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年谱-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芜湖地委、泾县县委领导等。
6月15日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参观后为该馆题词如下:
“八省健儿群英会,抗日旌旗向东挥,敌后军民齐奋起,日寇弃甲又丢盔。新四军抗日先遣队出动江南四十周年后重游云岭”。
同日下午,在泾县召开了有泾县县委书记张涛为首的县领导和云岭新四军纪念馆馆长董筱轩及当地驻军领导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泾县和纪念馆领导的汇报后指出:“新四军军部虽然是在泾县云岭这个地方,但是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云岭,主要在大江南北、皖东、苏北、浙江、豫皖苏边区、鄂豫皖边区等敌后广大地区作战。在敌后建立广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组织地方武装,建立地方政权,帮助发展地方党,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这是值得我们大宣传而特宣传的”。“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始终把对日作战作为主要矛盾,牵制了敌人相当大的兵力,削弱、歼灭了日伪军约四十五万人”,“据1945年夏统计,新四军抗击和牵制当时在华日军约百分之六十。新四军在反顽斗争中也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个讲话后来由云岭新四军纪念馆整理成文,刊载在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刊创刊号上。
讲话中,粟裕还提出,纪念馆需要军事方面的资料,军科院战史部可以支持。需要一些经费,请安徽省能给予支持。在场的安徽省委副秘书长李岩和江苏省、南京军区领导均表示能支持的尽量支持。
6月16日抵达黄山。
6月18日为整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段历史,特意去先遣队曾打过仗的黄山东麓的谭家桥看地形。
同日给随行帮助整理回忆录的同志,谈了南昌起义失败后上井冈山的经过及对朱德、陈毅的认识与印象,指出:朱、陈的威信是在斗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6月19日从黄山经青阳到铜陵。晚,给安徽省委副秘书长李岩谈了话。
谈话中说:1975年4月,我曾到安徽调研。当时地方给省委提了些意见,后来听说凡给省委提了意见的人,都受到了打击。当时曾有人提出民兵指挥部的问题,我说国家不应该有两个军队,是毛主席鉴于贝利亚事件说的,后来给省军区和地区领导都说了。现在安徽在万里同志领导下,形势起了很大变化,我很高兴。这次我到皖南来主要是去谭家桥看看,便于回忆那一段历史。淮海战役在双堆集好像没有纪念馆,是否要搞个纪念馆,请省里考虑。南京军区曾编写了《淮海大战》的话剧,没有提二野,我批评了他们,不写二野是不对的,也未看他们的戏。双堆集是二野打的,打得很艰苦,三野派了一个特纵、四个步兵纵队去支援,但主要是二野消灭的黄维集团。
6月20日上午,与铜陵市委领导会见。之后乘公务车东去,中午抵南京。
6月21日会见陈子珍、于琳等老同志。
6月24日乘公务车由南京到杭州。
6月25日上午,乘公务车由杭州抵宁波。下午,与宁波地、市委及建港指挥部商量了活动日程。
6月26日上午,听取了宁波建港指挥部指挥程鹤亭的汇报。粟裕说:注意涨潮快,退潮慢,易造成淤积。下午,参观了镇海四处码头,乘军舰视察了北仑港海域。
6月27日上午,与东海舰队、宁波军分区、宁波地委及宁波市委的领导进行了座谈。在听取了东海舰队、宁波分区领导汇报后说:过去就是有人不按政策办事,如原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的事,福州军区、海军都说没有问题了,而办案人员怕否定成绩,不愿听组织意见,像这样的事情,党委应该拿出意见。
在听了宁波地、市委情况汇报后说:我来宁波是出于感情,我对在这里建港有感情。日冷山以后有发展前途,今后应作为重点抓,穿山铁路是我当总长时定的,现在还是未铺起来。中央决定在上海建一个年产600万吨钢的钢铁厂,而上海港有的船进不来,日冷山就可以了。宁波铁路将来可能是干线,往西南的铁路货物从这里出去,恐怕还得建双轨。建设要不占良田,占了就要还。还有空气的污染,现在就要注意,要有统一的规划。下午,由宁波返回杭州。
6月29日上午,参观灵隐寺。下午,给随行人员谈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7月1日参观虎跑。
7月2日上午,继续给随行人员谈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下午,听取浙江省省委书记兼浙江省军区第一政委铁瑛谈省军区揭批“四人帮”的运动情况。
7月6日接见作家吴强及沈西蒙,谈了对《东进!东进!》话剧的看法和意见。
7月8日乘公务车返抵北京。
7月12日主持军科院党委常委会议,听取了党委常委关于前段院各项工作的汇报,研究了今后工作。最后粟裕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要重视,有人反对是一个思想动向,我们作为学术研究机关要注意。舒同同志调来军科院工作,他长期做政治工作,又做地方工作,对加强军科院领导很有好处。有的同志别的单位揭发他有问题,要弄清楚,我们不能让一个好同志长期得不到信任。
7月17日听取了总参外事局尹佐珍副局长等谈关于访朝军事友好代表团的组成及访问方案的设想。
7月19日会见罗马尼亚新任驻华大使弗洛列亚·杜米特斯库,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7月22日会见以装甲兵副司令员邓家泰为团长的装甲兵赴罗马尼亚访问学习团全体成员。指示说:同意你们的访问计划。你们去主要是去学习,要尊重人家安排,不要轻视小国。罗马尼亚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有他的特点,我国工业距先进国家,至少要落后15~20年,我们要赶上人家,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日本1万吨的船,只有船员38人,而我们要100多人。不要以为自己的都好,我们的体制和训练都还需要改进和加强。军事训练,有的搞人海战术,那样在战场上会增加伤亡,有的炮弹打出去不知飞到哪里去了。西欧国家在训练上特别下功夫。叶剑英元帅1955年在辽宁搞了个演习训练,有人就说浪费,平时不下点本钱,战时怎么行?我们打坦克挖眼睛、割耳朵、送炸药包,对付集群坦克是不行的,有人不敢说,我们应客观的去研究问题。我们的体制还保留了解放战争时期被分割的一套,海、空军机关就各一万多人,做机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就够做的了。现在不能甘于外行领导内行,摩托化军不让干部学开车是不对的。你们去要看看人家干部的技术水平,我相信比我们高。总之要虚心学习人家长处,实事求是地去学。
7月23日在人大会堂会见了以副总长吴克列为首的朝鲜军事代表团,并设欢迎宴。
7月25日下午,参加了五机部学大庆会议闭幕式。
7月27日上午,在北京西山,会见了江苏镇江市文化局副局长周涛率领的茅山纪念馆来京访问组。粟裕说展览必须把党和群众、广大指战员的奋斗业绩结合起来。茅山第一代区党委书记是吴仲超。后来是罗忠毅、罗化成,都牺牲了。较长时期坚持的有王必成、江渭清。谭震林是在武进、江阴一带活动。韦冈战斗的意义,当时群众对敌伪非常痛恨,这一仗对群众起了鼓励作用,对敌人起了镇压作用。当时,头一天破坏铁路,第二天伏击日军,战斗是广大群众和部队配合的结果,仗不大。关于这次战斗军科院这里可以提供些资料、照片。国民党当时几十万部队在那里不敢打。蒋介石把新四军调到江南也有借刀杀人的意思,二支队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南到天王寺,西到秣陵关,北到南京—镇江间,纵横30~40公里,完全是借刀杀人。这个地区是敌我顽三结合的地方。1945年春,在孝丰地区打了几个大仗,在群众支持下渡过了难关。展览要把广大群众和党的工作加进去。你们除在镇江设馆外,茅山也可以搞一些纪念碑等,结合成一个风景区。
8月3日听取总参外事局沈少星副局长等介绍访问朝鲜要到的几个城市和军事要点,及朝生活习惯、注意事项等。
8月4日听取军科院政治部汇报清查中对个别人的处理情况。
8月12日访朝军事友好代表团组成。粟裕任团长,杨得志任副团长。粟建议组成临时党支部,推选杨得志为支书。并决定代表团成员集中学习三天。当日听取了总参外事局局长柴成文,总参二部徐峰、外交部亚洲司张瑞艰的情况介绍。
同日写信给军事科学院领导同志,鉴于现代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我军同现代装备的敌人作战,有很多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建议《合成军队军、师战斗条令》暂不上报,再组织力量研究修改,而后再上报,或上报审批试行。
8月16日出席五届人大第三次常委会,代表军委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向会议作了说明。主要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1)关于干部路线;(2)关于干部的任免与考核;(3)关于干部服役的最高年龄;(4)关于顾问和军事科学研究干部;(5)关于干部退出现役;(6)关于预备役干部。
同日就落实干部政策问题,写信给军事科学院领导同志,提出要迅速查清干部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情况,并进行公开平反。
8月18日至9月1日率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赴朝鲜访问,先后到达平壤、开城、元山等地参观访问,在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发表了演说。8月30日会见了金日成同志,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9月5日下午,去首都机场迎接华国锋主席出访伊朗归来。
9月7日晚出席对外友协、中朝友协为庆祝朝鲜国庆30周年举行的招待会。
9月8日参加全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式。
同日出席朝鲜驻华使馆举行的庆祝朝鲜30周年的国庆招待会。
10月4日就上海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回忆陈毅同志的书,让秘书打电话给上海市领导同志洪泽表达如下意见:“纪念陈总的书是政治性很强的书,各方面都很重视。现在听到对有的稿子质量有些反映,希望你们好好把关……”洪泽表示:“正组织人在看,我们会慎重的,请粟司令放心”。
11月9日至12月15日参加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上来的问题。粟裕在发言中除拥护中央的重大决策外,就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解放思想、发扬民主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11月11日、14日下午,参加中央军委常委会议。
第82章
11月30日听取军科院政治部关于军科院落实政策的汇报。
12月1日回忆南昌起义失败后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一段战斗历程的回忆录《激流归大海》,在中央各报发表。
12月6日下午,参加中央军委常委会议。
12月9日参加军事科学院全院平反落实政策大会,在会上讲了话。积极推动军事科学院的平反落实政策工作。
12月18日至22日出席了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拥护全会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革”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的各项决议和措施,坚决拥护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2月22日派秘书听取军科院原副秘书长王智涛对落实政策的意见。
12月25日出席中共军事科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致开幕词。
12月25日至1979年元月2日出席军委座谈会。粟裕在发言中指出:军队工作的着重点是如何顺利地实现转移,以便紧跟全党的步伐,尽快把我军建成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这其中关键是领导。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发扬民主,要发动群众,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求老同志要以大局为重,相互谅解,要向前看,顾大局,识大体,抓大事。对搞宗派山头的一定要反对。并建议根据新情况,注意研究新问题,活跃我军军事学术思想,发展我军战略战术。还提出开展军事外交等问题。
12月26日出席人大常委会议。
1978年从1977年以来,军事科学院有的领导提出,要以军事科学院的名义,写一篇文章,从历史上论述华国锋为我军当之无愧的统帅。粟裕知道后明确表示这事不必搞。并指出:“我们搞了这样的文章,怎样向老同志交代?我们吃不实事求是的苦头还少吗?而且军事科学院作为下级,这样去评一位领导也不好”。为此多次召开军科常委会议,阐述他的看法。但有的人仍坚持要搞,并把起草的文章送给了叶剑英副主席。当叶副主席征求他对这篇文章的意见时,他明确表示:“不必搞”。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这篇文章才未公开发表。过了不久,叶剑英就这篇文章的事对粟裕说:“你这第一政委这一关把的好!”
1979年72岁
1月8日在中共军事科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讲话。
1月11日、13日应军事学院萧克院长和中央党校廖盖隆同志的要求,分别向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班和中央党校作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报告讲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必然促进作战方法的改变。发展我军战略战术已成为当前军事战线上的一项迫切任务。他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已经促使军队武器装备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向我军的一些传统战法提出了挑战,他迫切要求我军发展战略战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客观现实,努力探索和研究现代化条件下的作战指导规律,否则,一旦敌人向我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我们就有可能适应不了战争形势的需要,甚至会付出过多过大的代价,延迟战争胜利的进程”。“从苏美军队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来看”,“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体到五十年代中期,已经完成由轻武器为主到以重武器为主的过渡,或者说是由枪战为主过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