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陈毅军事文选 >

第87部分

陈毅军事文选-第87部分

小说: 陈毅军事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哪里突呢?曾经有过分析:第一条路是往东,到福建去,那里是老苏区, 
且距漳州、香港较近,便于找到长征部队的关系,但高山大岭,又逢雨季, 
敌人封锁太严。第二条路是到东江去,那里距离较近,两天两夜可以赶到, 
但那里是沿海地区,公路网、电话网交织,敌人交通便利,军阀和地主武装 
都很强,而且没有根据地可依托,站不住脚。第三条路是到井冈山去,这里 
地跨两省,地形很好,过去毛主席就在这里建立过最初的红色根据地,估计 
还有游击队,但要过赣江,敌人控制得很严,过不去。还有一条路是过五岭, 
到粤赣边界去,这里敌人虽强,我群众基础也强,过去的红二十二军就是在 
这里建立的。二十二军进入中央苏区之后,李乐天同志曾经在这里坚持游击 
斗争。于是最后决定到粤赣边界去。 
    突围的日期是二月十日[5]。动身之前,我们和中央通了一次电报。我们 
向中央报告了中央苏区的情况和突围的决定。接到了中央的回电,谈到了遵 
义会议的情况,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参加了中央的领导。关于中央苏区的斗 
争,中央指示:要根据情况处理,主要是游击战争。这是最后一次与中央通 
报,此后电报机破坏了,整个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们便与中央断了联系。 
    中央的来电,遵义会议的召开,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 
的确立,对于我们这些深受“左”倾机会主义之害的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 

鼓舞。但是,我们的突围却是很不顺利的。在过会昌河时,政治部主任贺昌 
同志牺牲了。继续突围中,我们一个不足数的营也被打散了,最后只剩我和 
项英同志等几个人,几经辗转,化装到了粤赣边境的油山。 
     至此,我们总算是完成了这个转变,转入了游击战争。但是,这个转变 
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像翟秋白、何叔衡、贺昌、阮啸仙、刘伯坚、李天 
柱[6] 等很多党的优秀的干部,在这大变动中牺牲了,上万人的部队垮了, 
整个中央苏区连最后一个村庄也落于敌手。这是“左”倾机会主义的恶果, 
是沉痛的教训。 
     油山,是粤赣交界处的一座大山。粤赣边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基本上就 
是以这个山为中心进行的。这里原有党的粤赣特委,由李乐天、杨尚奎、刘 
建华[7] 等同志带领着特委机关和一支游击部队在这里坚持。此外,在上犹、 
崇义地区,蔡会文、陈丕显[8]同志带领三百余人在活动,钟得胜同志带有二 
百余人在汀(州)瑞(金)一带活动。至此,整个轰轰烈烈的中央苏区就剩 
下了这几块山头,上万的军队,就剩下了这一千多人。 
     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开始了。 
     这时,敌人已经完全占领了苏区,我们遭到了惨痛的失败。但是,就连 
敌人也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胜利。他们懂得红军的主力向西走了,革命之 
火会随着长征部队的行动而蔓延开来;他们也懂得,留在苏区的游击队虽然 
人数不多,但火种不灭,终必燎原。因此,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消灭长征 
的部队;又指令一部分正规部队会同各省的军阀、地主武装,全力消灭战斗 
在南方十四个地区的游击队。 
     敌人对付游击队的手段是最残酷、最疯狂、最无人性的。 
     他们知道游击队的生存条件是依靠群众,因此,他们便想尽一切办法切 
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具体的办法,除了疯狂地屠杀镇压群众之外,对游 
击队便是封山、封坑。他们把山区和邻近山区的村子里所有的老百姓都集中 
到山外去,实行井村,用密集的碉堡把山封锁起来。然后在群众中实行保甲 
制[9],搞连坐法,并利用地主民团加强乡村的统治,经常点名、检查。检查 
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天天查,一天查几次,有时几天不查,突然袭 
击一下。在经济上,对于主要的生活用品,如粮食、盐等,实行定量分配, 
以断绝游击队的物质供应。 
     这样还怕控制不住,对挨近山区的村子,便派人化装成游击队员或红军 
的伤兵,半夜拍门“我是分散的游击队,讲讲阶级友爱,弄点饭给吃吧!” 
老百姓答了话,立即抓起来,以此挑拔游击队与群众的关系。 
     此外,还搞种种欺骗宣传,在我们内部组织叛变等政治手段。 
     这样,在遮断我们与群众的联系之后,在军事上便是大规模清剿,频繁 
的搜山。几路队伍,带上猎犬,围攻山区,到处打枪,到处喊叫,后来甚至 
连探照灯也搬到山里来了。 
     搜山搜不到我们,便将山林倒上洋油,纵火烧山,烧得野猪、山牛满山 
吼叫,长蛇到处乱窜。这样还找不到我们,便化装成老百姓,找个地主婆娘 
弄个饭篮子带着走前头,满山喊:“游击队同志,反动派去了,给你们送饭 
来了。”或者装成砍柴的、打猎的、种香菇的、烧炭的来欺骗我们。要不就 
派人到高山上去了望,看哪里有我们烧饭的烟;或是派人躲在山林草丛里, 
听有没有我们的动静;派人到小道上,看草,看山石,有没有我们的足迹…… 
一发现痕迹,立即就追。 

    在这样的情况下,游击队几乎失去了一切正常生活的条件。 
    房子是没有的,开始还能搭茅棚子,很简单,弄点树枝茅草,就搭起来。 
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用竹子搭,把竹子破成两半、在棚顶上排起来,像琉璃 
瓦。后来因为棚子目标大,不能住了,就用雨伞。下雨天,大树底下把伞一 
支,背靠背便睡起来。天晴,就往坟山的石板上一躺,卧看星星月亮,与天 
地同归了。大庾岭上的雨季十分讨厌,于是又想出了新办法:弄几块雨布, 
四只角上钉上绊子,往树上一挂,便可遮露挡雨,搬起来也方便,把雨布一 
解,地上扫扫,每班都有构子,泼上点水,把痕迹灭掉。 
    在敌人“清剿”紧张的时候,断粮是常有的事,这时就来上个“靠山的 
吃山”,吃竹笋、吃野菜、吃杨梅、吃各种野水果。有时还可以打野猪,打 
山鸡,或是干脆抓蛇吃。好在山是大山,只要胃口好,吃的东西总不愁的。 
比方马蜂的蛹,就是一种美味。大树棵里,马蜂多得很。搞个竹蔑背斗护着 
头脸,把蜂窝一烧,马蜂飞去了,然后将幼虫搞下,把来一炒,跟蚕蛹一样 
香脆。做汤吃,白的像牛奶,夏天,山里的田鸡很肥,晚上弄个松明,一照 
一大堆,又可以对付几天情况比较好的时候,有群众送来米粮,也可以煮点 
饭吃。不过部队流动性大,煮饭的家具就要事先筹备,有机会搞些小锅子来, 
在野草丛中东丢一只,西丢一只,用时就去找。或者干脆将米和水装到鲜竹 
筒子里,丢到火里烧。此外,山上也不会完全断人,春天有造纸的来,冬天 
有烧炭的来,他们是反动派特许进山的,带得有配给的粮食,请他们匀出一 
点来,可以略作补助。所以,完全挨饿的时候也并不多。三年的时间,我真 
正吃不上一点东西的时候只有三天,那是与敌人猝然遭遇,被打散了,带的 
一小包盐,一天吃完了,只能爬到水沟里喝点水,嚼点野草,第三天便遇到 
了自己的同志。走路也不能不非常诡秘。不能走路,只能拣没有路的地方走; 
不能讲话,不能咳嗽,更不能留下脚印。为了消灭形迹,走过之后要把踩倒 
的草扶起来。落雨天走路,走走又退回来,或者干脆就在河沟里走,而且不 
能失落任何东西,否则东西顺流而下,敌人发现又要跟踪而至了。 
    四斗争是艰苦而残酷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一个正确的方针和 
统一的意志、巩固的团结具有头等的意义。正确的方针是以对政治形势的正 
确分析为依据的,当时对政治局势的基本认识是:红军撤走,敌人进占苏区, 
这是一个大失败,是革命的低潮,是一次退却。但是革命是有希望的,希望 
在哪里?回答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主力红军会派队伍回来。”这是不切 
实际的想法。主力正在进行艰苦的长征,无暇顾及我们;即使站住了脚,也 
要发展新的根据地。这种情势下,我们南方是在援助主力;而主力的胜利和 
成功,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援。但要直接派队伍回来是不可能的。有人说: 
“是不是再由小到大,搞个大苏区?”这也不可能,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已 
经不是一九二七年了。 
    我们所说的希望就在于革命高潮必然要到来。形势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 
的矛盾,这便是日益增长的民族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一定要进 
攻华北,一定要进攻全中国。一个全面的民族战争或早或迟,是一定要到来 
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是缓和了,而是日益加深了。我们红军还有强大 
的力量。抗日战争爆发,革命又会走向新的高潮。 
    基于这种政治估计,敌后游击战争的斗争方针,就不可能是进攻的,而 
是退却的。退下来,转变过来,保存革命力量,长期坚持,在革命受到挫折 
的时候保存党的骨干,牵制一部分敌人,提高群众的斗争信心,给时局以若 

干影响,准备迎接新的革命高潮。这样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那时,有几个 
人就可以成立几百人的队伍,有几百人就可以成立几千甚至上万人的队伍。 
那时,只有我们共产党的武装才是抗日的主干。在党的领导下,和北方的主 
力红军夹击,打垮日本帝国主义。事后看来,这一分析是正确的。基于这种 
分析,当时对游击战争的前途是乐观的。记得我们曾经对同志们讲过:“有 
那么一天,国民党会派军乐队欢迎我们下山的。” 
    这是对形势的基本认识,是说明问题的出发点。由这一点出发,便可以 
说服同志们忍耐艰苦,坚持斗争;由这一点出发,便确定了:长期坚持,保 
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 
    当然,这种从大处着眼的政治分析和论点,也不是每个同志都认识了的, 
因此,贯彻这一方针就不能不充满着斗争。 
    这时,一部分同志存在着盲动主义的情绪,主张拚。他们认为:“苏区 
失败了,我们躲在这里打埋伏是可耻的。拚掉几个算几个。”这种主张形式 
上很“左”,实际是右的,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必然要到来,不相信自己的 
力量。他们不懂得,这些留下来的同志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是革命的“血本”, 
是经过大风暴锻炼过的革命的种子。保存下一个战士,将来局面开展了,可 
以当连长、营长;保存下一个县委书记,将来可以搞一个省委,怎么能放在 
炮筒子里轰掉呢?其实,这样做正符合了敌人消灭我们的意图:他们最希望 
你来拚,拚掉一个少一个。 
    另一种人则是神经衰弱,被暂时强大的敌人吓倒了,经受不住失败的考 
验而悲观失望,丧失了信心。他们借口怕暴露,而主张消极的打埋伏,找个 
山深林密的地方蹲起来,不露面,不做工作,不进行战斗,坐等新形势的到 
来。由于斗志消失,慢慢地就走上了土匪主义的道路,搞点吃的,搞点钱, 
丧失了共产党的政治面目,变成了土匪。或者动摇逃跑,叛变革命。这是右 
倾机会主义的,是政治上脆弱的表现。他们不了解,我们到这里来打埋伏, 
不是为了逃命,不是消极的保存,而是为了发展。而要真正保持自己的力量, 
就必须发展,必须要有鲜明的政治目标,响亮的斗争口号,插一杆红旗在山 
上,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坚持长期艰苦的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给形势以 
影响,推进革命高潮;任何悲观消极,不但不能保存,而且会导致灭亡。 
    为了使正确的方针得以贯彻,就要不断地进行两条路线的斗争:反对盲 
动,反对悲观消极。正确地分析形势,不断地阐明我们的方针,天天讲,大 
会小会都讲,成了当时政治工作的中心的内容。 
    经过这一番工作,绝大部分的同志接受了这个方针。他们相信党、相信 
革命一定会胜利,积极地投入了游击斗争,在这残酷的斗争中,我们茹苦含 
辛,流血牺牲,表现了最大的勇敢和坚定。他们是阶级的硬骨头。但是,也 
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是随着土地革命的高潮卷进来的,在残酷的斗争 
面前动摇了,随潮而退。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留帖告别了,有的干脆叛变 
了。 
    当时,对于如何巩固部队内部的问题上,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制的, 
有的表现不好,讲些怪话,便开斗争会;对动摇逃跑的,采取极端的手段镇 
压。夜间放哨,怕一个人靠不住,便放两个三个。 
    显然,这种方式是极端错误的。这样做恰恰造成了内部的恐怖、疑忌, 
破坏了团结。有的地方就是因为这种方式而垮了的。当然,对于那些危害革 
命的叛徒应当坚决予以镇压。但对队伍内部,主要是强调民主,强调自愿, 

强调说服。革命是自愿的,决不强迫。对于那些思想动摇的人,应该用说服 
的办法,劝说他留下来坚持;能坚持当然好,经过这段考验和缎炼,将来在 
新的革命斗争中是骨干。但如果他一定要走,就让他走,甚至帮助他走,发 
给路费,帮他换好便衣,找好路线,让他安全地到达家中,甚至他路上被反 
动派抓住,还要组织黄色村庄的人去保他出来。这样公开的处理动摇问题, 
做到仁至义尽。这种政策很好,公开了之后,有的本来动摇得要命,也坦白 
出来不走了;有的走出去,也不会翻脸为仇,危害革命了。更重要的是,这 
样做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认识,巩固了团民主,是革命军队内部生活的 
重要准则。越是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充分的发扬民主。游击队严格地 
保持着红军的传统,坚持官兵平等,实行经济民主,打土豪得来的钱大家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