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狐出没-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和白起及一干书记都在附近的山顶。白起拿着只有三倍的单筒望远镜,一副无比认真地模样监视着阿城。
“你说他今晚会出来么?”我问白起。
“那小子已经都快疯了,再不出来还打什么?”白起吐了嘴里的草,转头对我道,“若是不出来,就是你坏了我大事!”
“没事,我承担责任。”我毫不在乎道,“谁让我是元帅呢?”
白起无语了。
我突然发现元帅这个乘号还是很帅气的。当年晋国率先用了这个乘号,第一个著名元帅就是小翼十分崇敬的先轸。真没想到,如今我也成了元帅,手下还有廉颇、白起、蒙骜这样的绝世名将。
阿城之中突然响起了一阵战鼓,阿人出击了。
听到战鼓声,东面的佯兵顿时放开了情感,热烈奔放地装作惊慌失措,丢盔弃甲往前狂奔。阿城守军果然直奔东面而去,直接冲进了近乎空营的东寨。看到这一幕,其他三面的赵兵抄向出城守军的后路。
“不够多啊。”我有些不满意。
白起估算了一下人数:“追击之兵不足五千。”
“能诈开城门吧。”我道。
“那还不如蚁附攻城。”白起道。
“死的不是你秦国人么!”我怒了。
“我是楚国人啊。”白起一脸无辜地看着我。
你算毛的楚国人……
我懒得说他,示意他动手。虽然不足五千人,但大小也是块肉……
就在我们决定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结局时,阿城突然战鼓打响,四面城门洞开,赫然是发动总攻的架势!
我从未有过这么喜出望外的感觉!
刚刚出动的赵兵正好运动到位,只需要停下就可以等着冲入空营的齐国人自投罗网。
对面的山头升起了一盏硕大的孔明灯,上面写着老大的一个“火”字。旋即从山中飞出几道火箭,射向铺满了引火物的空营。
白起也十分激动,只等眼前的齐军进入空营,挥剑砍断了信号灯。一模一样的“火”字孔明灯冉冉升空,精选出来的善射之士放出火箭,引发营中大火。大火烧断了孔明灯的细绳,落下的孔明灯引燃了更多的帐篷、硫磺、柴禾……
赵兵多路穿插,从没有引火的预设道路抄到了阿城城下。该夺城门的夺取城门,该劫杀齐军的劫杀齐军,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在晚间实行如此庞大规模的调动竟然没有发生纰漏。
有时候奇迹就是如此近在眼前!
我读桂马之战,总是觉得孙膑赢得惊艳,也怀疑齐兵到底有没有那么高超的执行能力。再后来看垂沙之战,简直如同故事一样。对峙半年,一夜破敌。田章是怎么克服夜盲症的?即便是平地,也不是说看破了敌军布防就能冲上去的。
今天白起就在我眼皮底下,打出了同样惊艳的一战,让我知道原来看似不可能的背后都是很理所当然的。赵兵对命令的服从,在这个天下可是能够排进三甲的。
“屠城不?”白起问我,就像是问等会去不去吃宵夜一样。
“我给兵士的奖赏已经很丰厚了。”我道,“再说,阿城之战并不惨厉,没有必要屠城。”
“这种小战,若是不屠城留下首级,过个几年就没人能够记得了。”白起说得颇为落寞。
我突然想到了那些为了成名不顾一切的后世艺人,试探问道:“莫非,你屠城就是为了让后人记住你?”
“那也不全是。”白起道,“等到让人知道我白起的名号,他们就会畏惧我。那时候我就能战无不胜了。”
的确是这个逻辑,一旦有人害怕,那么无论是强攻还是计谋,对方都会失去抵抗的冲动。就像拿着刀去宰羊,那些羊会因为恐惧而自卫么?不会,它们只会束手待毙。这就是恐惧的力量。
我想起抗战时候,几个倭寇就可以攻占一座上万人的县城;十几个倭寇就可以制造屠杀上千人的惨案;数百万军队面对倭寇的几艘军舰不敢过问,只能靠民间保护……总有人在问:这是怎么了?
答案很简单,畏惧已经深入人心。
国虽未亡,人已成奴。
想到这里,我总是有些不舒服,道:“人民血气未失,你这样做徒然增加他们的抵抗之心罢了。”
“那就杀光,让他们胆寒。”白起无所谓道,“只要真的胆寒了,我白字大旗过往之处,必然是一片降服。”
“这个天下的血气会被你杀光的,你的后人也会因此成为亡国之奴。”我不满道。
白起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道:“秦人不会如此。”
“这个天下,并非只有秦人。”我叹了口气,“以军事论,能出你之右者的确不多。然则,你我的区别在于,你可能是楚人,可能是秦人,可能是任意一国人。而我是天下人。”
白起目视山下的战场,没有说话。
响鼓不用重锤,白起这样的聪明人,应该知道我的意思。
阿城最终没有被屠,不过结局对当地人来说也好不到哪里去。全城人被集中起来,男女老幼分成四队,六万人被三千人押解回赵国。蒙骜散兵扫荡,从周边小城、乡邑也搜罗了四五万人,赶往赵地。
人只要在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很难迸发出死意。我让人告诉他们,齐法严苛,根本不能跟爱民的赵法相比;告诉他们,受人尊敬的大贤墨燎在赵国讲学,他们的子女可以进入序痒,读书识字,乃至出仕为官;告诉他们,赵国北地有沃野千里,只要他们愿意出劳力,收成都是他们的……
有多少人信不重要,只要有这么一丝希望,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连累妻儿父母。为了让他们一路安心,我还允许扎营的时候,分批轮流去探视自己的父母妻儿。如此一来,反抗逃跑的人少之又少。
当然,胆敢反抗逃跑的,抓住就是吊死在路边,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对于那些告密的齐人,我也关照蒙骜给予足够的赏赐。最好的结果就是齐人陷入内斗,纷纷向我赵人邀宠,乖乖跟我回赵国。
这两场仗打下来,我已经抢到了将近十五万的人口,沿途的死亡率控制在十分之三,起码能有五万人到达集宁。考虑到那帮将军们的武勋,他们肯定不舍得死这么多人,最多死上一两万了不起了。
接下来就看曲阜那边了。
踔厉风发 第30章 第二五七章 曲阜之会(一)
战争结束时间是没法预估的。
八月下旬,我们打下了阿城,可以说三级跳的第二个跳板搞定了。
或许是蒙骜见我给白起的封赏丝毫不比赵国军官少,比之秦人打胜仗之后的奖金更高,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两万原本应该散在平邑到阿城沿线保护粮道的赵兵,被他集结起来,攻向陶邑北上之齐兵。
当时的情况是陶邑齐兵见被截断了后路,当即折返攻打平邑。蒙骜率军在中道拦截,直插齐兵中军本阵。牛翦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派出车、骑兵三千接应,只捞到了一些零头。
我得到消息的时候也已经晚了,蒙骜都开始清点战利品等着向我报捷了。
此役,齐国三万精锐成为赵国的俘虏。其他逃散、阵亡者,不可胜数。
秦国将军打仗太粗犷了,这很浪费资源啊!
看到蒙骜斗志这么旺盛,我决定让他率领所部两万人,去帮魏国的忙。魏无忌随军出战,在打亢父,至今都还没有打下来。就算蒙骜不能在那边建功,起码能够保证我从阿城到曲阜一线的粮道通畅。
后军副将牛犇是牛翦的侄子,占领阿城之后他就负责从阿城到曲阜的粮草转运。这位中年将军也不是省油的灯,被蒙骜抢了战机之后,他也没少派兵劫掠,一不小心占领了谷城。
因为,谷城守看到赵国大军——其实只有五百人——连夜弃城逃跑了。
廉颇打平陆的时候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对方没怎么抵抗就宣布投降,献出城邑。我接受了平陆令的效忠,连名字都没记住就发派到赵奢那里去了。现在曲阜就像是个没有遮拦的少女,暴露在赵国的雄师面前。
曲阜的地形极佳,不愧是当年封给周公旦的封地。东、北、南三面环山,百余座山头延绵横亘,就像是天然的长城。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形成第二道防线,也是曲阜之名的由来。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
我们现在是从西北往东打。
九月十三,前军将廉颇率军进入鲁境。鲁君惶恐之余,派出使者犒劳赵军,统统被廉颇留下。
十五日,前军在曲阜城下扎营立寨,廉颇派裨将田爽率兵五千,攻占曲阜北面的凤山。凤山是曲阜地区的最高峰,控制了凤山之后,田爽封锁北方山道,安插哨岗,防止齐兵南下救鲁。
我赶到的曲阜的时候,廉颇还没有展开攻城,不过曲阜已经人心惶惶,听说可以出逃,在小小的试探之后都携老扶幼逃离了曲阜。白起对于不能打的城池很不屑,亲自带兵将曲阜东南的阚城和桑丘打了下来。
阚城和桑丘坐落在大野泽和微山湖中间,这两座城邑打下来之后,齐国南下伐宋的大军就彻底被困在了亢父和方与,再没有北归的道路。
依照国际惯例,我给鲁君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函,开头连“外臣”这个谦辞都没用,直截了当写道:“赵右师狐氏婴呈至鲁君阁下……”信中的内容也很简单,总结出来两个字:投降。
鲁君回函说,要保留鲁国宗庙,否则宁死不降。
我答应了。
我这次来,不是为了灭鲁国而来,而是为国家谋取利益,为自己挣足声望。鲁国灭了之后,齐、薛、宋三国获益最大,这未必对赵国有利。
鲁君拿到了我的回函,约定了献城的时间,斋戒沐浴,大开城门,在城外设立香案,清水扫街,黄土覆地,亲自迎接。
我觉得在门口弄个这样的仪式很有意义,尤其是让鲁君声带哭腔,向鲁国臣民控诉齐国的恶政。比如强行征粮,比如威逼借道……最终我赵国大军是来解救鲁国,存鲁国宗嗣的正义之师。
在他大声控诉的时候,廉颇的前军先锋已经开进了曲阜,以城中心为轴点画出十字,凡是临街的三排屋舍,无论是谁的,统统赶走,由赵兵接手,就连房顶都有人站岗放哨。许历亲自率领两千人马,进入鲁国王宫,将一应内卫缴械遣散。
太庙,这是重点看护地区。鲁君的子女共六人,连同这些孩子的母亲们,以及近支宗亲,统统被关在太庙里。太庙周围都布满了干柴硫磺,若是有人胆敢触犯天怒,赵兵第一时间就会将这座矗立了七百五十余年的建筑付之一炬。
以及里面的人。
我坐在鲁君平时听政的正座上,鲁君贾坐在我下首,浑身抖索不止,显然怀着极大的悲恸和惊恐。
我看了他一眼,努力寻找着当年我路过此地时熟悉的景象。
然而,一点都找不到了。
我咳嗽一声,对下面济济满座的鲁国贵族们道:“鲁室是周公之后,天下正礼之所征!我赵室怎么忍心对如此尊崇的国家开战呢?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我王所不忍见的。于我而言,我不相信这是国君失德。肯定是国有奸佞之臣,蒙昧主君,才和齐国一道做下不义之举!”
聪明人应该已经知道基调了。
“揭发吧,奸佞之臣都有谁?”我扬了扬袖子,让他们自己说。
我对鲁国实在不是很解了。
我只知道,这个国家是周室的至亲之国。按照上古时代的习惯,天子统帅中军之师,太子掌令前军,庶长子掌领后军。周人承袭这个传统,以武王代文王,居天下之中,建都宗周。又以召公为文王庶长子,居晏国——即后来传世的燕国,为掌天下之后军,管辖北方之地。以周公为太子,居天下之南——鲁国。
这条线连起来,对应星宿就是东方心宿中的三星。事实上,心宿三星的名字就叫“庶子”、“天子(帝)”和“太子”。
鲁国在齐桓公崛起称霸之前,一直是个强势的国家。当时鲁桓公时代,一直压着齐国一头,就连齐国人淫奔的时候都喜欢装扮成鲁桓公来吸引美女。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年打败齐师的功臣就是桓公的三个儿子,也就是后来乱政导致鲁国衰败的三桓。
“狐公,乃是季氏乱政!”鲁国群臣中走出来一名老者,对我拱了拱手,慷慨道。
季氏?
当年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被称为三桓。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就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贵族手中,形成了架空国君,贵族共和制度。这种制度不像晋国的六卿专政,最终导致晋国分裂成赵魏韩。其主要缘故大概是因为鲁国比较小。
孙,就是表示自己公孙血统的意思。一般族人是不能叫的,只是用来称呼宗主。比如庆父之后孟孙氏、叔牙之后叔孙氏、季友之后季孙氏。
看上去的确像是一个大反派,但是,唯一的问题在于……
三桓早在一百二十年的鲁穆公时代就被逐出权力中心了!
他们的封国也早就被齐国灭了。
这是在寻我开心么?
我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莫非老朽说错了么?”那老臣上前一步,颇有跟我杠上了的意思。
我转过头,问鲁君道:“此谁人?”
鲁君战战兢兢,双手发颤,道:“此人是上大夫公仪平。”
“哦,公仪休之后?”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公仪休此人就是鲁穆公的相邦,正是因为他的辅佐,三桓才会被迫离开朝堂。此人在两千年后的思想品德课露过脸,因为他最爱吃鱼,但是当相邦的时候,别人给他送鱼他全都拒绝了。
我记得思想品德课就截取了这么一段,表明华夏自古有美德——廉洁。
其实故事的完整版本是:公仪休拒绝了别人送的鱼,并且解释道:我当着相邦,想吃多少鱼都能吃到。一旦收受贿赂,这个相邦的位置就保不住了,那时候别人也不会送我鱼……这种亏本买卖我是不干的。
所以说,我觉得他的后人应该也是聪明人才对。
然而……
踔厉风发 第31章 第二五八章 曲阜之会(二)
“狐公逞强赵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