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耶稣传 >

第9部分

耶稣传-第9部分

小说: 耶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稣吩咐他们说:

  “我现在派你们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向他们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信福音。’要收的庄稼很多,做工的人却太少,所以你们要努力工作。你们出去,身上不要带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两件衣服。你们无论进哪一个城或哪一个村,要先打听那地方谁是好人,就住在他的家里直到离开那地方,并且吃喝要由他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你们进入他们的家的时候要祝福他们平安。他们的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他们的家。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就离开他们。离去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也跺下去,并且对他们说:‘你们这里的尘土我们都跺掉了。虽然如此,你们应该知道天国近了。’你们要知道,我派你们出去,犹如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应当处处谨慎,在恶人中间要像蛇一样机警,在善良的人中间要像鸽子一样淳朴善良。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因为你们可能要为我的缘故而被人憎恶,甚至可能被抓到衙门里去受审问、遭鞭打。然而,坚忍到底的人必然得救。不要怕那些只能杀肉体而不能杀灵魂的人;应该惧怕那位能把人的灵魂和肉体都投到地狱去的神。凡在人面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承认他;在人面前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不承认他。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人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子女过于爱我的人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人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凡顾惜自己生命的,必丧失生命,凡为我而丧失生命的,必将得着生命。凡接待你们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父。同样,凡弃绝你们的,就是弃绝我,凡弃绝我的,就是弃绝那差我来的父。你们要尽力与施洗约翰的门徒和睦相处共同合作,因为不反对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况且我们的目标原是一致的。”

  耶稣这次派出了70位门徒,是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传教活动。直到第二年春天,门徒们才陆续回到耶稣身边来。


  9。 增饼“奇迹”


  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二十35)

  公元29年春,被耶稣派遣出去宣传天国福音的门徒们陆续回来以后,耶稣见他们奔忙了一冬天,很是辛苦,就打算带他们到伯赛大附近的野地里去休整休整。但是,民众已经从四面八方聚集来了,这是门徒们冬天传教收到的效果,人们听了门徒们所讲述的天国的福音,更想听听耶稣亲口讲的福音。他们不约而同地跟在耶稣后面,有些人甚至跑到耶稣前面去等待他。耶稣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耶稣见有这么多的人等着听他的教诲,像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又像一群没有牧人的羊一般,心中非常不安,就停下来找了一块合适的地方向他们讲起道来,一直讲到日落西山。

  当时天气已经相当暖和,人们露天过夜问题不大,但吃饭却似乎是个大问题,因为听道的人太多了。门徒对耶稣说:

  “老师,天快黑了,你也该休息休息了。让这些人各自去找吃住的地方去吧!”

  “不要让他们散去,你们给他们晚饭吃吧。”耶稣回答说。

  “人这么多,就是买20两银子的饼也远远不够他们吃的,再说到哪里去买这么多的饼呢!”门徒腓力说。

  沉吟了一下,耶稣问门徒们说:

  “你们有多少饼?”

  “这里有一个孩子,他随身带着五个饼和两条鱼。”安得烈回答。

  “够了!你们去让这些人在草地上坐好,等我分食物给他们吃。”耶稣说。

  门徒们按照耶稣的吩咐让听道的人每50人一排或100人一排,在草地上坐好,安静地等着。

  耶稣和十二门徒站在高处,让那个带着饼的孩子站在他身边。

  “天已经晚了,我们应该吃晚饭了。这个孩子随身带着五个饼和两条鱼,他愿意拿出来让我分给大家吃。我感谢这个孩子,也请大家记住:施比受更为有福!耶稣大声说。

  耶稣说完,就拿起饼和鱼来向天祈祷,感谢上帝的恩赐,然后把饼和鱼掰开,分放在十二个篮子里,让十二个门徒每人提着一个篮子向人们分发食物。

  人们被这意外的情景感动了,纷纷把自己随身带着的食物拿出来放进篮子里。当时犹太人出门一般都随身带着些干粮,耶稣知道这一点,他相信自己的感召力。十二门徒提着篮子向人们分发食物,只见人们领到一份食物后却把更多的食物放进篮子里,篮子里的饼和鱼不但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最后,不但所有的人都吃饱了,而且把剩下的饼和鱼收拾起来竟装满了十二个篮子。计算了一下,吃饭的人数竟有五千多人!①
①参见《耶稣传》,赵紫宸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第127页。

  耶稣发现这次集会听道的人和往常大不相同。这五千多人中主要是青壮年犹太人,妇女和儿童并不多。从他们分排吃饭的情况看,他们似乎都很有纪律。这种情况引起了耶稣的注意: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同时聚集到这里来?

  为什么听道的人主要是青壮年?这是一次有组织的集会吗?组织者是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耶稣悄悄地把十二门徒之一的奋锐党人西门叫过来,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他,问他说:

  “你看这次集会是奋锐党组织的吗?他们想要干什么?”

  “老师,我也觉得这次集会和往常不一样。人群中确实有不少奋锐党的朋友,不过我没有听他们提到过这件事。我只听到有些人议论要拥护你做他们的领袖,因为你是他们的弥赛亚,是犹太人的王。”西门回答说。

  “你去找你的朋友了解一下。”耶稣吩咐他说。

  耶稣又问加略人犹大,因为他发现犹大和人群中的一些人很熟识。

  犹大很兴奋地告诉耶稣说:

  “老师,我不知道这次集会是谁组织的,但我听不少人说他们要拥护你做犹太王,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都是真心敬拜上帝的以色列人,他们甘愿为重建大卫的王国、实现上帝的恩许而赴汤蹈火!”

  耶稣沉默不语。

  “老师,人心可用啊,老师!”犹大有些迫不及待了。

  门徒们全被刚才发生的“奇迹”感动得兴奋万分,他们把耶稣围在当中,似乎群众的要求也就是他们的要求。

  耶稣觉得群众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门徒们也有这种想法却使他大为失望,同时也觉得目前的局势比较严重,应该在群众提出要求之前采取行动,万一处理不当,说不定会出现失控的局面。于是他果断地命令十二门徒马上乘小船离开那里,自己单独留下来处理善后。

  门徒们走后,耶稣抚慰并遣散了人群,然后独自到山上去祷告并思考这次集会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今后的行动计划。


  10。 受挫


  你们也要去吗?(《约翰福音》六67)

  耶稣使五千人吃饱的事被当做一件了不起的神迹很快传遍了加利利,许许多多的人从各地赶来寻找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天国运动的声势也越来越大。这种局势立刻引起了罗马—犹太当局的密切注意。他们派了不少人混在人群里监视耶稣的行动,准备一旦风吹草动就立即逮捕耶稣,镇压群众。

  聚集在耶稣周围的人中有些人认为耶稣就是上帝恩许给以色列民族的复国救主——弥赛亚,酝酿着要拥立他作犹太王,以他为旗帜号召民众,准备大规模武装起义,推翻希律王朝,驱逐罗马人,重建以色列王国。其中以奋锐党最积极,他们通过十二门徒之一曾是奋锐党人的西门去说服耶稣答应他们的要求。

  耶稣拒绝了奋锐党人的要求,明确地告诉他们:天国运动不是一场政治运动,他不是犹太人期望的传统意义的弥赛亚,他要建立的天国更不是传统的以色列王国;他并且告诫奋锐党人不要贸然举行武装暴动,因为从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犹太人绝不是罗马人的对手,武装暴动肯定会遭到罗马人的残酷镇压,以色列民族的处境将更加悲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毁的历史悲剧将会重演。

  耶稣的态度使奋锐党人非常失望。他们也提醒耶稣:即使耶稣不反对罗马—犹太政权,恐怕他们也不会放过他,不如孤注一掷以图侥幸。耶稣回答说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处境,但是,如果只牺牲他一个人而能挽救整个以色列民族免遭毁灭,正是他所追求的目标。

  双方接触几次以后,奋锐党人见耶稣的信念和决心毫不动摇,就离开他走了;一部分群众见耶稣不是他们原来期望的犹太王,也离开他走了;一部分人发觉了罗马—犹太当局对他们的注意,害怕政治风险,也不来听道了。热情振奋的群众集会逐渐冷落下来。天国运动遇到了挫折。

  公元29年夏,耶稣带领着十二门徒离开了加利利。

 
 
 
第四章  天国的福音
 
 
  1。 上帝是爱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十11)

  古以色列人信仰的上帝是一位威严、公义的上帝。他赏善罚恶,嫉恶如仇。《旧约圣经》的一些作者为了强调上帝的公义,不惜把他描述成一位易怒,甚至“杀人”的上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作恶的人感到畏惧。其实他们也相信上帝是仁慈的,他对罪人的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要人们悔改,他就会收回自己的义怒,以彰显他的慈爱。这种信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而日渐成熟。公元前8世纪下半叶,北国以色列政局动荡,从公元前743—前722年,仅仅20年间,就有4个国王被谋杀,有一个国王在位仅仅一个月。政局的动荡反映在社会上则是士风日下,道德败坏;反映在宗教上则是敬拜偶像,背离《西奈盟约》。这期间亚述帝国向西扩张,意在占领巴勒斯坦,以色列国强敌压境,国难当头,人心惶惶,于是,先知何西阿(欧瑟亚)挺身而出宣布上帝的启示。他一方面痛责以色列人背离上帝导致宗教腐败、政治混乱、道德沦丧,预言上帝将严厉惩罚他们;一方面为了不致使以色列人绝望而强调上帝的仁慈,深愿以色列人悔改并答应使他们复兴。为此,何西阿用两个比喻来象征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比喻是婚姻关系,把上帝比作丈夫,把以色列人比作不贞的妻子,妻子改过自新就会得到丈夫的原谅。另一个比喻是父子感情,上帝是慈父,以色列人是逆子,儿子虽然不肖,父亲的慈爱却是伟大的,他耐心地“用慈绳爱索牵引”以色列人。何西阿的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先知们影响很大,经过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等先知们的阐述与发展,仁慈就逐渐成为上帝的主要特性,而且成为弥赛亚恩许的信仰基础。到公元1世纪上半叶,终于成熟为耶稣所主张的“上帝是爱”的神学思想。

  “上帝是爱”是耶稣对一千多年来以色列人宗教信仰的总结,是理解上帝、理解上帝和人类及人类历史之间的关系的基础,是耶稣全部活动的依据。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时就已经暗示了他对人类的至爱,愿意与人类分享他创造的一切(《创世纪》一27~29)。后来,上帝在万国万民中拣选了以色列人作为自己启示的领受者与表明者,并与他们订立盟约。然而,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也是全人类的上帝,他不仅爱以色列人,同时也爱世上所有的人和一切受造物。上帝当然爱义人,但他也爱罪人,而且他对人类的至爱特别彰显在罪人身上。耶稣把上帝形象化为一位慈爱的父亲。他曾讲过一个浪子回头的比喻:

  从前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和两个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勤劳顺从,小儿子则好吃懒做。一天,小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想和您分家,请把我应得的那份家产分给我吧!”父亲见他态度坚决,就把他应得的产业分给了他。过了不久,小儿子把他的全部产业变卖,带着现钱离开老家到外地去住。他在那里花天酒地、任意挥霍,很快就把钱花光了,只好给人家去放猪,经常饥饿难忍,恨不得拿猪食来充饥。一天,他痛苦地思索:“我在这里放猪,饿得要死。我父亲那里有很多雇工和粮食,我不能在这里等死。我要回到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爸爸,我做错了事,得罪了天,也得罪了您。我不配做您的儿子。请把我当一名雇工留下来吧!’”主意已定,小儿子便动身回老家去。父亲远远地看见小儿子衣衫褴褛踉踉跄跄地走回来,立刻明白了一切,就动了慈心,迎上前去。小儿子看见父亲,就跑过去跪在父亲面前泪流满面地说:“爸爸,我做错了事,得罪了天,也得罪了您,我不配作您的儿子……”父亲不等他把话说完就不顾一切地搂住他的脖子连连与他亲嘴,并吩咐仆人说:“赶快去把上好的衣服拿来给他穿上,拿戒指来给他戴上,拿鞋子来给他穿上;再去把那头肥牛犊宰了,让我们为他的归来高高兴兴地庆祝一番。”正当他们唱歌跳舞地庆祝的时候,大儿子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了,还没有走到家就听见家里一片欢乐声,就问一个仆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那仆人告诉他说:“您弟弟回来了。老主人因为他平平安安地回来就宰了肥牛犊来欢迎他。”大儿子早就听说过弟弟在外面的所作所为,见父亲竟这样欢迎他,不禁大为生气,不肯进家里去。父亲出来劝他,大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服侍您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不听您的话,可是您并没有给我一只小羊羔让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欢乐欢乐。您这个儿子在外面寻欢作乐,花光了您给他的全部财产,您倒宰了肥牛犊来欢迎他!”父亲温和地说:“孩子,你经常和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而你这个弟弟虽然做错过事,但是他现在悔悟了,就像死而复活、失而又得一样。所以我们理当为他庆祝啊!”

  耶稣还讲过一个著名的比喻:

  有一个牧羊人养着100只羊。一天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