着泡澡的乐趣。除了游泳池,薛朗是一年四季都是热水澡的人。即便是这样炎热的季节,他也喜欢泡热水澡,即便泡出来一身汗也乐此不疲。

  依旧想不明白王侍郎究竟是为什么要交恶于他。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误的恨,他现在想不明白,想来应该是于某种关键的信息点没有掌握,这便是外来人的缺点,于本地的人情、世故乃至人际关系不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遇事不明不白。

  不过,薛朗并不着急,看王侍郎的手段,也就是恶心他,其他的手段,他根本就施展不出来,显然,他也有顾忌。

  今天薛朗这么直言不讳的怼了他一次后,应该会有些收敛,若是不收敛……薛朗也不怕,所谓危机便是危险中还有机会,同理,王侍郎跟他针锋相对越多,露出的东西只会越多,而他了解的也会越多。薛朗从来都不是缺乏耐心的人。

  红薯收上来后,薛朗还要监管制成粉条的事情,去民部的机会也不多,之后,再遇到王侍郎,薛朗一如既往的打招呼,每次都用坦然的目光看王侍郎,毫不避讳自己的探究与不解,倒是搞得王侍郎颇有些蛋疼的感觉,每次看到他,笑容都隐隐有几分牙疼的样子,颇有点儿“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感觉。

  每次看到王侍郎一副拿他没有办法的样子,薛朗便莫名的有点儿爽,同时心里也明白,王侍郎这是顾虑比他多,所以才会有这般缩手缩脚的感觉。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薛朗并不执着于与王侍郎的较劲,更多的注意力,还是专注在他手头的事务上。把红薯的事务安排好,第一批粉条制作出来后,差不多就到了挖土豆的时间。

  与红薯的种植面积相比,土豆因为种子数量少,种植面积少得可怜,堪堪种了四亩地。因为稀少,又因为留种方式不同,在管理耕作的时候,薛朗对土豆比红薯上心。采收的时候,依旧是一亩一亩的来,挖出来就称重,好计算亩产。

  种土豆选的是好地,肥料也给的足,不止蚯蚓肥,牲畜粪便也加了好几回,管理的十分细致。这样细致的管理,在采收的时候,得到了丰厚的收获,四亩地收完,初略的计算一下,平均亩产已上了三千公斤,四亩地轻轻松松的收获一万多公斤土豆。

  大概是经过红薯收了十多万斤的震撼,杨正卿的表现比收红薯的时候好多了,在薛朗报出亩产后,杨正卿还能在心中粗略计算,若是能像红薯一般种上几十亩,那收获……

  杨正卿克制不住的倒吸一口气,抖着声音道:“来人,备马,此事我要亲自奏报圣人!”

  然后便当场写了疏奏,快马加鞭,直奔仁智宫,向圣人报喜去了!

  薛朗淡定的让长俭给平阳公主送了个消息,然后便是开始挑选,把最适合留中的土豆选出来,留待来年做种。

  平阳公主比圣人来得快。采收当天薛朗回家,便见到在书房等他的平阳公主,刚见到公主的面儿,薛朗脸上便不自知的挂上笑容,问道:“建瓴你吃饭没?”

  平阳公主含笑道:“不曾,特意留着肚子,等待幼阳你。”

  薛朗笑着点头:“看来我俩还是心有灵犀的,今天挖土豆,称重的时候,特意留了一袋小土豆,刚才回家便交给厨房了,待会儿我俩儿一块儿吃。”

  “心有灵犀?似是有典故?何意?”

  平阳公主疑惑的问了一句。薛朗在心里默默扶额——

  李商隐都还没生出来呢,怎么解释!

  不想抄诗,薛朗干巴巴的解释:“意思就是我俩心意相通,非常有默契。是往常用习惯的一个词语!”

  平阳公主看薛朗一眼,点点头,没再追问,凝目打量薛朗,道:“辛苦郎君矣,几日不见,晒烟了许多。成亲之前,须得白回来。”

  薛朗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道:“短时间之内怕是不行,还有棉花没收呢。”

  两人说了几句家常,平阳公主道:“刚才长俭来报,说四亩地的土豆,收获竟比

  说到这个,薛朗就有些惭愧,想了想,干脆的坦白道:“有几个原因。首先,土豆本来就是比红薯高产的作物。然后,在土豆的产量上,其实一开始我是有所保留的,留了增长的余地。在苇泽关种植时,因为少,不好管理、施肥,在长安种的时候,因为种植面积大了,施肥、管理方便多了,又因为地块选得适宜,产量自然就增加了!”

  平阳公主心思剔透,薛朗一说便明白他当初的想法,温和的看着薛朗,眼神带有安抚之意,显然并没有因此而对薛朗有什么想法,薛朗之所以那么做,也是人之常情。

  平阳公主略作沉吟后道:“去年进献祥瑞之时,只有红薯的产量,土豆产量却是粗略估计的。前些时日,幼阳采收红薯时,京中虽有暗潮涌动,但有些根底的多在观望,现在,土豆的产量也出来……圣人应该要回宫了!”

第四卷_第350章 定策

  ,!

  在这个产量低下的年代,但凡有点儿身份的,家家几乎都有上千亩田地,精粮产量有限,少不得要补充些粗粮。现在有红薯和土豆这两种如此高产的作物出来,又可以制作成粉条来提高保存时间,对于习惯积存粮食的权贵之家来说,土豆和红薯的诱惑不算小。

  不论古今,粮食安全都关系到战略安全,这个道理,于国于家都能说得通。圣人有这两桩东西握在手里,推广的时候,可以做的文章很多。特别这两年,朝廷被动或主动打了不少战,军粮永远都是一个让朝廷头疼的问题。

  高产易种的红薯、土豆,若是能作为军粮的补充,定能大大缓解筹集军粮给朝廷带来的压力。只这一个好处,圣人就会重视。

  薛朗道:“等圣人回来,我打算上一个疏奏,建议圣人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圈地建皇庄,专用来种植土豆。在民部的时候我特意查过这些地区的气候,以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完全可以一年种植两季土豆,第二季即便比不上第一季的产量,一半的产量应该能达到。”

  平阳公主一震,旋即追问道:“此话当真?”

  薛朗认真保证:“十拿九稳!”

  平阳公主在心中默算片刻,欢喜道:“若真能种两季,亩产不需多,每亩地一年如果能收四千公斤以上便足够!”

  说到这里,顿了顿,瞟薛朗一眼,道:“若真如此,明日我便要使人去这些地方买地建农庄了!”

  薛朗一笑,问道:“为什么要积粮?”

  平阳公主被问得一怔,反问道:“不是幼阳提议壮大我们的力量,超然于太子与秦王之外吗?”

  薛朗直视着她的眼睛,缓缓的道:“所以,更不应该积粮。”

  平阳公主目光一闪,问道:“此话怎讲?”

  薛朗道:“既然建瓴你已卸了兵权,那就不要再去碰,与其积粮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