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銓听了,不禁松了一口气,随即道:“吕状元是否一同前往?”
吕宫刚想答应,可回想起进城时的一幕,心中立刻没了出去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下官要回屋看书,便不出去了。”
冯銓一阵无语,心道八股害人,文字狱更是害人。
待冯銓走后,不多时,天便黑下来,吕宫也是无聊,便回屋点了油灯,研好墨水,开使做他的学问,考究孔圣人到底是哪天出生,顺便在研究下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考据学,这是清廷控制区域内逐渐兴盛、壮大的一个流派。
他起源于明,原来是因为明朝思想日渐开放之后,诸多民间思想流派,为了打破理学束缚,以求重新注疏、考据儒学经典,以此来证明南宋理学家歪曲儒家经意,好与理学抗衡,但满清的考据派却明显走上了另一条错误的岔路。
这文人相轻,自古骚气,总归要找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才能超过他人,以前可以作诗、写词,但在大清这都是高危的行为,一个不留神,用错一个字,写错一句话,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要连累家人。
这顺治二年,就有江阴人黄毓祺被告发写有诗句“纵使逆天成底事,倒行日暮不知还”,被指为反清复明,抄家灭门戮尸,儿女发配给旗人为奴。顺治四年,又有和尚释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再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以私撰逆书的罪名流放沈阳。又有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是目无“正统”的“不赦之条”。
这有些是确实有反清的意愿,杀了不怨,但还有“一把心肠论浊清”,“清风不识字”便纯粹就是空穴来风,死的冤枉了。
这诗不能随便写,书也不能随便著,那清廷治下的文人们,便只能考据考据,比一比茴香豆的几种写法了。
吕宫一连在宣纸上写下四个不同的“茴”字,心中还在琢磨,终于又写下一个,内心顿时十分得意。
这时他推开窗子,看了看天色,已经是三更天。
他走到院外来,侍卫给他行了个满礼,他随口问道:“冯阁部回来了吗?”
侍卫答道:“回禀大人,冯阁老还未回来。”
吕宫听了不禁微微皱眉,这探查广州的情况,也不用这么久吧,而且以是夜半三更,他能探查些什么?指不定是去了青楼,还是什么龌龊之地,不行,得给摄政王写个折子去。
………………………………
第653章文斗
清使团被放在一边,吕宫每日憋足了劲儿,还派人到礼部质问,何时谈判?操碎了心。
另一边冯銓却每日出去快活,还美其名曰探查南朝民情,让吕宫越发不满,这使团的正副使仿佛颠倒了过来。
冯銓确实被广州的繁华所震惊,整个城内的活力,并非是政治高压下的清廷城镇可比,城内居民生活及其丰富,比满清要更有魅力,但他却并非沉迷其中,他也有他的目的。
一方面,他确实了解南朝的民情,另一方面,他并不急着谈判,他来的目的就是用谈判来拖延南朝反攻江南的时间,让清廷有时间备战,所以这谈判越迟,谈的越久,便越是合他心意。
此时中原大国,还是比较讲信义的,基本上不可能做出这边谈判,那便开打的行为,冯銓了解汉人的习性,也准备利用这一点,来完成拖延的目标。
南朝这边迟迟不见,吕宫也是百无聊赖,总不能每日窝在房间里研究茴香豆的九十九种写法。
这日上午,冯銓正准备外出,见吕宫正在院中,便随口又邀了一句,没想到吕宫居然答应下来。
冯銓微微一楞,便让人取来衣服,但这厮却不愿换,愁得冯銓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一阵好说歹说,两人才乔装一番出门。
这出门逛了一圈,冯銓将他这几日间光顾过的酒楼、货栈、戏楼、商铺、票号,当然还有青楼统统带着吕宫走了一遭。
“世风日下,商贾之辈,优伶之人,大行其道,士农工商本末倒置,南朝这是走上南宋的老路,不吸取宋亡的教训,我朝合该定鼎天下。”旁晚回到驿馆,吕宫对于这次出行,还是非常满意。
这时他与冯銓,刚走进驿馆大门,大明的官员便到了驿馆,说是召他们前去礼部初步商谈。
“不准备宴请么?”吕宫看天色,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不禁皱眉问道。
宴会上行酒令,作诗,写词,是文人间切磋,一较高下的好时机,吕宫一直充满期待。
官员是主客司的正六品主事,甚为年青,听了这话,不禁斜眼看了吕宫一眼,意思很明显,明清打成这样,他娘的,还想吃宴席,不请你吃刀子就不错了。
冯銓见此忙带着吕宫进入驿馆,这是正是会面,得穿好大清的官服。
两人准备妥当,冯銓不忘叮嘱了吕宫几句,才登上主客司的马车,往礼部而去。
如今六部已经从原来的总督衙门迁了出来,不再挤在一块儿,马车在街道上走了一刻多钟,便在位于城北的礼部衙门前停下。
广京城发展迅速,但城南靠近码头,所以发展更为繁华,地价、屋宅的价钱攀升迅速,朝廷的诸多衙门便迁到了地价相对便宜的城北,占据了一整条街道,两侧都是中枢的各个衙门。
冯銓与吕宫下车,见衙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兽头大门,甚有威严。
正门上有一匾额,上面大书“礼部”两个大字,旁边一副对联,门前站着几人,依然是钱秉镫和夏完淳,吕宫见此眉头一挑,眼中不禁冒出丝丝火花。
夏完淳见吕宫看着他,眼神一眯,轻蔑的对视一眼,空气中立刻火药味弥漫。
这时钱秉镫一个侧身,笑着请两人入内,冯銓先整了衣冠,扶正碗帽,进了大门,才知道这内部与外部截然不同。
他们被引着走过一段甬道,穿过一个东西穿堂向南的大厅后,便到了内院,上面一间正堂,两边几间厢房,中间一条长廊直接穿过池塘、假山连到大堂。
这也是朝廷经费紧张,虽然衙门外修的颇具威严,但里面还是原来主人家的模样。
南朝这边根本没有宴请的意思,这让吕宫十失望,挑事需要一个由头,不能没个由头上来就咬,毕竟他也是个有身份的人文明人。
这一进内院,吕宫正好看见池塘里有几只小鹅戏水,顿时灵机一动,站着不走,忽然指着小鹅说道:“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他这是故意找茬,不过也不算唐突,必究有个由头。
他这行为,钱秉镫心里门清,明清两方的较劲,是各个方面同时进行,不过他并不担心,这比文斗,大明是满清的祖宗。
夏完淳何等聪明,知道这厮早想找他麻烦,见他年轻便有意相欺,他打眼一看,正好一只乌龟趴在石头上伸头,嘴角不禁一笑,脱口而出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此言一出,顿时一阵哄笑,冯铨难免脸上无光。
吕宫出师不利,脸上一红,他见那池塘,马上又出一联,“点水难掀千层浪。”
他这是说,夏完淳年纪小,能有多少本事,掀得起什么风浪,也是暗讽明朝丢了大半江山,现在这点地已经不能有什么作为。
吕宫出完这一联,颇为自得,谁知夏完淳马上对道:“一火能烧万重山。”
钱秉镫见夏完淳从容应对,大长明朝威风,不禁哈哈大笑,招呼众人进入大堂。
众人在堂内坐定,冯銓便与钱秉镫交谈起来,大意便是希望能与高级别的大明官员交谈。
满清的目的是用谈判来拖延明朝,许下极好的条件,来分化明朝,但这得有人和他谈,他才能做到,现在仅是两个小官,明朝根本不重视,那显然无法达到他的目的。
他最想见的自然是王彦,不过王彦现在地位很高,最近又封了郡王,不可能一开始就与他交谈,可王彦见不到,明朝至少也该派个尚书、大学士之类,能做主的来谈。
冯铨这边商议,吕宫却一言不发,堂堂大清状元,居然败在一个小儿的手里,他算把大清的脸丢完了。
吕宫急于挽回面子,恰巧这时天渐渐黑了下来,小吏进堂点了蜡烛,又罩上灯罩,他趁众人停下交谈,立刻抓住机会,见缝插针,立马又道:“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这表示他很不高兴,夏完淳见这厮没完没了,眼珠一转,便骂道:“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你~”吕宫拍案而且,怒气冲冲道:“少小欺大乃谓尖。”
夏完淳立即回敬道:“愚犬称王即是狂。”
这下大清状元险些被气得吐血,一旁的冯铨便有些忍不住了,说好的为大清长脸呢?
你这说好了出去打人,结果每次都打你,不太合适啊。
“消消气,消消气,今天就到这里了~”冯铨好心劝慰一句,趁输得不是太难看,收手吧,不然大清的脸都要丢完了。
吕宫两眼通红,却根本听不了劝,他刚得大清状元不到一年,今后风光无限好,要是载在这里,名声全毁了,今后还怎么混。
夏完淳也微微一笑,“对子只是消遣切磋,长音兄不用在意,我们还是要以谈判为重。”
切磋消遣?老子名声全毁在你小子手里了,吕宫强忍着火气,沙哑着声音道:“我在出一对,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哪个是先生?”
这幅上联乃是他这几日在驿馆苦思所得,自己都没想出下联,料定小儿对不出来,“你对吧!”
夏完淳出生于,三岁识文,六岁能诗,师从文坛泰斗陈子龙,十多岁就号称江左少年,才华不仅横,而且溢。
不过这对子,确实复杂,稻、粱、菽、麦、黍稷,要找对应,确实不容易。
吕宫见他皱眉,心头一喜,“怎么?对不上来吧。”
他话音未落,便听夏完淳笑道:“诗书易礼春秋,许多经传,何必问老子!”
吕宫顿时一口鲜血喷出。
一旁负责记录会议的书吏,立刻提笔,在宗卷上记上,顺带着准备回家后再写个揭贴~
………………………………
第654章红夷使清
大清状元被气得吐血的消息,因为一封揭贴,被整个广京的军民知晓,大涨军民士气。
广京文化鼎盛,不多久夏完淳的事迹就被文人改变成戏剧,评书流传出去,吕宫因此一病不起,暂且不提。
却说冯銓为了吸引明朝的注意,可谓煞费苦心,他在向钱秉镫提出大清愿与明朝“划江而治”之后,消息层层传达,终于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
虽然一部分大臣,认为建夷不可信任,但面对不战而得江南,这样的诱惑,还是使得不少人动心。
冯銓嘴炮一放,成功搅动了大明朝廷,负责谈判的人,也从正五品的主客司郎中钱秉镫,变成了大学士礼部尚书何吾驺,规格一下提高几级。
一时间,冯銓便繁忙起来,而大清状元吕宫,却一病不起,整个人消瘦大半,脸颊凹进去了,眼窝也陷了下去,就像是被人蹂躏过一样,一下苍老,完全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
在广京谈判时,江宁城也来了一波特殊的使者。
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到了顺治四年底,再过一个多月便要过年。
对于清廷江南总督洪承畴而言,顺治四年是极其不顺的一年。
路上失败,江上失败,最近海上也失败了。
浙江水师偷袭舟山,正遇郑氏战船北上,结果偷袭失败,反被爆锤。
这么一来,他从侧面打破长江封锁的计划便落空了,如今江面上的明军战船依然还在,而且随着闽地的郑氏战船加入,明军对与长江的封锁也变成了一个长期的战略,三家水师轮班,每家封锁一月,然后休整两月,牢牢卡主了清军的命脉。
这让洪承畴只得冒险从别处悄悄运送物资过江,长江千里,明军战船也只能控制几个关键点,他这个策略确实奏效,连续几次将米粮运到江北,又将江北的盐铁运到江南。
虽说因为不能走大运河,物品要走一大段陆路,提高了运输的成本,但只要能运,便已经是好事了。
只是可惜,这种背地里的运输,在十月间清廷内部六王内讧后,满清人心开始动荡,运输也变的不再安全,洪承畴最近两次偷运,都被明军水师半路抢劫。
洪承畴坐镇江南,此时已经感觉表面上平静的局势下,暗流不断涌动,他感觉到了一阵风雨飘摇。
卯时一刻,东方天空泛起鱼白,天色麻麻亮,洪承畴早已起身来到书房。
如果是往常,他要先在书房待上一个时辰,用过早饭后,再前往衙门办公,可今日却出现了意外,他刚坐下不久,便有书吏前来禀报,“启禀总督,方才守卫太平门的千总派人前来,说是来了一伙红夷,手持浙江巡抚衙门的路引批文,还有引荐信想要拜见总督,不知总督见是不见?”
“红毛夷?”洪承畴闻语眉头一挑,“信带来了吗?”
书吏双手呈上,洪承畴拿过来,展开信纸观看,他才看了几行,便吩咐道:“让他们进城!”
太平门是江宁城东的一座城门,早上城头响起悠扬的钟声,“咚咚咚”的提示着城外等候的小贩,马上就要开城。
江宁是大城,城中人口众多,每日消耗甚多,全靠城外供应,百余名菜农挑着菜担,赶着驴车,争先恐后的在城门口排起了长队。
与往常不一样,在队伍一边,却有一群奇装异服的红毛夷,一个个长得跟魔鬼一样,身上还有股子骚味,正是纵横与海洋上的荷兰人。
此时的荷兰人刚刚与英国一起击败了西班牙,获取了海洋的霸权,但无论他在西方世界多厉害,在东方他都没有话语权。
南面大明在南海上凭借大国的人力物力,快速崛起,使得荷兰人在南海上的利益,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