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司马氏,宋齐梁陈都是篡位得来,隋末表面是亡于百姓不满,实则是炀帝太过心急打压关陇军事贵族,导致他们背叛所至,唐末藩镇就不必再提,这其中都有军队的身影。
这个问题,一直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文统武,才得以解决,但也带了一些副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尚武的精神,自此遭受了遏制。
明朝现在军队的情况,实际上是等于三大藩镇,继续发展下去,必然阻碍朝廷加强中央集权,而中国自古为一统一大国,要维持偌大的疆域,又必须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政府存在,否则将是一片散沙,内斗不休。
王彦早就想对军队动手,包括他属下的五忠军,各个将领长期掌控同一支军队,这是当权者最为忌讳的事情,王彦也不例外。
人心最为复杂,也最为无常,五忠军各部能将他扶上摄政亲王的宝座,那他属下的将领,也可能被他们的属下,推上来,取代他,然后又被属下的属下继续取代,这是一个循环,也是唐末和五代十国那么混乱的根源。
这不是他做了皇帝就能解决,他得国不正,怎么上去的,下面的人都看得着,难免会有人有样学样。
他除了大杀功臣,就只能将军队给控制起来,而这又有一个大问题,功臣们会不会老实让你杀,特别是眼下明朝军队本来就派系林立,是不是所有帝王都能有宋太祖的能力,而属下将领会不会束手就擒,这都不一定。
看历史,其实有一定规律可寻,从中可以看到人心,读到人心。
秦、晋、隋,这些短命王朝,能结束乱世,源自于天下久战,人心思定,而他们为何又迅速灭亡,可能是还有不少人心中不甘,不服气,有野心,是一个反弹,还要折腾一下,等天下人彻底累了,才能真正安定一段时间。
宋朝之前,天下被武人祸害那么久,也正是那时,异族崛起,天下对于武人的厌恶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宋大祖限制武人才能成功,是有很强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因素存在,并不是真的一句话,就能让所有武人交权。
天下之势,物极必反,随着宋明两代对武人的打压,武将的地位已经降低到谷底,到了现在,天下大乱之际,武将的位置必然反弹。
如果按照历史规律,到了清末民国,武人的地位将达到顶点,也迎来了一场新的混乱。
控制军队不能太迟,也不能太早,王彦考虑再三,如果不尽早控制,不说他手下五忠军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鲁王和金声桓、郑成功肯定都会成为大军阀。
这次明军大规模调动,王彦将王得仁调到四川,将孙守法调到南阳,便是一个信号,这都是楚党的地盘。
明军之前有个潜规则,江南和淮南这样的新占区域除外,湖广、两广等地是楚党传统的势力范围,拥唐派和浙系的军队,是不能进驻的,同样楚党的军队,也不能开进江西、福建和浙江。
这次调动王彦让拥唐派的军队进入楚党的地盘,也就代表着下次楚党的军队也能开进江西、福建。
陈邦彦说完,堂内众人就议论起来,但场上的文臣并没有人出声反对。
“啪啪”两声云板的清脆声响起,唐王将众人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条议案,孤王反对。眼下正是大战之时,这个时候调换将领,容易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影响军队战力,并不可取!”
他说完,鲁王也沉着脸沉声说道:“孤也反对此议。神京未复,现在就改革军队,是不是太心急了。而且这条议案关系军队,孤认为不能光由我们决定,必须要参考将领们的意见。如果不问问各个将领,万一他们不满,发生哗变怎么办?”
文官集团乐于限制军队,这就使得唐鲁两派的大臣,大多支持这条议案,鲁王只能将军队拉进来,看看王彦怎么和他属下谈。
一旁王彦早有心理准备,知道此事阻力必然很大,也料到唐鲁会反对,他听了鲁王的话,脸色不禁一沉,鲁王不仅不赞成,言语中还有威胁之意,暗示他如果冒然改变,他可能唆使军队哗变。
………………………………
第948章朝鲜求救
楚王府里,王彦与陈邦彦在议事结束后,来到他的书房继续商谈。
两人坐定后,侍女进来给他们上了茶点和瓜果,退出去后,陈邦彦就说道:“我之前与苏观生、张肯堂等人私下都交流过,当时他们也都表示赞同提议,内阁也投票通过,可是没想到议事堂票拟时,唐、鲁许多官员却临时变卦了。”
议事堂和内阁的关系,其实就同原来司礼监和内阁差不多。
以前内阁有票拟权,因是用蓝色笔写的,遂又叫“批蓝”,和司礼监掌握的“批红”权,二者缺一不可,互相依存。
因而就算批蓝批的再利国利民,要是司礼监硬是不批红也白搭,这便是皇帝制衡大臣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阉竖才那么猖狂。
如果反过来,没有内阁票拟同意,批红也无从批起的话,那就能形成制衡,是个很不错的制度。事实上,宋朝时就是如此,皇帝的什么旨意,只要宰相不同意,那皇帝想做什么也做不成。
可是明朝有个例外,没有宋朝刑不上大夫的规矩,宋代算是君臣共治,都要守一定的规矩,但明朝的皇帝却超然于规矩之外,他可以毫不留情的廷杖意见不合的大臣,不服就打死你。
这样一来,内阁和司礼监的关系就不对等了,遇上个好太监和好皇帝还行,一旦遇上混账一点的内阁就成了权阉和皇帝的玩物。
其实有明一代,能干的大臣,真是不少,但是明朝能干的大臣,却几乎都没有好的下场。
现在的议事堂,其实就是取代了司礼监,内阁提出各种方案有建议权,但是能不能执行的权力,却在议事堂。
王彦作为建制派,改良派,其实十分小心,并没对大明朝的制度,进行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这也是没有引起巨大反弹的原因,他只是将皇族压制下来而已。
“这点,我早有预料,唐鲁肯定会反对,而他们说的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两派的大臣,见两位理政王同时反对,只要唐鲁说的理由不是太离谱,那些大臣就会动摇,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条议案是我太心急了。”
王彦喝了口茶,冷静了下来,反省了一会儿。
“那现在怎么办,暂时放弃吗?”陈邦彦开口问道。
王彦将茶杯放下,摇摇头,“不,将议案修改之后,再重新提交上去。”
“怎么改?”陈邦彦身子前倾,“殿下有什么主意?”
王彦微微沉吟,“这次是我们步子迈太大,太心急。兵部可以从新修改一下,各部可以分批次对调军官,还可以先从低级军官入手,一步步来。此外鲁王算是给了孤一个威胁,但同时也是给孤提醒,将领的意见必须要考虑,这次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必须要有所补偿,才能减轻他们的抵触情绪。”
“殿下准备做什么让步?”
“谈不上让步,这么做也是为了能够使得文武合流。”王彦正色道:“孤的意思是调一些文武兼备的将领到中央来任职,让将官有机会进入朝堂由军转政,而且只要才能足够,今后同样可以出任尚书,甚至入阁拜相。”
“入阁拜相,这样恐怕朝中文臣会反对啊!”陈邦彦惊道,他想到了宋朝的狄青。
王彦笑道:“所以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先调王绩,王士绣,谢旷这样有功名在身的将领进入朝廷,这样既能给军中将领一些暗示和希望,又不会引起文臣的反感。”
王彦见此陈邦彦微微颔首,看着他道:“军队的变动势在必行,但是孤怕下面的将领不理解,所以希望你能放下手中事务,代替孤到五忠各部走一趟,至少把他们的心思给我统一起来。”
陈邦彦点点头,叹道:“好吧!我会尽快动身。”
说完他就准备起身告辞,王彦站起来送他,两人才走到门口,就看到夏完淳急忙走来。
王彦与阵邦彦随即站着,等他到了跟前,见他手中拿着一个折子,便开口问道:“小隐,有什么急事?”
夏完淳躬身给两人行礼,然后说道:“朝鲜送来的军报,要向朝廷求援,因为陈阁部在殿下这里,下官便拿着军报过来了。”
陈邦彦兼着兵部尚书,这个事情确实需要通知他。
从扬州战役之后,明清双方就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事,两边相对安宁,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和平了,并不代表王彦就不与清廷做对了。
事实上,明朝的战略重心虽然转移到了西南,但是并不带表明朝就不管满清,任由他恢复实力,明朝与满清的对抗,其实并没有放松,只是从正面的军事冲突,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了。
明军现在无法越过淮河正面作战,所以朝鲜的地位就重要起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明朝都只能靠着朝鲜,来牵制和骚扰满清,影响他恢复北方生产和经济。
年底时,清军放弃合肥城,全线退守淮北,收缩兵力进行防守,便有消息传来,说满清要对趁着冬天对朝鲜动手,只是后来,西蒙古为了报去岁劫掠之仇,兴师攻打满清,才使得清军不得不先对付蒙古。
现在清军居然攻打朝鲜,看来他们是已经击退了西蒙古,然后立刻马不停蹄的逼近朝鲜。
对于清军这么心急,王彦十分理解多尔衮的心情,因为马上就要到春耕时节,他不解决朝鲜,朝鲜的明军肯定又要伴做倭寇,影响北方沿海的生产。
“军报呢?给孤看看!”王彦对于朝鲜的情况很关心,因而主动提出先看。
陈邦彦只好等他看完,半响后,王彦沉声说道,“代善领步骑五万逼近朝鲜,谢迁纠集三万明军和三万朝鲜人马迎战,明军还好,但朝鲜军队装备太差,战力十分有限,朝鲜方面希望我们能够再调一部分军械过去。”
王彦说着将军报递给了陈邦彦,然后看向夏完淳,“小隐你去内阁一趟,通知几位各部,准备议事!”
………………………………
第949章暗流潜伏
余姚位于绍兴与宁波之间,靠近杭州湾,原本只是一个安静的浙江小县,十分平静,就算是明清拉锯时,也很少影响此地。
这几日间,余姚县却涌来了大队官军,他们驻扎在县城内,四门都被限制出入,连城外也有官军巡视,据说是巡抚衙门得到了消息,海上兴起了一股海盗,想要打余姚县。
前些年,浙东海上盗寇确实十分猖獗,可是在清兵占据江南之后,这些盗寇要么被清军诏安,要么就走向了抗清的阵列,鲁监国成为东海上最大的势力,等明军光复江南,跟随鲁监国的海寇也都因此洗白,有了官军的身份,所以这两年来,东海还真没出现什么盗寇。
不过官府这么说,还派了兵过来,老百姓也不会多想,便真以为有那么一股海盗又杀了回来,一时间到是人心惶惶。
这个消息自然是萧起会为了避免朱慈焕的消息泄露出去,也为他调动人马找个理由和借口。
他调集了三千人马到余姚,将余姚控制,所有知情的人都被隔离监视起来,然后焦急的等待鲁王的回信。
他这一等就是几日时间,好在百姓对于盗寇之事没有生疑,听说外面有盗寇,都不敢出城,没有给他带来什么麻烦。
县城东街,有一座四合院,院墙和大门比周围房子的都高上一些,算是整条街上的富裕人家。
这是那巡检赵德汉的屋子,巡检是个有些油水的活计,他每年都能捞上许多,所以日子过的比较滋润。
在整个县城里,他也算是比较吃得开的人物,但他这种人在县里算一号人物,但在省里看来,就跟一支蚂蚁没什么两样。
此时,这个赵德汉正坐在一张桌子前,上面摆着一碗毒酒,他的身体正赫赫发抖。
“快点吧!这么死,算是便宜你了,要是事情捅出去,至少杀你三族!”一名军官眯着眼,不耐烦的催促道。
陷害皇子,确实是天大的罪行,现在只要他一命,他确实赚了,可是赵德汉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手抖了半天也端不起来,他真是后悔,他做梦也没想到,他会诬陷一个王爷。
今天白天织局周员外的尸体忽然被人从城外抬进城,说是被盗匪所杀,他就知道他活不成,已经卷入一场政治风波之中。
军官见他抖得酒都洒出来,皱了下眉头,给属下一使眼色,沉声说道:“帮他一把!”
两名士卒立刻上前,一人端起毒酒,一人捏住他的嘴巴,便将毒酒灌了下去,赵德汉面部扭曲的一阵挣扎,不一会就吐出毒血,趴在桌上不动了。
军官见此,拿来火炬,往屋里一丢,宅子里顿时燃起了大火。
屋里浇了火油,大火瞬时吞灭屋宅,周围的街坊很快就被惊动,纷纷跑出来救火,但是一队兵马却跑过来,以防止意外为由将人们隔开,人群中一名老卒,看着屋子里燃烧的大火,脸上满是惊骇。
于此同时,余姚城外的胡家庄,家家户户早已经熄灭灯火,进入梦乡,只有偶尔几声狗叫零星的响起。
突然,庄子外一阵脚步声传来,近百黑衣蒙面之人,忽然出现在庄子外。
他们站在庄子前,那为首一人,吩咐几句,黑衣人便分成几队,两队人马将庄子包围,另外的人全部拖着明晃晃的大刀,冲入庄子里面。
片刻之后,庄子里便哀嚎一片,火光冲天。
在离庄子不远处,萧起会领着一队人马,压着十多个衙役以及那位李县丞,看着远处火光冲天的庄子,脸上阴晴不定。
鲁王的口信,说要将朱慈焕隐藏起来,然后确保消息不能泄露。
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信息,而萧起会是个聪明人,他很容易就猜到了鲁王的用意。
鲁王不想朱慈焕的事情暴露出来,还叫他不要泄露消息,便是不想让朝廷和楚王知道朱慈焕出现。
现在鲁王已经无法动摇唐藩的法统,但是朱慈焕却不一样,他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