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39年,洛盆之战 瑞士长矛兵遭到伯根丁人的入侵,在弓箭兵的支援下,瑞士长矛兵将伯根丁人驱逐出境。
1386年7月9日,曾帕赫之战 1600名瑞士长矛兵同里尔波德二世率领的奥地利6000人的军队遭遇。奥地利人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并受百年战争中英国人的影响,采取了骑兵下马的战术,以重型装备的长矛兵向瑞士人发起了冲击。数量较少、装备较差的瑞士人被迫向后退却。但当时奥地利人由于疲劳,队列间出现了间隙(瑞士人传说间隙是由瑞士人阿诺德·温克尔里德以身体挡住敌人的长矛,掩护士兵冲进奥地利队形而形成的)。抓住这一稍纵退逝的良机瑞士人展开反击,打破了敌人的队形,击溃了奥地利人。尽管瑞士人在后来还赢得了纳芬尔斯战斗的胜利,但曾帕赫战斗是瑞士—哈布斯堡王朝战争中瑞土人取得的一次决定性的胜利(1388年)。
1394年,哈布斯堡王朝宣布停战 这就承认了瑞士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完全独立。
东欧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
在伟大的统治者鄂图卡一世和鄂图卡二世的统治下,波希米亚在13世纪是中欧最强大的国家,鄂图卡二世在同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王的战争中战败并被杀害。波希米亚后来在波兰国王文西斯劳斯二世的领导下得以复兴,在卢森堡国的领导下,波希米亚再次成为中欧的一个强国。
1198—1230年,鄂图卡一世王朝 1192年,鄂图卡被皇帝亨利六世授予公爵,并从斯瓦比亚的菲利普王手中获得王位和波希米亚的几乎所有权力,并得到后来腓特烈二世(1212年)的承认。这为后来鄂图卡二世谋求波希米亚独立打下基础。
1253—1278年,鄂图卡二世(大帝)王朝 鄂图卡二世在参加对普鲁士一系列成功的征战中加入了条顿骑士团(1255年),他后来在克莱逊布朗战胜贝罗四世而征服了匈牙利的斯蒂利亚(1260年),但他企图控制波兰和立陶宛的打算失败了。这之后,他利用德国大混乱之机吞并了卡林西亚、卡里奥拉和伊斯的利亚地区。
1274—1278年,同哈布斯堡王朝鲁道夫王的战争 经过一系列失败后,鄂图卡二世被迫放弃他征服的丹纽伯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地区,承认了鲁道夫对波希米亚的摩拉维亚的统治权(1275年),在曼彻菲尔德战斗中,鄂图卡二世被击败并被杀死(1278年8月26日,参见①下文;②第十一章→西欧→德国→鲁道夫一世王朝)。
1278—1305年,文西斯劳斯二世王朝 他于1290年成为波兰国王,并短时间任匈牙利国王(1301—1304年)。他死后,波兰重新获得独立(参见下文)。
1310—1346年,卢森堡的约翰王朝 约翰(德国亨利七世之子)是一位典型的勇敢的战士,他寻找一切机会作战,他总体上取得了成功并为他自己和他的民族增加了优势。他不断同条顿骑士一起攻击立陶宛(1328—1345年),他同法国人联合同爱德华三世作战,但在克勒西战斗中被杀死(参见第十一章→西欧→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克勒西时期)。
1347—1378年,查理一世王朝(也称德意志查理四世,约翰之子) 在其任期内,波希米亚处于繁荣和扩张时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一个强大的国家。
1378—1419年,文西斯劳斯四世王朝(查理之子) 其任期内,波希米亚由于内乱而衰落。
波兰
13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波兰是个弱小、分裂的国家,被其邻国特别是条顿骑士和波希米亚人瓜分。尽管如此,而且国内主要因皇朝继承体制不健全而出现内乱,波兰在14世纪却强大起来。14世纪末,同立陶宛建立联盟,为波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1200—1279年,波兰衰落
1228年,普鲁士条顿骑士团的崛起
1241年,蒙古人入侵波兰(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蒙古军队在欧洲的战役)
1242—1253年,同条顿骑士团的战争 条顿骑士的入侵切断了波兰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1280年)。
1290—1305年,波希米亚统治(参见上文)
1305—1333年,拉迪斯拉斯四世王朝 这时期,波兰从波希米亚人统治中获得独立。此间,条顿骑士经常侵袭波兰。
1333—1370年,卡什米尔(大帝)王朝 他是个勇敢的军人,同大部分邻邦交过战。
1370……1382年,安茹的路易斯王朝 为继承王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路易斯之女雅德维加最终继承了其父的王位(1382—1384年)。
1384—1399年,雅德维加王朝 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同立陶宛的大公雅盖尔洛结婚,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合并了。
立陶宛(1300—1400年)
主要在条顿骑士的推动和影响下,立陶宛在14世纪初形成国家,并在盖地明大公(1316—1341年)的统治下,迅速向东向南扩张,侵占部分俄罗斯的利益。他的继任者对俄罗斯和库曼的鞑靼人发动了成功的战争,扩张到巴尔干和第聂伯河之间的黑海地区。雅德维加死后,雅盖尔洛成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在其任期内持续扩张和繁荣。
俄罗斯
这一时期对俄罗斯来说是衰落的黑暗时期,主要是由蒙古人的征服造成的。
1223年,伽勒伽河战斗 蒙古人第一次入侵(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和蒙古帝国→哲别和速不台的远征)。
1236—1263年,诺夫哥罗德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王朝 亚历山大是弗拉基米尔的尤里二世之侄,是蒙古的封臣(1240—1263年)。亚历山大在伯吉尔·马格纳(参见第十一章→西欧→瑞典→内乱)的领导下,在涅瓦河战斗中,战胜了瑞典人,粉碎了瑞典人征服北诺夫哥罗德地区(1240年7月)的企图。亚历山大在派普斯湖的战斗中打败了条顿骑士团(1242年4月5日)。
1325—1353年,莫斯科的崛起 伊凡一世和西蒙一世成为蒙古的两个主要的封臣,二人同立陶宛进行了许多次战争,成功较少。
1346年,黑死病始于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的黑死病(即鼠疫)扩展到俄罗斯(1353年传播到莫斯科)、埃及和欧洲。
1359—1389年,莫斯科的季米特里·唐斯基王朝 他利用蒙古人钦察汗国的内乱(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钦察汗国),取得了库利克沃战斗的胜利,这是俄罗斯人对鞑靼人的第一次胜利(1380年,参见上文)。由于立陶宛常常同鞑靼人联合,因而,季米特里及其继承者对立陶宛的战争大部分均以失败告终。
匈牙利
匈牙利在中欧起着军事和政治上的领导作用。尽管遭到蒙古人的惨重打击,但匈牙利国王贝罗四世后来还是恢复并加强了其国家的强大。14世纪初,经过一场长期的王朝战争,安茹的查理一世被立为国王。查理及其子路易斯使匈牙利保持了进一步的强大。
1206—1270年,贝罗四世王朝 在蒂萨河战斗(1241年,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蒙古军队在欧洲的战役)中,被蒙古人决定性地打败后,贝罗逃亡到达尔马提亚岛栖身。蒙古人撤走后,贝罗恢复了中央集权并打退了奥地利腓特烈二世的入侵(1246年)。他于1261年击退了蒙古人的第二次入侵,但贝罗在同波希米亚王鄂图卡二世的战争中很少取胜。他的晚年陷入同其子史蒂芬的激烈争吵之中。
1272—1290年,拉迪斯拉斯四世王朝 借助同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的联合,拉迪斯拉斯在曼彻菲尔德战斗中打败了鄂图卡(1278年;参见第十一章→西欧→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同哈布斯堡王朝鲁道夫王的战争)。
1301—1308年,王位继承战争
1308—1342年,查理一世王朝 在其任期的前一段时期,查理被迫对那些难以驾驭的贵族们作战(1308—1323年)。
1342—1382年,路易斯(大帝,查理之子)王朝 路易斯率领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对意大利的征战,巩固安茹人对那不勒斯的统治。他同热那亚联合共同对付威尼斯,迫使威尼斯割让达尔马提亚并俯自称臣(1381年)。他短时期地阻止了土耳其人进入保加利亚的北巴尔干地区(1356年)、在其晚年,路易斯被选为波兰国王,此后,他成为东欧最有力的统治者(1370—1382年)。
1387—1437年,西吉斯孟德王朝 这时,匈牙利王国开始衰落,也是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灾难性的尼科波利斯远征(1390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之后)。
塞尔维亚
13世纪,塞尔维亚只是在为摆脱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帝国的压迫而斗争。14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塞尔维亚在三位军人国王的领导下开始繁荣,14世纪末,随着接连败给奥斯曼土耳其人以及边界地区落入其邻邦之手,塞尔维亚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国。
1254年,被匈牙利击败 失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281年,被拜占庭人击败 德拉甘廷国王被迫退位。
1281—1321年,米尔夫廷(德拉甘廷之弟)王朝 利用拜占庭衰落之际,将塞尔维亚领土扩张到马其顿(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拜占庭帝国→内战)。
1321—1331年,史蒂芬·第切斯基王朝 在库斯坦迪尔战斗中,史蒂芬·第切斯基给拜占庭—保加利亚联军以致命的打击(1330年),从而控制了瓦多尔谷地的大部分地区。
1331—1355年,史蒂芬·杜尚(史蒂芬·乌罗西四世)王朝 他系史蒂芬·第切斯基之子,杀父夺工位。小史蒂芬是塞尔维亚历史上一位最伟大的君主,他利用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完全控制了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塞萨利和伊庇鲁斯和保加利亚,入侵并吞并了部分波斯尼亚领土(1349—1352年)。对匈牙利路易王的胜利,使塞尔维亚吞并了大部分第聂伯河西岸土地,包括现在的贝尔格莱德。为了夺取拜占庭的王位,史蒂芬占领了阿德里安堡并向君士坦丁堡进军,死于途中(1355年)。
1371年,塞纳门(又称马里查河)战斗 土耳其人打败了莱莎一世(1371—1389年)。
1376年,波斯尼亚人入侵 波斯尼亚王特夫特库一世自称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国王,吞并了全部西塞尔维亚领土,包括亚得里亚海沿岸。
1389年6月20日,科索沃之战(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科索沃之战) 塞尔维亚成为土耳其人的附属国。
1389—1427年,史蒂芬·莱莎威切王朝 在尼科波利斯之战(1396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之后)和安哥拉(1402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之战中,塞尔维亚人忠诚地为土耳其人而战。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在13世纪的扩张因败给蒙古人(1241年)而停止。在此后的时间,保加利亚作为拜占庭帝国、塞尔维亚和土耳其的卫星国在巴尔干起着很小的作用。
1197—1207年,卡拉扬王朝 卡拉扬王朝在对塞尔维亚、拜占庭人和远征的拉丁国家的战争中取胜而大大地扩张了其领土,在阿德里安堡战斗中,卡拉扬还俘获了拉丁的皇帝鲍德温一世(1205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拜占庭帝国→阿德里安堡之战)。
1207—1217年,鲍里尔王朝 在菲力波波利斯之战中,鲍里尔被亨利一世率领的东侵十字军击败(帕拉夫迪夫,1208年)。他后来遭伊凡·阿瑟围困而被俘获和推翻(1217—1218年)。
1218—1241年,伊凡·阿瑟二世 在马里查河的克劳科里特萨之战中击败伊庇鲁斯的西奥多(1230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拜占庭帝国→克劳科里特萨战斗)。后来,同尼西亚国王联合围攻阿德里安堡成功。
1241年,蒙古入侵 保加利亚被击败(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蒙古军队在欧洲的战役)。
欧亚大陆·中东
后期的十字军东侵(1200—1396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1202—1204年)
背景(1195—1200年)
1195年,霍亨斯陶芬的雄心 德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里国王企图推翻和吞并拜占庭帝国,同时亨利六世也希望同其父腓特烈(巴巴罗萨)竞争“征服者”称号。
1197—1198年,预先行动 亨利派了一支先遣部队远征,这支部队占领了贝鲁特和其他沿海城市(1198年)。此时,亨利去世,东侵计划停顿。
1199年,教皇再次呼吁 教皇英诺森三世呼吁基督徒再次发动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初侵(1200—1203年)
1200年,领导人 响应教皇号召的人有:香槟的西奥多三世伯爵、路易斯伯爵、鲍德温伯爵及其弟亨利、英法的斗士西蒙·德·蒙特佛特。西奥多是主要的头领,法国的菲利普和英国的约翰没有响应。
1201年,同威尼斯的谈判 西奥多、路易斯和鲍德温同意教皇假道威尼斯到埃及,为此同威尼斯年长的国王恩里科·唐多洛谈判运输25000名远征军到埃及并在那里驻扎三年,条件是付85000马克和一半的征服战利品。
1201年5月,西奥多卒 此后,卡尼法·蒙佛拉特被选为新的东侵军首领,他是斯瓦比亚菲利普王的表弟,是霍亨斯陶芬强有力的支持者。
1201年12月,海格劳会议 菲利普劝卡尼法假道阿德里安堡赴圣地。为此,举行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菲利普、卡尼法、阿列克塞(君士坦丁堡被废黜的国王之子、菲利普的妹夫)、威尼斯的代表(尽管威尼斯的代表同意了这种方案,但一开始并不赞成)。
1202年,威尼斯大会师 是年夏和秋初,东侵部队在威尼斯会师。当东侵军没有筹措到85000马克时,威尼斯提出以帮助其收复扎拉为条件。扎拉曾是威尼斯的属地,后来归匈牙利。教皇同意了这笔交易,但威胁说,对那些屠杀基督同胞的人将开除教籍。
1202年,占领扎拉 东侵军和威尼斯人不顾教皇的反对,占领并洗劫了扎拉城,教皇遂将他们开除教籍。
向君士坦丁堡进军(1203—1204年)
1202—1203年,最后的决定 在扎拉,东侵军首领同唐多洛谈判继续进军君士坦丁堡,阿列克塞参加了远征,并提出请东侵军帮助推翻阿列克塞三世,作为回报他和他的父亲将把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