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91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591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王夫之相信,以王彦的头脑,他很快就会反应过来了。

    戴之藩听了王夫之的话,微微皱了下眉头,“殿下若是不想,那该怎么办?”

    “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殿下主动提!”王夫之轻轻挥了挥手,小声结束话题,“时间还早,明章也不用太操心,等北京拿下,殿下威望如日中天之时,我们再议不迟。”

    ??感谢大家的支持,就求月票、推荐、订阅。

    ?

    ????

    (本章完)


………………………………

第1211章联军渡河

        张公瑾这次出使任务实际上就是前来婉拒张铉的出兵请求,但张铉提出如果青州军击败高开道后就会在辽东驻兵,这让他始料不及,张铉的势力进入辽东,这绝不是罗都督愿意看到之事。

    他第二天一早便带着随从赶回了幽州,罗成没有跟他回去,也没有留在青州,而是带着两名随从转道去了中原,他心中烦闷,想四处游历散散心。

    张铉已经没有时间顾及青州各种琐碎事务,他当即安排好军务,便带着一队亲兵赶往巨洋河口,他要开始准备北征辽东。

    张铉要抓住这次机会在辽东拿下一个立足点,拿下辽东,加上辽东半岛上的卑奢城,他的势力就形成了对河北地区的品字型包围

    张公瑾一路疾奔,三天便赶回了涿郡蓟县,他马不停蹄来到都督府,翻身下马走上台阶问道:“都督在吗?”。

    ,就在官房内!”

    张公瑾快步走进府内,向罗艺的官房走去。

    罗艺这段时间颇为春风得意,他成了郭绚之死的最大得益者,不仅接管了郭绚的军队,还被天子正式封为幽州都督、左威卫大将军、紫金光禄大夫,同时加爵北平郡公,赏金五千两。

    虽然志得意满,但罗艺还是遇到一件令他十分不快之事,那就是天子封西京留守李景为武卫大将军,出任渔阳郡太守,同时负责看管涿郡的潞水仓。

    就在前几天,李景率五千军队从飞狐道过来,进驻潞县仓库群,加上原来的三千军队。李景实际上就控制了八千军队,这便使得幽州有了第二支朝廷军队,而且李景还是大将军。

    这让罗艺极为不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他也没有办法。涿郡的潞水仓从来都不是归属幽州管辖,它是兵部直辖,有大量的粮食和军资,一直是各方势力垂涎的目标,朝廷要加强对它的控制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些仓库不交给他罗艺管辖,明显是对他的不信任,增派军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的牵制,令罗艺恼火万分,只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增加兵力管控潞水仓库竟然是张铉的建议。

    这时,官房外有亲兵禀报:“启禀都督,张长史回来了。”

    罗艺精神一振,张公瑾这么快就回来了,他连忙道:“快请他进来!”

    罗艺也很关心张铉的动向,自从张铉逼渤海会从幽州退兵后,他便意识到张铉在暗中操控着河北,使他认识到了张铉的实力。对张铉的建议不敢有丝毫轻视。

    另外,辽东是幽州的后背。张铉忽然提出进兵辽东剿灭高开道,立刻引起了罗艺的警惕。

    不多时,张公瑾风尘仆仆地走进罗艺官房,他躬身行礼,“属下参见都督!”

    “长史辛苦了,请坐!”

    张公瑾坐了下来。茶童上了凉茶,张公瑾喝了一碗凉茶,暑气顿消,他见罗艺满脸期待地看着自己,便缓缓道:“我已经将都督的意志如实告诉张铉。我们暂时不会参与剿灭高开道,理由就是之前我们商议的那些。”

    罗艺眉头一皱,“我想知道,他怎么出兵辽东?”

    “他说从海路过去!”

    “海路?”

    罗艺愣住了,自从大隋的水师被解散,数千战船集中在北平船场拆毁后,他就把水师作战遗忘了,没想到张铉居然走海路去辽东,他有这么多战船吗?

    这时张公瑾又继续道:“张铉还说,如果他击败高开道,很可能会在辽东驻军,希望大帅能理解,他说不愿意让高句丽的势力入侵辽东。”

    罗艺心中猛地一跳,这等于就在说张铉知道了高开道和高句丽的关系,罗艺的内心忽然烦乱起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小看了张铉布局辽东的深意。

    张公瑾又缓缓道:“启禀都督,张铉已经知道高开道是从北平郡进入辽东,他其实是在警告都督,不要对朝廷过多描述辽东之事,否则他就会对都督不利。”

    罗艺一言不发,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心乱如麻,张铉居然知道高开道是从北平郡去辽东,知道自己和高句丽的关系,那自己到底是出兵还是不出兵?

    另外,更让他困惑的是,张铉到底能运输多少军队去辽东,如果只有几千人,那倒不足为虑了,如果运送一两万人,高开道肯定无法抵挡。

    半晌,他叹了口气道:“长史先去休息吧!这件事让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

    北海郡巨洋河口,不同于黄河渡口的民用河港,这里却是青州军的军港,数百艘战船停泊在水湾中,尤其四艘体型巨大的横洋舟格外显眼。

    在河口东侧,分布着两千余顶大帐,军营长达十几里,旌旗如云,营帐整齐,十分壮观,这里驻扎着一万青州军精锐,由主帅张铉亲自统帅,其次还有罗士信和裴行俨两员副将,另外还有苏定方、秦用、赵亮等大将,而一直跟着张铉的大将尉迟恭则坐镇清河郡,这次没有随张铉北征。

    张铉负手站在码头上,出神望着远处吊塔正在搬运军粮和物资上船,这时,罗士信走到他身边,低声问道:“大帅对高开道的情况了解吗?”。

    张铉回头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高开道的军队也就是格谦的余部,一群乌合之众而已,不需要了解他们。”

    罗士信着实有点担忧了,“大帅不是说高句丽会支持高开道吗?我很担心我们面对的敌军并不是贼军,而是高句丽的军队,他们只是名义上受高开道的统帅。”

    张铉笑了起来,“你有这样的担心,说明你考虑问题有进步了,不过我可以坦率地回答你,就算高句丽怎么窥视中原,它的军队现阶段依然不敢跨辽河一步,最多只能扶持一下高开道这样的乱贼,以及和渤海会勾结。”

    “大帅为何这样肯定?”罗士信不解地问道。

    “因为现在大隋还没有乱,天子依旧掌控着社稷,涿郡还屯有大量物资,一旦高句丽跨界,隋军将迅速从飞狐陉进入幽州,你明白我为什么建议天子派军队加强涿郡仓库的护卫,这实际上就是做给高句丽看的,它真敢出兵辽东,隋军就会立刻进入幽州,一旦它和隋朝再次爆发战争,恐怕它南面的新罗将不会坐失良机,所以我敢肯定高句丽军队暂时还不敢进入辽东,就算伪装成高开道的贼军也不可能。”

    罗成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我终于明白了,我确实考虑问题太简单了。”

    这时,一名偏将匆匆跑来禀报:“启禀大帅,所有物资粮草已全部上船!”

    张铉点点头,对罗士信道:“好好回去再想一想,不过现在通知全军,明天天亮登船出发!”

    隋朝的辽东从东向西由辽东郡、燕郡和柳城郡三郡组成,北接契丹、东接高句丽,南面通过辽西走廊和北平郡相接。

    自从两年前隋军结束了第三次高句丽战役后,大军撤回中原,辽东的防御便日趋松弛,三郡六座军营驻军总数不足一万,数月前被高开道率两万军趁虚而入,将隋军各个击破。

    目前隋军只死守柳城县,剩下的兵力已不足三千,由一名鹰击郎将率领。

    柳城县是柳城郡的郡治,也是辽东最大的城池,人口众多,商业繁华,尤其在隋朝发动高句丽战役后,柳城县也成了军队和物资的中转站,不仅重修并扩大城池,同时在城内修建大大小小数十座仓库,储藏了大量的粮食军资,使得柳城的物资储存仅次于涿郡。

    正是这些堆满物资的仓库引来的高开道的极度垂涎,他亲自率领大军三次攻打柳城,但柳城二十万军民齐心协力,加上城墙高大宽厚,他们一次次击败了高开道的进攻,最终守住了柳城县。

    但城破后遭遇屠城的压力却始终像一块巨石,沉甸甸的压在城内每一个人的心中。
………………………………

第1212章夺取沈阳上

   
    丁可泽拔掉了对岸清军的墩堡,将一百多名旗兵全部杀光,然后拿出火箭射上天空,对岸的谢迁看见信号,随即安排大军开始渡河。更新快无广告。

    船只先将绳索拖到对岸,士卒们砍伐树木,到天亮时,一座浮桥已经出现在鸭绿江上。

    三万大军列队出营,每个士卒除了手持兵器之外,后背都背着一卷毛毯和二十多斤粮食,向前挺进。

    这一路向沈阳进发,沿途都没有补给,全靠士卒和车辆自己携带粮食。

    王彦之所以要将清军留在关内,就是因为关外地广人稀,山林遍布,十多万满人散布在关外的森林和大山之中,明军找都找不到,而他们却可以忽然聚集在一起袭击明朝的据点,明军围剿起来成本太高。

    三万多大军,很快就过了鸭绿江,后面则是大片推着独轮车的朝鲜民夫。

    朝鲜缺少大型牲畜,运送军粮便只有靠人力去推,大部分的粮食,都在运送途中被吃掉。

    谢迁和夏完淳骑马站在西岸,三万大军,头戴单缨碟盔的是明军,头盔上有个小鱼叉的则是朝鲜军,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挺进。

    这时谢迁叫来丁可泽,吩咐几句,一支两千多人的精锐明军,便在向导的带领下与大队分离,往新宾堡的方向而去。

    明清于关外拉锯时,明朝的策略是凭城用炮,靠一座座雄城,堡垒联防,来防御清军,而清军则每攻一城必然对城池进行毁坏。

    大凌河城就是几毁几建,关外的其它城池,也多被清军毁坏。

    清军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战略上,处于进攻的位置,再加上他们人口少,主要集中在沈阳,不需要那些城池,留下来反而会让明军再次占去,他们来年又要攻打,所以索性毁掉。

    目前清军在关外保存完好的城池并不多,只有沈阳因为是满清的“盛京”,所以城池最为完整,还得到了加固。

    眼下满清的兵力不足,关外只有三千多旗兵,由固山额真河洛会镇守。

    当然除了旗兵之外,沈阳附近的包衣、旗奴,还有满人的老弱妇孺,都可以拿起兵器作战。

    同入关的满人相比,留在关外的满人,还没有完全腐化,即便是妇人,也是能够开弓的。

    “盛京”是满人的都城,关外的人口大多集中于此,城内有一万多满人老弱,还有三万多包衣和眷属。

    城外的田庄里,则分布着近四十万辽民,几乎全是旗奴,是被压迫的对象。

    因为满人的主力入关,沈阳内的消耗大大减少,所以关外的满人由这四十多万辽民供养,尚可自给自足,不太需要关内接济。

    当然这些年清廷的情况越来越差,几乎已经没有给关外提供什么给养。

    这种情况,直到姜襄叛乱开始,才出现变化。虽说关内物资紧张,可是清廷还是不时有物资运送过来,城池也被勒令再次加固。

    除了官方运送的物资外,北京城内不少满人贵族,也往关外转移了不少财产。

    河洛会知道,这是摄政王在给大清准备后路。他不感怠慢,下令加固了城池,同时在城内修建大大小小数十座仓库,储藏了大量的粮食军资。

    这些物资关系到满人回到关外之后能否立足,河洛会十分谨慎,但随着多尔衮兵败,大清面临的局势严重恶化,他发现即便是“盛京”也不安全了。

    如果满人主力能退回关外,有个十万兵马,守住盛京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他听说,关内的旗丁以不足两万,他就知道盛京守不住了。

    因此他开始准备向满人的老巢“兴京”转运一批物资,以便于万一“盛京”不可守,他们还能退回山中。

    自从听到多尔衮死于败军中后,河洛会就知道,满人在关内待不住。

    在他看来,朝廷应该当断则断,讯速退回关外,加强关外的防守,可是他上书建议之后,朝廷却没有回应,不久之后,主张立刻放弃北京的英郡王、平郡王被杀,多铎被暴尸示众的消息传来,使得他不敢再发一言。

    他也是多尔衮一党之人,清廷内部睿王一派被大多清洗,让他不敢继续保持和楼亲一样的主张,只能焦急的等待。

    城头上,河洛会目光忧郁的注视着远方,他这么希望关内的清兵撤出来,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这个威胁让他寝食难安。

    朝鲜复国之后,明军和朝鲜军的主力就屯驻在鸭绿江边,这就像是一把利剑悬在他的头顶,什么时候落下来,关外就什么时候失陷。

    旁边的纳兰明珠低声道:“崮山,城内的包衣武装起来也有一万多人,就算明军从朝鲜杀来,我们应该还是可以一战的。”

    河洛会摇了摇头,“你不明白,就算我们能守住盛京,也没有意义!明军只要围困一段时间,城池迟早还是会被攻破。”

    “那眼下该怎么办?”纳兰明珠眉头紧锁。

    河洛会眼中露出愤恨之色,“现在的关键,是将我们满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并且要做好放弃盛京的打算,我们一旦被明军困在城中,那就完了!”

    纳兰明珠点了点头,问道:“这就是固山准备将盛京的钱粮,运往兴京的原因么?”

    “盛京一马平川,离明军又近,我们已经没了骑兵优势,明军很容易将我们困在城中,兴京就不一样了,在长白山中,明军要来进攻一是会拉长粮道,二是就算他们拿下兴京,也不可能长久驻军,等他们一走,我又能重新夺回兴京。”

    明军剿灭关外清军最大的困难,就是关外无法获得补给,粮食全靠关内运送。清军的胜算在于明军粮尽,自己退兵。

    如果清军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