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波澜-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30日,《申报》迎来了五十周年纪念,也是史量才接办《申报》十周年,发行量已从1920年的3万份增加到5万份。为此,《申报》历时一年特别编印了装帧精美的大型纪念册《最近之五十年》,邀请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名家撰写文章,详细回顾了五十年来的世界、中国以及《申报》的历史。
5月1日,林白水《社会日报》复刊辞中说:“蒙赦,不可不改也。自今伊始,斩去《新社会报》之‘新’字,如斩首然,所以自刑也。”
同日,南昌《大江报》的“五一劳动节特号”尚未面世,就被军阀陈光远封杀。《大江报》、《正义报》、《中庸报》、《匡报》接着也遭查封。
6月3日,上海《劳动周刊》出至41号,被公共租界工部局以“登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等罪名勒令停刊,李启汉被捕,6月9日被会审公堂判处监禁3个月,并驱逐出租界。
6月17日,《广州晨报》主办人夏重民因经常批评据有广东的陈炯明及其部下而遭逮捕,叶举下令将夏毒打后捆绑沉入珠江淹毙,报社被捣毁封禁。
7月初,上海《时事新报》发表《杭州观潮日记》一文,语涉浙江军阀卢永祥,卢电令扣留报纸。
8月9日,陈独秀再次在上海法租界被捕,住所遭查抄。京、沪各报迅速报道了这一消息,刊出各界营救通电。8月15日,《晨报》发表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斯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十团体发出的《为陈独秀被捕敬告国人》宣言。18日,“陈独秀罚洋四百元充公”后获释,被抄去的《新青年》等“禁书及底稿等物”“一并销毁”。因为陈独秀手头拮据,9月24日,包括胡适、蔡元培等在内的14人联名在《晨报》发出《为陈独秀君募集讼费启事》,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
8月,复刊不久的《四川学生潮》被成都卫戍司令部以“着述思想过新”、“诚恐影响治安”为由查禁。
9月13日在上海创刊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多次遭租界和军阀当局的没收、查禁,只能辗转各地或秘密、或公开发行,发行量有限。
秋天,租界当局查封了曾出版过《共产党宣言》的中共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
12月1日,高举“拥护正义,主持公道”旗帜的《晨报》,迎来四周年纪念日,蒋梦麟、余上沅等纷纷撰文祝贺。
1923年:“我是不跑的”
当北洋政府通过“取缔新思想”议案时,胡适正在住院,外间却盛传他逃走了。为此他在1月7日的《努力周报》发表《“胡适先生到底怎样?”》的短文,直言:
我是不跑的。生平不知趋附时髦;生平也不知躲避危险。封报馆,坐监狱,在负责任的舆论家的眼里,算不得危险。然而“跑”尤其是“跑”到租界里去唱高调:那是耻辱!那是我决不干的!《努力周报》影印本,岳麓书社1999年版。
10月9日,他在给高一涵、陶孟和的信中说:
我想,我们今后的事业,在于扩充《努力》,使他直接《新青年》三年前未竟的使命,再下二十年不绝的努力,在思想文艺上给中国政治建筑一个可靠的基础。《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页217。
然而当他“一觉醒来”,肥头大耳的曹锟已当选为“大总统”。《努力周报》在出版了75期之后终于停刊。10月15日,他写下《一年半的回顾》一文,“今日反动的政治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拜金的国会议员已把曹锟捧进新华门了。……我们在这个时候,决意把《努力》暂时停刊。但我们并不悲观。”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页398。《努力周报》的落幕成为1923年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此后的一年,胡适和同伴们一直在为《努力周报》复刊而努力,但最终没有成功。
新闻史家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记载,1923年1月24日,北京《晨报》曾刊出一则北洋政府给各省的咨文:
查袁氏时代筹备帝制,恐人非议,先后颁布报纸条例及出版法,使不敢为反对之论调。现在报纸条例,虽已废止,而出版法依然存在,殊属非是。若出版物宣传之主张未合,自有社会评判,无庸国家干涉。且出版物关于败坏他人名誉,及社会风化,泄漏机密等,各项刑律均有明白规定,亦无须再有出版法之二重限制。现由本部准将出版法律废止。转引自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册,页968— 969。
我未能查阅这一年的《晨报》,不知可靠与否。据北洋政府档案,《出版法》是两年后才废止的。
无论如何,这一年从北京到全国各地,对言论的控制和迫害并未有丝毫减弱,新闻界、文化界也在为言论自由而继续努力。
2月2日,因一则触怒国务院秘书长吕均的消息,北京亚洲通讯社社长林超然以侮辱罪被捕,引起舆论公愤。5日,众议员钱崇恺等提出《质问政府违法逮捕新闻记者书》,限政府3天内明确答复。6日,50多家通讯社代表到国务院质问总理张绍曾:(一)以国务院函令警察厅捕人,系根据何项法律?(二)如何能担保今后不再发生这种违反行为?张置之不理,再度激起各界公愤,外国驻京记者也开会讨论声援办法。8日,北京学生联合会通电国务院,声援林超然被非法逮捕案。
7月26日,北京警察厅查封京津晚报社、民治通讯社,《京津晚报》编辑曾青云、发行人吴凤鸣、民治通讯社社长刘子任等被拘押。北京报界纷起营救,终于在当月30日保释。8月1日,上海新闻界戈公振、叶楚伧、邵力子、张季鸾等20多人联名致电京津和全国各报馆、通讯社,呼吁保障人权,维护舆论。两个半月后(10月11日),民治通讯社复业。
9月25日,在湖北宜昌受到欢迎的《商报》突然被地方当局封闭,主笔被捕,未宣布任何罪名。宜昌报界联合会为此通电全国报界声援,并向法庭提出公诉。11月4日,《晨报》刊出了这一通电。
11月24日,旨在保障记者言论和人身自由的北京新闻记者公会举行发起大会,有80多家报纸、通讯社的记者参加,《京报》社长邵飘萍被公推为大会主席。12月6日,通过了《新闻记者公会简章草案》。7日,邵飘萍在《京报》发表《北京报界之宜自警惕》一文,指出北京报纸、通讯社虽多,“而有确实基础与言论之能勉成自由独立者,仍居少数”,新闻记者公会将有助于抵制来自政界的收买与压迫。
[记事]
1月15日,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南昌《新江西》杂志(不定期)在出版第3号后被迫停刊,主要编撰人袁玉冰被捕入狱。
1月22日,北京《晨报》特别发表“严重声明”,否认与宪法研究会的关系,表示“本报一切言论,绝对本于所信,完全自由。即经济上亦纯以营业所得为维持,绝对独立。无论何党何派,本报与之绝无丝毫关系。公是公非,断不稍受牵制。”
2月1日,江西人在北京创办的《赣事周刊》因发表批评军阀蔡成勋的言论,被禁止发行。
2月8日,“二七”惨案发生第2天,军阀吴佩孚等就以“鼓动罢工,扰乱社会秩序”罪名查封了汉口《真报》,附设的《实话报》(或《闲话报》)同时被封闭。《京汉路罢工日刊》创刊,办了一周。
2月26日,设在上海的《向导》周报发行处遭查封。
4月,时逢曹锟贿选总统,林白水在《社会日报》揭露议员受贿丑闻,被监禁3个多月,《社会日报》再次被封。
4月,当局根据《电信条例》拆除了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家电台于1月23日开播,第四天曾全文播送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
8月27日,天津租界的《京津泰晤士报》因反对曹锟贿选,被禁止在租界外发行。
8月29日,广州《民国日报》以泄漏军事秘密罪名,被粤军勒令停刊3天。
10月,上海《时报》因发表反对直系军阀的新闻而遭禁邮。北京连日不见《时报》,当月18日《晨报》对此作了报道。
11月,毛泽东等办的湖南自修大学被军阀赵恒惕以“所倡学术不正,有害治安”的借口封闭,只出了4期的《新时代》月刊被迫停刊。
12月1日,《晨报》五周年纪念时曾发表《吾报之使命》社论,表示“始终抱定不要使我们的晨报变成一个商品”,“相信报纸惟一存在的意义,在实行社会教育”,“思想革命是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惟一工具,是《晨报》存在的惟一使命。”
1924年:《语丝》和《现代评论》问世
1924年的中国号称民国,实为军阀的王道乐土,大大小小的军阀裂土为王,分割山河,颐指气使,总统贿选,《约法》无存,泱泱大国烽烟四起,齐卢之战、直奉之战,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这是一个暴力连接着暴力的不幸年头。《晨报六周年纪念增刊》卷头语中说:“我们对现时政局是绝望的,所以只有监视和批评,绝没有什么希冀。我们以为要使政治转机,除非改造社会不可。”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在经历漫长而痛苦的奋斗、摸索之后,着手在黄埔建立自己的军队,迈走另一条改造社会之路。
3月,《民国日报》成为国民党中央在上海的机关报;8月,胡政之创办《国闻周报》;10月,“国家主义派”创办《醒狮周报》,共产党创办《中国工人》月刊……信奉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派别,竞相办起自己的喉舌,在军阀混战的缝隙里,多元化的报刊争奇斗妍,好不热闹。成仿吾在《创
《语丝》杂志书影
造周报》最后一期发表《一年的回顾》中说:“环顾我们的国事,是非的论争闹得天昏地暗,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5月30日,开书店卖书的常春霖写信给胡适:“刻下先生之杰作《文存》,前次收禁之三部,并陈文存七部,迄今警厅未派人送回,即本区警察仍然探访此书,言此书不准售卖。”6月17日、23日,刘半农(署名“夏”)先后在《晨报副刊》发表了《〈胡适文存〉究被禁止否?》等文。7月6日,胡适在《晨报副刊》发表他3天前给国务总理张国淦的信,从中我们得知《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甚至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等都曾成了禁书,虽然当局不敢明目张胆地公开宣布,禁书单却秘密存在。
9月3日,京师警察厅堂而皇之发出布告,“舆论界对于各省军政事项,均应持以镇静态度,不得任意登载”,一语道破玄机。也是在9月,军阀孙传芳从福建挥师长驱进入浙江,一口气关闭了《浙江晨报》、《三江日报》、《新浙江报》、《浙江日报》、《杭州报》、《浙江民报》等十几家报纸,连《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商报》等上海报纸设在杭州的分馆也未能幸免。
胡政之创办的《国闻周报》
禁书单、封报馆,照样是1924年甩在言论史上的真实一幕,是一道道抹也抹不去的伤痕。好在刘半农、胡适他们还能在《晨报副刊》提出公开质疑,当局只能遮遮掩掩,不敢公开承认。
这一年,邵飘萍继续在他独立创办的《京报》纵横论政,激扬文字,批评时弊,指斥权贵,仅一年就发表了不下于百篇的时评、通讯。12月,名垂史册的《京报副刊》出世(孙伏园主编),他还在《京报》一连推出了戏剧、
妇女、儿童、图画、文学、电影、民众文艺等七个周刊,堪称史无前例。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年末,在“万恶贯盈的北京”(郁达夫语)先后出现了《语丝》、《现代评论》两个风格不同却同样不能忘记的周刊。11月17日创刊的《语丝》以刊登杂感、散文为主,其创刊人、主要撰稿人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林语堂等,他们当时大多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在周作人执笔的《发刊辞》中说:“我们个人的思想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之反抗则没有差异。”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一卷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页78。“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是他们的追求。“除了政党的政论以外,大家要说什么都是随意,唯一的条件是大胆与诚意,……我们有这样的精神,便有自由言论之资格;办一个小小周刊,不用别人的钱,不说别人的话。”林语堂进一步说:“所以我主张《语丝》绝对不要来做‘主持公论’这种无聊的事体,《语丝》的朋友只好用此做充分表示其‘私论’、‘私见’的机关。”“凡有独立思想,有诚意私见的人都免不了多少要涉及骂人。”张铁荣选编:《卷地潮声——〈语丝〉散文随笔选萃》,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页325、327。
《现代评论》创刊号刊头
12月13日创刊的《现代评论》,内容包涵“政治、经济、法律、文艺、哲学、教育、科学”等等,最初是由郁达夫他们的创造社与太平洋社合办的,实际上主要撰稿人都是北大教授,如王世杰、陈源、高一涵、胡适等。创刊号简短的“启事”指出:
本刊的精神是独立的,不主附和;本刊的态度是研究的,不尚攻讦;本刊的言论趋重实际问题,不尚空谈。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一卷上册,页89。
从《语丝》的发刊辞和《现代评论》的启事,我们似乎读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别,都带有“《新青年》时代”的流风余韵。但这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代表了“五四”浪潮之后两条不同的精神路向、不同的价值选择。曹聚仁认为《现代评论》比《语丝》“更富综合性,更富文学意味,更有绅士的气度,也更有自由主义的气氛。他们这两种周刊有时是互相敌对的,但在新文学运动的继承工作上,却又是十分协调的。”“《现代评论》所发表的政论,也是第一流的好文字,那是《语丝》社所不写的。”曹聚仁:《文坛五十年》,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页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