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她是陈云的女儿,当时在西藏当兵,抽空前来探望父亲,一到这里,就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陈云的儿子也曾前来探望。
那时,陈云夫人于若木正在湖南衡东的国家科委“五七干校”。所谓“五七干校”,是根据毛泽东1968年5月7日所作的指示(即所谓的“五七”指示)办起来的党政干部及知识分子下放集中劳动的场所,美其名曰“五七干校”。毛泽东的“五七”指示说,“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笔者那时也在“五七干校”劳动了3年。
1970年6月,“五七干校”开展所谓的“一打三反”运动。“一打”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三反”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在“五七干校”,掀起了大字报高潮。
针对“反铺张浪费”,于若木写了两张揭露江青的大字报,一下子轰动了湖南衡东的“五七干校”。她的两张大字报的标题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的盖子必须揭开——江青是党内最大的剥削者、寄生者”“必须揭发铺张浪费的盖子——江青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修正主义分子?”。
于若木写这两张大字报的起因,是由于在1962年春天,她目击的一幕:
那时,她和陈云来到上海,被安排住在太原路中共上海市委交际处的一座房子里。一进门,她就感到很惊讶,不仅地毯是绿色的,窗帘是绿色的,沙发是绿色的,就连桌子、马桶圈、马桶盖上,都铺着绿丝绒。于若木一打听,才知道江青讲究“出绿”,要交际处特地为她装修的。除了这座房子外,在上海,还有三个住处,江青有时要住,也一律照她的吩咐“出绿”……
于若木非常气愤,这样,在“一打三反”运动中,就揭发了江青这一铺张浪费的事实。于若木写道:
“江青自私、贪婪、好逸恶劳,对人民颐指气使、作威作福”,“她不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
这张大字报贴出之后,江青很快就知道了。那时的江青,正得意忘形,听说此事,大发雷霆。不久,北京来人,对于若木进行隔离审查,以“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进行批斗,甚至还宣布开除于若木的中共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这样,于若木无法到江西南昌去看望陈云。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作为中共中央委员,陈云前往那里出席会议。
不过,由于正处于“靠边站”时期,他只能住在九江南湖宾馆。开大会时,他才上山出席,旋即下山——从庐山至九江,轿车约一个小时路程。
在这次会上,毛泽东主席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尖锐批判了陈伯达,给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以沉重的打击。9月3日,陈云打破了久久的沉默,在华东组大组会议上发言批判了陈伯达,指出陈伯达在历史上就是个伪君子,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贯靠几本书吓人,和王明一样。
会毕,陈云仍旧返回工厂。
厂里工人从报上读到大会公报,请陈云详细谈谈。
陈云摇头说:“你们别问我,去问程世清!”
一年之后,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党叛国,折戟沉沙。作为普通干部,马骏反而先听到了有关“九一三事件”的传达。
马骏连忙骑自行车到干休所,把情况讲给陈云听。
他记得,陈云听毕,过了一会儿,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人干出了这么没良心的事!”
工人们问陈云,你对林彪事件怎么看?
陈云只是很含蓄地回答:“林彪比我小两岁!”
在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之后,虽说中国的政局依然沉闷,但毕竟有了转机。
1972年4月中旬,马骏接到萧秘书的电话,说首长要回北京了。
马骏心中又高兴又依依不舍。高兴的是,陈云回北京意味着从此结束在这里的将近3年的“闲居”生活;依依不舍的是,常来常往,这3年和陈云结下了不平常的友谊。
临走,陈云来厂,向厂领导告别。马骏记得,那天上午陈云讲了自己对办好这家工厂的许多宝贵意见,并再三向工人师傅、厂领导致谢。
临走,陈云没有带什么“土特产”,只是向南昌19中学要了当时的中学课本——他很关心教育。离开这家工厂时,陈云带走了那只小板凳……
1972年4月22日,陈云告别了南昌。与3年前来的时候不同,这回给他挂了一节专用车厢,省“革委会”的一位副主任前往车站送行。
陈云一再关照马骏,要他常写信。如果出差来北京,一定要打电话来。
后来,马骏给陈云写信,介绍厂里的情况。陈云果真从北京给这位江西老表写来亲笔信。马骏拿出了陈云的信给我看,陈云在1972年8月16日的信中说:“来信说到职工思想比较混乱,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我看在大的政治运动中,职工思想混乱是难免的,也可以说是正常的现象。只要厂领导抓紧教育,职工是可以得出教训的……”他问及厂里一位犯过错误的青年情况,相信小伙子能够改正,会有希望。他说自己现在每天散步运动50分钟。如果有机会再来南昌,一定看望大家……
后来,马骏出差北京,一给萧秘书打电话,陈云总是安排时间接见他。陈云很关心地问起厂里的近况、工人们的近况。陈云的记性还是那么好,会报出一连串的人名。
使马骏终生难忘的是发生在1975年的一件事:他家中遭遇不幸,爱人去世,而孩子尚小,一个9岁,一个才1岁,他又要负担老母,一时陷入了困境。在跟萧秘书通信时,他说及了自己的不幸——因他和老萧已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意想不到,萧秘书把马骏的不幸告诉了陈云,陈云当即给予经济帮助……
说到这里,马骏激动万分。他说,他当时非常感激,又很不安。他想不到萧秘书会转告陈云,想不到陈云对他这位江西老表会这样关怀……
马骏不禁又记起一件往事:有一回,陈云要在厂里开一个座谈会,马骏已经作了安排,并把开会时间通知陈云。可是,当时马骏担任厂革委会办公室主任,手头杂事甚多,竟把这次座谈会忘了。陈云准时来到厂里,打算开会,这时马骏才猛然记起,还没有通知人们来开会呢。他不好意思地向陈云说明自己的疏忽,连声道歉。陈云摆摆手,毫不介意,叫他另定时间召集会议……
马骏还有一件憾事:陈云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将近3年,没有留下一帧照片!唉,那特殊的年月,是历史上沉重的一页!
正因为这样,在《陈云画册》之中,没有一帧陈云“下放”江西时的照片,而只能代之以住所和工厂外景的照片。
“一天打鱼一天晒网”
1972年4月下旬,陈云回到北京,仍住在北京北长街71号——他从1949年5月入北平之后,一直住在那里。
陈云回到北京,此时全国正在“批判林陈反党集团”,即批判林彪和陈伯达。林、陈虽已倒台,但是江青集团却日益猖狂。显而易见,陈云这样的“老右倾”,不可能跟江青这样的“左”派有共同的语言。
陈云回到北京之后,写信给毛泽东:“请求中央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分配给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毛泽东第二天阅后批示:“印发。请中央商定,我看都可以同意。”此后不久,已10年没有做具体工作的陈云,参加了以周恩来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业务组,并受周总理委托研究国际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
1972年7月31日晚,陈云与李富春、陈再道等一批老干部一道,出现在国防部举办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上。这是陈云久违中国政坛之后的公开亮相。
197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穿了一身灰色中山装的陈云,出现在北京中山公园。跟陈云并排坐在一起的是朱德、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傅作义,他们和群众一起观看文艺节目。这算是陈云又一次公开露面。
1973年5月5日,陈云听取了外贸部周化民的汇报,提出要研究资本主义。
1973年6月7日,陈云接见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希愈和副行长乔培新,作了一次谈话。
那天,陈云一开头就说:“我是一天打鱼一天晒网。今天是晒网时间,只谈半小时好不好?”
这跟他在江西时“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相比,“打鱼”的时间算是多了一点。不过,仍是时“打”时“晒”罢了。
他向两位行长提出10个关于国际金融和货币的问题,请他们在一星期或10天内收集些资料,以供研究。
陈云说:
“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
陈云还说:
要研究包括像尼克松国情咨文那样的东西。过去没有参考资料,只有参考消息,但过去这方面的材料我是都要看的,重要地方还划圈圈。像康纳利、舒尔茨、德斯坦的讲话材料都要看,都要研究。列宁讲过:到共产主义时代,会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我看,现在离那个时代还很远。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不研究资本主义,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
此后,1973年10月10日,陈云为对外贸易部起草了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进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的问题》。
1973年10月12日,陈云听取对外贸易部的汇报,作了《利用国内丰富劳动力生产成品出口》的谈话。
1973年12月4日,陈云听取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的汇报,作了《工艺品出口问题》的谈话。
1974年8月14日,陈云听取对外贸易部的汇报,作了《对港澳贸易问题》的谈话。
这些谈话是陈云那时“打鱼”的记录。不过,他的大部分时间,毕竟在那里“晒网”。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朱德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还选举产生了22位副委员长,其中包括陈云。这22位副委员长,依次为:
董必武、宋庆龄、康生、刘伯承、吴德、韦国清、赛福鼎、郭沫若、徐向前、聂荣臻、陈云、谭震林、李井泉、张鼎丞、蔡畅、乌兰夫、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胡厥文、李素文、姚连蔚。
陈云自1949年10月起,便担任历届的国务院(最初称政务院)副总理,但这次任命的国务院副总理名单上,没有陈云。
此外,在“文革”期间举行的中共“九大”、“十大”,陈云均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7月6日,朱德去世,而毛泽东又病重。在这多灾多难的时刻,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北京和天津都有强烈震感。
陈云所住的北长街寓所,原是一座旧房子,陈云住了近30年,又从未大修过。这一回,墙壁被地震震出了裂缝。为了陈云的安全,有关部门提出翻修这座房子。陈云听了,直摇头。
陈云说,我的房子比四周老百姓的房子好得多,为什么要翻修?把这么好的房子拆了重建,老百姓会骂死你的!
结果,陈云只同意在房子里搞点钢支架,加固一下。
不久,中国发生“政治大地震”——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逝世……
第31章 走出沉默(1)
中共中央在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会上,华国锋和邓小平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沉默已久的陈云,作了两次重要发言,引起极大的震动。
秘密会见叶剑英商议粉碎“四人帮”
在毛泽东逝世后不到一个月——1976年10月6日——中国爆发举世震惊的“十月革命”。
关于这场“十月革命”,主要的发动者是华国锋、叶剑英和汪东兴。他们的行动,得到了中共许多资深老干部的支持,其中包括邓小平、陈云、李先念、邓颖超、王震等。
陈云在1992年7月21日所写的《悼念李先念同志》一文中,曾这么写道:
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先念同志同叶帅一样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叶帅和先念同志在老干部中间很有威望,小平同志暗示他们找老干部谈话。
我到叶帅那里,见到邓大姐谈完话出来。叶帅首先给我看了毛主席的一次谈话记录,其中有讲到党内有帮派的字样,然后问我怎么办。我说这场斗争不可避免。在叶帅和先念同志推动下,当时的中央下了决心,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除了陈云自己的这一段回忆之外,关于陈云如何支持1976年的那场“十月革命”,几乎鲜为人知。
王震曾充当了叶剑英的“联络参谋”,秘密地联络了陈云等老干部。
笔者见到范硕在《王震眼中的叶剑英》一文中,曾这么写及:
王震是位纪律性很强的老将军,凡是叶帅交代办的事,他都一一照办,而且办得很认真,很妥帖。根据叶帅的交代,他多次到陈云和其他同志那里走动、通报。他把办过的事和了解的情况,随时反馈。叶剑英十分满意这位“联络参谋”。
王震是怎样联络邓小平和陈云的呢?在这篇文章中,范硕写及王震的回忆:
王老回忆说:
叶帅在酝酿对付“四人帮”的办法时,急需征求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的意见。他又一次叫我来。
我刚坐下,叶帅就问起我上次去陈云那里交谈的情形,我一一汇报,告诉他,陈云和他想的一样,党内要搞合法斗争。然后,他和我商量如何进一步请教陈云。
我登门拜访,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
“既然不能把那几个人弄起来,是否召开政治局会议来解决?”
“更不可以!那样会打草惊蛇!”
“那怎么办呢?”
陈云想了想说:“让我再思考一下,等思考好了,再告诉你!”
我提议他到叶帅那里去串串门,他同意了。
后来,陈云想好了,直接到叶帅那里去串门子,与叶帅交谈,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