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财神四部曲 >

第48部分

财神四部曲-第48部分

小说: 财神四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唯物主义哲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世上是否存在着命运之神呢?是否有一种无形的超自然力在支配着人的财运呢?不管怎样说,命运的观点源远流长,它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正如《易经》中所总结出来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里的命,即“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也。”对于命运的记载在甲骨卜辞、彝器铭文中早已多次出现过。春秋时代,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早年雄心勃勃,带领门徒奔走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企图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可到头来却四处碰壁,最后才深深地领会省悟到:命运之神竟如此这般地厉害。然而,此时,他已是半百的小老头子了,这样他就不得不面对现实(苍天),发出无可奈何的哀叹:“五十而知天命”!这本是从他的不知命到知命这一转化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到头来,孔子不仅知命,而且还是一个畏天命的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门徒们便不遣余力地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企图来欺骗和蒙蔽贫穷者。这些门徒还说什么:“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在儒家的说教里,一个人生死贫富,都是命中注定了的,作为一个君子来说,非得知命不可,否则就够不上做君子的资格。正因为君子是知命的,所以他们能安分守己,服从老天爷的安排,但是小人却不这样,他们不肯听从天命,往往冒险强求,希望侥幸能得个好结果,谋取一大笔财产。恰如民间所说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孔子天命观中的辩证思想,“既授于天,且受于人”。换句话说:“命”已经是上天注定了的,如一个人投生到官宦之家,或贫穷之家是不能由自己来选择的,但还有一个后天的造化,即“运”的作用,凭一个人的后天努力,是完全可能改变命运的。孔子这种思想也确实在后天得到了验证,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卓有成就者,大都是出身于贫寒之士,他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改变了困厄之运。明代大散文家归有光,不正是通过他的几十年奋斗,在六十岁时方中进士,而实现了他的抱负嘛!

  从天文学角度,我们来看命运的话,抑或能得到某种启示:我们生活在这一大宇宙之中,日月星辰在不停地运行,宇宙形成的力场,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的,这样一来,当一个人受胎到降世之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仅就这一点,抑或古代的各种算命术、相术、方术尚有一点道理,但过分地推崇就必然会形成一种迷信,反过来桎梏人们的思想行为。同样道理,孔子的天命观经过孟子的补充和阐释,成为一种极有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就连世外超人老子、庄子,虽然讲“道法自然”,但在命运面前,也只得无为而无不为。

  人相信命运之神,崇拜财神,这主要是古代有一批大学问家的参与、坚信和鼓吹,可谓盘根错节,阵容不小。在这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加之人们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如不该飞黄腾达的反而飞黄倦达;不该久处人下的反而久处人下;不该富贵荣华反而富贵荣华;不该穷愁潦倒反而穷愁潦倒,以及自己难已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难已把握自己的未来;自己难已把握自己的财富等种种困惑,得不到圆满的答复,因此,自然而然地相信那些大知识分子的说教来了。而统治者为了稳坐钓鱼台,也乐于接受这一套,恰如基督教产生于民间,后被统治阶级接受了,遂成为统治者的工具。来为巩固自己的统治,确保永远支配社会的财富服务。

  在8…9世纪左右,西方基督教传入中土,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西方巫术也掺和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以西方救世主的面目,既为人测命运,又为人测财运,这些东西不过为中国固有的迷信增添了些许新的光彩,也就使中国民间财神崇拜更趋完善。严格地说,在明代以前,中国民间并没有一个财神的偶像让人们共同来崇拜,财神崇拜也仅只是其他神的崇拜的一种附属。不论是文财神,还是武财神的偶像,都是在明代许仲琳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的问世而产生出来的。文财神比干,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忠臣,被纣王残暴的掏了心,比干本是历史人物。武财神赵公明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因为他是秦朝时人,也有人认为是商周时人),是一个武功法术高强的,而助纣为虐的人物。佛教中的善财童子,虽然在东汉佛教已经传入,但善财作为财神也应该在明代,它是与吴承恩的《西游记》的问世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没有《西游记》,就不可能把善财作为财神爷来崇拜。因此财神作为人们崇拜的一种偶像主要是与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相关连的,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产物,就恰如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在中国现代又产生出了新的财神偶像──关羽。但在封建时代的羽帝庙,并不是把他作为财神来崇拜的,关羽毕竟是现代人的财神爷。

  当然,在天命观十分流行的古代,也同样有人站出来反对,墨子应该说是有记载的第一人,他从功利主义出发,指出了天命观对人生和社会的弊端和危害。在墨子之后,屈原在《天问》中也说:“天命反侧,何罪何佑?”指出天命颠三倒四,何尚能驱恶佑善呢?道教虽推崇老庄,但他们却宣称:“我命在我,不在天地”!企图通过道教独特的气功修炼方法,不仅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且达到长寿,支配更多的财富。唐、宋、元、明、清都有许多明达之士起来援笔作文抨击各种迷信活动。如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怒斥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当把清浊分辩,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是关汉卿从艺术角度上指责了天地,实际上也就对掌握人的命运的天地进行了否定。另外,还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揭露金钱的罪恶而达到对人们崇拜的财神爷的否定。如明代出身于皇族的朱载育,在他的散曲《山坡羊?钱是好汉》中写道:“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钱,他诸般趁恶,没了钱,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路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这就是金钱的罪恶,一但小人有了钱得了志:“街前骡子学马走,到底还是驴儿样。”可见对金钱罪恶的揭露之深刻,从而也就动摇了人们所崇拜的财神的根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借主人公之口忿怒地控诉了金钱对人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腐蚀作用: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

  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

  美丑、是非、尊卑、老少、勇懦……

  这黄色的奴才

  能制造成破坏宗教;祝福罪人;

  麻疯病人被当作情郎;有了它,

  在元老会议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

  受人的跪拜、颂扬;有了它,

  老朽的寡妇也能再作新娘。

  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中,曾引用这段话来说明货币的本质以及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灭一切差别的作用。从而,马克思才真正看到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本质作用,即金钱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人与人的关系的实质就是一种物质(金钱)关系最终被揭示了出来。

  中国民间的一种说法: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便是金钱的万能论。同时,中国古代文人对金钱也作了极为深刻的批判,晋鲁褒《钱神论》即为代表,其文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中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不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住,无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

  作者在文揭示并肯定了金钱的作用,同时也批判了其罪恶。人与人的关系,既然是一种物质关系,而金钱又是物质的集中体现,撕开表面现象,我们就能看到那种金钱关系的赤裸裸的实质。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最终成为财神爷的奴仆,这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搞出了种种民间宗教崇拜和迷信活动。普通老百姓在这些民间宗教中,主要崇拜的又是财神。

  中国民间宗教活动往往又是与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相联系的,而民间迷信活动又是以财富为最终目的的。如各地农历三月三所举行的财神会,便是旨在求财的一种庙会,因而把民间财神崇拜推到了顶峰。但除了财神会外,民间也还有其他种种求财的方法,而这些对财神的迷信,遂成为一种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支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致使人们长年累月地活在虚幻的迷信之中!可谓贫穷者的悲剧啊!

  在封建时代,供奉财神爷的财神庙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因此、财神爷成为世人最为崇拜的偶像之一。为什么呢?人们要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则与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成正比例的,所以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世人生活主要目标。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全民节日。其中除夕之夜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迎财神。人们吃罢酒菜,彻夜不眠,等待着接财神。“送财神”的,其实是叫卖印制粗糙财神爷像的小贩。这种活计是一些贫寒子弟、特别是穷孩子的临时生意。他们低价买来财神像,穿街走巷,挨门挨户叫卖:“送财神爷来啰!”产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客气气地说:“劳您驾,快接进来。”几个铜板就可买一张,即使再穷的人家也得赏个黏豆包,换回一张。一个除夕之夜,有时可接十多张。这是为了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这种习俗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恢复。春节期间一些乞丐到村子里挨家挨户乞讨钱财,主人施舍给他们钱财以后,他们就在主人家门口的墙壁上贴上一张财神像。这种财神像很粗糙,用红纸印刷而成,中间为线描的财神像,两旁另有“添丁进财”、“祈求平安”的吉祥话。这些乞丐拾起老祖宗的传统,重操旧业,利用人们普遍的求吉生财心理,借财神爷的光发了点小财,也可谓生财有道。

  到了初二,还要祭财神。即把除夕接来的财神纸马,集体祭祀一番,然后焚化。祭品多用活鲤鱼和羊肉,取“鱼”、“羊”之合,乃为“鲜”意,以表示新财神降临,今年发新财。午饭要吃馄饨(抄手),俗称“元宝汤”。南方有些财神庙这一天开庙,届时人山人海,趋者蚁集,香火极盛。庙中有许多纸制元宝,买几个元宝带回,说是向财神爷“借”到了元宝,今年准会大发利市,庙旁的一些元宝摊子,有的只做一天生意,即可维持一家人大半年的生活。因为“借”宝者不惜重价,利市三倍。更有用金纸做成驮聚宝盆的金马驹者,价格奇昂;但决不愁卖不出去,迷信“金马驮聚四方财”者,大有人在,舍得用重金“借”走。

  如果谁赶脱了正月初二祭祀财神机会,还有各地定期举办的财神庙会,这样就给世人第二次做发财梦的机遇。这种财神会。一般是农历三月三举行,但也有在其他时间举行的。在举行财神庙会的这一天,各大小城市极为热闹,几乎是全城空巷,倾巢出动。即使是妓女、老鸨;还是梨园弟子都成群结伙前往。在财神爷面前的神座下面,有一堆堆银光闪闪的纸质银锭,这些都是庙祝提前做好的。妓女们出于职业的本能,总得想法偷它几个银锭带回去,藏在青楼中的小钱柜里,以望财源滚滚而来。妓女们要偷,庙祝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大伙儿们花一笔钱买一个欢喜回去。因为纸质银锭值不了几个钱,连香客们花的零头都用不了(参见易夫《俗界诸神》P250…251)。

  五、天官赐福

  人类生来就有那种贪得无厌的心理,由于对财神爷的崇拜,从而使人们大获财富。那些富人们居住着高楼大厦,在那里坐享其成,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但他们对财富的追求却永远无法填满那条鸿沟的。这就是说:他本人在世时要享尽荣华富贵,而且死了之后还得给儿孙们留下一大笔遗产,让他的子子孙孙们都象他那样享尽荣华富贵而无穷尽。即便他到了另一世界的彼岸,还企图再享人间之乐。中国古代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守财奴形象,在他们弥留之际,还要告诫他们的儿女子孙,必须守住财产,将来到阴间得向他们报告。基于这一思想,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拜是远远不够的,还不得不寻求新的精神家园,创造新的神来。新的神祗造出来了,但是这些神大多是根据民间传说或小说中的人物而创造出来的,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其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