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和他的夫人-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横批“革命到底”。引起了刚刚攻克了郴州的朱德军长的注目。朱军长写字有功底,一直喜欢赏字、习字。看到了这幅以正楷为主,略带些行草的对联,他觉得不仅内容好,而且字显得有些基本功,字里行间透着秀气。陪同的县农会的秘书长伍云甫说:“这是我们伍家的一位女子写的呢!”随后向朱德介绍了这位能文能武的女孩了,朱德听了她的事迹后颇为欣喜,当即表示可以见见这位年轻人。
在伍云甫和农会的热心安排下,仍孑然一身的朱军长和伍若兰相见了,见面时若兰颇显紧张,她早听说过朱德军长的大名,知道他是亲临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他曾率湘南的一个团,顶着枪林弹雨以十当百竟杀败了许克祥五个团的疯狂进攻呢!这是一位如雷贯耳的大英雄,我这“小女子”是又敬畏又害羞呀!怎敢抬眼直视这位大英雄呢!实际上她在远处也暗暗把朱军长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那时朱德不过四十岁,鼎盛之年,身体壮实,方正的脸庞,端正带着红军帽,灰色的军装上衣插着一支自来水笔,裤子上还有两块补丁呢!漆黑的浓眉下,眼不算很大,但眼光质朴而亲切。因为戎马生涯,枕戈待旦,很长时间没有理发,也没机会对镜修修边幅。胡须又黑又长挂在唇腮上,显得比实际年龄还大些。只见他打着标准的绑腿,很有军人的英姿。他的警卫人员都挎着盒子枪,胸前腰间系满了子弹带,眼睛机警的盯着来人,身影都不离军长左右,个个满脸稚气却表现得威风凛凛。朱老总则一直注视着这位迈着轻盈步伐走到眼前的的姑娘:20出头的年华,有1米65左右,配上飘动的乌黑闪亮的齐耳短发,穿着蓝底白花的中式上衫,下身穿着自己裁剪得体的荫丹士林的兰裤子,腰系一根皮带,脸上经风吹日晒黑里透着红,健美身材则显得挺拔而硕长。近看她的脸上有几颗浅浅的麻点,这是童年时出天花所致,不觉得难看,反觉得健美中略带点顽皮。离朱军长越近,她越觉得军长在看她那几颗麻点,不觉面颊愈加绯红,小脸如同红透的苹果。第一次见面,对于职业革命家来说,自然是谈些湖南和全国的革命形势等话题,不过因为相互敬慕有好感,印象都很好。尤其是朱军长左一个“女秀才”,右一个“小伍同志”,使得若兰在这位鼎鼎大名的朱军长面前逐渐自然起来。当然,朱军长不仅夸她对联写得好,宣传和组织妇女群众工作做得好,并问到了她的家庭情况。若兰是父亲是耒阳县城关近郊金南村的农户,勤奋好学,略通文字,还能打打算盘。父母兼做些小生意,所以二老接触外界多,思想较开明,8岁就把她送到私塾去读书。若兰12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又以品学兼优的高分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女子学校。从孔夫子办学开始,上师范读书都不用交饭费和住宿费用,这对穷苦人家是很有吸引力的。朱军长又从书法谈起;夸奖她的毛笔字写的好;若兰忙说:“军长太过奖了;在学校倒是常在练习本上写大楷;这样的大字对联;很少写呢!请军长多多指教!”朱军长为人诚恳、实在、大有长者风范,又称赞道:“我们部队能顺利开到这里,你们地方上的同志(县工会、农会)和你们妇女会,在部队来之前做了很好的宣传鼓动工作;又清除内患,是耒阳群众基础工作做得好呀!革命就是要扎根于群众沃土呢!我代表革命军谢谢你们了……”若兰嘴巴这时也能讲了:“不,要首先感谢朱军长和你率领的革命大军,你们在湖南烧起了熊熊革命烈火,打跑了反动军队,这样才使我们发动群众有了勇气和条件呀!……”
共同的革命目标使朱军长和若兰谈得很投机,直到伍云甫回来催朱军长开会,他们又紧紧地握着手,四目火灼灼对视着,若兰最后不由得问:“这回大军不会很快开拔了吧?”“耒阳人杰地灵,这儿就是我们的家呦,革命军人四海为家,你们欢迎吗?”“欢迎你和大军永远地留下来!”
初次见面,也许还不能说是一见钟情,却也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心中的爱情之火已点燃。在农会秘书长伍云甫的积极赞同下,在王尔琢、周鲂、谷芝英夫妇等的大力支持下,伍若兰被正式推荐和批准调到朱德的军部开展革命宣传工作。1927年的早春,朱军长巧用孙子兵法中的“兵不厌诈”之策,率军杀了个回马枪,在耒阳县城革命军和人民紧密配合下,团长王尔琢、营长林彪等英勇善战,里应外合,打得敌军似惊弓之鸟,闻风丧胆。敌军头目李宜煊和他的军队,兵败如山倒,慌忙退出耒阳,不得不朝衡阳州府退败。有伍若兰当年口吟小诗为证:“朱德妙计赛诸葛,化妆白军捣匪窝,'庆功会'上抓坏蛋,白军原是红军哥。”
军事上的又一次胜利,都酝酿朱军长和伍若兰的双喜临门了,该选个吉日良晨,喜结良缘,互拜天地了。伍绍祖同志告诉我,花堂和洞房就设在他们伍家的祠堂。伍家祠堂刚贴上去的红纸墨迹还未干,上联端端正正写着“深谷幽兰遥闻暗香结良缘”,下联“翠冈红旗高奏凯歌传佳音”,横眉为“革命伉俪”、这正是农会秘书长伍云甫的手笔,一对新人“三鞠躬”,朱军长站起来先向岳父母大人鞠躬致敬,新人互拜后,再向席前官兵和父老乡亲致了军礼,又敬了父老乡亲一碗农家米酒后,讲了一番让伍绍祖和井冈山人至今流传下来的一段意味深长的佳话:“我和若兰同志算是一老一少,一军一民吧,都是革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是心心相映,情投意合!我名为军长,却无钱为我的新媳妇买房置地办嫁妆。话说回来,我们都是无产者,行军打仗现在也用不着这些了。”说到这里略停了一下,亲切地看了若兰一眼,微笑着说:“我是胡子兵;她是麻子妹;为的是啥子?为的是打白狗子,为的是和妹子‘麻麻(马马)胡胡(虎虎)’过上好日子呦。”祠堂内外爆发出一阵轰然大笑,接着是军人的磁缸和百姓的大碗此起彼伏的撞击声和喜气飘荡的干杯声……
婚后似水柔情的喜悦是短暂而难得的,在国民党反动派湘赣两军先后十余个师对湖南起义军的包围夹攻中,朱德的革命军不得不迅速寻找友军援助,才能摆脱孤军难撑的局面。正在此时已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同志派何长工这位朱毛会师最主要的联络员来了。3月29日,朱德夫妇离开了新婚燕尔的湖南耒阳。一路上翻山越岭,迎晨曦踏冷露,宿竹林,饮泉水,啃干粮。经荣陵,过安仁县,最后到达酃县沔渡镇。搭界的江西井冈山山峦起伏,奇峰环峙,植被终年苍翠欲滴。又见溪流曲折婉转,更有深谷瀑布挂山川。它气势磅礴,方圆有700余里,正是与敌周旋,打游击战的好地方。朱毛会师此山便篱篱野草烧不尽,刚刚烈风传千古了。不知道现代的年轻人知否,您经常甩出的印有“四位伟人”100元人民币的背面,“中国人民银行”正是取了井冈山五指峰这幅山水画面,作为了我们日常流通的货币背景呢!这决非偶然,因为只有“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才有资格当作流通人民币背景画面展示给全世界!
1929年初春,山里夜间还十分寒冷,我红军官兵们都还穿着棉衣棉裤,中午太阳当空照耀,砍柴担米或练对刺时,才纷纷脱下棉衣,着单衣劳动或苦练基本功。敌人封锁很厉害,无盐无油的南瓜汤加上硬红糙米是不易下咽的。军情严峻,要准备反击敌人的第3次围剿了,激战随时会打响。朱德和伍若兰一手拿枪,一手拿扁担、铁铲,他们还要担粮、修冈哨、建山上卫生院。晚上朱毛要主持各种会议,常常挑灯夜战,排兵布阵。这时伍若兰就和警卫人员一起,为丈夫朱总洗衣补被,或是抓捕些山鸡野兔,寻点山上可吃的山菜、山茶、野果为日夜操劳的丈夫改善生活,尽到自己妻子的责任。2月2日红军转战到江西寻乌吉谭县镇,同紧紧追赶的湘赣两省约18个团的主力敌军遭遇。激战后,迅速转移到山上,伺机修整再战。朱德夫妇随军部宿营待命。据说是由于林彪所率警戒部队麻痹轻敌,过早撤出了军部的大部分岗哨,在2月4日浓雾缭绕的清晨,国民党刘士毅手下两个团,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包围了寂静的红军军部正厅门前的大院。只见约一班兵力的敌人凶狠地先朝朱德夫妇所住的祠堂大门气势汹汹闯来,机警的伍若兰第一个发现这严重情况,忙推醒朱德,朱立即从枕下拔出二十响,就要打开保险参战,但若兰十分果断而又清晰地对朱德讲:“来不及了,冲不出去了,我掩护你,赶快叫醒西屋的警卫员,你们两个从后门快上山找部队!”说完她大摇大摆踏着晨露拨着浓雾走出大门,边扣着上衣边大声呵斥道:“哪一部分的?怎么回事,朱德一夜未归,我正在找军长,你们碰见没有?都快给我去找呀!”旁边的烧火丫头也乖巧地说:“朱太太请您先洗把脸再找吧!”
敌人一时呆立住了,有的说:“这是朱德的太太吗?谁认识呢?!”这时后面的排长挥舞着手枪赶过来,马上弄清了情况,凶神般下令:“先把她看起来,其他的人都进去搜朱德啊!”正是这十分宝贵的几分钟为朱德军长赢得了无比珍贵的逃生机会,否则夫妇定会同时遭遇不测。
但伍若兰却被敌旅长刘士毅连夜押到江西赣州城,连夜开始了车轮似的惨无人道的拷打审讯。凶残的敌人对她用尽了各种酷刑:踩杠子、插竹签、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把她折磨的死去活来,始终撬不开若兰的钢牙铁口。她咬紧牙关,滴滴鲜血渗出,决心牺牲自己的年轻生命,保全朱德和红军的安全,决不说出任何军情机密。敌人见硬的不行,又来软的:“你年轻轻的,又怀有身孕,跟着朱德那几个人还有什么出息,他们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就会让我们国军收拾光,你趁早写个声明,脱离干系,我保你母子平安……”若兰用血手整整被血粘住的头发,吐了一口血痰,使足了力气,斩钉截铁地答道:“从我口里得不到的东西,从我手里也妄想得到一个字,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看看谁最后收拾谁!朱德军长一定会替我们母子报仇雪恨!”
残忍的反动派野兽发疯了,2月12日刘士毅下令把伍若兰砍了首级,还把怒目圆睁的人头挂在赣州城门“示众”,刽子手们把她的身子砍成四块。朱德的骨肉,几个月的孩子被剖腹后剁成肉泥,惨不忍睹,兽性令人发指!
伍若兰年仅27岁,为了革命,为了朱德,为了红军,为了我们后代人幸福的今天,而粉身碎骨了!烈士的鲜血浇灌了井冈山的幽幽兰花、灿烂的杜鹃花,还有那挺拔常青的井冈松柏。井冈山革命陵园里仅有两位女英雄青铜雕像,其一是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另一座就是伍若兰烈士的青铜全身塑像。井冈山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年轻的新中国伟大的女英雄,在雕像的底座周围永远有盛开不败的兰花幽远的清香浮动着。
在1962年的3月初,井冈山春意盎然,火红的杜鹃花已开遍山麓,竹林也纷纷冒出尖尖的新笋,那苍翠松柏也很知新春暖意,在暗绿中不断绽出簇簇浅绿的嫩针。朱德委员长不顾山高路远,毅然乘汽车从南昌重返35年前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洒下了多少烈士鲜血、埋葬了多少烈士遗体,井冈山是一片他老人家战斗过的热土啊!最使他刻骨铭心的还是他那抛头颅撒热血的爱妻——红军烈士伍若兰。他拄着手杖特意走访了当年开会战斗的地方。他更忘不了用“朱德扁担”担粮时走过的羊肠小道和那棵为他乘凉的现在仍枝叶浓郁的老榕树……
委员长深情地问地委袁书记:“我记得当年战争时期到处都长着兰花,现在还有吗?”“有呀!请您老人家到茨坪视察一下吧,那里到处都长有兰花呢!”朱德委员长忙兴奋地说道:“好啊!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呦!”他们一行人来到茨坪山坳,过去把这里叫做坳背,现在井冈山人把它称为兰花坪,只见遍地的兰花,姹紫嫣红。朱老总边徜徉在兰花间边沉思着,当年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中,若兰的音容笑貌如电影快镜头闪现脑海心田,嘴里却感叹道:“没想到这里的兰花越长越好了!”他把手杖交给警卫人员,又脱去大衣,开始亲自挑选和移植各种色彩绚烂和植株健壮的兰花,嘴里还自言自语道:“都带回北京去,栽到我中南海家里的院子里!”实际上朱老总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倡导“南兰北移”,一批江浙一带的兰花安全渡过了北方的冰天雪地的严冬,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1959年初春,中山公园成功的举办了“朱德同志,兰花大展”。应朱总之邀,宋庆龄、郭沫若和陈毅诸友都到中山公园一睹朱老总亲自培育的众兰芳姿,闻一闻这幽兰散发出阵阵清香。
文化大革命大浩劫时,红卫兵造反派批判朱德委员长养兰花是“资产阶级作风”,可怜的红卫兵小将哪知道,井冈山有一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伟大红军战士伍若兰,她曾谱写了一章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熊熊烈火史诗呢?哪里知道朱老总深埋心田的一段革命爱情绝唱呢?在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中,朱老总被逼无奈,把千余盆心血浇灌的兰花全部送到了中山公园,1971年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后,他老人家立即驱车赶到中山公园花房看望他心爱的兰花了。这段革命英雄主义的人间绝唱后人击节唱道:
铁血丹心惊鬼域,
井冈逶迤矗云天。
当年最忆香如故,
心馨一瓣祭若兰。
2004年春节于京城苹花书屋
(感谢提供历史资料的和讲叙的井冈山博物馆顾问毛秉华教授)
万伯翱,男,1946年12月生,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其父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一九六二年秋把高中生的他送下乡,到河南黄泛区农场,在农业第一线锻炼十个春秋。此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扬和中央及地方媒体的广泛赞誉。一九七二年考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