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4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月中旬,南京城内,宗室掀起的风波被平定,迁台铁板钉钉,江北的难民也没什么话说,毕竟宗室皇族都要上岛,那他们这些普通小民还有什么理由不信任朝廷。
到七月底,第一批难民开始被运向台湾和占城,台湾是来不及播种了,但占城一年三熟,赶种一季应该没有问题。
转眼,时间到了八月,明朝恢复正轨,开始秋闱取士。
这一次恩科,不仅是开了文科,同时也要进行武举,但规矩改变,文科的要考射箭放铳,武举的要考识文断字。
当然第一次改变,新加上来的科目仅供考官参考,在成绩中并不占主要因素,可即便如此,依然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比考题引发的议论还要大上许多。
士林中不少人,便出来攻击,说是有辱斯文,结果被王彦几句话,“崇文尚武,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有什么不好?李太白有辱斯文么?班超、辛弃疾有如斯文么?”给怼了回去。
从理论上说,崇文尚武自然是没有毛病,但不少人嘴上不说,心里却还是有意见,很不以为然,毕竟文人地位高了那么多年,整个社会中的精英大都流向文官阶层,造成了武官缺乏人才,整个阶层地位低下,这种歧视是数百年累积的结果,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改变。
科举虽然成为了朝野主要话题,但除了考题变化之外,新设的科目考试,基本没什么用处,因为参与考试的士子绝大多数都不会射箭放铳,而参与武举得也没几个能够识文断字,对于成绩基本没啥影响,所以在朝野也就是吵一吵而已。
这种情况,让王彦有些失落,但是他并不灰心,汉人功利心很强,朝廷这次既然新设了这两个科目,而考的好又能加分,那等三年之后,识字武人不敢说增加多少,会放箭射铳的文人,肯定会大量增加。
明朝这边忙于文武科举,北边的清廷也没有闲着。
夏收之后,满清持续了大半年的粮荒终于缓解下来,多尔衮与代善和解之后,八旗兵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代善西征蒙古,准格尔汗国没有准备,被杀个错手不急,让代善夺走了大批牛羊和人口。
这一战使得满清恢复了一些实力,也使得原本只是保持朝贡关系的漠北三部蒙古中的土谢图部归附。
这对满清来说,是应该庆祝的,但是多尔衮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王彦在他背后又插了一根刺。
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衮的书房内,多尔衮与代善站在一个沙盘前,观察这天下局势。
这个沙盘,是多尔衮听说,王彦每次征战必备沙盘,因而也让工部给他做了一份。
满清占据北京,夺取了明帝国的许多财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户部存放的各种资料,这可以让满清很快摸清明朝的制度,也能很清楚的知道各个地方的人口、资源、良田和富裕程度。
当年刘邦入关中,萧何入秦,金银财宝和宫殿都让给了项羽,唯独将秦国的文书,全部收藏起来,也就是萧何这个举动,使得刘邦获得了一笔无形的财富,不仅使得汉能吸收秦制,而且使得汉军在作战时,一目了然,哪里有粮,哪里能补充人马,都能事先知晓,所以东汉王充说,“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北京户部就存放着天下各地资料,所以多尔衮要求工部,制作沙盘,工部的官员很快就制作出来,而且比王彦的沙盘还要精细。
此时多尔衮与代善,弯着腰在沙盘旁,边看边商谈,代善看了看扬州,随口问道:“冯铨在南京的议和怎么样呢?”
多尔衮听了,直起身来,“前几日,传回消息,说与王彦见了一面,那厮开口就要山东、河南,也不怕闪了舌头,真当我大清奈何不了他。”
“老十四啊!”代善皱了下眉头,直起身来,“你说南朝是坐地起价,有意思要谈呢?还是想要拖延?”
代善的问题,让多尔衮很不安,从谈判到现在,没有任何进展,他心中已经想了大半年。
“二哥,你是怎么想的?”多尔滚沉思的走了几步,离开沙盘,坐了下来,决定和代善好好的谈一谈。
代善走到他旁边坐下,沉声说道:“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得好好想想了。若是南朝是想坐地起价,那我们就地还钱,和他们慢慢谈,并没什么关系,可万一南朝是想拖延,我们就该考虑南朝的用意了。”
多尔衮点点头,有些担心,“这点我也很不放心,王彦那厮狡诈阴损,去岁我派人去广州,假意议和,将南朝君臣耍了一把,这次就怕南朝记仇报复,故意欺骗我们,实则准对扬州动手。”
“老十五在扬州有消息传来么?”代善忽然问道,“江北的明军有什么动向?”
“之前明军围城日久,又不攻打,长久士卒怠慢,老十五抓住机会出城突袭了明军,破了明军两座营寨,后来明军便退到了运河东岸,解除了对扬州的包围,至今没有新的动向。”
代善听了后难得笑了一下,“江南失守后,我们连折两王,士气低下,老十五能突破两营,也算小胜,我们该在旗中和绿营中多宣扬,可以激励士气啊!”
说道士气,多尔衮也十分头疼,“老十五信上便说,要不是城中士气太差,他能击破刘顺全军,可惜绿营多不堪用,旗丁人数太少,才只破了刘顺两营。”
“士气先不说了,跑得有点远。”代善移动下身子,向多尔衮靠近些,然后说道:“扬州这个地方,如果议和,就是我们的筹码,但若是议不成,就是我们的软肋啊!”
这一点多尔衮早就知道,不然他整个人,也不会那么焦虑。
扬州靠江南太近,固然可以威胁江南,可以作为清军再次南下的据点,但同样因为离江南太近,使得南朝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集兵马,围攻扬州,切断扬州与外部的联系,而北京离扬州太远,淮安又在明军手中,清军将很难做出反应和支援。
“是该有个决断了!”多尔衮沉吟半响,“现在南朝有再朝鲜驻军三万,在我大清背后放了一把利剑,万一扬州打起来,我们将十分被动。”
“老十四是什么想法,趁着明军在朝鲜立足不稳,先打朝鲜么?”代善眯眼道:“如果打朝鲜,还是我去吧,毕竟我对朝鲜比较熟悉。”
代善对于朝鲜投靠南明,十分不满,主要是满洲内部有人说,是因为他搜刮朝鲜太狠,所以才导致朝鲜倒向南明。
多尔衮摇了摇头,“我是想打朝鲜,现在朝鲜就像当初的江东镇,不将身后这颗钉子拔掉,我大清的行动就处处受到牵制,处处要考虑朝鲜带来的威胁,令我寝食难安,不过如果要打朝鲜,王彦肯定围魏救赵,要打扬州,那老十五就危险了。”
多尔衮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所以我在考虑是不是将老十五从扬州撤出来,让他守合肥、徐州一线,这样在南线,我们就不会那么被动。”
“这样一来,就是要放弃淮南的大片土地。”代善沉吟一下,“老十四,你想好了吗?”
(感谢黜魂的500,五行四界的500,天下纵横有我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
第866章土法制硝
八月底,南京城,王彦召回在江北负责赈济灾民,安排迁台的吏部右侍郎游友伦。
他是何腾蛟的学生,在武昌赈济灾民,建设武昌的成绩不错,武昌府所纳税冠绝湖广诸府不说,比之前任,也增长了整整一倍多。
中央朝廷很难了解地方官员的具体情况,所以升迁主要还是看政绩,看人口和赋税的增长。
游友伦政绩突出,自然火线提拔,他的位置则由王彦大伯的一个旧友,崇祯年间的进士赵仁吉接任。
在内阁资议堂内,王彦座在中堂,五名大员做在内堂,游友伦座在末位,镂空的梨木隔断外,还有几员要被询问的官员端坐着,等候召唤。
“殿下,几位阁部,江北的情况,现在基本已经安定,每日都有福建、广东的船来到江北接送难民,然后运入台湾、占城。”游友伦对几人说道。
王彦点点头,难民的问题,已经拖了大半年,是到解决的时候了。
“两地安置的准备,怎么样?”
游友伦笑了笑,“台湾方面的准备要不足一些,但占城方面早已准备妥当。从年初开始,占城就等着难民过去,结果一直等到现在。这次运送,不少广南的商号,都主动派船过来,帮助朝廷运送,分给占城的二十万难民,在下官回京之前,已经运送完成,不过台湾方面的动作迟缓一些,大概要九月中旬,才能结束。”
听游友伦的话语,王彦笑了笑,对王夫之道:“看来户部对商号的改革,有了成效啊!”
“商业发展,士绅百姓必然追逐利益,今岁棉价高,便蜂拥种棉,桑丝价高,又全部改种桑苗,使得稻田越来越少,朝廷约束不来,况且官府就是下令限制,民间也会偷着改种,根本阻止不住,因而只能从这些赚了大钱的商号入手。户部便出了个规定,想要做海贸的商号,都得帮助朝廷收一批粮食过来,然后市舶司在根据商号收粮的凭据,给其贸易份额。这就逼得商号,不得不四处找粮食,而内地百姓种粮又在减少,种粮成本高,收益低,便迫使这些海商在南洋大肆购买土地,准备种粮。不过南洋那边人少,土人懒惰,海商们在占城购买了大量土地,但却无人耕种,所以才急着从江北运人。”王夫之对周围几名阁部解释道,这是户部三月间出来的政令,因为是试行期间,所以还没有向内阁通报。
明朝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阶段,商业发展,资本萌芽。
万历年间,河南巡抚钟化民就上奏说,“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说明当时的河南,已经出现大规模改种经济作物的现象,而除了棉田之外,明朝还开始种烟草,烟草的获利,比稻田高出十倍,有记载“关外人致以马匹易烟一斤”,而崇祯朝也两次禁烟。
这一是因为“吃烟”犯了燕藩一脉的忌讳,二是有大臣上书,说有些地方已经半地种烟。
朝廷虽然明令禁止,但是民间追逐利益,却根本禁止不下来。明朝饥荒除了天灾之外,也与种植经济作物有关。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同一件事情,从多个方面来看,可以获得完全对立,却又都有道理的观点。
资本萌芽,使得民间逐利,百姓大面积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食紧缺,致使饥荒,让明朝崩溃,但资本要萌芽,社会要转变,必然面临这种阵痛,西方资本萌芽的时候,不是一样圈地,一样的“羊吃人”,普通人照样没有活路,只不过西方找到美洲,将本国活不下去的人,往外赶,才渡过这段社会转型期。
中国一直在内部寻求解决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唯一接近成功的就是宋朝,但被外族摧毁了这种进程。
王彦总结历代教训,当然也是因为他本身代表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向内突破的阻力太大,所以他才将目光锁定在南洋。
户部规定商号交粮,自然也不是白要,而是用粮食来代替一定额度的税款,商号完成指标之后,朝廷还会给予一定的免税额度,进行鼓励,不然商号也不会同意户部的方案。
这个方案只是初步尝试,目前只在广州市舶司施行,具体情况怎么样,还要等到明年才有结果。
这些事情户部对他进行过汇报,海商除开在占城买地,还在南洋诸藩购买了不少田地,王彦想了想,忽然对顾元镜说道:“这件是礼部方面也要注意,海商在南洋够买土地,必然容易引起地方矛盾,顾阁部要通知理藩院,让他们行文驻藩属的官员,要向藩国施压,保障海商的利益,但也要注意不要激化矛盾掌握尺寸。”
“殿下放心,上次大阅之后,诸多藩属,对我朝都十分恭敬,下官回去就命理藩院行文嘱咐驻藩官员,保护本朝利益。”
王彦又看向兵部陈邦彦,“兵部也要注意,行文占城总督,这么多难民涌入占城,当地人必然反感,兵部要给占城总督,足够的自主权,让他恩威并济,一定要为朝廷经略好占城。”
占城孤悬海外,比琼州、台湾还难以同朝廷保证连续,所以王彦与内阁商议之后,吸取永乐间在安南的教训,又学荷兰人在台湾的一套,在占城设立总督一人,并给予极大的自主权利,诸多事宜,可先斩后奏,朝廷不插手占城事务,只需占城每年向朝廷缴税、纳粮即可。
第一任占城督,也是王彦的人,还是资历比较老,山东就跟随他的钱一枫,因为一直在琼州照顾安置过去的扬州人,所以这几年来也没有什么提升,但琼州一岛在他的经营下,已经成了两广仅次于广州府的上等州府,政绩也足够醒目。
王彦也正是因为看到他开发琼州的政绩,所以点了他的将,本来想让他总督台湾,但是因为与桂王交易,让他率先响应迁台,所以启用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瞿式耜担任台督,而让他就任占城总督。
陈邦彦明白王彦的意思,就是希望兵部能让占城督放开手脚,事实上,兵部也确实这么做了,否则等占城打来报告,兵部作出决断,再送回去,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殿下,兵部早以行文两广总督府,还有占城总督,南洋若是出了问题,占城总督可以直接调动占城军队,两广总督在未得朝廷命令之前,以配合占城总督为先,朝廷命令到达之后,以朝廷命令为主。”
王彦点了点头,将话题扯了回来,“游侍郎,安置难民的事情,你要继续跟进,台岛方面要与瞿总督多沟通,争取九月上旬,将江北的难民全部运走。吏部征调的船要给朝廷腾出来,然后发往朝鲜。”
“下官知晓,定然不负殿下和朝廷之托。”游友伦起身行了一礼。
王彦挥了挥手,“游侍郎方回南京,一路劳顿,先回去歇息。”
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