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顿将军传-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 战略抉择
西欧何时辟战场,几种意见争短长; 蒙氏追随丘吉尔,筹划预案应各方。
从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进攻苏联起,苏德战场就成了大战爆发以来 的主要战场。
当时,苏德战场上集中了 75%的法西斯德国及其附庸国的军队,其中 有德国的 153 个师和仆从国的 37 个师。
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和摩尔达维亚,苏联红军与德军 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异常残酷的交战。而与此同时,西欧地区几乎没有
什么地面军事行动。德军仗着机械化装备的优势和训练有素,锐不可当,势 如破竹,很快占领了苏联的大片国土,使苏军陷于被动。斯大林迫切需要英
美军队在西欧发动进攻,减轻德国对自己的军事压力。
在英国,关于苏军是否能够抵挡得住德国的进攻以及能够坚持多久, 人们议论纷纷。但无论如何,在全力支持俄国人这一点上,英国公众中几乎
没有任何人持有异议。像丘吉尔一样,蒙巴顿在政治观点上也是极端反共的, 他在写给女儿帕梅拉的家信中这样说:“布尔什维克杀死了我在俄国皇室中
的大多数亲戚,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把他们作为盟友来欢迎。但是,我 们决不能让纳粹获胜,是吧?”只有在打败共同的敌人——纳粹德国这一点
上,他们才不得不结盟。
丘吉尔十分清楚打败德国的决战地点是在欧洲大陆,所以即使在英国 最困难的时候,也先后任命凯斯、蒙巴顿等人建立联合作战总部和组训登陆
部队,以准备重返大陆。但他认为,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
“第二战场”一词是俄国人喜欢用的一个概念,这个名词意即强调了苏 德战场的主战场地位,强调了苏军的作用。英美的政治家和军队将领们很反
感使用这个词汇,而俄国人却不理会那一套硬是经常在与对方的来往电文中 使用它,英美抗议无效也只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词汇。但是,接受了这个词
汇不等于在解释它的内容上没有分歧。按英美的说法,盟国空军轰炸德国、 英美海军在大西洋同德国海军作战,以及后来盟军在北非、中近东等地进行
的战役,都算是对德战争的第二战场。而按照苏联政府的解释,第二战场就 是欧洲战场,更准确地说,是法国北部的战场,因为这一战场的开辟能直接
威胁德国本土的心脏地区,可牵制德国约 60 个师及其仆从国 20 个师,从战 略上可成为俄国战场的补充。
针对苏德战争一爆发,斯大林就要求英国军队反攻法国的主张,1941 年夏,丘吉尔认为俄国人对军事战略“一无所知”,“不懂得登陆战役的特
点”,“不懂得大部队在敌岸登陆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而俄国人讥讽他,“每 个隔岸观火的人,都自诩是战略家”,指责英美“在拉芒什海峡彼岸,或者
说在大西洋彼岸静观苏联人民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血流成河,而 不让实力剧增、日益强大的英国和美国的武装力量冒险”。
历史经验证明,德国在两线作战总是失败。俾斯麦、毛奇和施利芬都 害怕两线作战。希特勒遵循他们的遗训,力图各个歼灭对手,战争爆发以来,
他在初期也达到了这一目的,在基本控制了西欧以后才开始进攻苏联。
在当时情况下,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否可行?苏联政府认为,根据 德国发动进攻以来的军事战略态势,当时德军大多数兵力都已用在东线,在
西欧(法国北部)和北欧(北极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做 既可大大改善苏联的军事形势,还可以改善英国的军事形势。斯大林称,他
十分了解建立第二战场的难处,也估计到这将付出巨大的牺牲,然而为了与 共同敌人作斗争的事业,为了英国本身的利益,必须尽快地建立第二战场。
1941 年 7 月,斯大林致函丘吉尔;向英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上述要求。 丘吉尔立即拒绝苏联关于马上开辟第二战场的建议,指出:“现在对法国实
施重兵登陆,势必意味着流血与失败。”9 月 3 日,斯大林又致函丘吉尔:“德 国人认为西线的危险是虚的,并且深信现在和将来在西线都不会出现任何战
场,可以不受惩罚地将全部兵力从西线调到东线。”对斯大林的激将法,丘 吉尔不为所动,再次回信告诉斯大林,英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单独开辟第二
战场是根本不可能的。
同年 12 月 7 日发生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在对日本宣战的几乎 同时,也向德国宣了战。有美国参战,盟国是否能够开辟第二战场已经不成
问题了,唯一的问题仍是什么时候这样做。
在苏联政府频频的外交努力下,性急的美国人准备响应斯大林的呼吁, 以英国为基地进攻西欧的德军占领区。1942 年 5 月,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首
席顾问哈里·霍普金斯,答应苏联政府在当年开辟第二战场,在西欧登陆的 兵力规模不少于 100 万人。
在英国国内,某些舆论和政界上层人物,也敦促丘吉尔赶紧采取大规 模军事行动,支持苏联。他们认为,1942 年的夏季对俄国战线来说可能是
决定性的,英国必须先派遣 8 至 10 个师的兵力越过英吉利海峡;在西欧海岸 登陆,以牵制和减轻德国对东线形成的强大压力。尽管这些登陆部队有可能
全军覆灭,但这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如果俄国的战线垮了,盟国的整个战争 前景也就渺茫了。
丘吉尔对上述看法不以为然,他以自己对共产主义制度长期研究的经 验,认为苏联的体制和多年形成的社会结构适于战争,能够经受得了残酷战
争的捶打,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像波兰和法国那样,向希特勒举手投降。用不 着急不可待地为俄国去两肋插刀。同时,他根据自己的情报系统侦察,认为
整个法国海岸都“大炮林立,布满了铁丝网、坚固火力点和岸防地雷”,面 对德军在法国西海岸筑成的一道所谓“大西洋壁垒”,他本人“必须要关心
美、英两国的青年,不能让他们的鲜血染红大海,不能让他们的尸体堆满海 滩”。当然,无庸置疑,做为一个老牌反共政治家,丘吉尔希望在长期战争
中削弱纳粹德国的同时,削弱共产主义苏联的力量。
对英国的无动于衷,斯大林派代表质问丘吉尔:“如果说英国人在德国 狂轰滥炸之下能在 7 天内从敦刻尔克撤走 30 多万部队的话,那么;为什么不
能把同样多数量的部队再运送回大陆开辟新战线呢?”丘吉尔回答道:“撤 退和进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撤退是以保存力量为目标,进攻则是为了
取得和发展胜利,我们不可能像敦刻尔克撤退那样,连私人游艇都动员起来 去进攻敌人。”
他嘲讽俄国人的“奇谈怪论”,是让德国人打昏了头,居然能进行这样 愚蠢的类比。
蒙巴顿在如何确定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上,是紧紧追随丘吉尔的。蒙 巴顿在开始时即坚持认为;盟军在 1942 年 7 月以前不可能集结起一支大规模
的登陆部队。他从接管联合作战总部的时候起就存有这样的印象。具有不同 特殊功能的登陆器材是反攻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指望一些粗制滥造的船只和
不具备两栖战经验的士兵是不可能的。为了执行特殊使命,需要有各种登陆 艇,每条艇的操纵人员都要受过专门训练。需要有大型和小型登陆艇,载人
的和载武器的,配备重型和轻型武器的,装载火箭、探照灯、坦克或枪支的,
可以用来攀登峭壁、架设桥梁或梯子的,等等。为了制造这些不同种类的登 陆艇,需要有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工业部门,而在 1942 年春天的时候,二
者都还处于初期阶段。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现在就集中仅有的少数登陆舰船 用于进攻法国,就不能用它们来训练将来掌握新一代舰艇的人员了,实际上
会妨碍今后的大反攻。
关于未来登陆反攻选择的突破口;蒙巴顿也有独到之处。众所周知,1944 年 6 月英美军队胜利实施了诺曼底登陆,这次宏伟的战役,其规模之大、企
图之广、实施之巧妙,都是战争史上没有先例的。其实,还在诺曼底登陆实 施的两年多以前,蒙巴顿就已经选择了这个地点。
不论丘吉尔内心是怎么想的,1942 年春天,在苏联政府屡屡呼吁和美 国政府的敦促下;英国军方确实认真研究了重返大陆的有限行动,并把它命
名为“重锤行动”,准备随时付诸实施。当时,这一行动计划提交给联合作 战指挥部以后,空军指挥部指挥官肖尔托·道格拉斯和本土部队总司令伯讷
德·佩吉特强烈要求在加来海峡登陆。主张在加来登陆的关键论据是此处海 峡较窄,便于得到空中掩护,可以把德国空军吸引出来,然后将其全部或者
部分摧毁。他们提出这样的看法还有地理方面的原因;因为在勒图凯和布洛 涅之间登陆比在诺曼底登陆距离莱茵河要近 150 海里,距安特卫普港只有130
海里。此外;沿这条线路进攻,塞纳河和索姆河都不会造成障碍。
蒙巴顿不同意这种选择,他认为加来一带的海岸防守甚严,港口水位 太浅,入口也太狭窄。对德国人来说,很容易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御。只有把
进攻地点转移到勒阿弗尔以西、诺曼底附近的塞纳湾一带,才有可能使部队 登岸而免遭被歼。在参谋长委员会的会议上,争论十分激烈,据蒙巴顿自己
告诉罗斯基尔上校,“当时真是吵得一塌糊涂”。蒙巴顿坚持认为,无论是像
“重锤行动”这样有限的进攻,还是大规模重返欧洲的计划,如果要取得成 功,都必须要避开加来地区。蒙巴顿坚持把诺曼底作为登陆地点,对于最后
决定在那里登陆是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还很难说;但他自己经常说,二者之 间的关系密切,诺曼底登陆的决定意味着他的见解战胜了道格拉斯和佩吉特
的主张。因此可以说,在最初制订“重锤行动”计划的时候,曾把加来海峡 作为登陆地点,此后,人们才一致同意诺曼底为登陆地点。在 1944 年 6 月
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的很久以前,英国军方已经秘密选定它为唯一可能的目 标了。
把这种转变完全归因于蒙巴顿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在这个问题 上他确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则是无庸置疑的。
1942 年 5 月 20 日;斯大林派出由外长莫洛托夫和军事代表伊萨耶夫少 将组成的代表团访问英、美。目的还是敦促它们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莫洛托
夫一行在伦敦受到了隆重欢迎,丘吉尔把自己的官邸契克斯让给莫洛托夫 住,自己则暂时移住到郊外的一幢简朴别墅里。
5 月 21 日双方在契克斯开始会谈时,苏联代表团介绍了苏德战场的形 势,通报了预计于同年夏季进行的大会战。德军已将主力集中到苏德战场,
有可能取得优势。
所以,莫洛托夫说,苏联政府想知道:“苏联的盟国,首先是英国能否 在 1942 年夏秋至少把德国 40 个师从我国战场引开,并通过战斗把它们牵制
在西欧。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打败希特勒的问题将在 1942 年解决, 盟国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擅于辞令的丘吉尔面对莫洛托夫的逼问,只是泛泛地“盛赞苏联人民 的英勇、顽强”和“俄国军队捍卫祖国领土、反对纳粹匪徒的伟大斗争”,
然而,他除了跟莫洛托夫签署了原则性地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与互助条约之 外,没有答应俄国人的具体要求。
从英国人这里未得到具体承诺的莫洛托夫,于是飞往华盛顿。5 月 29 日至 30 日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会谈时,莫洛托夫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开辟第
二战场问题。罗斯福回答说:“我们想在 1942 年开辟第二战场。这是我们的 希望,也是我们的意愿。”结果,会谈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指出:“会谈 中就
1942 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达成了圆满协议。”
在对待俄国人要求迅速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上,英美两国存在 着分歧。
斯大林正是看到了这种分歧,所以抓住美国为突破口。虽然英美两国 一致认为应当进攻欧洲,摧毁德军,它们还同意把英国作为发动进攻的基地。
但在如何进攻的问题上,双方想法不尽一致。英国主张消耗战,在反攻大陆 之前先在地中海采取行动,为最后出击长期积累物质条件。与此相反,美国
主张快速猛烈地出击,同时,对英国要求首先清除北非德军的动机表示怀疑, 并对英国希望在长期无战事的情况下把美军部署在英国的主张感到不快;认
为如果美国驻扎在那里的部队无所事事,那么还不如改变“先打德国”的策 略,转而先去击败日本。
丘吉尔知晓美国人的心思,当莫洛托夫一行离开伦敦飞往华盛顿时, 他知道俄国人会利用美国人的这种心理,使罗斯福答应他们的要求。于是,
苏联代表团刚一离开英国,他便赶紧令蒙巴顿准备出访美国。因为蒙巴顿跟 罗斯福的私人关系融洽,同时又担任着对具体实施登陆计划负有责任的指挥
官,所以似乎成了就下述事实:即 1942 年内在欧洲采取任何大规模行动都 不会有成功的希望向美国进言的最合适人物。丘吉尔在 5 月底打给罗斯福的
一份电报中说,“(进攻的)准备工作正在以谨慎的方式大规模地进行着”。 但他接下去说:“迪基抵达后将向您阐释 1942 年的困难。”不仅如此,电报
中还提到北非的战事,其明显的含义是,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英国军队将要 进行的主要作战是在那里。
随后,蒙巴顿启程飞往美国。在这个短暂的访问中,他除了与美国军 方首脑举行会谈,阐述了英国的主张外,还同罗斯福总统总共进行了长达 6 个小时的私下会晤。
罗斯福似乎接受了蒙巴顿的看法,即由于登陆艇数量不足,规模有限 的登陆作战将难以迫使德军从俄国前线撤回来,而大规模反攻现时还不具备
成熟的条件。但总统仍然坚持认为,为了要在秋季摧毁德军的战斗力,英国 应当加快准备。访问结束后,蒙巴顿显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