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 >

第15部分

"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第15部分

小说: "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解决;第二,纯洁和调整食堂人员队伍;第三,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第四,重视对炊事人员的训练工作。
  对于这两份材料,毛泽东加注了许多的批语,对一些制度和办法作了充分肯定,并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批示,将这几份材料批发给各省、市、区党委,中央一级各部委、各党组。毛泽东在批语中说,这几份材料都很好,使人看了高兴,要求各省级党委认真研究、参考、仿行,强调对于“这个极端重要的公共食堂问题”,今年内认真抓两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抓一次,学习贵州、河南的经验,普遍推行。
  在中共中央批转这一系列文件、材料的同时,各级党委也把办公共食堂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3月28日,广东召开食堂和粮食工作先进代表会议。4月5日,省委发出整顿公共食堂的指示,强调食堂问题“集中反映了目前农村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要求书记挂帅把食堂办好。
  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在一份材料上说,现在,湖南全省农村共有万个食堂,全部是常年食堂,已经很巩固的占食堂总数的95%,其中一类食堂占70%,二类食堂占20%多。所谓一类食堂就是达到了“五好”标准。“五好”是: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人人吃得饱、吃得省、吃得好;柴菜充足,油盐钱食堂自给,猪鸡鸭鱼养得好;炊具更新,节省人力物力好;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社员身体好;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方便社员,团结友爱好。二类食堂是办得较好,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五好”标准。此外,还有5%左右的暂时办得不是很好的三类食堂。湖南省委提出,年内要使90%的食堂达到“五好”食堂标准。
  

贵州、河南“经验”(4)
1960年2月8日,青海省委发出《关于迅速全面安排好人民群众生活的紧急指示》,强调要大量举办和办好公共食堂,称公共食堂“既有利生产,又便于安排社员生活,具有无比的优越性”。3月17日,省委领导高峰致信各州地委和各公社各农牧场党委书记,提出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各级党委必须认真努力、积极办好,要在现有参加食堂人口占农牧业人口60%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80%~90%。3月28日,青海省委发出大力办好公共食堂的10条指示,要求公共食堂成为社员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1960年3月,河南制定了《河南省农村公共食堂试行章程》,其中第一条就规定,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员生活集体化的基本单位,是共产主义的萌芽,是农村社会主义的坚实阵地”。4月16日,《河南日报》发表社论《公共食堂——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社论指出,河南全省31万多个农村公共食堂已经普遍巩固,进入健全发展的新阶段。公共食堂已经不是单纯的吃饭场所,它成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培养广大社员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大课堂。
  1960年6月4日,山东省委和省人委联合作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管理办法的暂行规定》,提出了十条管理办法,主要有:坚持贯彻执行“积极办好,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共食堂的优越性,吸引广大群众自愿参加;所有社、队干部和上级派到社、队工作干部一律参加小队食堂吃饭;在食堂中贯彻阶级路线,依靠贫下中农办好食堂;按照国家规定的口粮标准,实行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食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原则;食堂建立自己的家底,争取尽快实现一园(菜园)、三厂(饲养厂、淀粉厂、酱菜厂),大搞炊事用具的技术革新等等。
  各地的文件中都强调要按照“积极办好,自愿参加”的原则办好食堂,有的还明确规定对少数暂时不愿参加食堂的人,不要勉强他们参加。但实际上,因为“积极办好”这个前提的存在,加上“指标到户,粮食到堂”这一条规定,已经卡死了农民个人做饭的可能性,所以“自愿参加”成了空话。因此,1960年春夏之交,全国食堂规模和食堂人数急剧扩大。《人民日报》报道说,地处边境的云南办起万个食堂,97%以上的社员参加(3月26日);河南33万个食堂坚如磐石,全部农村人口都参加了公共食堂,所有食堂都是常年食堂(3月30日);湖南农村共有万个公共食堂,全部是常年食堂,参加食堂的人口占农村人口的99%以上(4月6日);四川62万多个公共食堂全部坚持下来,日益巩固,越办越好,全省参加公共食堂的农户占总农户的%,广大农民把公共食堂当成“命根子”、“铁饭碗”(4月11日);山西省%的农业人口参加了公共食堂,全省88100多个公共食堂越办越好(4月22日)。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劳而无益的办法(1)
为了办好公共食堂,各地的确在绞尽脑汁想办法,也创造和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经验。
  其一,书记挂帅,大办“试验田”。1960年3月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连续发文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转发贵州、河南等地巩固公共食堂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整顿、巩固公共食堂中,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在食堂中种“试验田”。
  所谓“试验田”,就是由各级党委书记亲自去办一个食堂,作为试点。至1960年3月,贵州全省有各级书记的食堂“试验田”万个。该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78%的县委书记、70%的公社党委书记、80%的管理区总支书记办起了食堂“试验田”。河南全省各地委、县委、公社党委都有一个书记抓食堂,县以上党委还成立了生活福利办公室。新乡地区从地委开始直至小队,都做到第一书记挂帅,并有一名书记专管食堂,实行地、县、公社、大队、小队五级书记下食堂。
  与此同时,各地下放了大批干部到食堂加强领导工作。河南全省投入食堂工作的干部达243608人,单新乡地区就下放了2万多脱产干部与生产队支部书记到食堂担任炊事员和管理员。贵州仅遵义地区就抽调了3万多名干部,分别到全区的万多个食堂中协助工作。湖北全省有12900多名干部办了试验食堂。该省黄冈地区选派了23900个党员、团员和41000多个积极分子当炊事员,沔阳县有5个县委书记、37个公社党委书记和700个总支书记、支部书记亲自下食堂当炊事员。上海川沙县还推行干部食堂日制度,干部实行“二五”制,即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五天中,留出一天(全县统一规定为星期天)为县、社、队各级干部的食堂工作日,分头到全县1370个食堂参加劳动,具体领导食堂。
  其二,在食堂中贯彻阶级路线。贵州省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认为,富裕中农是农村中公共食堂的主要反对者,与富裕中农的斗争也集中在公共食堂上。合作化以来,富裕中农一直被作为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代表。所以在庐山会议后的第二次大办食堂高潮中,有些地方曾提出将富裕中农排斥于食堂之外,并提出富裕中农即使要求参加食堂也劝其不要加入。但随着食堂化的普及和“粮食到(食)堂”,富裕中农及地富分子也都参加了食堂。当食堂出现问题后,一些干部就习惯从阶级斗争上去查找原因,总是担心地、富、反、坏、右(派)分子会伺机破坏食堂,并且主观地认为食堂办不好,必定是这五类分子在其中起破坏作用。于是,在再次大办公共食堂之时,阶级斗争之弦再度绷紧。
  《河南省农村公共食堂试行章程》明文规定:地、富、反、坏、右这五类分子不能参与食堂的管理,不得担任食堂的管理员、炊事员工作。青海省委1960年3月发出的《关于大力办公共食堂的指示》中要求:“选择政治上可靠、社会主义思想强、群众信任的党团员和积极能干、身体健康的社员,充当食堂工作人员。地、富、反、坏、右分子和富裕中农思想严重的人,不能担任食堂工作;对于已经混进食堂的不纯分子,要坚决清洗出去,以巩固公共食堂的组织堡垒。”对于食堂贯彻阶级路线,各地都作出了类似的规定。在贵州,仅黔东南、黔南、毕节、铜仁、遵义地区的统计,在48万多名食堂工作人员中,贫下中农占95%左右。河南新乡地区在总结办好公共食堂的经验时,特地列举了一条:“认真贯彻阶级政策,巩固地树立贫农、下中农领导优势,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炊、管队伍,这是办好公共食堂的重要保证。”
  据称,河南辉县有一个全县办得最好的红旗食堂,不仅每天可以吃到三干(每天三顿干饭),而且还有节余,原因就是这个食堂的炊事员都是贫农。而沁阳县东乡公社有一个食堂的管理人员都是富裕中农,工作三心二意,经常捣鬼,生活搞得很不好。新乡地区从食堂中清洗出地、富、反、坏、右分子1361人,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富裕中农2061人,其他不称职的4175人,充实了大批的党团员和贫下中农积极分子。经过整顿,全区共有炊管人员293785人,其中党员50520人,占;团员51396人,占;贫下中农积极分子89626人,占,三者共占炊管人员的。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劳而无益的办法(2)
河南省委给中共中央的电话汇报中也说,仅据信阳、洛阳、许昌三个地区统计,清除各类不纯分子或调换不适合炊事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达28246人。当时这样做的理由是:富裕中农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反对食堂,当然也就会搞垮食堂;地、富、反、坏、右想变天,乃伺机破坏食堂这个社会主义的阵地。所以,食堂的领导权只能掌握在党团员和贫下中农手中,而不能掌握在富裕中农手中,更不能让地、富、反、坏、右分子钻进食堂要害部门。
  其三,把炊具改革作为办好食堂的重大举措。办公共食堂所谓节约劳动力,实际上是将食堂做饭需要多少人与分灶吃饭时有多少户简单加减而算出的。其实,不论是各级组织,还是农民自己,都知道这种“节约”是怎么回事。为了能减少食堂占有的劳动力,各地都把炊具改革当做巩固食堂的重要措施。河南省委农工部称:“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都注意了炊具改革工作,把它当做办好食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炊具改革运动。”
  据介绍,1960年三四月间,河南全省食堂已实现炊具机械化和部分机械化的有11225个,占食堂总数的%;实现炊具半机械化的有162983个,占%;对部分炊具进行改革的食堂有120486个,占%。其中,实现做馍蒸汽化的食堂有33530个,锅灶改良化的有247826个,吃水自流水化的有162862个。又据《人民日报》报道,河南“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许多功效高、质量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先进炊具和加工工具”。商丘县坞墙公社制造的豫东一号联合快速自动磨,日磨面粉3万余斤。睢县普遍推广了手压万能抽水机,一人操作20分钟,能满足一个200人食堂用水的需要。灶具方面普遍推广了单眼、双眼、多眼回风灶、小口吹风灶等,一般能节省一半燃料。在炊具方面还创制了万能切菜机、洗菜机、自动联合压面条机、打蛋机、剁馅机、包饺子机、洗碗机等。在红薯加工方面,有手摇的、脚踏的、动力的多种多样的加工工具。
  河南新乡地委自1959年冬季以来,将炊具改革作为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中心任务,曾发动全党全民在全区开展大搞磨面动力化、吃水自流化、炊具半机械化、灶具改良化的“四化”工作。据说实现食堂“四化”后,全区共节约劳力515343人。新乡发明和改造、仿制的炊具有:切片机、切丝机、切块机、切菜机、洗菜机、和面机、做馍机、切馍机、轧面条机、切肉泥机、包饺子机、做丸子机、捏窝子机、洗碗机、打粉机、粉碎食盐机、自动锅盖、抽斗笼、面包炉、跃进碾米机、淘米机、三扇立磨、水打磨、手摇磨、脚踏磨、畜拉磨、机器带动磨、电动磨、跃进灶、火车头灶、二龙戏珠灶、神仙洞灶、羊鼻子灶、隔山灶、自流水管等。
  《贵州日报》在报道赫章县千余食堂的炊具大革新情况时说:“由于大搞炊具革新,这个县的大多数食堂,洗菜、切菜、淘米、拌面粉等都使用机器,抬饭用土起重机,推磨用畜力和水力带动,用水靠土自来水管(其实就是竹管——引者),送饭、送汤用车子……使用这些土机械,分别提高工效五至三十多倍。去年9月以前,全县共有炊事员7105人,现在减少到3765人,腾出3340人投入其他各项生产,并且食堂的饭菜质量也都比过去提高。”
  山东省在《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管理办法的暂行规定》中,就有专条讲到大搞炊事用具的革新问题,要求积极推广切菜机、洗菜机、轧面机、一畜数磨、土自来水、先进灶等行之有效的改良工具,逐步实现粮食加工和炊事工具的半机械化、机械化。有报道说,山东郯城县的李庄二村,在短期内改革的炊具就有切菜机、洗菜机、压菜机、一畜八磨、馍馍机、压面机、梅花机、转环机、土自来水、粉碎机等十多种,做饭做菜各工序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劳动效率提高60%,炊事员由过去的30名减为10名。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劳而无益的办法(3)
由原来的小锅小灶到公共食堂的大锅大灶,炊具上自然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搞炊具改革,提高食堂工作效率也确实对办好食堂有益。问题是,当时办好食堂的关键问题,不是如何改革炊具,而是食堂本身不得人心,更何况在炊具改革中不少食堂是搞形式主义,实现这“化”那“化”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徒然地浪费很多人力物力。
  为了办好公共食堂,各地的确想了许多办法。河北省交河县的西辛庄公社办起了食堂辅导站,以管理区为单位,每个辅导站辅导周围十七八个食堂,所谓“辅导”,就是每逢星期六炊事员到辅导站学习,每十天学习一次炊事技术,每月学习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