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马克思 >

第1部分

马克思-第1部分

小说: 马克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克思》
作者:罗范懿【完结】



第1章 引 言


  马克思青年时代就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成忘年之交,他很喜欢海涅的一首《问海》的诗:一个青年找不到人生的答案,他在漆黑的夜里痴痴地站在海滨上,他胸中满怀愁思,他脑中满怀狐疑,他用忧郁的调子向海涛发问,希望大海能给他解释人生之谜。他问:人类的意义是什么?人类从何处来?空中金色的星辰住着何人?海涛呼啸着永恒的呼声,风在吹拂,云在飞驰,星辰冷漠地照耀着。海边上一个傻瓜在等待回答。面对人生之谜,不要怀着忧伤的情调,等待着别人的回答,要大胆走进人类智慧的大厦中去,去寻找属于自己人生的正确答案,为自己树立起伟大理想,并在大风大浪中去为之英勇奋斗,顽强进取。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这是一门为人类多数人谋福利的科学,这门科学一旦真正让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民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物质世界的巨大力量。要掌握这门科学,除了要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外,还要去了解这门科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本人,去了解他的性格、特征、爱好、风格和人生经历。探河必溯源,勘林要求本。理论的“河流”也有其“源”,浩瀚的“林海”终究离不开“本”。这个“本”就是马克思的丰富人生,就是一本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教材”。要交一个朋友,先要去了解他的特征、爱好,看他是喜辣的还是爱甜的。真的想到见马克思时有个好交待,修道清白好泉程,冥冥之中真安宁,就还不如先在传记里“先见之明”——了解马克思,熟悉马克思,做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得意门生。去了解、熟悉这位人类伟大的“摩尔”、“山神”、“雷神”、“老人”吧!他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是人,他曾经坦诚地说过这么一句:“我是人,人所固有的我无不具有。”他同样有七情六欲,他与燕妮的爱情、他与恩格斯的友谊,为人类树立了爱情和友谊的两块丰碑。但他会正确处理人的七情六欲和崇高理想的关系,并敢于为崇高理想勇敢地献出自己的一切。……也因此,他成了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只活了65岁,列宁只活了54岁。然而人生价值不是按年龄计算的,若按年龄计算,就要算他真正活在人民心目中的年龄。马克思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就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第2章 总 序


  郭锷权
  一个对人类充满美好遐想和机遇的21世纪正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走来。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是高科技知识爆炸的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关键是素质。素质从哪里来?有人说,3(语文、数学、英语)+x=素质。素质=传记人物的eq情怀。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翻阅《巨人百传丛书》书稿,不难发现多数巨人的伟业始于风华正茂、才思敏捷的青少年时期,我们的丛书记录着以下巨人们创造的令人赞叹的辉煌业绩:美国飞行之父、16岁的莱特兄弟已是多种专利的小发明家;诺贝尔24岁首次取得气体计量仪发明专利;爱迪生29岁发明电灯;居里夫人31岁发现钍、钋、镭三元素;达尔文22岁开始环球旅行并伏案构思巨著《物种起源》;克林顿46岁出任美国总统;比尔·盖茨28岁成为全球电脑大王,并评为1998年度世界首富;普希金24岁开始创作传世之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读着巨人们的一本本使人激动不已的奋斗史,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把握机遇的能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一切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无疑具有启迪、教育和诱惑力。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获悉《巨人百传丛书》即将付梓,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钰琳先生、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庆刚先生、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先生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曹天任先生先后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对丛书出版寄予殷切的期盼和高度的评价。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钰琳先生说:“我们高兴地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巨人百传丛书》。在世纪之交,能有这样的精品丛书陪伴你,是智慧上的愉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庆刚先生说:“每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都蕴藏着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
  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先生说:“高山仰止。巨人是人类的精英。世纪伟人南开中学最杰出的校友周恩来以及毕业于南开中学的四十多位院士校友和各界杰出校友们的业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曹天任先生说:“仔细阅读这套丛书,犹如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感受他们的理想、信念、胸怀、情操,这将帮助你学习做人,学习做学问,学习做事业……”
  有必要说明的是,《巨人百传丛书》的读者对象为初、高中学生和部分大专学生,因而在传主和传主内容的选择上有针对性的考虑,如果有挂一漏万或不足之处,敬请学界原谅。
  1998年6月于盛京
 


第3章 美丽的莱茵河(1)


  1818年。德国莱茵省南部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城。春夏狂咏的季节。
  5月4日,特利尔城布吕肯巷的一栋门楣标着“664”号的两层半楼房里(现为布吕肯大街10号),主人神情快活而焦躁。
  这是37岁的特利尔高等上诉法院的律师亨利希·马克思先生,他父亲原也是知名的波兰法律学家,后从波兰回到德国后就一直在这里定居。亨利希·马克思充分调动其律师谨密泉涌的思维和洞察秋毫的感观,在住房的走廊里踱来踱去,踱到窗前,眺望星空,遐想……
  忽然,黑黝黝的西山尖上光芒四射,陡地跳出一轮银盘样的满月,星光大地又刷地洒上一层银辉,屋顶的烟囱、圆圆的教堂顶、高耸的钟楼,还有那摩塞尔河上的汽船、渔舟,渔竿上的鹭鸶,鹭鸶一个猛子扎进河里,甚至于连渔翁的笑声和笑声荡起的水波纹也是清澈透亮的……
  亨利希·马克思已等待几个钟头,走走,听听,看看……这时,焦急的心情却被夜半窗外的月色迷住了。直到城里的助产妇阿尔普士大娘匆匆从卧室里跑出来,并含笑拉扯着他的衣袖,他才知道:
  “生了,生了,男孩,男孩!……”
  正是5月5日凌晨两点钟,亨利希·马克思做了第二个男孩的父亲。
  这位犹太律师同妻子出身于荷兰犹太法学家家庭的罕丽达·普列斯堡为家中的第二个男孩、第三个孩子的平安降生,好生高兴。他伏在床前吻她少了血色的嘴唇,吻她疲惫、憔悴的脸颊,抚平她额头上一夜之间增多了的皱纹……他们还不时对着那双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的晶莹的天真的小眼神说:“大眼睛真像您”,“宽鼻梁却像您”……
  5月7日,过了“三朝”,下午4时,亨利希·马克思到特利尔市政管理局民政事务官员处填了一张出生登记表,他在新生表的第一栏内庄重地写上——“卡尔”。
  卡尔·马克思出生的年代,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自由发展的时期。时代的进步,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给人类创造了许多物质和精神文明。
  1818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些令人难忘的事件:
  英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织工哈格里夫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可使16至18只纱绽同时工作,使得纺织产量迅速提高;机械师瓦特试制联动蒸汽机成功。英国建立起第一座蒸汽纺纱机。蒸汽发动机的采用,为英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到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生产,尤其在纺织业中,大机器生产已取得主导地位。
  随着工业的发展,思想意识方面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一书,阐述了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继亚当·斯密之后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是大卫·李嘉图。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和租税原理》一书中,把斯密的劳动价值观点又向前推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被消耗的劳动。
  法国,1789年至1794年间发生了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统治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这个政权击退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德国的社会发展,尤其是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从18世纪末叶起,在德国掀起了一场批判封建主义,批判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人道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的思想运动。在这场思想运动中,出现了莱辛、歌德、席勒一批有名的启蒙思想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歌德来到特利尔,对特利尔这个迷人的城市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称道:“这座城市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色。它比同样大的其他城市都拥有更多的教会建筑。这种情况证明了先前大主教以这里为中心的广泛活动范围。这里有罗马时代富丽堂皇的上皇宫殿,有罗马大教堂,有闻名于世的“黑门”……
  特利尔,这个当时只有12000人口的以农业为主的发达地区连同富饶的莱茵省于1795年被法国兼并,并持续20年之久。
  于是,欧洲从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开始走向掠夺。就在这个分割得七零八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法国和英国的德国,沸腾着法国大革命思想。
  卡尔·马克思就在这个时候呱呱坠地了,又正好起步于特利尔这个当时号称“欧洲十字路口”的中心城市。
  “嘀哒,嘀哒,……”
  壁炉上的小座钟在镀金的钟座内不知疲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华丽的台灯发出的光辉也像如此掷地有声。律师亨利希·马克思刚脱下孝服,送走母亲,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哀伤、惆怅和松脱。
  为了摆脱父母都是正统犹太教的家族的束缚,为了个人的前景不再受普鲁士国王《德意志同盟条例》第16条“禁止犹太人担任公职”的影响,亨利希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决然与父母亲在信仰上断绝了关系,于1816年底,也就是他同罕丽达结婚的第三年,独自受了洗,从犹太人的种种禁锢里成为一个宗教自由主义者,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新教——基督教的名字亨利希·马克思。
  母亲的离世,给了他感情上的折磨,也给了他主宰家庭无牵无挂的一种超脱。他又立即想到了眼下快要启蒙读书的卡尔,过些时,要带妻儿子女都到新教堂去洗礼。
  “罕丽达,你看海涅在他的诗歌里说得多好,他把信仰看作是一张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亨利希伏身灯下,对着一本正在读的书自言自语地说。
  妻子那边没有什么反应,只有她搓洗衣物的声音在回答他。
  “很可惜,你对文学的兴趣不大。只研究家务不研究信仰。”他只好这么自我安慰,自我解释:“一个人活一辈子没有任何信仰也是一大悲剧,人生没有和不能选择自己最理想的信仰更是最大的悲剧。”
  这时,卡尔却飞快来到了父亲的身边,要抢父亲手里的书。
  “爸爸,信仰?入场券?”卡尔瞪大眼睛问父亲:“信仰是什么?入场券是什么?文明又是什么?它们都能像烧饼、葡萄那样,能吃吗?”
  这个对什么问题都纠缠不放的孩子,让连日来难得高兴的父亲笑了起来,“能吃,能吃!我的亲爱的卡尔!”父亲说着,抚摸着孩子一头浓厚的黑发。
  卡尔又不解地、贪婪地盯住了海涅的诗歌和爸爸身旁的伏尔泰、卢梭的一些文学书籍。
  “我亲爱的卡尔,你不是喜欢去电影院里去看电影吗?进电影院里的那张票就是入场券,没有这个东西就进不去的。”亨利希又耐心地对孩子说。
  “我要读书!我要信仰!我要入场券!”卡尔从爸爸的书柜拿出一本书又蹦到妈妈的身旁。
  “伏尔泰说,写作必须朴实,必须了解人类的心声,并且要让心声说出来。另外你知道,他还为法兰西发现了一位莎士比亚呢!”
  亨利希说着,却又想到妻子对这些事并不感兴趣,属于她的是衣柜、厨房,折叠得整齐的衣服,调理出可口的饭菜……因此,这位帕维亚大学教授的后裔读的书却很少。
  书柜是属于爸爸的。亨利希是读法文中学、大学毕业的,其中就连法国的戏剧目录书就藏有38卷。埃德加尔·冯·威斯特华伦说他是“一个能够背诵伏尔泰和卢梭作品的地道的18世纪的法国人”。
  “主人,弗里德里希斯来访!”侍女报告。
  弗里德里希斯是特利尔城高等法院的陪审官,他参加了泛德意志大学生协会,是亨利希要好的青年同事。
  弗里德里希斯于1817年10月同来自各大学城的500名大学生一起由瓦特尔堡到爱森纳赫去。在那里,他的朋友里曼在城堡的骑士大厅发起爱国统一运动,学生们把可恨的反动文告和一根殴打士兵的棍棒扔到火里烧了。
  “您请坐,同事先生,我发现您又在生气。”律师敬佩他的勇气却又过分地担心他,指着家里华贵的罗可可式椅子请客人坐下。
  弗里德里希斯不等屁股坐定,便热烈地、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一个国家里!34个诸侯分割了国家政权,成百个关税区把德国内部互相封锁起来;费希特被禁止活动,施泰因遭受迫害,而诗人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则被解除了教授职务;国王今天是否还履行他的诺言呢?他本来想给我们制订一部宪法,可今天他不再想这件事了!律师先生,您看看人民的处境吧!奴隶虽然废除了,但是农民今天的生活改善了吗?我们需要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德意志联邦正处在梅特涅暴君的严密控制之下!”
  亨利希试图使这位年轻的同事安静下来,但弗里德里希斯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
  “至于卡尔斯巴德决议吗?监视大学、大学教授和大学生——检查报纸、禁锢思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