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283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283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易被分割。

    这种情况就太危险了,洪承畴不得不重视起来。

    他领着众人像是送明军水师一样,一直到了镇江,其实他是要看看江防水师,为何没有一战之力。

    他只在镇江看了一眼,便大概知道了原因。

    满清不信汉将,连水师也由满洲人统领,可满人连水都不会游,有的甚至还晕船,怎么可能指挥水师呢?

    这两年来,长江一线的江面上还算安宁,江防水师便迅速糜烂,这些满将把明朝官军的恶习学了过去,吃空额,疏于操练。

    洪承畴至镇江,于演武场操点吃了败仗的水师,发现定额五千人的江防营,居然不到两千老弱,如同儿戏,且大船基本不会做操,只能操控数人小船。

    这遇上鲁监国的福船,便如望高山,怎么能决胜于江海之上?

    水师是个技术兵种,摇撸、操帆,这都需要配合才行,船航行在江面,乃至海上,少了谁都不行,船长与操帆的水手同样重要。

    这不比步军,发把刀就能上阵杀敌,水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员,这满清将官完全不懂,胡乱吃饷,以为水手、船工没啥用处,临战可以抓些民夫顶事,便把他们的名额吃了,水师也就成陆师了。

    洪承畴找到原因,便返回了江宁,准备写折子,给多尔衮上奏,建议整顿江防水师,启用刘良佐等汉将统兵,鲁监国冲入长江这么大的事情,他也需要为自身辩护。

    这时洪承畴正准备提笔,书房外却忽然有幕僚进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洪承畴毛笔都惊的掉落下来。

    不多时,一员清将被带入书房,正是从江西逃回来的镶红旗固山金砺,他身上风尘仆仆,还带着战场上退下来的硝烟,显得十分狼狈。

    (感谢寺前粒粒一万书币的打赏,阿里嘎多,感谢我是阿信1五百书币,感谢寺前粒粒,吃货睡美猪的月票。作者更新慢,等更的书友可以关注本书舵主大人的《顺朝谋求录》)

   

………………………………

第594章大风起,暗涌汹涌

    有道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就在鲁监国一入长江,使得江南大震,人心惶惶之际,入赣清兵大败而归,五万人马只有五千多骑兵陆陆续续的逃回。

    清军不仅丢了主帅满达海,还失去了江宁上游的重镇安庆,让洪承畴震惊不已。

    洪承畴立刻意识到多铎亦有危险,他一面奏报北京,请发满洲大兵支援,一面准备起大兵复夺安庆,打通粮道。

    可鲁王的人马,就像一贴臭皮膏药,本已经退出长江,却不知为何?又返回崇明岛,数百艘大船游弋在江面上,兵卒登岸袭扰,搅得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三地不得安宁,清廷上海知县更是被吓得瘫痪于地。

    上海县城中立刻大乱,有穿汉服戴网巾者,恐喝官府,逼迫清廷知县开城迎接王师,气焰嚣张,洪承畴只得将准备用来收复安庆的两万兵马,派往上海等处,以屠城相威胁,才稳定了局势。

    此时鲁监国大军,见清兵主力进驻长江口,立刻又回到海上,但却并不退走,而是以崇明附近的沙洲为基地,开垦土地,进行耕种,一副耐着不走的模样。

    之前张名振在崇明小打小闹就算了,现在近两万鲁兵,屯驻在长江口,洪承畴怎么能忍。他立刻命水师出击,但长江口可不比一般江河,水域宽大,风急浪高。

    鲁军这次没退,似是铁了心要在这里种稻子,要在这长江口安家。

    双方在崇明岛附近,进行了一场大战,清船被打沉五十多艘,匆匆退入了长江。

    八月中旬,鲁监国的问题还没解决,多铎一方的消息,便传了过来,楚赣之战彻底失败。

    多铎退到信阳,大军粮草已经吃完,只能在清廷控制的区域,劫了几座县城,就地补给,催促洪承畴赶紧筹粮。

    九月中旬,另一个消息传来,王彦领着近十万人马出川,已经到了武昌,使楚赣正规的明军达到二十二万以上。

    如果再算上些乱七八糟的义军,那就更多了,已经严重威胁江南。

    各种迹象,以及清廷的密报表明,明朝的各种物资,都在往楚赣集结,这让洪承畴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感。

    好在这时,多铎的兵马,已经到了长江北岸,使江南的兵力充盈起来,但攻守易位,已经十分明显。

    扬州之南,瓜州渡,洪承畴赶来面见多铎。

    扬州城被王彦一把大火焚毁,如今以有四载,此刻扬州以从一片废墟中重建起来。

    虽然此时的扬州不复昔日的繁荣,但因为地处水陆要道,大运河咽喉所在,已渐渐恢复了些人气,市面上也开始繁华起来。

    此处原本是两淮盐商的大本营,现在却是山西富商的天下,扬州能这么快恢复,除了清廷定都北京,几十万寄生虫需要重启漕运来供养,扬州正处漕运要道之外,八大皇商大量的银钱注入,也是功不可没。

    此时的扬州城中,酒楼、妓院等各种产业,大都是山西商人的天下。

    洪承畴进了扬州城,没去府衙,便直奔城东的一座大宅院,这是皇商之一范永斗的产业,多铎便下榻在他的宅子中。

    这次楚赣大战,清军没有完成战略目标,耗费物资无数,结果无功而返,多铎这一路虽然主力保存下来,输的并不难看,但豫王爷还是忧愤成疾了。

    洪承畴本在江宁等他,现在只能跑道扬州来。

    多铎在扬州休息几日,加上入秋后天气转凉,气色便好了些,身体逐渐康复过来。

    这时多铎披着单衣,正在庭院里走动,一名侍卫走上前来,打了个千儿,禀报道:“王爷,洪总督到了。”

    “哦,带他到大堂等候,本王随后就来。”多铎一挥手,两个小婢立刻上前,扶着他往回走。

    洪承畴坐在大堂上,桌椅都是上好的黄花梨木打造,一般人家能有串黄花梨的佛珠把玩,就很不错了,这整套家具,门窗都是黄花梨木,足见主人的豪气。

    下人上了茶点,但洪承畴没有动,他等了片刻,多铎便被人从里面扶了出来。

    他这个病有点难以启齿,一是心中忧愤,二是不讲卫生,得了痢疾,拉得腿软。

    洪承畴见他脸色泛白,心上一惊,忙道:“王爷,这是~”

    多铎挥了挥手,并不愿意听洪承畴对他的身体状况进行指点,他打断他的话,坐下来直接说道:“本王身体无碍。听说王彦出川,十余万人到了武昌,消息可靠吗?”

    洪承畴见此,恭敬的站着点了点头,“正要向王爷说明此事。王彦出川后,明军主力便集中在了楚赣之地,下一步必是顺流东下,直取江南,我们不能不防啊!”

    这话让多铎感觉像做梦一样,前两年都是大清追着明朝打,这两年来虽然时运不济,但也没有到完全逆转的地步吧。

    多铎心里是不信的,虽然这次清军攻略楚赣失败,江南合计损失了八万多人,但是江南依然有大兵十三万,再加上浙江、半个福建,兵力超过十八万。

    明军想要攻打江南,至少要出兵三十万,他不信明朝能动员这么多大军,而且明军来攻江南,两淮和北京的清兵,都可以南下支援。

    多铎听了,沉默半响,“局势有这么坏吗?明军这么快就有能力进攻江南?”

    洪承畴见多铎不信,又抛出一件大事,“王爷,粘杆处最近发现了江南士绅有些异动,连山东、山西、北京都有汉员参与进来,似乎是在筹划一件大事!”

    “什么?”多铎脸挑眉道,“洪总督是说有人要对我大清不利?”

    “王爷,对方行事比较隐秘,粘杆处暂时还没找到眉目。”洪承畴顿了顿,接着道:“不过,从一些蛛丝马迹来看,这些人似乎是在策划,帮助明朝谋取江南。”

    多铎正了正身,皱眉问道:“怎么说?他们有那个能力?”

    “王爷,八月间海寇鲁逆,率舟师进入长江,此后退出长江口,但不知为何,又折返回来,将人马屯驻在崇明等沙洲上,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大船徘徊于江口,必有内地奸徒暗通线索,有所图谋。”

    “洪总督,以为他们要干什么?”多铎严肃起来。

    “方才王爷不信,明军会大举进攻江南,但如果明军先以水师封锁长江,江南必定大乱,到时候明军顺江而来,怕是沿途州县都要复叛。”

    (感谢书海uya,大造化的月票,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

   

………………………………

会师长江


………………………………

第595章缓兵计,谏言议和

    多铎听了洪承畴的话,沉默起来,满清以小临大,统治基石并不稳固,民间与清廷并没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除了靠武力威慑之外,并没有什么能吸引天下归心的东西。

    简单比喻一下,如果有人登高一呼,要反清复明,或许敢于站出来的人不多,但人们心里多会认同和敬佩,可如果有人站出来要扶保大清,除非给钱给官,除了既得利益者,剩下的人谁会管大清死活。

    这其中“明”不仅是一个中原王朝,也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和精神,而清不过是,少数人的王朝。

    现在清廷虽然占据大半个天下,但那是武力争服,并没有让天下归心的软实力,人们是口服心不服。

    人说胡无百年之好,便是武力强大时,或许能征服一时,但一旦武力退化,又不选择汉化融入,那还得滚回大漠放羊。

    满人没文化,没有历史沉积,这是他们的软肋,所以清兵入关之后以也号称,为皇明复仇,得国于贼,并以弘光朝廷不讨贼,来否认南方明朝政权的合法性,从而来坐实自身的正统地位,将异族南侵的性质变成中原王朝更替,以减少统一天下的阻力。

    后世许多人将明朝灭亡,定在崇祯自缢之后,便正中满清下怀。

    如果明军真的切断长江,将清廷势力分割开来,满清在江南又没有多少八旗,一旦漏出颓废之势,绿营还真有可能望风而降。

    满清为什么防备汉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多铎的感受或许不是很强烈,但这次鲁监国进入长江,在金山寺祭拜孝陵后,江南民间立刻震动,却也给了洪承畴当头一棒。

    “王爷,海寇旌旗炫耀,锣鼓喧天,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直入长江,每船有近百人,足有两万之数,这些人即不攻城掠地,又不同大清兵正面交锋,形迹着实可疑。”

    “如今王爷回师,海寇更是无机可乘,然而却依然游弋于崇明海外。”

    “世间诸多事物,虽纷繁芜杂,千变万化,然去其表,观其根本,却逃脱不了一个利。我观海寇行径,完全无利可图,这便不和常理,因而我以为,这其中必有蹊跷,甚至上起湖广,下至闽广,伪明已经串通起来,欲图谋江南,计划便是先断长江。”

    “如果真如洪总督所言,那朝廷该如何破解?”多铎正色道。

    洪承畴摇摇头,“海寇水师厉害,湖广堵逆也握有一支水师,如果伪朝再调郑逆水师进入长江,那我们根本不是敌手。”

    其实清军进入江南后,大批水师官兵都投降了清廷,但清廷并不重视水师。

    江防一事,多是南朝防备北朝,满清作为北方政权,自然不会经营江防,不少水师都被当做步军使用,将领也被调离,造成了水师无人可用的局面。

    清朝本就不擅长水师,再加上多铎这次败光了近千艘船只,将洪承畴的心血,葬送大半,清军在争夺长江的控制上,就彻底处于了劣势。

    多铎在三江口和洞庭水师交过手,要总结感受,那就是老子打儿子,被揍的完全没脾气。

    这要是南明的几大水师真的全部过来,还真有可能将长江封锁。

    “绝对不能让明军封锁长江。”多铎居然自己站了起来,“长江一旦被封,近二十万大军便孤立无援。此外,北方破坏严重,朝廷需要漕运支撑。如果漕运被截断,本王与你都是大罪。”

    多铎有点急了起来,他看着洪承畴道:“洪总督,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洪承畴沉默片刻,才抱拳说道:“对策倒是有,但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多铎拉得腿软,又座了下来,“你先说说看,是什么对策?”

    洪承畴道:“对策容易,第一是在要害之处,修建炮台,放置红衣大炮,封锁江面。二是整顿水师,造船铸炮,加以训练,使得水师能够与逆贼一战。三是,要剪除江南的不稳定的士绅,防止内外勾结。但这都需要时间,我但心伪朝那边,各方一旦串通妥当,水师近期就会直入长江,如此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准备。”

    多铎听了,整个人就郁闷了,看来归根结底,还是要怪在他的头上,他不仅败掉了船只,还在撤退的途中丢掉了所有的红衣大炮,当了一回明朝的运输队长。

    湖广本来只有一万水军,现在得到他的帮助,不仅多了两百多条大船,连火炮也有了。

    多铎有些烦躁起来,“洪总督跑到来扬州见本王,说了这么多,难到就是要告诉本王,没有办法吗?”

    洪承畴见此,这才说出他真正的目的,“王爷,虽然不愿意承认,但眼下江南形势确实已经逆转,攻守易位,而我们全然没有防守的准备。这船和炮都不是一两日就能造出来,为了争取时间,我建议朝廷与伪明议和,拖延一下时间。”

    “议和?”多铎心头一动,“他们会与我们议和吗?”

    议和这种事情,作为汉臣,洪承畴并不适合提出来,所以他必须说动多铎。

    从弘光到潞王监国,两个南明政权都曾积极谋求与清廷达成议和,但自从被清廷坑了几回后,新建立起来的隆武朝廷,看清了满清的面目,便彻底打消了议和的念头,没有在向满清派过使者。

    洪承畴笑道:“可许以划江而治,伪明那边自然有大臣会动心,只要他们肯谈就行,至于谈不谈的成,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拖延时间,让我们重整江防。”

    多铎听了,嘴角漏出笑意,明白了洪承畴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