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陈毅军事文选 >

第37部分

陈毅军事文选-第37部分

小说: 陈毅军事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攻不敢抗议,不敢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而事事让步,而且压制各支队对 
顽方进攻的正当防卫的行为。如处置苏南对冷欣抗议事件,反对东路撤兵到 
江北发展,处置皖东反击刘子清无理进攻的事件,阻止张、邓[29]在大别山 
建立根据地的提议和部署等,均要下面无条件退让,而皖南军部附近对顽方 
屈服事件,更指不胜屈。 
    此时刘少奇同志奉令南下,中原局成立,解决三大问题:第一,以坚强 
而正确的反磨擦的统战方针,针对着顽方计划,予以不断摧毁,改变了华中 
空气,纠正了对顽的怯弱心理,使各个战线上取得了反顽的伟大胜利;第二, 
统一指挥苏南、苏北、皖东及李、彭、黄[30]各部。顽方以分进合击对我, 
我以战略统一各路应战回答,补救了新四军当时的分散不集中可能被各个击 
破的危险;第三,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方针,首先在皖东之路 
东、路西开始了群众工作的建设,予华中全局以先导作用。这三个问题以争 
取反磨擦的军事胜利为中心,掌握得很紧,在一年半之间,创造了华中根据 
地,挽救了项、袁[31]所造成的危局。 
    丙、一九四二年春反顽战役任务大体完成,敌寇转而积极“扫荡”我军, 
根据地建设必须开始。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检讨抗战以来的工作,定下华中 

尔后工作的方针。这样正式开始华中工作全面的建设时期,即华中工作第三 
时期。 
    2.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成就: 
    (1)扩大会关于总结工作的部分(略) 
    (2)一九四二年扩大会所提的新任务,当时华中反顽战已大体告结束; 
全国局势是日寇诱降,国民党从各方面准备新的反共高潮,以反共和缓敌寇 
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寇大举对华北、华中“扫荡”,因此提出坚持敌 
后抗战、渡过难关,继续积蓄力量,努力建设、完全巩固根据地的三位一体 
的新任务。在这一总任务下,又分别提出对敌伪斗争,对顽斗争、军事建设、 
群众工作、改善民生、政权建设、地方党建设、防奸工作、财经建设等九大 
工作任务。总括二大项:第一群众建设,第二军事建设,而把中心摆在减租 
减息、提高工农、改造政权、实行三三制、武装地方、发展民兵诸项之上。 
首先解决深入群众工作问题,再陆续过渡到其他环节,最后造成华中根据地 
工作的全面深入进展,完全巩固的目的。 


                     三、华中工作经验初步总结 


    (一)对敌伪斗争的经验 
    1.一九四○年以前我在华中不占主导地位,未被敌方重视。敌当时以对 
顽为主,几次大举“扫荡”苏北,使韩、李两部[32]损失甚重。但我军在苏 
南打敌的成绩不坏,开始引起了敌寇注意。敌一面发传单警告新四军将士应 
知道北伐时期受蒋利用打北洋系,蒋成功以后即屠杀共产党,现在不要再上 
蒋之当,盲目抗战;一面向我苏南军队致送定期决战书,反对所谓卑鄙行为, 
而且到处宣传新四军无勇气正面决战,只会偷摸的杀人放火等。此时的教训 
是过分予敌刺激和暴露了自己,形成了苏南局面的困难,但这对于渡江以后 
对敌战略有进攻的作用。这是一九四○年以前敌以对顽为主,以对我为辅的 
初期状态。 


    2.一九四○年到一九四一年是华中大磨擦时期。敌寇采取放任政策,两 
不妨害,让顽、我扭打下去。敌寇对韩重视,对我轻视之用意显然。项英同 
志不懂得具体分析这个形势,说敌寇要阻止其渡江,是错误的。事实上大江 
两岸过渡极为自由,敌寇不加阻止的。第二次黄桥决战,李守维与我大军廖 
战三日,泰兴敌寇派队进至黄桥西门外十五里地,观战两天,不前进妨害我 
军。李明扬、陈泰运两部亦如此。形成四种力量井列,而两方苦打、两方观 
战的奇局。我方胜利,彼等即撤退,如我败退,彼等必出来最后收拾我军。 
这是敌寇对国共磨擦的放任观战时期。此时期使我们开始学习如何去利用和 
扩大敌、顽的矛盾。 
    3.第三时期是敌寇以对我为主而助顽反我的时期,时间在一九四一年到 
一九四二年。因为我在华中已由敌、顽、我之第三位。取顽地位而代之进到 
第二位,我与敌矛盾加重。敌大举向我“扫荡”,对顽不予妨害,转而采取 
助顽以反我的政策。此时期独立应敌,华北抗战经验对华中帮助甚大,使华 
中对敌经验向高级方面发展了一步。 
    4.第四时期是敌寇双管齐下,打击顽、我时期,时间在一九四二年末到 
一九四三年春。敌在半年之时间同时对韩德勤、李品仙、李明扬、陈泰运和 

对我第一、二、三、四、七各师先后举行大“扫荡”,规模是空前的,时间 
继续到二月以上。一面由于敌寇在第三时期专力对我搞不下,相持极苦;又 
由于我党二次“七七”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国方亦散布政治解决之麻药,顽 
方大举东进,策动伪军反正进行很积极,伪军动摇。敌寇鉴于德国转入败局, 
自己在西南太平洋形势不佳,故大举“扫荡”以达到所谓安定“和平地带” 
(即汪伪地 
      区)的目的。在这次反“扫荡”中,我、韩双方撤销了以前对立局面, 
开始反“扫荡”中的协作,“扫荡”结果,是韩德勤在敌后阵线总崩溃,客 
观上造成我在苏皖敌后的清一色。敌寇歼灭韩军万余,稳定了伪军,使顽方 
策反计划破产。而韩顽对我,初则俯首受缚,继则感恩释放,终则退出敌后。 
[33] 
      5.正确估计敌、顽、我三方面的具体形势,从敌、顽矛盾中趁机活跃加 
强自己。每一个时期要善于正确了解敌、顽企图,抓住主要一面,不要面面 
进攻,使自己枪法散乱。全局是敌、顽夹击的形势,而具体战局则始终只有 
一面战争,我应沉着应付,打破危局。这是应付敌、顽夹击的具体经验。最 
标本的是五师的例子。我五师地区几年来均处在敌、顽夹击的情况。敌寇沿 
江沿铁道有强固封锁和防守,我五师则在敌伪据点的侧近和外围。顽方依托 
其大后方向我逼近,企图逼我投入敌伪罗网之中;敌伪由据点出击,迫我转 
入顽军地区,以引起磨擦。我五师完全执行了灵活的攻守穿插战略,一面背 
靠敌区以对顽,另一面又背靠顽区以对敌。敌、顽绝难一致同时进攻,故我 
得利用其空隙以生存和发展。同时几年来敌寇向西大举进攻数次和“扫荡” 
大别山一次,客观上缓解了顽方进攻我五师的严重形势。同时李、汤大军控 
制中原、襄河两岸及陈诚、薛岳在江南[34],均吸引敌寇之注意力,此一空 
隙亦予五师以生存发展的机会。同时五师地区皆系老苏区,干部多本地人, 
此一优越条件亦全国敌后各地所无,且领导甚强。这是五师长期在夹击情况 
中发展坚持的特点。 
      6.应付敌伪联合“扫荡”的经验。华中有大股伪军,通常是敌军三千人 
左右配合伪军万余出动“扫荡”。伪军迷信敌军实力,形同狐假虎威。敌军 
利用伪军,恰似如虎添翼。其进攻队形分两种,第一种敌伪混合编组,第二 
种敌伪各占一翼。我军应付方策是:予敌以打击以动摇伪军信心,予伪军以 
打击以减低敌寇对伪军的信任。因此应具体分析每一反“扫荡”战的形势, 
或专打伪军,或专打敌军,这样造成敌伪相互抱怨,扩大敌伪的矛盾,而最 
终达到击败敌军、制服伪军的目的。因此斗争的结果,敌寇与我军损失通常 
都不大,而最苦的是伪军,如是伪军必转而求我。这就是善于区别敌伪,利 
用敌伪矛盾的主要经验。如苏中地区有一时期专打伪军,愈逼愈反,乃造成 
伪军死心塌地帮助敌人。华中伪军与我斗争多半反复无常,时和时战。伪军 
靠利用敌我矛盾求生存,我靠利用敌伪矛盾以坚持,敌则驱遣伪军以厄我。 
因此我军应认识到敌伪是一个体系的敌人,但仍然在策略上战术上区别其间 
有民族的不同,利害、地位的不同。明乎此,便可知无不可争取之伪军;即 
是打仇了的,亦可言归干好,供我之利用的。 
      7.反“扫荡”之战略战术一般经验是:敌寇优势在于集中“扫荡”,而 
分散防守是弱点。我军之优势在于分散游击,而集中驻扎乃我之切忌。敌寇 
之分进合击,我则分散穿插。敌寇集中火力企图压碎我一点,我则事先转移, 
让其扑空,而转头陷敌之空隙。我之分散游击带经常性,但必须懂得组织必 

要的集中突击。敌之集中亦不是经常性,而其分散则带固定性。对敌大小“扫 
荡”不能一味硬打,但亦不能不打。“扫荡”初期、中期主力应避战,而施 
行地方武装、民兵的纠缠。“扫荡”末期则主力应趁机突击,以收复可能收 
复的地区。集中与分散,转移与穿插,突击与避战,应综合应用。主力、地 
方武装与民兵三者应适当配合,这是华中一般惯用的战法。在战略上应基本 
上把握抗战的长期性和敌后分散的游击性,只能在长期斗争中来改变敌我双 
方形势,即逐渐削弱敌人,积蓄自己力量,造成自己优势,以最后战胜敌人。 
急躁性、冒险性、悲观失望均应随时纠正。强调实施统一战略意志之下的独 
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战略上强调统一和各兵团的协调,战术上战场上的指挥 
一般不宜多所干涉,而充分发挥下级的创造性、机动性。 
    8.在华中敌前有国民党强大武装汤、李、顾三部,在敌后有我新四军的 
强大力量。我在敌后,国在正面,形成对敌寇的夹击。因此敌寇在华中全盘 
战局仍以国方为主要对手,我在全局说处在空隙和次要地位,此为华中“扫 
荡”不如华北严重的一大原因。另外华中沿江沿海重要财富均落敌手,我军 
所得的地方仍然是一些偏僻农村,故敌寇也不以全力来争(苏中、苏南除外), 
此为第二原因。第三,敌寇在华北几年来用了全力,未将八路军搞下,因而 
也觉得新四军也是不易搞的。八路军在华北的坚持对新四军有掩护作用,正 
如苏中、苏南的坚持对华中全局有支撑点的作用一样。第四,敌寇依赖华中 
大股伪军作为其巩固的助手,这些伪军予敌军以帮助,而敌伪矛盾却形成供 
我利用的空隙。第五,华中根据地和军队发展在后,学得华北一些经验和最 
初在苏南的经验,没有不计后果地予敌以打击和破坏,工作方面采取一些比 
较隐蔽的办法,敌寇重视华中不如华北,重视新四军不如八路军,这也是华 
中情况较为缓和的一个原因。以上五点加上其他一些敌我双方原因,造成华 
中局面比较安定。六年来我军根据地均保持巩固而发展的形势,这个形势能 
保持至反攻时期则最好。 
    (二)对顽斗争经验 
    1.顽方对我的政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顽方的分化溶解政策。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年,顽方还梦想经过 
叶挺关系分化新四军,又看着新四军与八路军步调不同,更增加其幻想。如 
果当时军部有正确的策略领导,本可乘顽方的幻想之际,自己可以假意佯装 
而放手在一、二年之内首先占领华中阵地,惜乎项、袁把假人情当作真朋友, 
忘记了自己立场而在各方面丧失时机。顽方以后见叶挺不受其利用,分化新 
四军无望,乃于一次反共高潮后,针对新四军准备其第二次高潮,而决定了 
三路进攻新四军的计划。 
    (2)顽方武装进攻时期。此时期前一阶段顽方是企图以其敌后力量独立 
解决新四军,对八路军南下部队防御,对新四军采取攻势。其失败在过分轻 
视新四军,不知道新四军改换了,策略转变了。后一阶段正面计划,汤、李 
二十万大军东进增援苏鲁,而敌后顽军则采顽抗固守的围寨政策,形成顽我 
在敌后的堡垒对峙局面。时在一九四○年到一九四二年。 
    (3)顽方对我的政治破坏、特工破坏、组织土匪游击骚扰、策动 
    敌伪“扫荡”的时期,从一九四二年春到现在。这时期为顽、我双方政 
治对政治,游击对游击,堡垒对堡垒,民兵对土匪,斗争极为复杂。但敌寇 
之封锁,阻止了汤、李大军东进之企图;敌寇之“扫荡”,驱逐和削弱了顽 
方在敌后的反共力量。 

    2.顽方内部矛盾之利用是极复杂的一个策略问题。首先要有正确分析, 
不可一概视为同等程度的顽固分子。如利用韩德勤、李明扬的冲突解决苏北 
问题,这是利用了地方实力派与顽中央系统的冲突收得的效果。五师方面利 
用孙连仲(西北军)、王瓒绪(川军)与中央军的矛盾,利用了程汝怀鄂省 
地方实力与桂系(外地实力)的矛盾,亦达到了反顽战斗的若干便利。反之, 
彭雪枫在初期利用了何柱国与中央军的矛盾,利用了当地西北军失意军人对 
国民党中央的不满而便利了自己的发展。但到一九四一年自己力量膨胀,即 
很轻率向何柱国、马彪等进攻,堕入顽方奸计,以致他们团结对我,而造成 
自己的失败。又在江苏陈果夫当政,顾、韩系及复兴社[35]受 CC[36]打击, 
以后韩系当政,CC 及李明扬亦受打击。我军过江,CC 则采取利用新四军以打 
击韩德勤的政策,我军则慨然接受,向 CC 伸出合作之手。在反韩斗争中,苏 
北地方 CC 对我军帮助甚大,其首领张公任[37]因此受陈果夫的疑忌,电其到 
渝面谈,张因此愤怒病故。张如不死,形势逼迫有使苏北一部分 CC 左倾可能。 
另一例子,韩在黄桥惨败后,利用霍守义[38]东北军与我之关系,以缓和我 
之进攻。我亦利用东北军旧关系(彼军对我颇以恩人自居,认为在西安事变 
前主张停止剿共对我有功),企图中立霍守义便利抗韩。霍则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