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 >

第4部分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第4部分

小说: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与革命时代,*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一个不错的国际政治关系分析工具。比如哪个国家或地区的阶级矛盾尖锐,美苏两巨头就在哪儿集结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争夺世界霸权。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源特别是能源开始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政治关系分析工具。哪个国家或地区有能源,美国的触角就伸向哪个国家或地区;哪个国家或地区是能源通道,美国军队就部署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哪个国家或地区有能源但却不“听话”,美国就要诬蔑、敌视甚至军事打击哪个国家或地区。顺我能源掌控者昌,逆我能源掌控者亡,这就是美国21世纪判断国家关系好坏的基本逻辑。
遗憾的是,当今世界,许多能源或者资源国家,并没有意识到能源或者稀缺资源的战略意义,如果他们还不迷途知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式经济增长道路,他们的下场将是可悲的。
三、软硬兼施
美国是一个奉行实力至上的国家,当他要惩罚某国的时候,不会考虑到对方抵抗意志的力量,更不会顾及第三国的感受。毛泽东说,“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尽管美国人十分佩服毛泽东,但对于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人心的对比”的论断却是一笑了之。在冷战即将结束之时,很有前瞻眼光的美国前高官、著名国际关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意识到美国传统“硬实力”政策的局限性,于1990年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强调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应通过文化、政策或价值观等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非强硬手段或利益引诱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由于刚刚赢得冷战胜利,颇为自得的美国政府开始并不重视“软实力”理念,近年来,随着美国单边主义频频受挫,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麻烦不断,加之颇有政坛影响力的约瑟夫·奈教授、苏珊尼·诺瑟教授以及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等人后续研究成果的强力推动,美国政府逐渐有条件接受了“软实力”概念。2009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使用了“巧实力”概念,希望通过灵活运用美国可能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软实力”、“硬实力”手段,修复美国形象,重建美国全球领导力。希拉里的讲话在全球引起了热议,此时,美国政府似乎明白了“人心”力量的可贵。
战略是稳定的,策略可以有变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每个大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文化,民族性格和战略文化决定战略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方式决定策略、手段的选择。近年来,美国政府提出了“软实力”、“巧实力”概念,奥巴马总统不但修正了前任总统小布什新保守主义的某些做法,还抛出了“无核”世界的虚伪言论(没想到奥巴马总统这些华丽空洞的词藻,竟然使其得到了臭名昭著的诺贝尔和平奖。面对100万美元的奖金,奥巴马总统肯定在心里笑骂: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那帮家伙,真是一群蠢猪!),但这一切都不会改变美国战略手段选择的基本趣向,那就是崇尚实力,迷信武力。美国人永远不会真正理解“人心”的力量,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不要被美国提出的“软实力”、“巧实力”概念遮蔽了双眼。
全球政治格局是一个*立方体,时间、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是其基本的维数,每个国家因其文化感召力、政治外交力、经济力、军事力等不同,在全球政治格局中被拉伸为大小不同的多面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多面体胀缩漂移。每个多面体都是一个生命体,在博弈竞争着,在全球政治格局中,和谐世界的理念实在是个无聊的词汇。和谐世界的想法,在残酷的现实国际政治中,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而不能作为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来推行。其实,西方国家根本不认这个理,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个理念作为一种外交欺骗。
冷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欧日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亚非拉不发达国家,属于第三世界,第二、第三世界联手反对美苏两霸。冷战之后,两极争霸格局消失,第三世界失去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的外部环境,地位作用一落千丈;面对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第二世界更加专注于经济社会发展,而非寻求政治对抗,因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相同,他们一般紧跟着美国的脚步,成为附属性质的主宰者;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少数大国,如中国、巴西、印度,由于其经济政策契合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从而迅速崛起,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很难用发展中国家来称呼。
时代的变迁,呼唤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划分。笔者尝试把全球近200个国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球性国家(包含内部整合较好的国家联盟),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他们具有专一的、有凝聚力的文化传统,经济科技先进,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具有全球影响;第二层次,边缘性全球国家,包括巴西、印度、日本,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得很好,或者发展势头不错,但他们的缺点太突出,以致难以成为全球性国家,只能在某些方面具有全球影响;第三层次,地区性国家,包括其他所有国家,伊朗当然在内。
冷战之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类迅速迈入信息时代,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要求,以意识形态为框架的政治格局必然崩溃。在这种情况下,“三个世界”理论已经不适合时代要求,用一超多强的简单话语描述国际政治格局,也不合适,而“三个层次”理论,则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全球性国家,其文化传统中的霸权思想根深蒂固,决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抢夺它的霸权。维护霸权,是美国的最高战略!其后来追赶者,不管有没有抢班夺权的心思,都要当心!*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后,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的理念,目的是消除西方国家的疑虑,释放和平发展的诚意,无意于挑战美国的霸权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但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戒心甚重,采取诸多措施,企图从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诋毁、压迫、遏制中国,而且绝对没有放弃军事打击中国的选择。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会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时候,曾经郑重建议美国,适时通过军事行动攻击中国,使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一枕黄粱。令人讽刺的是,由于陆克文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中国民众还对其非常有好感,认为澳大利亚是中国的好朋友。从历史上看,对付后来追赶者,美国的战略手段灵活而有效,前苏联的覆灭、日本的衰落就是例证。
美国对军事战略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达成国家政策各项目标的艺术和科学。美国前参联会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来阐释这个定义,他认为,战略=目的(追求的目标)+途径(行动方案)+手段(实现目标的工具)。美国军事战略的目的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维持世界霸权。美国军事战略途径的制订与选择,综合考虑了利益、实力、时机、国际政治因素等诸多因素,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东西,因国而异,难以尽言。至于手段,主要有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美国经常采用的“硬”手段有三种:遏制、威慑、军事打击,强度逐步升级;美国经常采用的“软”手段也有三种:经济援助、文化交流、外交支持;美国一般会综合使用这两种手段,像弹钢琴一样,奏出一曲曲令世界无法和谐的霸权主义之歌。
美利坚民族积极进取,充满勇敢精神,但并不鲁莽,年轻而成熟的美利坚民族对待战争问题是相当慎重的。对待全球性大国,俄罗斯或者中国,美国采取的是遏制+威慑+军事打击的手段,遏制是最主要的手段,威慑是最主要的辅助手段,军事打击轻易不使用,是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对待边缘性全球国家,巴西、印度、日本,美国威胁利诱,以拉为主,但如果他们胆敢在实质问题上和美国唱对台戏,美国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美国对付它们的策略是控制+遏制+威慑,以控制为主。对待较弱的地区性国家,美国主要采取威慑+军事打击的手段,威慑是最主要的手段,军事打击是时常可以选择的手段。军事打击手段,可以既简单又快捷地解决问题,尽量降低国际政治负面影响,在对待较弱的地区性国家时,美国乐意使用。遏制手段,美国一般不用,它是特殊国际条件下的权宜之举,是威慑和军事打击时机尚不成熟前的一种临时性的策略手段。对付较强的地区性国家,像伊朗这样的国家,美国有时会使用。




第三节 死  结

蓝天白云之下,风吹草低,一群牛羊在安然地吃草,不知为何,两只羊发生矛盾,开始猛烈的角斗,头破血流,然而却没有放牧人将它们驱赶开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认为,当今世界便处于这样一个没有诗情画意的自然状态,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来管理,国家间始终存在着诉诸武力解决分歧的危险,他把这样的国际政治格局称之为无政府体系。在无政府体系中,互不信任和猜疑便油然而生,美国和伊朗就像这种体系下的两只“羊”,没有人把他们分开。
一、文化对立
有一双无形的手,掌控着人类千姿百态的行为,如同把玩婴儿一般,这双无形的手就是文化传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决定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干涉,就是对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尊重,对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尊重,就是对一个民族最彻底的侮辱。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伊朗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波斯文明,一个是*文明。古波斯文明深深扎根于这片西亚沃土,具有凝重的底蕴和深厚的价值,从未被隔断、被消灭,是现代伊朗文化的母体,是伊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之源,是波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优越感最为持久而稳定的来源,它永远点燃着伊朗民族自强、不屈、奋进的火焰。
7世纪的伊朗,内外交困,贫富分化,民怨沸腾,*教伴随着入侵者的刀剑,来到了伊朗,并以其初步*平等反抗压迫的思想,赢得了波斯人的真诚皈依。两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使伊朗文明的思想内涵更加复杂和丰富多彩。*文明给伊朗人民的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是伊朗现代文化的主流思想。
*教内部,教派林立,最大的一支是逊尼派,其次是什叶派。在全球,逊尼派占绝大多数,占90%以上,但在伊朗,什叶派却占90%以上,是世界什叶派的大本营。历史上,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以至于有能力干涉世俗国家的治理。在伊朗,一向有什叶派宗教领袖干政的传统。伊朗*革命,即可视为什叶派干政的结果。*革命成功后,什叶派被定为伊朗国教。伊朗*政权属于*原教旨主义者,有着狂热的革命激情,革命成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伊朗都在鼓吹对外输出“*革命”,霍梅尼希望安拉的光芒照耀宇宙,地球成为“绿色的海洋”。中国在“*”期间,也曾经做过“输出革命”的蠢事,这两者在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让人恶心的事情。
美国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传统,深刻受到基督教新教文化的浸洗。经过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督教面貌一新,它的优良品质,包括*、宽容、善良等理念,被放大被推崇,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价值观,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它的暴力、迷信、仇恨等思想成分已经被极大弱化。人们普遍认为,基督教已经是一个和平宽容的宗教。美国建国二百多年的辉煌历史使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优选子民,美国式的基督教新教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福音,他们希望地球洒满上帝的光辉。
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文化,与时代的发展合拍,摆脱了中世纪那种沉闷的宗教氛围,人们崇尚科学、发展经济、尊重*、妇女解放,整个社会生机勃勃。事实上,人们根本不把宗教当成一回事,个人宗教活动所占时间很少,已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人们可以公开质疑上帝的存在,甚至捉弄嘲笑上帝。而当代*教,还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宗教改革,整个*社会宗教氛围浓厚,人们沉浸在宗教思想之中,一派暮气沉沉的景象。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根据《古兰经》治理国家,对科学发展漠不关心,经济发展受制于宗教教规,广大妇女几乎没有自由,明显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除了土耳其,未来所有的*国家,都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当石油资源卖光以后,他们都将沦为失败国家,进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
各种情况表明,*国家需要改革。联合国2002、2003年关于*地区发展状况的报告指出:*国家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改革是必由之路。目前,22个*国家的GDP总值比西班牙一国还低,40%的*人(6500万)为文盲,其中女性占2/3;到2010年,地区失业人口将达2500万,地区1/3人口的人均日收入不足2美元,比黑非洲还低;网络普及率仅为,为世界最低;妇女地位低下,女性议员只占议员总数的;*国家出版物仅占世界出版物总量,其中15%为宗教书籍。报告指出,上述状况既对地区稳定构成威胁,也危害发达国家的利益。
据此,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