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陈毅军事文选 >

第26部分

陈毅军事文选-第26部分

小说: 陈毅军事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四三年九月六日被日本宪兵毒死。 

          [4]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陈壁君,均投降日本的大汗奸,当时依次为伪中 

      华民国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伪财政部部长兼警政部部长,伪立法院院长、 

      政治训练部部长兼伪上海特别市市长及“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壁君是汪精卫 

      的妻子,伪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5]定远凤怀一带,指安徽省定远县、凤阳县、怀远县一带。 

                            我们应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①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我们的战略总方针,是统一意志之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目前我们的组织战役和部署战斗的指导原则,仍是以游击战为主,运动 
  战为辅。换句话说,基本上是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之下的运动战。 
      我们的战斗方式则强调近战、夜间战、白刃战、袭击战、埋伏战等。这 
  是我们主要的战斗手段。一切战斗动作,均围绕着此一中心。 
      对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三种战法,我军均应学习和研究。在主力部 
  队应该能全盘掌握,在地方部队与民兵应该特别强调游击战。我军不拒绝采 
  用任何战斗方式,而且应做到能使用和掌握所有战斗方式。从分散的游击战, 
  到集团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到持久的城寨战,均应列在我军研究训练和试用 
  的范围内。 
      几年来的经验证明:打击敌寇的胜利,均依靠广泛的游击战,辅以必要 
  的运动战。对克服反共逆流的进攻,均依靠强有力的运动战,辅以广泛的游 
  击战及必要的阵地战。对匪伪交通施行破坏战。对敌伪推进据点施行阻击争 
  夺战。对潜伏抗日民主根据地内的土匪和危害分子施行清剿战。对近代新式 
  的高、重、热诸种兵器应努力研究,设法逐渐添加,以改良自己的装备。对 
  旧式的短、轻、冷诸种近乎原始的兵器,则仍不拒绝采用。敌后的复杂的战 
  局,使我们不能不采取又简单又复杂的战法。积蓄力量,强大自己,经常保 
  持自己编制和装备,保持自己的有生力量,积聚有生力量以待有利时机。以 
  上就是我们应采取的整套的军事方针。 
      对于这一整套的军事方针,德国防大学生、日本士官学生必鄙薄我们为 
  简单固陋,不懂得世界战争原则。黄埔、保定军官必讥笑我们为乌合之众, 
  不符合中国的正规战术。他们必共同预言我们不能战胜拥有近代高度技术的 
  敌人。一个熟读苏联战术的教条主义者,必根据其满腹教条,斥我们为庸俗, 
  为狭隘经验,不能登诸世界战争的大雅之堂。 
      这一片喧嚷声,在于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不懂得在今天敌 
  后的战争的特殊规律。我们应该承认和学习世界战争原则,但不能拿来同中 
  国战争原则等量齐观。我们应该承认和学习世界革命战争原则,但不能拿来 
  同中国革命战争原则等量齐观。我们应该承认和学习中国革命战争一般原 
  则,但不能对敌后战争的环境毫无研究毫无出入去照抄硬套。一般战争与革 
  命战争在原则上具有其同为战争的同一性,可也有其差别性。一般革命战争 
  与中国革命战争在原则上具有同为革命战争的同一性,可也具有其本身特点 
  的差别性。一般中国革命战争的原则,无疑义的是我们今天抗战军事原则的 
  指导理论,可是运用到当前的敌后环境,又要因我、敌、地形、任务之不同, 
  要求灵活变动,不能划地以自限。教条主义者多半只抓住了战争的同一性方 
  面,故于实践不仅无用且要打败仗,我们十多年来曾经吃过亏的,如果真有 
  所谓狭隘经验的话,则这个狭隘经验应该严格限制在那一类仅固执自己局部 
  经验坐井观天的人,凡主张认识同一性又认识差别性,主张理论与实践联系, 
  主张以世界革命理论指导实践,又主张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洗练上升成为一般 


① 这是陈毅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军事报告《论军事建设》的第三部分。曾在一九四 

二年七月新四军出版的《军事建设》杂志创刊号上发表。 

革命理论的人,那就不是狭隘经验,而正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和发展, 
则教条主义者无反对的权利。世界战争原理是从解决两个势均力敌互有长短 
的国家间的战争问题出发的,故与我们革命战争任务中以弱敌强的斗争长期 
性根本不同。世界革命战争的原理,如马列主义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 
科学加上在苏联的伟大实践、无疑问可以作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指导,可 
供中国革命的采取和参考。但“大匠能以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这就是 
说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极艰苦的创造过程,不是背书本,抄条文,画符退鬼 
那样轻便的事情呵。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以来又从半殖民地的 
地位向全殖民地的地位前进了一步。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长期处在 
以弱敌强、以被动对主动的不利状况中。一切战略、战术的课题,离不开解 
决此一基本问题。要从一切战争原理中学乖弄巧来解决此一不利形势,绝不 
是说一切原理中业已具体的替我们订有便宜办法,可以一索即得。拿今天敌 
后环境来说,敌比我强,我之强处仅依靠政治上的真理与人民的帮助。我处 
在敌之包围中,主动权长期掌握在敌人手上,我们长期处在被动地位。以弱 
敌强,以被动对主动,以分散对集中,不仅在书本上没有人替我们预备了锦 
囊妙计,即过去十年战争也没有样样相同可以完全重复的致胜的旧经验。毛 
泽东同志天才的著作《论持久战》,替我们指示了以弱敌强、转被动为主动、 
以分散对集中的正确路线。这是得力于二十年来的中国革命实践,得力于对 
世界战争及世界革命战争理论的研究,更得力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与世界 
战争及世界革命战争原理的统一的理解,业已把中国革命战争规律中最本质 
的东西揭发了出来,我们应仔细研究的。我们已驳斥了党外的意见,但在我 
们党的军队内部是不是都无异议呢?我们以为是存在不同的意见,至少说在 
执行上、了解上的偏见则异常之多。我们来研究一下,究竟有哪些偏向呢? 
    第一种偏向是不了解统一的战略意志的领导对今天敌后环境分散作战的 
重要性,常常拿地方的特殊情况与上级的战略指导对立,或者强调游击战争 
应该独立自主的一面,来削弱上级的集中领导。比如在整个发展方向上这是 
全军应该统一的问题,可是过去在某一时期某几个部队中确存在着全军向北 
而他偏要向南,全党东进而他偏要西进的现象,这就是破坏了全党全军的战 
略意志应有的统一。意志不统一必造成行动的不统一,行动不统一必遭受各 
个击破的命运。战略意志的统一是表示政治方针军事方针的领导上的集中 
性,这方面的集中是分散在敌后环境求生存的起码条件。游击战争的独立自 
主是表示在上级军政方针之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去灵活实现上级给予的任 
务。游击战争的独立自主是为了实施战略意志的统一的。离开了统一战略意 
志的独立自主必致失败无疑。战略意志要求统一,而游击行动要求独立自主, 
两者在事实上构成一个矛盾,但后者服从前者,绝不应把决定方向颠倒过来。 
自然在事实上也曾发生过个别单位有过分干涉下级工作,使下级感觉指示太 
多,要求过苛,太无伸缩余地,缚手缚足,大幅度削弱了指挥上的机断性, 
这一过度集中现象亦应反对。因此,在上级负责保持战略意志的统一时,应 
多注意启发下级的创造性和机断性;下级工作同志在机动灵活执行工作任务 
时,随时不忘记上级统一的战略意图,两者互相顾全,才能正确掌握战略方 
针。关于战略方针、发展方向、制度制定、政策实施和决定用人、行政的大 
政方针,一般应该属于统一的范围。全军服从军部,军部服从中央军委。关 
于工作细则、办法、工作实施过程、战场指挥、部队整训、人马调动等,属 

于纯粹的组织问题、行政问题、战场问题,则应该在不脱离上级的总的意图 
下机动的去灵活执行,而且奖励有决断有魄力有新颖的创造。三年来的艰苦 
斗争造成了全军铁的统一。今天在政治方针军事方针上,明目张胆公开与上 
级意图对立的现象,是基本上消除了。但不切实具体执行上级指示,不仔细 
研究中央指示。借口客观环境困难延缓对上级企图的执行,或者于执行时不 
坚决,仅就自己部队的局部情况来了解任务、执行任务,不能从华中全局或 
全国战局来了解任务执行任务,缺乏远大的战略眼光,这种毛病则所在多有, 
都会妨害党的战略方针的实施,是应该纠正的。 
    第二种偏向是主观主义的了解,只就部队的一时的顺利发展情况,空喊 
向运动战发展。只根据主观的愿望、想以主观的几个大的突击来改变敌后客 
观环境,不了解敌我条件对比,要转变强弱形势是长期斗争过程,还要配合 
着国际国内的诸条件。这一空喊运动战的错误认识,如不纠正,必然走到轻 
易放弃游击战争,走上过度消耗自己实力的盲动冒险倾向,毛泽东同志提出 
的向运动战发展的英明指示是有条件的,是指示抗日游击战争的前途,是根 
据中国抗日战争的三阶段论。在初期的游击战争逐渐加强,到第二期以至第 
三期反攻时期到来,适当时期才能把向运动战发展的口号变为实行的口号。 
在目前敌伪“扫荡”频繁,且日益残酷,分散作战的要求更多,过早提出运 
动战方针是错误的。 
    第三种偏向是机械的把游击战与运动战对立起来。运动战与游击战均为 
一种战斗方式,在长大战线与宽广地区上进行对敌的外线速决进攻,便谓之 
为运动战。在敌之侧后进行机动袭击扰敌,便谓之为游击战。在固定战线上 
进行持久防御以待机反攻,谓之为阵地战。几种战斗方式完全因敌我兵种、 
地形条件、任务来决定,不能死板认为大部队打大仗即为运动战,小部队打 
小仗即为游击战。事实上部队编制大小只是决定战斗方式的条件之一而不是 
其全部。游击战的部署常常是运动战部署的一部分。同样,阵地战的持久防 
御常常是争取运动战的一个手段。同样,阵地战部署中亦应讲究配以外围的 
游击战,以阻止敌之围攻,而争取战局之能转到完全进攻的地位。同样,游 
击战仍不拒绝采取集中全力的突击与局部的阵地钳制。各种战斗方式均由进 
攻与防御两种基本战斗方式所演化而来。而且进攻与防御两种基本战斗方式 
又互相浸透不能完全分开毫无联系。比如遭遇战两方企图以进攻方式争取先 
机而压倒一方以结束战斗。事实上两军相接立即便转为固守的一方面或包抄 
的一方面,仍旧逃不出进攻与防御两种基本战斗方式的推演范围。明白这个 
道理,便不能机械把游击战、运动战分开,而取消其中的联系性。目前我们 
是以正规军担负游击任务,应将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诸种方式联合运用。 
目前以游击战为主,将来反攻时期以运动战为主,这是可以断定的。 
    第四种偏向是把保持有生力量绝对化。由于认识到敌后的斗争的长期 
性,认识到敌我强弱的对比,认识到环境的艰苦和力量的培养和保持之不易, 
因而把保持有生力量的原则绝对化起来,应该打的仗不打,应该付的代价不 
付,造成惧怕牺牲的消极保持的现象,以致丧失时机,错过能够解决以及应 
该解决问题的机会,结果是图一时苟安,贻将来之大患。不了解根据地的人 
力物力的保持固是坚持长期斗争积聚力量的根源,但若不经过战斗,根据地 
是无法保持的。从战斗中去解决一切问题是十多年来的宝贵经验。不进行必 
要的战斗,有生力量之保持是不可能的。今日贪图眼前的小节省,会造成将 
来加倍的大牺牲的祸患。以一部有生力量去取得胜利,才有可能更大的发展 

和保持有生力量。所谓“舍得宝调宝,舍得珍珠换玛瑙”,便是这个意思。 
当然,把这一观念绝对化一变而为盲动硬拚的冒险主义亦是不正确的。但今 
天之患在前者不在后者。 
    第五种偏向对坚持阵地的战略战术意义了解不够,有轻易放弃阵地的现 
象。目前的某些阵地某些地区的坚持,在今天或许无重大意义,即或放弃也 
许不会影响全局。可是从远大战略眼光看来,其价值则异常之大,今天的失 
着会造成将来的极大不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某些地区和支点今天 
不坚持立即影响全局的事亦常常发生。所以从远大的战略眼光看到将来,必 
须有坚持阵地的决心。从目前全局着眼,对敌后阵地亦更要提高坚持的勇气, 
任何困难的情况下,不出让阵地。党政军民共同坚持现阵地这种教育应深刻 
进行,主力部队应成为坚持的模范。阵地即或丧失应设法去恢复,这样来表 
示坚持阵地的决心。内战时期常用诱敌深入的战略退却以吸引敌人,我们首 
先出让许多地区,把敌人引到适当地点再进行反攻,战胜敌人后,再重新恢 
复阵地。这种战略退却的方针,在我之广大的根据地内进行,其退却仅系一 
种准备进攻的手段,故是正确的有效的方针。但今天在敌后犬牙相错的环境 
中,临敌而举行战略退却是不可能的,或无利的;阵地一出让即有不能收复 
的危险。故坚持阵地应列为第一义,不能机械运用内战的战略退却方针。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