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陈毅军事文选 >

第43部分

陈毅军事文选-第43部分

小说: 陈毅军事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们利用了军队指挥权不在我党掌握中的弱点,遂能顺利指挥军队进行反革 
命政变。这个教训是不能不牢牢紧记的。这是我党对军事工作初期的情形。 
这是陈独秀机会主义不要军队,违背人民利益,葬送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的侧 
面。 
    然而大革命的失败教训造成我党以后伟大的进步。一九二七年冬大革命 
失败,使我党进入独立建军掌握武装的新时期。 
    此时期情况是资产阶级叛变革命,革命人民遭受屠杀,革命的国民革命 
军已变质成为军阀屠杀人民的工具,空前的白色恐怖遍于全国。全国人民特 
别是大革命影响深入的省区,如湖南、江西、广东、湖北等地所遭受的惨杀 
无可忍受,我党不得己才领导革命人民退出城市,依据农村举行武装自卫。 
这是一面。另一面在国民革命军中,有一部分不愿意叛变革命的军队,在我 
党领导之下举行革命起义,坚决站在人民方面,如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广 
州暴动,均有军队掉头站在人民方面。因此,大革命虽失败,但工人农民和 
革命青年的武装自卫,得有正式军队的参加便更强有力的发动起来了。因此, 
不要忘记:工、农、兵、革命知识青年的大联合,便是我党建军的基础。 
    这种工农兵武装自卫的大起义,造成全新的革命局面。党不仅了解了创 
造军队的必要,而且必须独立担负这个任务;更必须创造崭新的革命军队, 
以区别于国民党的旧式军队。党研究了大革命中国民革命军的教训,一面保 
留国民革命军中的优良部分,一面抛弃其中的恶劣部分。党必须以健全的军 
事方针,始能应付当前局势所提出的新课题。这中间最能领会大革命教训继 
往开来的,首推毛泽东同志,这不是偶然的。在政治方面,在党最初决定国 
共合作的时候,以及党的五次大会紧急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明定友我阶级界 
限的主张,以及以后发动农民土地革命的主张,这些正确的远见,并未得着 
全党的公认。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二七年末是以孤独的情怀转入湘赣边界的农 
村,首先毅然着手政治方面、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新创造。当时平浏[3]各地的 
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以及由武昌出发转到人民方面的国民革命军警卫 
团,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举行秋收暴动。这个暴动失败后,不久与南昌暴 
动军的余部(肇庆独立团后身为其中骨干,配合湘南暴动农军)会合于湘赣 
边界井冈山,配合当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其规模和力量便逐渐强大起来从 
一九二八年春到一九二九年十二月闽西古田会议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经常 
告诉党和指示我们,是针对着以下的问题,坚持下列诸原则: 
    第一,我们必须铲除旧军队长期脱离生产、脱离人民因而养成的雇佣性 
质。这种雇佣性质是一切军官得以利用军队进行祸国殃民的社会基础。我们 
必须铲除旧军队的雇佣性质,以创造能为人民谋利益的新军队。这是我党建 
军的基本精神。 
    第二,必须吸收革命的工人、农民加入军队,作军队成分的改造。另一 
方面必须着手政治教育,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并且在分散打游击和做群众 

工作中使官兵与人民接近,共同作革命斗争,这样去改造军队的气质。这里 
就提出和建立了在军队中的群众工作路线;这里就解决了军民团结和合作问 
题。 
    第三,在解决官兵关系上,提倡革命服从,官兵平等,废除肉刑,废除 
打骂,不枪毙逃兵等民主制度。这是对于军阀军队定型的压迫制度的大胆的 
根本破坏,使官兵双方在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目的之下亲密团结起来。 
    第四,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确定军事服从政治的领导,军队是推行政 
治的工具的根本原则;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必须强有力的革命军队去推行。这 
里就提出了加强军事工作的问题,消除了党权与军权的对立问题,造成党与 
军队的不能分离。 
    第五,军队下层的广大士兵是一个武装的群众问题,党必须依靠自己的 
党员在其中起核心作用,军官党员和士兵党员都要拿出一般党员在工人农民 
群众中的工作精神在部队中进行工作,党员不是以特殊的资格站在士兵之上 
进行工作,而是以士兵资格逐处代表士兵的利益,领导士兵走自由民主维护 
部队的革命斗争大道。同样在军队各级设立政治机关和各级政委,这是由上 
而下的政治领导和动员工作,与党员在士兵中间由下而上的政治工作互相结 
合,造成完整的政治工作制度,便保证了军队能完全负责去执行党的政治和 
军事的战斗任务,完全忠实于人民事业,使军队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 
旧军阀把军队当作个人工具的事,在我军中便完全消灭了。 
    第六,在战略战术上进行崭新的改革,一方面是保存了国民革命军北伐 
时期大胆挺进、英勇冲锋的突击战术,一方面根据敌我强弱悬殊和农村分散 
环境,提出了经过百战磨炼的游击战术。这可引用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同 
志起草的前委给中央的信。上面说: 

          “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与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 

      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天扩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 

      用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 

      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 

      发动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 

      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来都用这种战术。” 
    这是毛泽东同志概括我军最初战斗经验作出的总结。旧的军事头脑是不 
会懂得这种战术的,是不敢作如此大胆分散的,是反对用军队去发动群众的。 
旧军队战术一般指示了进攻与退却的原则,然而把进攻与退却综合研究,特 
别提出弱小军队在强大敌人面前,敢于大胆退却再转到大胆进攻,这又是中 
国旧军事学中找不到的。 
    根据地思想之提出,以及凭险依山的巩固发展方针,以及长征时的摆脱 
战术,这些新的创造反映了红军在强大敌人“围剿”跟踪时代的艰苦,更显 
示了毛泽东同志领导我军在当时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伟大的革命军事天 
才。我们在尔后的多年国内战争中以及当前的八年抗战中,还可以看见上述 
的战术原则的创导和启蒙的功用。 
    第七,建立了团结人民的群众纪律制度。旧军队只有军纪风纪,军纪所 
以强迫士兵服从军官,风纪所以重军队内外的瞻观,对人民养成军队的威严, 
至于涉及军民关系则不属于条令的范围。反之,旧军队逐处有派兵虐民的事 
实。我军军纪首重自觉服从,所谓连坐法于我军毫无用处。我军风纪不在形 

式而在于民主自由的活泼精神。群众纪律便是我党的新创造,他正确解决了 
军民关系。有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养成军队官兵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 
自己的利益,一碗一筷之微,必须不可侵犯,就是把我军官兵英勇牺牲献身 
人民事业的精神,表现于日常与人民共处的关系之中。这种群众纪律制度便 
成为军民结合的桥梁。 
    第八,建立优待俘虏的制度,这是证明本军代表工农兵的人民利益,包 
括对方被压迫的官兵在内。因此本军敢于从优待俘虏转到武装敌方归顺的官 
兵加入共同作战。只有实行为人民服务的我军,才能有此气魄。这个政策在 
战争中收到瓦解敌方意志的伟大效果。 
    第九,我军开始即估计到革命战争的长期性,故即注意到减轻人民负担, 
节省人力物力,这样建立了废除薪饷、战费自给的供给制度。至于由此出发, 
发展到军队自己动手生产,则是以后的事了。 
    第十,更其重要的是对创造根据地的重要性之了解。如果西欧资本主义 
国家革命路线是从工人运动到城市起义迅即取得政权,则中国革命的主要特 
点在于经过工农运动,经过根据地逐步发展到全国。中国马列主义提出革命 
根据地问题,是融合了中国汉、唐以来的历史和近百年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情况所发现出的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真实情况的 
反映。因此创造根据地,坚持根据地,爱护根据地,发展根据地,便成为党 
与人民大众的根本革命思想。这个思想的创导者是毛泽东同志,十多年的历 
史证明其正确性。 
    以上是我军最初建军的纲领,一般包括在二九二九年十二月古田会议的 
讨论和决议之中,它把中国社会上军民对立、官兵对立、党政军对立的腐恶 
痕迹便彻底肃清了。这样明确规定了党、政、军、民的关系:用党以建军并 
领导军队,再用军队发动民众,扩大地区,建立政权,建立党的组织,同时 
掉过来党与政府和人民又用全力来帮助军队。这里明确的使党与人民认识了 
中国革命军队在中国革命中间的杠杆作用。这些关系于中国革命根本问题的 
认识和结论,是在开展思想上两条战线斗争的艰苦过程中所获得的。党一方 
面必须接受国民党暴动军队的遗产,利用其军事经验。一方面必须改造其雇 
佣军队脱离群众的本质。党一方面必须起用和信任旧军队出身的军官,没有 
他们,当时我军的作战指挥不是一般民运党员所能胜任的。所有一批旧军官 
在这点上均起了极大作用。然而党一方面必须用力对他们进行改造,党不顾 
情面暴露了投身革命的旧军官与我们党中间的矛盾。是否从群众出发,是否 
具有群众观点,是否承认农民战争是我军的革命特质,便是争论中心问题。 
现在看来,假如党当时不坚决克服出身旧军官的党员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 
和他们的以军治党、以军治政、以军治民的错误观点,那是会破坏我们的伟 
大事业的。党在这方面的思想上的胜利,于最初建军有其决定意义。党一方 
面利用旧军队,欢迎旧军队官兵转到革命方面;一方面又指出统治阶级的军 
队不从内部瓦解将增加中国革命成功的极大困难,因此必须与党内不重视军 
队工作,无条件排斥旧军队的倾向进行斗争。党一方面反对军队中不愿建立 
根据地、不重视根据地的流寇主义和逃跑主义;一方面反对地方上不顾全军 
队主力要求无条件死守某一根据地的地方主义。党的正确原则是承认红军主 
力必要时的转移,同时必须部署加强地方武装,以达到主力转移后可能限度 
的坚持根据地。因此,只注意扩大主力不帮助武装地方,和只注意武装地方 
不帮助主力,两者都是错误的。党在时局估计上,一方面反对空洞乐观主义, 

不了解斗争长期性,幻想冒进明天就取得胜利;一方面反对悲观失望情绪而 
怀疑红军、苏维埃之能否长期存在。党内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正是这种胜利 
时轻敌冒进,失利时悲观失望的代表。一九二八年秋进军湘南的失败,便立 
即受着历史的惩罚。党的主张是艰苦做群众工作,艰苦做游击战争,队深入 
土地革命去扩大红军去扩大根据地,去迎接和发动行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党 
在当时从群众利益出发,从正确估计政局出发,从反对各种偏向出发,特别 
是反对旧军官的单纯军事观点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急性病两种偏向,所以 
能够在反革命的长期围困中达成建立红军、发展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大革 
命失败后,从南昌暴动、秋收暴动、井冈山斗争直到造成闽、粤、赣三省边 
区联系、建立中央苏区为止的建军规模确立的过程。一九二九年十二月闽西 
古田会议,便全部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便在政策上、组织规模上完 
全奠定了我军历史的建军的基础。中国马列主义的军事路线的纲领便以完备 
的姿态出现了。这一伟大的创造功绩应首先归功于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的创造精神,其超脱人寰处,在于就 
当时的每一革命经验,每一农村材料,每一具体事物,作了详尽的全面的分 
析,把马列主义的原则放在中国革命的实际上加工,这种结合便创造出新的 
原则,再去指导革命实际,从而得着更丰富的革命经验,又进一步使革命的 
理论丰富起来,这样使我们在斗争中便受用不尽了。毛泽东同志反对了一部 
分同志立脚农村却不研究农村脚踏实地从发展农村出发,而天天幻想城市, 
把城市工作方法强迫移用于农村环境;反对了一部分同志立脚中国却不研究 
中国社会情形,一切不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机械地把外国革命规模移 
雨于中国环境。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人民的智慧变成共产党的智慧,又把共产党 
的智慧与人民的智慧结合创造出新的智慧。因此毛泽东同志成了中国人民和 
共产党的智慧的最优秀的代表。这一身份在早年便确定了。当时有不少的人 
嘲笑毛泽东同志为“右倾”,为“保守主义”,为“农民意识”,今天历史 
出来作结论,被嘲笑的乃是那些嘲笑人自己,而最为正确的,代表中国马列 
主义正统的,乃是毛泽东同志。 
    一九二八年党的六次大会决议中指出“中国革命中军事动力有一般的重 
要意义”。又指出:“建立苏维埃区域内的工农革命军,扩大革命的正式军 
队,巩固军队中的党的领导”。这些指示是符合当时情况的,是很正确的。 
然而由于斗争环境的限制,各地红军游击队的最初建军经验不可能及时反映 
到六次大会中去,但六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