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军事文选-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打仗了,不发表谈话了。”他们要我谈战争,我把和克里门所谈的问题谈
了,他们大吃一惊,问我:“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说:“是真话。”他们
说:“这样动摇人心,民主人士会不干了。”他们正在宣传我们会打下徐州、
南京。我说:“没有办法的事,第一年人心动摇,第二年人心巩固,第三年
人心欢喜!”他们以为我骗他们,是为着保守军事秘密,我叫他们今后看事
实就会了解我讲的是真话。实际上这个道理是很难为人了解的。
四是汉奸郝鹏举[7]。他叛变前几天来找我。他说:“延安报纸说消灭这
么多敌人,俘虏这么多军长、师长和旅长,我认为是战役、战斗上的胜利;
蒋介石已占领我们二百多座城市,这是战略上的胜利。”意思是我们不行,
蒋介石靠得住。我说:“我不是军事教员,但是许多军长、师长让人家抓去
了,不会与战略无关,世界上没有这种战略。我们失去的二百多座城市很快
就可恢复的。”他不相信我的话,回去后没几天就叛变了。
这种战略方针只有革命人民、革命政党、革命者才能了解的,对其他人
是说不通的。苏联武官在三个月后就了解了,所以他承认了错误。这种战略
有国际的意义,对近代军事学说有新的发展。苏德战争也可得到证明的。但
他不是万灵膏药,而是人民的军事学,革命的军事学。单讲两个军队,弱军
可以用这个办法,两军相等也可以用这个办法,主要是敌我力量对比决定的。
若是我为绝对优势、敌为绝对劣势,就不用这个战略方针。就像大人和小孩
子打架,一下把他抱起摔到地下就对了,用不着先退两步再去打他。我们与
国民党比,军事上相对的弱,政治上绝对强;国民党在技术上、财政经济上
是相对的强,政治上却是绝对的弱,因为他卖国独裁内战,他不可能采取这
个战略,若采取了失败更快。这个问题是反革命不能懂得的。
(三)执行这一战略方针的几点经验:
第一,反对逃跑主义,表现在一方面是有秩序的撤退,一方面是在敌后
坚持斗争。开始执行这一方针,党内多不信任,有很大的震动。逃跑主义表
现在和平观念未完全转变,敌人一到,主力撤退,人心动摇,认为敌后不能
坚持斗争。说抗日是民族斗争,日本是外国人,各阶层都反对,敌后容易坚
持。现在是内战,蒋介石有他的社会基础,地主、富农是他的天然基础,敌
人一到,地主、富农就起来反对我们,我们就站不住脚,地方干部和游击队
也站不住,不愿坚持斗争,不管组织许可不许可,从华中纷纷逃跑到山东,
不讲纪律,不讲秩序,以为华中不能坚持了,结果到山东没有组织介绍信的,
我们坚决要他们回去,不给饭吃,不给房子住,把他们的理论打破。
我们说抗战时能坚持,内战时同样也能坚持,统一战线更有广泛的基础。
今天很多地主、富农和资本家都被蒋介石搞垮了。很多地方土地改革提出“挖
蒋根”的说法,是不策略的。蒋介石原来是没有群众的,他硬送群众给他,
硬把所有的地主、富农算成蒋介石的是不适当的。他们反对土地改革,但不
一定都拥护蒋介石,因为蒋美的政策是毁灭整个中华民族的;蒋军多是客军,
是两广、四川人,语言不通,他们把解放区一概认为匪区,到处奸淫烧杀,
对地主、富农更凶,因为地主、富农的女人更漂亮,财产多,房子好,他们
住在地主、富农家里便乱搞。有些地主说:“我们被清算了!”蒋军说:“妈
的皮,你投机!”更搞得厉害。我们调查了苏中几个区的地主、富农的情况,
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跟我们走的,二是愿意守中立的,认为天下大事胜负未
定,不反共也不反蒋,三是极少数坏的,破坏我们,我们就搞掉他。国民党
军对解放区地形不熟,讲话也不懂,每个军常带几百个“还乡团”[8]。其中
也可分三种人:一种是回乡搞点财物,取点底财,赶快回南京、徐州。他们
说:“新四军真厉害,住不久。”二种是外乡流浪多年,没有饭吃,老婆、
女儿卖淫为生,一回乡马上和农民搞好说:“给我一分土地耕种,我再不反
共了。”三种是流氓、汉奸、特务,坚决搞武装破坏我们。由于各线连续打
胜仗,鼓舞人心,广大农村还是我们的。国民党的逃兵,我们放回的俘虏,
他们都说:共产党又消灭国民党军队多少多少。结果许多“还乡团”都来向
我们声明“不反共”。因此我们数百人的游击队,就可坚持一个县的工作。
开始从华中撤退时,只留下六个团,每团不过千余人,最近没有主力帮助,
大部分地方都收复了,许多乡村没到过蒋军,也说明敌后是可以坚持的。靖
江、江都、南通这块地区,经过敌人连续三个月的“扫荡”,但除靖江县委
及县大队因麻痹,在一个地方住一个多月不转移受到损失外,其他地区没有
受到损失。敌人的区、乡公所始终建立不起来,全在县城里办公。因为蒋军
纪律坏,搞翻了老百姓,他没有正规军就建立不起区、乡公所,如每个区都
要一营正规军,哪里有这么多正规军呢?所以我们只要在敌后坚持,那里就
是我们的。我们在华中暂时退出城市,广大乡村仍是我们的。
有秩序的撤退。我们从华中撤退二十万人,一些必要的器材、工厂、银
行、荣誉军人、家属、医院及后方机关、工作干部等,要预先有组织有计划
的撤退,到枪声响了再撤退是不成的。沿途设兵站招待所,准备好粮食,这
样撤到山东的成为很好的宣传者,无秩序撤退就变成流亡政府、难民,散布
失败情绪,惊慌失措。他们到山东后把金融也搞乱了。华中票子到山东买东
西,商店不要。他们说:“毛泽东出的票子,你们为什么不要?”后来有些
伤兵就不用票子,见到合作社就去乱拿东西。
撤退不能太劳民伤财。华中有很多花生油、棉花、粮食,都没有撤退,
分给了老百姓。如这些东西撤退,需要一千万民工。因为动员太多,沿交通
大道的老百姓有的把大车烧了,牲口杀了,以避免支差。有些无组织的撤退,
把钢丝床、沙发以及很多书籍都带走了。我们就组织检查站,在交通要道上
将这些东西没收送给老百姓,如老百姓不要就放火烧了。这样把思想问题也
解决了。
经过我们组织动员后,有三四万人重回华中敌后坚持斗争。没有回去的
很后悔,流亡山东被人看不起,政治上又犯错误。开辟敌后工作比较好的方
式是先组织精干的小型工作组。我们中央局、军区[9]组织了好些工作组,先
进去几天,就回来座谈敌后的情况,又进去活动一个礼拜,再回来座谈总结
经验,再进去就住下了,不回来了。采用这种方式回去好多人。当时我们都
在前线,故有此条件。
第二,关于保卫城市据点,要防止两个偏向:一是拼命死守,寸土必争,
另一是不战就逃跑。有的城市要作适当的、必要的保卫,多保卫一些时间是
有价值的。这与死守不同,死守是愚蠢的。我们必要的保卫城市是有两种作
用:一是掩护撤退,稳定人心;二是争取时间,使我们获得在主要战线上的
展开。保卫据点并可锻炼我军的守备力量,使我们一个打敌人十个。但我们
是反对拼命死守的,敌人是希望我们死守,怕我们撤走了,不和他们展开真
面目的战斗。我们保卫城市与死守城市是有区别的,放弃一地要有一定的代
价,不能不战而随意放弃。我们两次保卫涟水,当时有些干部说:“涟水城
不过一千五百人口,值不得我们一万二千人的伤亡来保卫。他不知道我们第
一次保卫涟水是为掩护伤病员、家属及大批后方机关等撤退,我们伤亡八千
人,把敌人打退了,使敌人侵占推迟了一个月时间;第二次保卫涟水,是为
争取在侧翼主要战线的展开,使敌人疑为我们主力在那里,拼命进攻,我们
伤亡四千人,却造成宿北大捷[10],消灭敌人一个军。这些干部是没有了解
我们的战略意图的。
第三,决战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与破产农民的急性病的反映。他们认
为不决战,拖来拖去将人都拖死了,埋怨领导上为什么不决战,这是拼命主
义的表现。有些同志主张要打就先打敌人的主力,不打较弱的。他们不懂得
敌强我弱,战争的长期性。敌人是愿意和我们决战的,我们本钱少,一决完
了,就没办法。敌人本钱多,有许多的后备力量,我们同他决战是要吃亏的。
我们的方针是选择有利条件全面歼灭敌人。一个俘虏旅长说:“与共产党打
仗真不痛快,要打时,你又走了,不打时,就被你捉住。”决战思想的另一
原因,因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头脑发烧,轻视敌人。他不知道敌人只是打伤,
还没有打死,不知道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对长期战争没有耐心。两淮战争时,
敌人想同我决战,我们没有上当,下边却不断讲怪话。领导上不能放松对这
些人的教育说服。毛主席说:“决战要分多次来决。”一次决战是资产阶级
的军事观点,是形式主义的,唯心的。分为多次决战,每次歼灭战都带有决
战的意义。如孟良崮之战、莱芜之战、鲁南之战,苏中七战七捷,每次都有
决战的思想。像吃梨一样,先把皮削掉了,切成一片一片的吃;你一口吃下
去,非把喉咙弄坏不可,甚至塞死。像喝一杯茶,一口一口的喝,直至一杯
喝完;如一下喝完,也会把喉咙呛坏。我们对日本的决战是决了八年,最后
才把他打败了的。
我们华东野战军开始消灭敌人一个旅算大胜仗,以后消灭敌人一个师才
算大胜仗,后来认为消灭敌人一个旅不算什么。有些人看消灭敌人几百人,
连战报都不愿写了。毛主席说:“伪军、还乡团、保安团不算敌人的正规军,
不在新华社的统计之内,有些人就要求打敌人主力,不愿打保安团、还乡队,
以为消灭了也不算数。实际上敌人的保安团、还乡队是蒋介石的基础,你消
灭了一个保安团、还乡队使农民土改能顺利的开展,比消灭敌人一个正规团
的意义还大。”有些部队对打汉奸更不高兴。郝鹏举叛变后,派部队打他,
他们认为是看不起他的战斗力,倒霉的事情。当时我们发表谈话说:“临沂
人士对郝逆叛变非常冷淡”,其实我们真不高兴,你吃了解放区这么多小米,
胡子一抹就走了。我们赶快把他消灭了,将他捉回来,比消灭敌人一个正规
军影响还大。
我们要打敌人要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先打强的吃不消,弱的也壮起胆
来了。如先把弱的消灭了,其他同样的敌人就恐慌被歼,强的敌人也变成孤
立的,慢慢转为弱的。先打弱的敌人,强敌可以变弱。这是辩证思想,是科
学的思想。七月间打十一师[11]没有将他消灭,我们部队撤出来,路上碰到
伪军吴化文[12]的部队,也向我们调起皮来了。
第四,集中兵力首先反对地方主义,这对我们有很大的经验。在日本投
降时,山东有部队三十万,内野战军五万,苏中二十万,内野战军三万。初
期五十万军队,在第一线作战的只有八万人,其余都是分兵把守,地方部队
调都调不动。苏中七战七捷是蒋军分散,一个旅为一路前进,我们集中优势
兵力,所以打了七次胜仗。淮北敌人把三个军集中一起,不好消灭。双方兵
力相等,只消灭他一个旅。后来华中撤退,集中了三十万兵力,经常保持六
人打敌一个人,所以有泰安、莱芜、孟良崮等五次胜仗。只保守一个地方,
是不行的;主要战线胜利了,其他各地都可解决。撤退到山东,也是为的保
卫华中,这点当时许多人不了解,对集中兵力有很多意见,在厕所里写起诗
来:“反攻反攻,退到山东。口吃煎饼,手拿大葱,有何意见?打回华中。”
后来他们了解集中兵力的好处以后,又有人批评集中兵力过晚了,不知集中
兵力要逐渐的集中,一下子把地方部队全部集中也不好,使地方政权天天打
游击,无法进行工作。集中兵力时,在次要方面仍需要留些部队牵制敌人,
不可过分集中,最多集中到地方兵力不超过三分之一;要采用割韭菜的方式,
不可连根拔掉。
二、战役问题
战略方针要战役战斗来实现的,战役是战略的组成部分。一年来胜利和
失败的规律:去年七月后,苏中我们七战七捷,后来保卫两淮、打泗县[13]
及海安三个战役未打好。初期鲁南打了三仗,胶济线小的战斗很多,大的歼
灭战没有。去冬宿北战役后,部队集中了,在宿北、莱芜、鲁南、孟良崮等
地五次仗,都打好了。今年七月后,转入反攻,八个仗只有三仗打好了,也
只消灭敌人四个团,对局面影响不小。九月在沙土集打好了[14]。以后在陇
海路南主要打河南的保安团,六个保安团都被我们消灭了,县长都被搞光。
(一)一年来战争出现这样的规律:“此起彼落”。先打了几个胜仗,
又碰了钉子,又打了几个胜仗。没有常胜的将军,没有一直打胜仗的军队,
也没有一直打败仗的军队。打了胜仗就骄傲,容易栽斤斗,栽了斤斗爬起来
是不容易的,主要是主观上的原因。我党二十余年的历史也是胜败的反复。
胜利了便轻敌,种下栽斤斗的因素,失败又有胜利的因素。领导上主要是在
栽斤斗之后,如何领导爬起来。如我们在苏中七战七捷后,在两淮、泗县就
未打好,经过检讨失败原因,大家虚心了,谨慎了,所以又打了胜仗,接连
在宿北、鲁南、盂良崮等地打了五次大胜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