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黑洞-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张。经专家鉴定,这些钞票与5O18客房发现的假币同出于一种版本。
有了证据在手,侦查员晓之以利,动之以理。渔民出身的陈赞皇的抵抗防线首先动摇。
陈赞皇供认:为了治疗妹妹将要失眠的双眼,举家已负债累累。为了还清债务,陈赞皇才铤而走险,帮助胡仁义、陈天华贩运33O万元假人民币来大陆。陈还交代:其父陈长溪和两名船员驾驶的“曙盛”23号渔船上,还有几百万元假人民币。此船正停泊在泉州后诸港。
在人证、物证面前,胡仁义也只得低头认罪。他承认:由他出资,与陈天华共同策划,从台湾黑社会手中购买了大批假币,雇船雇人把假币贩运到大陆来,企图用假币套购外汇。不料,出师不利,第一宗买卖就被大陆警方砸了锅。
当晚11时许,刑侦队长徐桂利带领市边防局的干警连夜赶往泉州后渚港。
正巧赶上海水退潮,“曙盛”轮深陷在厚厚的淤泥里动弹不得,只得望洋兴叹。
此时的“曙盛”23号渔轮上冒起了一缕缕黑烟,而且越来越浓。
“不好!罪犯在烧毁罪证!”。徐桂利凭着职业的敏锐,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在泉州市边防支队的配合下,公安干警迅速登上“曙盛”23号台轮进行搜查。船上,船员曾明;叹、陈正男正在烧毁假币,企图毁灭罪证,逃脱罪责。由于干警及时赶到,只被烧掉13万多元假币。搜遍台轮,没有找到船长陈长溪,也没有找到其它的假币。
难道是陈赞皇的口供有诈吗?陈长溪又能躲到那里呢?四周是茫茫大海。徐桂利判断在台轮上肯定有暗舱。对,找暗舱。
徐队长带着民警在漆黑的船舱中摸索,从一个船舱摸到另一个船舱。仔细地丈量船体长度,分析结构,终于在厨房的煤气灶下找到了一个可以移动的暗门。门里有一条宽不过5O公分、高不到80公分的暗道。藏在暗道里的陈长溪被抓获。可是,假币又会藏在何处呢?
徐桂利又一次爬进了暗道,在狭窄的暗道里来回爬了两趟,边爬边摸索。暗道里有一股刺鼻的怪味使他眼泪、鼻涕直流,徐桂利伸手摸了摸发出怪味的铁桶,好像是胶水,粘乎乎地沾了一手。他思索着:“为什么暗道顶端的墙板上也有这种东西,也是这种怪味?这会是巧合吗?”徐桂利不放心,再次爬进了弯弯曲曲的暗道。在三、四米的深处,终于找到一个用胶水糊住的暗洞。拆除伪装,暗洞里有五个纸箱,箱子里装的全是满满的假币。
经过18小时的连续奋战,人赃俱获,共缴获假人民币317万多元,假美元2.34万元。
福建和台湾仅一水之隔。随着两岸关系的松动,民众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特别是台湾渔船可以自由出入大陆沿海港口码头,而大陆的渔民却不能随意停靠到台湾的港口码头。台湾当局对改善两岸关系一直持有观望的态度,特别是在“三通”上裹足不前,致使两岸关系的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两岸党派之间的成见太深太久,一时间还难以消融,仍需要假以时日。
这几年,台胞来大陆观光旅游的人数在逐年增多,而大陆人去台湾旅游经商却受到台湾当局的限制。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台湾人蜂拥来大陆,而大陆人只能望海兴叹。境外的一些不法分子瞅准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向大陆发起疯狂的伪钞进攻。在八十年代,经营伪钞走私的主要是台港的黑社会势力,发展到九十年代,一些不法的渔民、旅客也都加入到伪钞走私的行列。在一个时期,东南沿海的伪钞狼烟四起。沿海的公安机关在公安部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与伪钞走私展开了不懈的反击斗争。八十年代在深圳破获的第一宗伪钞案,标志着大陆警方打击伪钞走私的开始。近十年来,沿海警方打击伪钞的斗争捷报频传,给予境外的造伪分子沉重的打击。
要彻底根治两岸伪钞走私犯罪,必须依靠两岸警方的联手合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仰仗两岸关系的彻底改善。当两岸实现了真正统一的时候,当人民币和新台币都能跨越海峡自由流通的时候,到那时,反击伪钞就成为两岸政府和警方的共同责任。目前,虽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两岸都在打击伪钞犯罪,但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在两岸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人民币和新台币都受到了法律保护的时候,任何造伪行径都将受到致命的打击。到那时,两岸反伪的战斗才有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人民币与新台币何日联姻
●厦门:炒卖新台币的巨大市场
早在七十年代末,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世界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表达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愿望。长期以来,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冷战对峙状态,给两岸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特别是冷战的前沿地带工业落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无疑是顺应了民意,台湾当局起初并未予以特别的重视,由于岛内民众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台湾当局作了些和缓的姿态。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
1991年5月,台湾当局终止了“动员勘乱时期”及”惩治判乱条例“。
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进行非官方接触。
近几年来,随着海峡两岸间许多政治禁忌的解冻,两岸民众的交流日渐频繁。大陆开放的门户欢迎一切海外人士来大陆探亲、观光、投资,特别欢迎台港澳同胞来大陆投资办厂。这些年大陆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大陆稳定的政治局面更是为一切投资者提供了理想的投资环境。在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政策后,台湾商人纷纷赶赴大陆这片投资处女地考察,选择投资项目。大陆的东南沿海和内地大城市自然成了台商投资的理想场所。
随着海峡两岸间接投资和民间经贸关系的大幅度扩展,对两岸货币关系的定位已成为一项急迫的问题。对此,两岸当局却表现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姿态。
厦门以其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了台商投资的理想地。从有关部门获悉:1993年,台商在厦门的资产数额已占厦门市的6O%以上。台湾民众与厦门的联系最早要从1980年大陆对外开放时算起。新台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流入厦门的。当时,台湾渔船就可直接驶靠厦门。渔民用随身携带的新台币与厦门人直接兑换人民币。到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开办了新台币的兑换业务。在这之前,就像深圳收兑港币,珠海收兑澳门币一样,厦门被指定为收兑新台币的地区之一。
据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出纳处处长郭锦成说:大陆收花的新台币,指公元一九七一年以后印制的台币。新台币在大陆的地位,既象外币又不是外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内部通知的十八种外币牌价,有澳门币、泰国珠等,但不包括新台币。
大陆现指定由中国银行独家经营收兑新台币业务。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和平码头、中旅社以及主要涉外宾馆、酒店、外币免税商场,共设有二十多个兑换新台币柜台。在厦门的外资银行台集友、国际、建东等,也代理中国银行收兑新台币。
那时,台胞在厦门的吃住行游购等,都可以就地用新台币兑换成外汇人民币使用。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厦门分局陈辉煌处长介绍说:新台币与美元挂钩,与人民币没有直接的关系。它的兑换价主要根据美元对人民币比价,同时比照英镑、日元这几种硬通货而确定。但由于新台币牌价调整与外汇牌价调整的时间并不同步,新台币在厦门也曾激起过金融的暗流。
199O年夏季,用新台币兑外汇人民币比用美元兑换来得合算。因此,从台湾蜂拥而来的“黄牛”也趁机大炒新台币。从1991年5月9日起到6月24日,不到两个月时间,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就收兑新台币达数千万元之多,直到6月25日总行调整新台币兑换价,这股风潮才渐趋平息。在这一段时间里,中行厦门分行共损失价差四十八万港元。当年,该分行收花新台币共7976万多元。
从1991年元月一日开始,用美元兑人民币又比用新台币兑人民币来得合算。因此,台胞又都改为带美元、港币到大陆来。到1991年11月,中行厦门分行仅收兑新台币四百五十九万元,为上一年同期的十九分之一。
最近,台胞发现旅行支票在大陆被视为汇票而汇价比现钞价高,因此带美元旅行支票的台胞又多起来。
由于新台币不是结算货币,新台币在大陆只能兑换外汇人民币,不能参加调剂、兑取比牌价高的人民币。同时,厦门的商店有的不收外汇人民币,只收人民币;台胞买机票、住宾馆需付外汇人民币;买东西、吃饭又要用人民币付款。因此,台胞为了方便省事,喜欢找“黄牛”兑换人民币。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走私市场。据厦门市公安局治安处处长陈天培证实,厦门是炒卖新台币的大市场,也是直接使用新台币的地方。因为厦门距金门很近,海上走私困难。同时台轮来厦门需要报关,入出境管理严格。而石狮、晋江一带海上走私不绝。大宗的新台币通过走私流向了石狮、晋江乃至闽东的连江、平潭。走私者把收购来的新台币运到海上,向台轮购买布料、日用品、家用电器等物品,运回大陆销售,然后,用人民币再去购买新台币。如此循环往复,赚取暴利。
近一二年来,新台币流入厦门的数额在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一是新台币兑换外汇人民币的牌价不如美元和港币合算;二是两岸不能通商和通汇,大陆对新台币的需求量很小。假如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到时,与台湾直航的福建、广东、上海等省市就有公开挂牌收兑新台币的需要。
●大陆金融界看好新台币
在眼下,大陆金融界人士对新台币一直看好。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方明智认为,台湾的外汇储备高达数百亿美元,新台币很值钱。虽然它不是国际结算货币,但是在香港等一些地区流通量大。他认为,如果大陆与台湾实现“一国两制”,新台币作为一种地区性币种会被允许存在。因此,他主张逐步开办新台币业务,让新台币进入大陆的外汇调剂市场,允许台胞直接用新台币购买房屋、免税商品,免去先套外汇人民币再折成美元、港币之麻烦。这样,将有助于台胞到大陆旅游、买房和投资经商。
可是,人民币在台湾岛上的命运,却不如新台币在大陆的命运。
●台湾何以成为伪造人民币基地
几年前,台湾居民持有大陆人民币,可能会触犯“惩治判乱条例”中的“为匪宣传”罪嫌,吃上官司。如今,政治气氛已变,当局对大陆政策也见开放,持有人民币已经不再是一种禁忌,从大陆返台的居民总难免带着人民币零头。那么,这些持有人民币的台湾居民会不会是触犯刑律呢?
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时,曾颁布过一项行政命令:“政府开放探亲后,民众由大陆返台,不得携入任何‘匪伪’币券,违者除已申报者准予办理退运处,应予没收。”这是台湾当局近几年来一直遵照执行的有关对大陆人民币的政策,也是台湾“海关”查禁人民币的主要依据。
在1992年5月,台湾当局宣告终止“动员勘乱时期”及“惩治判乱条例”未废止前,人民币当然不可能合法持有。即使在五月之后,台湾当局并未承认大陆是一个国家,人民币当然不能被视为一种货币受到保护。正因为如此,港台的黑社会势力相互勾结,在台湾岛内进行疯狂的伪造人民币的犯罪活动。在台湾当局的默认下,台湾成为伪造人民币的主要基地。
在八十年代初期,台湾警方曾在岛上破获了几起伪造人民币的犯罪团伙,但因无法可依,只得放之任之,无形中助长了造伪集团的犯罪气焰。到1989年,台湾警方在台北市再次破获一起伪造人民币的案件,共抓获犯罪集团成员十几名,现场缴获伪造的人民币数百万元,以及全套的印刷设备等。众所周知的原因,犯罪集团成员不久就被无罪释放。这一案件首先通过台湾的新闻媒体公诸于众,迅速在岛内引起一片哗然。大陆警方获悉这一消息后,马上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台湾当局的作法提出了抗议,并要求台湾当局严惩罪犯。台湾岛内的民众也纷纷上书要求当局严惩造伪分子,特别是那些曾购买过假人民币的上当受骗的居民对造伪分子更是义愤填膺。台湾的商界和法律界由此也纷纷投书,要求当局给人民币以适当的法律定位。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台湾当局被迫对造伪集团的首要分子重新进行处理。首犯判处了三年徒刑。从此后,台湾岛内造伪分子的活动有所收敛。
尽管台湾当局至今也不承认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但是在终止“惩治判乱条例”后,也没有公布任何一项法令可以处罚持有人民币的行为。就是说,目前在台湾岛内民众持有人民币已无“法”可罚,“海关”也因无“法”可依,对民众从大陆探亲带回的少量人民币也不会刻意检查及没收。
台湾的商界、法律界和新闻界通过台北造伪案件,在岛上联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讨论,强烈要求当局尽快解决人民币的定位问题。
经常往来于海峡两岸的台湾“立法委员”张世良指出,1987年11月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人民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虽然当局仍未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但大陆已经跃居成为台湾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接踵而至的货币交流问题,及因而衍生的人民币兑换和出入境问题,也应该是决策单位开始重新评估的重点项目。
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教授、前“财政部金融司”司长戴立宁认为,若就学术观点来看,人民币在大陆是一种合法有效的票券,在国际间也有一定的地位,并不能抹杀其货币意义,因而台湾当局绝不能忽视人民币的问题。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