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鸿蒙至圣道 >

第197部分

鸿蒙至圣道-第197部分

小说: 鸿蒙至圣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大夫褒晌,自褒城来,闻赵叔带被逐,急忙入朝进谏道,“大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怕国家空虚,社稷不保啊!”

    周幽王听候大怒,命左右拿下褒晌,下到狱中。自此,群臣再也不敢进谏,正可谓是,谏净路绝,贤豪解体。

    …………………………

    话分两头,却说有一位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一女,逃奔褒地,欲将其抚养,因乏乳食,恰好有个拟大的妻子,膝下无子无女,就送些布匹之类,将此女转继过门,抚养成人,取名褒拟。

    褒拟论年纪的话,虽然刚过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的模样。而且更是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而这褒拟一来住居与乡僻之地,二来又因褒姒年纪幼小,所以虽有长有绝色容貌,却也还无人聘定。

    却说褒响之子洪德,偶然因为收税等事,来到乡间,凑巧见到褒似在门外打水,虽然穿着村妆野束,不掩国色天姿。

    洪德见此,心中大惊,道,“没想到如此穷乡僻地,居然还有此等丽色!”随即,心中暗道,“父亲囚困于镐京狱中,三年尚未释放。若得此女贡献天子,可以赎父罪矣。”

    遂于邻舍访问姓名,然后回家母亲商议,两人均是觉得此计可成,便是出重礼,将褒拟买了回来。

    然后洪德便是来到镐京,向周幽王说明了来意,献美女给周幽王,周幽王放了他父亲。

    幽王听候,便宣褒拟上殿。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下令把褒晌释放了。

    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

    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奸臣貌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

    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貌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貌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貌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

    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

    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

    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里并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

    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貌石父千金。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

    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

    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

    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

    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

    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

    而此时,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援。犬戎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纵火退却。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退走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

    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便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在郑、晋辅助下立国。

    而这东迁之后的周朝,便被称作东周,此前的周朝,是为西周。

    ……

    ……


………………………………

第十二章 执尸转世

    第十二章执尸转世

    却说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周朝便是走向没落的时代了。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而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到如今,周室已经衰微,虽仍有天子之名,却无天子之实,天下大乱,国谋生存,民不聊生,各路诸侯欲称霸天下。

    三十三天,大赤天,八景宫。

    老子盘坐于太极图之上,淡然的脸庞之上闪过一丝异色,他忽然睁开双眼,手中掐算起来,数息之后,抚须笑道,“原来时机已到,看来一切进行得很是顺利,贫道便可安心了。”说罢,便是恢复修炼状态。

    此时,三界,人间界中。

    人间界中,此时乃是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攻宋,侵占彭城。

    却说宋国的老佐乃是一猛将,毛遂自荐,立下军令状: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不归!

    老佐当了元帅,奉命征讨楚国,打仗冲锋在前,驰骋于疆场之上,调兵遣将。不料却是一个菜鸟风范,结果被乱箭射死了,老佐统领的宋军群龙无首,顿时被杀的大败溃逃。

    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

    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鹿邑太清宫玄元殿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

    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

    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起名为──老子。

    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

    地仙界,东海,蓬莱。

    “执尸转世,依旧名叫老子,果然是算计得很是精准。”罗天面前出现一面玄光镜,乃是大法力凝聚,老子执尸转世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

    “贤弟,老子此番作为恐怕不简单啊!”扬眉面带忧色,当初诸圣之中,他最看不透的,也只有老子了。

    “老子的为人,此番自当不简单,我们便继续观察便是。”罗天淡淡一笑,挥手散去了法力凝聚的玄光镜。

    扬眉微微点头,不再言语。

    而此时,女娲和后土也是算到了老子执尸转世之事,毕竟老子此时不是圣人,做不到遮掩天机之事,两人知道也是正常。

    不过女娲虽然疑惑,但是也没有理会。后土依然知晓,却也不理。倒是其他的四位‘圣人’,脸色均是有些阴沉。

    这老子为何放执尸转世为人,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却是全然算不出,不过元始天尊此时却未把注意力放在老子的转世之身身上,他们为了寻找到自己的有缘之人,全然没有余力去继续注意这些。

    倒是通天教主,看到老子转世之后,却是眼睛放光,仿佛看到了什么,望着人间界的方向,久久不语。

    自于天庭之中的昊天大天尊,对于老子执尸转世之事亦是知晓,他手执昊天镜,可查三界,老子执尸转世这么大的事情他如何不知。

    但是老子乃是他的大师兄,善尸又在天庭之中,他也不能去管他的事,况且他的执尸转世到人间之中,也没做什么事情,反而一直教导弟子。所以,昊天知晓之后,也是没有理会太多。

    此时,人间界中。

    老聃虽然只是老子的执尸转世而来,但圣人就是圣人,哪怕他此时不复圣人之躯,但是执尸乃是他圣人之时斩出,实力不同凡响。

    圣人执尸转世,自然要比寻常人更加的聪明、机灵,别人需要学习十几年的东西,他只需要几天便可以学会。

    老聃的老师商老先生乃当时一个精通天文地理之人,可惜啊!当天才遇到妖孽的时候,便是束手无策,如今他更是遇到一个圣人转世,比妖孽还要妖孽一万倍的存在,短短三年的时间,老聃便将商老先生一生所学尽数学去。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之后,商老先生更是推荐老聃前往周都深造。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一日,老聃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

    周敬王二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周敬王四年,周王室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

    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

    于是离宫归隐,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而老聃求学和教学这些年间,天下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路诸侯为富兵强国,招纳贤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历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文化上,医学等科技取得重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

    ……


………………………………

第十三章 李耳立道家

    第十三章李耳立道家

    却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私学的兴起,诸侯国之中,形成许多学者和一些思想流派,他们的出现,也是预示着社会的文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此时,分封制的缺陷已经显现出来了,没有一个君王希望日后的国家依然如此。

    礼崩乐坏,社会最底层的士开始崛起,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历史将由诸侯分裂走向大一统。

    针对这个统一问题,各学派分别代表着各个阶级,各个层次,各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展开激烈争辩,都企图按照本阶级的利益与要求,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众多学派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争辩,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激烈的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多国征战,为更多学者提供了机会,因为每一个不同的国家,便代表着需要一种主导思想来完成国家的进步,而且上层官员也没有阻止,相反还推动了这种进步。

    如此,气势恢宏的诸子“百家争鸣”,便应运而生了。

    …………………………

    话分两头,李耳此时的修为也是在缓缓的增长,记忆也是开始慢慢的觉醒,此时亦是古稀之年的他,实力已经是恢复到大罗金仙的地步,这也是老子的手段,所以执尸才能恢复和觉醒记忆这么快。

    人间,陈国,苦县。

    老子执尸转世李耳从此处开始崛起,之后周游列国,凭借广博的学识与道法修为,他开始整理自己的思想,亦开始与各国思想家进行激烈争辩。

    李耳也曾教导过许多学子,曾在王室秘藏之中博览群书,曾在天地之中不断行走,感悟天地至道,天地万物,莫不蕴藏着大道至理。

    李耳观天地之间有一种隐形的平衡,它无处不在,每每都在关键时刻出现,调整天地格局。所以,他认为“无为而不治!”。

    “为患之大,莫过于斯。故偃武修文,行利除害,其事既理。故曰:无为。其教既行,故曰:不言。是以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夫无为之事……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不言、不争、不盈等,都充分表达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李耳用各种典故去解释了治国之道,人性等各种行为,他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