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 >

第1部分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第1部分

小说: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
作者:金陵隐者【完结】 




前   言

速度,使地球变小。农业时代,即使是游牧民族,活动半径也不过数千公里,而且需要一生的时间;工业时代,从欧洲到美洲,2万公里,需耗时1个月;信息时代,搭乘波音客机,环球航行,仅需不到20个小时。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形式,如果不是运输物资,而是传递信息,那么地球将尺缩得更快。农业时代,烽火传讯,1天的时间,可以将万分火急的军情,传递到千里之外;工业时代,使用电报电话,重大信息可在数小时内 跨越大洲;信息时代,全球通讯网络无处不在,平民百姓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与家人实时便捷地沟通。
然而地球小了,人类的心灵却没有更近,无尽的纷争、无穷的冲突、无情的厮杀,每天都在小小的地球上演绎着悲歌,人们不禁疑问:同为造物主的子民,人类理当相互亲近,却为何如此仇视?
有一则神话故事:神创造了万物,人因灵性聪慧,团结亲密,力量得以迅速增长,很快成为万物之长,并眼见得拥有挑战神的力量。于是神恐惧了,就施展法术,使人类散居地球,心胸狭隘,语言错乱。这样,人类便因语言、心理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明,每个文明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鄙视别的文明。从此,人类不再团结,冲突与战争遍布地球,文明之间对抗不休,神又重新控制了世界。
西方学者认为,这则神话故事里隐藏着解释人类冲突的密码。1993年,美国萨缪尔·亨廷顿教授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人类未来的冲突,很可能因文明的不同而引起。亨廷顿教授的预言,促使人类思考,未来的冲突难道真的是由文明的冲突引起的吗?
亨廷顿教授说,他提出“文明冲突论”,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文明冲突的危险性,有助于促进世界上“文明的对话”,而非鼓吹宿命式的观点:文明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信仰宗教,只有中国是无神论者的乐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它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无神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在西方,只有真正的*主义者,或者最伟大的科学家才不信仰上帝,比如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
因为无神,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始终不同于西方。中国人关注今生,忽视彼岸世界,关注物质世界,认为精神依附于肉身,始终从生产生活方式入手,考察世界政治的变迁。
作为一名接受*主义思想的中国人,笔者受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太认可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论”,仍然坚持传统的*主义观点,即:文明虽能为冲突推波助澜,但很难直接导致冲突,隐藏在冲突背后的是各种利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的和最终的是经济利益。
亨廷顿教授“文明冲突论”的价值在于:它使人们认识到,全球化时代,世界要真正变小,不仅有赖于科技的进步,还有赖于文明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否则人类将面临身在咫尺、心在天涯的窘境。
然而,不管是文明的原因,还是经济利益的原因,一想到美国和伊朗将要爆发战争,人们还是对冲突的后果感到惊恐,因为那将带来一个前景不确定的世界。对于不确定的事情,不管结果好坏,人们总是倾向于产生恐慌的心理。
美伊战争,为核而战。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W·布什执政期间,两国几乎为此兵戎相见。此后,许多专家就把伊朗核问题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课题,推测着美伊关系的走向以及战争的可能性和结局。
我有一种直感,总认为美国和伊朗之间要爆发战争。社会科学研究,直觉和经验有时胜过科学和逻辑。其实,我并不希望美伊两国爆发战争,正如亨廷顿教授一般,我希望我的书,能使人们认识到美伊战争的危险性,从而避免战争。坦率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即使他们之间爆发战争,关我什么事呢?
中国和伊朗远隔千里,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文明,因民间交往不多,两国民众在感情上既无厌恶也无亲近之感。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官方民间交往频繁,但并未产生友谊,相反由于台湾问题,中国民众在敬佩美国的同时,更多的是憎恶。如果美国和伊朗爆发战争,绝大多数中国民众像观赏战争大片一样,可能只会对战争场景和结果感兴趣,而不会有胜负感情上的偏向。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和民众将会坐山观虎斗,全球化已经紧紧地把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当战争威胁到正常的国际秩序时,当波斯湾被军事封锁时,当油价迅速高涨影响到民众生活时,对于美伊战争,尽管中国政府和民众在感情上没有偏向,但却有政治表达的选择,他们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寻求一种双方在尊严上对等的和平。
今天的地球太乱了,西方国家依仗强大的力量,动辄对他国实施军事打击。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必将激起同样血腥的反抗。暴力对抗是没有止境的,如果总是这样循环,人类的未来将没有希望。
小小地球,呼唤着人类的大智慧。1988年初,“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巴黎召开。在新闻发布会上,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中国孔子的智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何谓仁?在回答弟子们的疑问时,孔子对仁的解释是: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仁就是要爱人;仁就是要克服自己的私欲,遵守礼的规定;仁就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21世纪的今天,地球越来越小,人类面临共同挑战,各国唯有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
如前所述,尽管本书名为《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但著者并不认为这场战争一定会爆发,著者充分相信两国统治者和民众的理智,相信战争可以避免,因为理智者是不会做愚蠢的事情的。书名如此,只为吸引眼球,请贵两国政府和民众以及所有的读者见谅。科学研究不仅是学术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也会夹杂一些作者自身的社会和情感体验。因此,书中会有一些评论性和预测性的言论,纯属一家之愚见,并非对贵两国有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和军事实力上的偏见,也不代表中国政府和军方的观点,若有冒犯之处,敬请多多包涵。
中国学术著作,文风普遍过于凝重,近于嚼蜡,著者尝试使本书保持简洁、清新、流畅的笔调,但这并不是说,本书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小说,它仍然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以这种文笔书写,既是著者难以更改的写作风格,也希望读者能够轻松地阅读,与著者产生亲切感,乐意将你对本书的意见和看法,愉快地与著者进行交流。
笔者长期关注伊朗核问题,最终形成这本小书,由于理论功底不够,对问题了解不深,研究不透,错误及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再次声明,文责自负,无关任何组织与政府。

作 者
2011年11月26日




第一节  追 梦

赛义德·穆罕默德·帕维兹,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36岁,是个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以他那不多的收入,赡养年迈多病的父母,抚养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丽莎只有8岁,长得像她的母亲苏迪,沉静而美丽。然而,2018年3月24日,默默无闻的帕维兹突然变得世界闻名了,各国报刊和网络新闻上,都出现了他的大幅照片。他满脸是血,倒在地上,苏迪抱着他的头,哭泣着,丽莎跪在他旁边,目光恐惧而呆滞。他死了,伊朗战争爆发后,他成了第一位被美军炸死的伊朗人。在帕维兹照片的旁边,还有几幅照片,那是美国、西欧的和平主义者在*示威,反对美国侵略伊朗,主张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笔者,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以怜悯的目光注视着这群和平主义者,感觉他们是那样的可敬,又是那样的可悲。世界纷乱不已,观其表象,或缘于宗教矛盾,或缘于领土争端,或缘于历史纠纷,或缘于意识形态争执,或缘于*理念,或缘于恐怖袭击,或缘于霸权需要,然而究其根源,应归结于利益的冲突,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冲突,可以肯定地说,经济利益总是战争爆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不过它被表象掩盖起来,或者对抗双方为了免俗,不便讲出来而已。因此,只要私有财产、阶级和国家存在,就会有经济利益的争夺,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平主义者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妄图在不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反对所有性质的战争,他们命中注定是在做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伟大事业。
人类自相残杀的岁月漫长悠远,也许已经历经万载。战争性质,从无意识的争夺生存空间的动物本能之战,发展到有意识的以夺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文明战争;组织方式,从全民皆兵,进化到成立专门的组织──军队;作战手段,从木棍、弓箭,发展到具有超级毁灭能力的核武器。核武器,是“潘多拉盒子”里最恐怖的恶魔,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令人讽刺的是,这个恶魔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它使得几千年来,人类终于有能力自我毁灭,而且可以不止一次。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感到惊恐,和平主义者为避免核冬天的到来,呼唤着人类的良知,企图在终极灭亡之前,尽量避免人类的自我毁灭,延长人类的生存时间。和平主义者的行为,反映了人类的自我救赎精神,这正是他们的可敬之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战争注定是要爆发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绝不会因和平主义者而改变,伊朗战争就是这样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让我们双手合拢,共同为战争中的生者祈福,为死者哭泣。
第一节  追 梦
佛说,众生平等。科学家已经证实,猫狗和人一样,会做梦,但猫狗毕竟不是人,因为人不但会做梦,还会不顾艰辛地把梦境变为现实。单纯的白日梦是不会打扰别人的,所以猫狗可算是和平主义者,但人类不做白日梦,人类的梦想同意志力相结合,便会朝向现实的方向发展。居住在不同国家的人类,会有各种不同的梦,它们会纠结在一起,于是友谊、冲突或者战争,便应梦而生。
伊朗,原名波斯,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地处西亚,位于中东地区的东端,状似一只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爬行的蜗牛,面积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16大国。伊朗北接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与俄罗斯隔里海相望,南临波斯湾、阿曼湾和*海,东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连伊拉克、土耳其,隔波斯湾与海湾*国家相邻。伊朗占据战略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东西方的桥梁,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汇处,历史上著名的海陆三条(其中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均从伊朗经过。
伊朗的历史,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光荣与屈辱并存,强盛与衰败交织,奋斗与坎坷相伴。19世纪,随着欧洲列强势力的侵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从此,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便成为伊朗人民永恒的梦想。
一、强盛国家之梦
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的诗句,从中我们知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非常钟情于美丽的女子。其实,他对宝马的渴求丝毫不亚于女子,他曾发动一场汗血宝马战争,最终如愿获得了宝马。汗血宝马如此珍贵,它的食物十分精美,喂它的草料,营养价值很高,叫苜蓿,原产地就在伊朗。几千前,伊朗这块盛产苜蓿的土地,水草丰美,风吹草低,牛马悠闲地吃着苜蓿,情深的牧民浅吟低唱。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球广袤幽深,然而文明古国的诞生,却不是上帝随意点化的结果,它们都有一条或者几条美丽的母亲河,比如黄河、长江、尼罗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代波斯,民众聚居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东北部,那是一片膏腴之地,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的光芒照耀着古代波斯人,他们创造出和巴比伦文明性质相似的璀璨的古波斯文明。公元前约2500年,古代波斯人就建立了文明国家。从此,伊朗人血液中的自豪感,就像嫩芽一样开始成长。
中国人迷恋自己5000年的文明,伊朗人也沉醉在自己的历史之中。中国人仰慕秦皇汉武,秦始皇豪情满怀,奋扫六合,统一中国,汉武帝气宇轩昂,雷霆北击,使匈奴远遁。有此武功,即使“略输文采”又有什么关系呢?物竞天择,如今能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民族,都是强者的后代。伊朗人也有自己的英雄,他叫居鲁士二世,他有着秦皇汉武的风采。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他的威名远播希腊和中亚,使波斯民族第一次雄视天下。公元前529年,在*国内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时,居鲁士二世战死,但他的精神却长存在伊朗人的血液里,这是一种不屈、勇气和拼搏的精神,是构建伊朗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翻开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华文明在东方,希腊文明在西方,像两泓清泉,千载如一日,绵绵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特点是中庸和平,自强不息,后发制人。中庸和平,则不侵犯邻人,仁者无敌;自强不息,则勤恳于农事,内敛发展;后发制人,则坚守正义,勇敢抗暴,救亡图存。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本质从未更改,如饮美酒,淳厚悠长。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特点是崇尚科学,竞争尚武,先发制人。崇尚科学,则探索规律,笃信知识就是力量;竞争尚武,则四处扩张,为财富而疯狂;先发制人,则目无正义,他国逞强。几千年来,希腊文明的本质也未更改,如饮烈酒,遒劲雄壮。
国家在竞争中盛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