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十七八个食堂,所谓“辅导”,就是每逢星期六炊事员到辅导站学习,每十天学习一次炊事技术,每月学习一次政治。一些地方则召开食堂先进单位代表会,插红旗,树典型。从中央到地方,都号召食堂开展家底生产,建立一园(菜园)、三厂(面粉加工厂、淀粉加工厂、副食品加工厂)、四场(粉场、豆腐场、酱菜场、醋场)、八养(猪、羊、鸡、鸭、鹅、鱼、兔、蜂),建立食堂管理委员会,提倡账目公布、账单上墙等等。可是,所有这些措施,都没法使食堂“越办越好”、“越办越巩固”,反而是越办越糟糕,越办越人心惶惶。原因在于:办食堂本来就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意愿,且此时食堂已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严重的困难(1)
1959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年和1960年、1961年后来被合称为“三年暂时困难时期”。这几年最大的困难是粮食严重短缺。
1959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1958年大放农业生产“卫星”的一大后果,是使党的领导人相信,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中国的粮食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以至于认为用不着那么多的耕地来耕种粮食,可以缩减耕地面积,并为此提出了耕地三三制的问题。
1958年9月,刘少奇视察江苏城乡。在常熟县的和平人民公社,刘少奇参观了丰产圩的四亩试验田,亲自弯下腰去数了一下稻穗,并问公社党委书记:“可以打多少斤粮食?”得到的回答是:“可以打一万斤。”刘少奇笑着说:“一万斤还能更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在淮阴,刘少奇在同淮阴地委领导人座谈时说:“我在河北、河南视察的时候,有些县委书记认为少种多收比广种薄收要节省得多,应该把丰产田的经验推广,集中使用人力和物力来种好田地。这样再过几年,就可以用三武昌会议现场分之一的地种粮食,三分之一种树,三分之一休闲。”
本来,刘少奇是说再过几年可实行耕地“三三制”。可是有人认为,既然亩产由原来的二三百斤,最多五六百斤,一下子可以跃到几千斤甚至上万斤,自然不需要再耕种那么多的地了。正因为有了这种过于乐观的估计,所以在1958年12月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赫然写上了这样一段话:
过去人们经常忧患我们的人口多,耕地少。但是1958年农业大丰收的事实,把这种论断推翻了。只要认真推广精耕细作、分层施肥、合理密植而获得极其大量的高额丰产的经验,耕地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口就不是多了,而是感到劳动力不足了。这将是一个极大的变化。应当争取在若干年内,根据地方条件,把现有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逐步缩减到例如三分之一左右,而以其余的一部分实行轮休,种牧草、肥田草,另一部分土地植树造林,挖湖蓄水,在平地、山上和水面上都可以大种其万紫千红的观赏植物,实行大地园林化。……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伟大理想,全国农村中的人民公社都应当为此而努力。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1958年的粮食大丰收也深信不疑。在1959年1月的湖北省四级干部会议上,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我从汉口到襄阳、宜昌、荆州,跑了1800多公里。我们没有看到百斤以下的棉花,千斤以下的稻谷,个别地方有(钟祥靠近宜城交界处有一块),大量是1000斤以上的,还有2000斤、3000斤的。……程鹏的试验田,我看至少五六千斤,周围大片的稻谷也要有三四千斤,差不了多少。我们长了两只脚,两个眼睛,跑得到,看得到,好坏都有个比较。”
在农业高产“卫星”的误导之下,在制订1959年农业生产计划时出现了重大失误。既然1958年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甚至到了吃不完的地步,乃决定减少总播种面积,而其中又缩小粮食作物的比重,而增大棉、油料和其他非粮食作物的比重。结果,1959年的总播种面积比1957年减少了10%,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3%。一面是播种面积减少,一面是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这年平均单产减少。这两个减少导致1959年的粮食产量仅是3400亿斤,比当时公布的5400亿斤少2000亿斤,跌到了1954年(3390亿斤)的水平。
1960年和1961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我国却遭受了比1959年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据1960年12月28日新华社报道,1960年全国有9亿亩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有3亿至4亿亩农田遭到重灾,甚至一部分农田因灾害特别严重而没有收成。这年灾情最严重的是旱灾,全国除西藏没有受灾,新疆地区虽气候不正常但尚未成灾外,其余各省、自治区都先后发生程度不等的旱灾,受旱农田达6亿亩。受旱地区中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4省面积最大,占4省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受灾时间最长,一般持续6~7个月。此外,东北3省和沿海的广东、福建、江苏、山东还遭受了台风和洪涝灾害,辽宁东部地区更遭受了当地有水文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特大洪灾。同时,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省大片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病虫灾。陕西、山西、河北、安徽、山东等省还遭受了频繁和严重的冰雹、霜冻。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严重的困难(2)
不但如此,1958年兴修的许多水利工程,由于是土法上马,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设计,许多工程不但没有给农业生产带来增产反而导致减产。例如华北平原的一些水利灌溉工程,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致使土地盐碱化而降低粮食产量。此外,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对农业的投入减少,粮食作物单产量这几年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60年比1958年平均每亩减产54斤,按1960年总播种面积193644万亩计算,减少产量达990亿斤。
196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上年实际上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又下降了%。主要农副产品大幅度减少,其中粮食只有亿吨,比上年减少2650万吨,减少%,而征购量却比1959年增加了300万吨,当年销售大于库存620万吨,国家库存粮食比1957年减少了1180万吨。按人均每人每年需要250公斤粮食计算,国家这年大约差2400万人的粮食。棉、油等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减产。与1957年相比,全国的粮、棉、油拥有量分别下降了%、%、%。粮食的减少还导致了生猪量的下降,生猪人均拥有量1960年比1957年下降了%。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干裂的农田1958年和1960年的两次“大跃进”中,全国出现了大办工业的高潮,一大批国家和地方工矿企业建立,从农村中招收了大量的工人,使非农业人口猛增,1960年比1957年增加了3124万人。其结果是,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人数大规模减少,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城镇商品粮的供应相应扩大。为了满足城镇居民最低限度的粮食的供应,国家不得不维持较高的粮食征购比重。1958年度,全国征购粮食1095亿斤,占年产量的%,已经达到了农村承受能力的极限。然而1959年度征购量却高达1348亿斤,占年产量的%。1960年度的征购量虽有减少,为1024亿斤,但由于总产量减少,征购率仍占年产量的%。
由于征收过头粮,农村的留粮大为减少。1957年,全国农村留粮2940亿斤,1959年减为2052亿斤,1960年再减为1846亿斤。也就是说,1960年比1957年减少了%。按人口平均,全国农村拥有粮食消费量,1957年为409斤,1959年为366斤,1960年为264斤。可是,尽管征了过头粮,由于粮食减产使征购的绝对数没有比1957年增加,仍不能满足城镇人口的最低需要,不得不挖库存。1960年底,全国粮食库存量降到了573亿斤,比1955年的804亿斤减少了29%。农业的减产,粮食库存的减少,形成了全国性的粮食危机。
粮食产量的降低,除了自然灾害的原因外,公共食堂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959年春夏之际一大批公共食堂的垮台已经说明,办食堂、搞供给制,不但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且会严重地挫伤农民积极性。出工不出力,不爱惜集体财产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大为降低。粮食产量的降低和农村存粮量的减少,致使农民的口粮已仅能维持生命,在有的地方甚至维持生命都困难。可是,而庐山会议后的第二次大刮“共产风”,却又使农民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使许多农民面对缺粮的严重局面束手无策,进一步加剧了困难的程度。
在后来整风整社的时候,湖北省沔阳县委给湖北省委写了一份关于“共产风”问题的报告,在讲到“共产风”的严重危害时,报告说:“‘共产风’从1958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年年在处理,但始终没有停止,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刮,而且越来越严重。开始,只有县、公社、生产队刮,后来,省、专两级也刮,社员和社员之间也刮。开始刮大的,如土地、房屋、资金、粮食等,到了后来,就像群众所说的,‘见钱就要,见物就调,见屋就拆,见粮就挑’。”
另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在邕宁县五塘公社(今南宁市兴宁区五塘)的调查,在这个公社范围内的14个自治区、专区和县直属单位及21个公社直属企事业单位,没有一个不刮“共产风”的。被刮的东西,有土地、劳力、家具、房屋、木料、砖瓦、小镰刀、资金等等。生产队刮社员的“共产风”也很厉害,如积肥运动中大拆社员房屋。五塘公社沙坪大队提出“大办钢铁拆砖房,大办粮食拆泥房”的口号,仅1960年就拆房两次。3月间,炼油厂拆了4户社员18间砖房,只要好砖不要碎砖,炼油厂给的1000元补偿,全部被大队没收。9月间,为了消灭三类禾,大队拆毁51户社员房屋117间,其中17户的房屋全部拆光。拆房仅是为了将房子的墙泥作为肥料。许多群众对此极为不满,有人甚至说:“国民党不好,共产党也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严重的困难(3)
河南许昌市椹涧人民公社自1958年公社化以来,大的“共产风”刮过3次,小的“共产风”刮过28次,群众说:“‘共产风’年年有,季季有,连续不断小高潮。”这个公社1958年下半年大炼钢铁、搞食堂化时刮了一次“共产风”;1959年下半年,在大办社有经济时又刮了一次;1960年春季搞“五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绿化),再一次大刮“共产风”。据统计,在历次“共产风”中,大队、生产队和社员被平调的物资有150多种,大的如土地、农具、机械、牲口、房屋,小的如铜钱、铜扣、妇女梳头用的铜卡子、老人吸烟用的铜烟嘴。平调的单位有省、专区、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六级,从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各级企事业单位,直至农村小学都有平调。1958年公社修发电站,要求水潮店大队在一天之内送砖5万块,大队没有这么多的砖,只好扒社员的房子和拆过路桥才完成任务。1960年公社要绿化三岗,将水潮店大队社员院子内的400棵果树全部移走。这一年,公社为了搞运输小铁轨,又将全社的20部水车砸毁铸成铁轨。
这几年来,这个公社各级被平调的物资折款1423287元,全社人均达37元,其中生产资料折款544295元,占;生活资料折款246491元,占;建筑材料286000元,占20%;劳动日折款296302元,占;家禽家畜折款50199元,占。在刮“共产风”的过程中,拆毁社员住房1257间,损坏各种树木52676棵,造成牲口死亡和丢失1894头,各种农具和家具丢失损坏46100件。由于生产资料被破坏,生活资料被侵占,社员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也搞得不好,收入连年下降,1960年春季有116个食堂停伙,全公社患浮肿病者1900人,非正常死亡114人,外流704人。
河北安国县的博野公社的“共产风”,也是从公社成立起就一直在刮,并从县刮到小队,层层都刮到了。平调的项目有土地、劳力、房屋、机器、工具、耕畜、粮食、树木,甚至盆、勺、碗、筷等。据后来整风整社时统计,全社共平调土地6515亩,劳力856个,房屋1018间,粮食99716斤,大牲畜120头,猪14620口,羊161只,机器30台,树木86450根,大小车322辆,砖瓦642729块,款33576元,大缸1767个,小家具9597件。
由于上下都刮“共产风”,公私、你我不分,社员的房屋被拆毁,家具被拿走,自留地被没收,小杂粮被抄跑。尤其是第二次刮“共产风”时,1959年夏季分给社员的自留地、社员开荒得来的小块土地,以及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全都成了公共食堂的菜地;社员自养的猪、鸡、鸭等,刮进了公社的“万猪场”、“万鸡场”。与此同时,按劳分配吹了,多劳多得不管用了,农村的超支户越来越多,有的生产队竟户户超支。社员说:“一年忙到头,汗水白白流,年终搞决算,落个癞痢头。”两次刮“共产风”的结果是,社员穷了,集体也穷了,农民的生活也就更艰难。
生存危机(一)(1)
庐山会议后全国出现第二次大办公共食堂高潮时,粮食危机已经暴露出来。如果此时不再办公共食堂,取消粮食供给制,将粮食直接分配到户,允许社员耕种自留地,粮食虽然少点,但还可以干稀搭配,多种蔬菜补充粮食的不足,应当说是可以渡过难关的。可惜当时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5亿多农民重新捆绑在公共食堂,吃那一日少于一日的“大锅饭”,其结果可想而知。到1960年春,粮荒已经开始危及社员的生存。
据河北省万多个生产队1960年4月的统计,社员平均吃粮水平达到1斤以上的,有7759个队,占%,12两以上1斤以下的,有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