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

第30部分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30部分

小说: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制定替代方案,行动更快。)另一方面,情势的演变会造成许多事前未见之紧急情况。作战计画应考量到主要攻击开始前,军力平衡丕变之应变作为,这类状况并无法事先预判。举菲律宾海战为例,日军意图以航母战机执行长程攻击的计画,早在实施前即注定失败。因史普鲁恩斯早已摧毁日军陆基空中兵力,且其战机已掌控日军海航机预定降落之塞班岛与关岛机场。  
  状况判断虽有局限性,对劣势兵力指挥官而言,此点最为明显。最坏状况的因应计画并无法赢得胜利。状况判断系用以发觉敌对我最不利的行动方案,并设法消除敌人落实此一方案的可能性。具体的做法包括侦搜、欺敌、或快速猛烈之打击。对优势兵力指挥官而言,如计画面面俱到,意图打一场毫无风险的战争,反而会丧失诸多大好良机,浪费宝贵时间;时间对战略而言相当于战术上之兵力。海尔赛将军行事冲动,虽多次失利,但人们总是记得他对战略(担任西南太平洋舰队指挥官时)与战术(担任第三舰队指挥官时)两者间运用自如。但如将历史上战术指挥官排列名次,海尔赛洛于史普鲁恩斯之后。史普鲁恩斯作战时颁布细密,行事果敢。  
  状况判断之功能永远不变。状况判断对战术决心之影响力依然重要,但绝非决心制定之依据。劣势兵力在作战时难以避免地会面临诸多风险,对指挥官而言,状况判断之重要性在于提供依据,俾能承担风险。  
  以下探讨之主题相当重要,笔者之态度将较1986年时更加审慎。许多因素加速了金融、交通、商务资讯之流通,决策亦然。新知识产生之契机与竞争优势,以及大趋势与大进步等言论充斥于耳。美军亦拥抱商业网路科技的果实,俾使决策能快速精确地传达至遍布四处之部队,无论在时间、地点或网界(亦即电子资讯之管道与节点)上均需达到精确性。然商业竞争取决于资讯交换合作,资讯作战则在摧毁敌军资讯。资讯科技的确影响了美军战略:CNN效应只是一项结果。就平衡观点而言,两军交战时,指挥管制仍将面临指挥管制反制措施之制衡。故就战术言之,未来指挥决策与以往相较并无多大进步。  
  作战时,舰队指挥官须将决心制定之速度与执行决心之可靠性谨记在心。克里维德(Martinvan Creveld)在其「战争中之指挥」(Command in War)一书中,研究了从古至今地面战之指挥。渠指出不确定性系指挥体系必须因应之重要问题。但渠在文中写道:「本项研究最重要之结论为,科技决定论事实上在吾人面临不确定因素时,从未主导因应方式之选择。」从烟号到电报,以及从无线电到通信卫星,对识见不明之军事组织而言,科技反而是种陷阱。故吾人应如克里维德所言,「了解科技之限制,从而找出遂行任务之方法」 ' 原注:Creveld,pp。268 and 274…75。 ' ,而不是依据可用之科技制定相对之行动。  
  以往解读旗号与灯号再据以行动所需之时间,是否与今日部署范围广泛之机舰作同样动作所需时间相当?吾人是否还记得,帆船时代作战时产生之烟雾影响信号解读能力?VHF无线电只因通信室与驾驶台间线路出了问题而无法操作?反潜飞机因少了UHF晶体或正确之通信计画而无法进行通联?吾人须谨记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之经验,电子邮件与其他电子传输方式亦时有失效,敌人亦可干扰通信或对电脑网路散布病毒。与潜舰通信并不容易。武器射程与威力使编队间距大幅增加,而开阔之编队亟须仰赖通信卫星,但可靠度并非百分之百。故结论如下:尽管通信之速度与容量有大幅进展,但战时指挥与管制部队之能力可能未有多大改变。  
  此点有何重要性?此点攸关决策时机与命令下达。以往曾有指挥官因低估通信所需时间与品质,打乱了完善的作战计画。例如在瓜达康纳尔海战(The Battle of Guadalcanal)中,13艘军舰组成之纵队灵活度不足,柯拉汉(Dan Collaghan)难以管制;在艾比蓝角战役中,史考特所属舰队在运动时杂乱无章,射击命令更是含糊不清。为满足指挥管制系统之需求,吾人应在科技提升上不断努力。现代指挥官在作战步调与面临困难时,可参考历史上宝贵之经验。  
  作战步调之维持有赖指挥官及其参谋周延地制定计画。计画旨在将各种不同的部队结合成一支特遣部队。为使各单位能充分合作,特遣部队指挥官之所有参谋应可独力负责计划所有行动。空中、水面、水下与两栖兵力之派遣,以及攻击行动的实施等,参谋的角色是领导者,而非仲裁者。作战期间侦搜统合行动之规画与执行,包括电子发射之管制,均为该参谋之责任,且不可授权他人负责,这并非剥夺下层指挥官之职权。笔者认为,舰队如欲遂行任务,指挥官与其参谋对作战的各个层面应驾轻就熟。自从战舰、巡洋舰与驱逐舰的时代开启后,指挥官即全权指挥所有单位并协调部队之行动。  
  准则之发展亦为指挥管制之一环。滨海作战计画人员开始相信,只要有配套之实际通用作战准则与战斗教令,加上舰队实际勤训演练后,以网路为中心之作战将可充分发挥潜力。战时优异之战术有赖平时对战术之精研,娴熟演练有赖完善准则,完善准则有赖周延之战术思想,周延之战术思想有赖坚实之战术理论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战战术无出人意料之发展,应可归因于廿世纪初大量战术著作出版之故。令人意外的是,战事肇始之际,相关战术与准则作为与科技之进步并无多大关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海军作战时运用飞机,比夜战时运用大炮的成效更佳。战术效能与刊物中战术文章之品质有关。海军作战刊物之品质应就严整性、探讨主题及读者人数,与以往之舰队战术刊物比较。美海军学会月刊(Proceedings)内容应与1900年至1910年般,以战术文章为主。海军战院之课程则应如1930年代般,着重于海军作战。兵棋推演不应将重点置于训练与增加经验,而应如1920至1930年代一般,从每一次的推演结果中学习。吾人之当代战术著作应与世界上一流的著作比较。海华德上将(Admiral Thomas Hayward)担任军令部长时兴起之战术思想复兴的风气逐渐式微。吾人对海洋战术相当纯熟,但在滨海作战与相关教令上仍有待努力。滨海作战爆发时可能之战术能力可从相关著述之品质观之——比平日之演习更具代表性。截至今日,相关著作大多在提醒人们应多注意滨海作战,却未提出相关战术因应之道。事实上,三篇有关滨海作战之最佳著作之作者均为外国人:挪威人薄连生着「滨海国家之海权」(The Seapower of the Coastal State by Jacob Borreson)、丹麦海军中校裘金生着「美海军之滨海作战:2000年与其后」(〃US。 Navy Operations in Littoral Waters:20OO and Beyond〃; by Commander Tim Sloth Joergensen)、英国海军少校更塔克着「不干预:滨海环境中行动之局限性」(〃Non…lntervention:Llmlted Operations in the Llttoral Envlronment,by Lieutenant Commander Jeremy Stocker)。 ' 原注:Stocker,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Autumn1998)。 '  
  在没有任何干扰因素下,平时指挥的各项不变原则中何者最为重要?笔者看法与本书所述的其他观点不同,但却无任何事例可资证明。陆军上将库贺曼却有充分证明支持其观点。渠认为在战时,指挥之首要之务为遂行任务,平时则为战备整备, ' 原注:Cushman,pp。4…13。 ' 此言或许言之有理。克劳塞维茨说过:「习惯会孕育出无价之性格与沉静」,这是否代表没有参与作战时,习惯必须由训练而得,究竟何者为重?还是指挥上最重要的是知己、知敌?这些观点皆均有相当价值。但笔者认为,指挥官平时最重要的是尽其所能发掘作战领导者,赋予这些人舰职,任职时间须比美海军现行之规定还长。每一个舰职指挥官之首要之务就是找出两个能力更好的军官,并竭尽所能协助渠等从事战备,如此方能发挥提纲挚领之功能,使其他事务进入常轨。  

 
战术趋势与不变原则总结  

 
海战史趋势  
武器(鱼雷、飞机、飞弹)速度之增加较投射载台之速度(舰船或岸置单位)为快。 
载台速度重要性次于武器速度,发射速度有赖侦搜与指挥管制之程序,以及武器本身之速度。 
运动性对兵力集中与优先打击之重要性降低,但对闪避敌人武器而言,重要性不减反增。 
武器有效射程之重要性超越了武器之威力。 
武器威力大幅增加,特别是攻船武器。 
武器射程与威力扩大了敌我双方舰队间之无人地带,此一地区之主要活动为侦搜与屏卫。 
武器射程与威力增加亦提升陆地与海上之互动,岸置部队参与海战之程度逐渐增加。 
防御之发展逐渐以防御力(火力与软杀)为重心,而非以往之持续战力(承受打击之能力)。 
造舰工程师对前一观点的接受度过快。建造主要军舰时,仍应将持续战力纳入设计。 
未来部队散布范围广大,有赖指挥管制集中火力。 
在港舰与地面飞机容易遭受攻击。港口不再是安全的庇护所。 
侦搜系统之搜索范围必须与武器射程齐头并进。 
侦搜范围就垂直面而言已大幅增加。由于许多武器其有三度空间作战功能,故空中、水面与水下侦搜逐渐相互为用。 
太空侦搜系统将导致太空作战。 
武器、感测器与通信射程或距离增加,而反侦搜效能亦将随之提升。 
 

 
海战史中不变之原则  
依据预期战况实施运动仍是作战重要之一环,如今其实施之规模更大。 
运动之目的系取得相对于敌人之优势位置,地面战中强调某些地点具绝对优势,在海战中不见得适用。但特定地点可能对战略结果有所影响。 
吾人平时对军舰之机动力过于夸大,其战术价值须依据机动力的取得牺牲了哪些能力方能衡量。 
首先发挥有效武力永远是首要之战术目标。 
如双方持续交火,只需些微之优势即可产生决定性效果,甚而在未受相当损害情形下赢得胜利。 
劣势兵力如具备优异侦搜与指挥管制能力,并一次发挥庞大火力(如齐射),将可战胜。故劣势的一方须具备充足火力。 
火力效果未如平时预期,然投射决定性火力之可能性普遍存在。 
自有海战以来,作战中表现最佳之舰队不会保留战术后备部队。 
反制武力、反侦搜以及指挥管制反制措施等旨在迟滞或降低敌军火力,待我军火力发挥效果。 
防御无法主导海战,充其量能发挥迟滞功效。 
防御在因应或抑制新武器效能上具有惊人的弹性。例如,当装甲成功地防御炮弹,而导致反装甲火箭问世时;当美军防空系统有效摧毁敌战机,而导致神风特攻队的出现时。 
与陆军部队相较,海军部队较难以补充战力。由于海战中攻击具有绝对地位,因此高层较不愿置海军部队于险境。 
战术指挥官一向希望其侦搜能力能与武器射程与发射速度相当。 
侦搜能力似乎永远不足。 
反侦搜成为压制敌人侦搜之主要利器。 
战术奇袭之可能性增加。敌我皆可能发动奇袭。 
由于两军皆有可能发动突然猛烈之攻击,故遭奇袭后,损伤愈益严重。 
欺敌(亦即隐藏我火力、迟滞敌侦搜作业、干扰敌指挥)愈益重要,且攸关舰队战术成功与否。 
指挥管制能力提升,但永远无法满足需求。汇整侦搜情报之现代决策辅助系统能改善决策时机,减少决策所需时间。 
现代作战使战场处处充满危险。事实上,由于先行从事远距离部署在今日变成相当重要,故吾人难以界定现代作战于何时开始。 
战术指挥官必须集中更多注意力在侦搜作业上,而非火力投射。 
过去廿年来,感测器与通信网路之范畴与复杂性以极快之速度增加。 
作战的趋势与机器系统有关。 
战术指挥官应时时准备重新分配部队任务,牺牲火力从事侦搜与屏卫作业。 
时间与时机系指挥管制与反制敌指挥管制之主要考量因素。 
指挥首要之务系维持管制,管制系战胜之前提。 
状况评估、对敌状况评估与博奕理论等皆为指挥管制不可或缺之工具。 
运用状况评估或其他规画过程时,劣势兵力指挥官必须承担风险方可赢得胜利。 
舰队管制之步调从古至今并未有多大变化。计画、准则、训练与战斗经验等,能降低指挥官因作战节律而不知所措的可能性。 
复杂战术系平时之假定,一旦战事爆发后,一切战术变得极为简单。 
作战的不变原则都与人有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翻译'  
SANJYSAN '扫描'  
SANJYSAN 'OCR'  
Mboat '校对制作' 2005…5  
 
 
 
    
第九章 科技的趋势与不变原则  
韦恩·休斯 '美'  
'出自《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2000  
科技进展与战术变革  
秘密武器与战时出敌不意之效果  
平时之渐进式与革命性研发  
论武器系统运用之转型  
万帕诺亚格号轶事  
促成转型  
结语  
 
 
 
 

 
科技进展与战术变革  
  本章系战术趋势与不变原则之补充。科技向来以改变战术著称,科技能促成战术的新发展,却无法影响战术不变之原则。事实上,科技的进展以及其时时改变战术的特质亦为作战不变之重要原则。重要的是,今日科学进步快速是否亦相对地影响军事发展。科技影响所及是否不限于战术?此种影响是否愈来愈大?  
  科技发展之速度是否亦加速了革命性武器与侦测器问世的可能?了解这个问题后,方能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新科技之效能须在一系列作战中运用多少次方足以影响战争之结果?亦即,新科技需要多少的使用频率与多大的规模?  
  新科技出现时,吾人如何看待,方能将之运用于作战?  
  杜普易(Trevor Du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