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

第46部分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46部分

小说: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激烈而又残酷的战争。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崩溃以后,这两支日耳曼人都进入到潘诺尼亚和诺里孔地区。由于这两支日耳曼人之间总是彼此争斗不息,查士丁尼默许伦巴第人进入多瑙河以南地区居住。546—565年,伦巴第人酋长奥多因曾为罗马效力,在意大利进行的哥特战争中,他率领一支伦巴第人组成的部队在纳尔塞斯指挥下参加作战行动(参见第七章→欧洲·地中海→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战争)。
565—572年,阿尔波因统治期 奥多因的儿子阿尔波因发动了一场同格庇迪国王库尼穆德的战争。在战争初期遭到失败以后,他同阿瓦尔人结盟(参见第七章→欧洲·地中海→“蛮族”王国→阿瓦尔人),并于567年再次入侵格庇迪,击败并杀死了库尼穆德,然后强迫这位国王的女儿罗沙穆德同他结婚。伦巴第人与阿瓦尔人而后将格庇迪国夷为平地。阿尔波因似乎对他的这些人数众多、凶猛残忍的阿瓦尔人同盟者有点畏惧,568年,他同阿瓦尔人达成协议:伦巴第人放弃潘诺尼亚和诺里孔,将这些地区交给阿瓦尔人;作为交换,阿瓦尔人帮助伦巴第人向南迁移。
568年,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 整个伦巴第人,其中可能有将近5万名士兵,在2万名撒克逊人的配合下,沿着传统的路线,翻过朱里安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569年,阿尔波因在意大利北部的拉文纳郊区击败了罗马将军龙笈纳斯,并很快蹂躏了整个波河流域。572年,米兰被占领,帕维亚经过三天围攻也陷落。伦巴第人从此开始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定居,将帕维亚作为首都。伦巴第人不久就将罗马军队从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驱赶出去,只有沿海的一些大城市还控制在君士坦丁堡的手中。573年,阿尔波因的妻子罗沙穆德为报杀父之仇,杀死了阿尔波因。但是,尽管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伦巴第人征服意大利的势头仍未减弱。585年,当伦巴第人与罗马军队在意大利交战时,法兰克国王查尔德波尔特进行了干涉。在君士坦丁堡的资助下,查尔德波尔特三次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境内,同伦巴第国王奥底里斯作战,取得了胜利。由于同罗马军队无法进行合作,查尔德波尔特率法兰克军队撤出了意大利。整个意大利地区开始处于一种非常混乱的状态,相对独立的各个伦巴第公国,彼此之间继续争斗不休。
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530—600年)
约530年,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到来 两支新的“蛮族”,各自拥有大队人马,越过多瑙河开始向南迁移。一支是保加尔人,其中包括一些凶猛的都兰骑兵。都兰人来自亚洲,是与匈奴和阿瓦尔人有血缘关系的游牧民族;另一支是斯拉夫人,该民族是印度—欧罗巴人的一个分支,似乎曾经生活于日耳曼地区。阿瓦尔入侵入这一地区后,将保加尔人赶到了欧洲的东南部地区(参见第七章→欧洲·地中海→“蛮族”王国→阿瓦尔人)。斯拉夫人显然不像其他一些日耳曼和蒙古“蛮族”那样凶狠、残忍和富于侵略性。这个民族原生活于喀尔巴阡山区,后来被来自亚洲的入侵浪潮逐渐地赶出了他们的故乡,而被迫向南迁移。斯拉夫人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步兵,稳重而又可靠,特别擅长防御。一些侵袭他们领土的游牧民族,经常强迫斯拉夫人加入他们的军队。因此,斯拉夫人也随着一些“蛮族”开始向南迁移,最初是同匈奴人在一起,以后又同保加尔人在一起,来到了多瑙河南岸地区。
540—600年,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入侵巴尔干 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沿着传统的入侵路线,跨过多瑙河,入侵巴尔干地区,有时甚至跨过海峡入侵亚洲地区。这两个民族的军事力量有时又合为一股联合行动,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独立行动。550年,查士丁尼的侄子日耳曼尼亚斯阻止了他们的一次入侵。在萨尔第卡(索菲亚)地区,日耳曼尼亚斯战胜了斯拉夫人,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559年,保加尔人入侵罗马,对君士坦丁堡造成巨大威胁。已经退隐的贝利萨留又被重新启用,在君士坦丁堡城外,赢得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胜利(参见第七章→欧洲·地中海→查士丁尼与贝利萨留)。数年以后,到578年,大批斯拉夫人开始在色雷斯和希腊的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定居。
阿瓦尔人(550—600年)
约555年,阿瓦尔人进入 欧洲阿瓦尔人属于蒙古人种,与鞑靼人和匈奴人是一个种族。欧洲的阿瓦尔人在460—555年期间可能居住于伏尔加河、卡马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地区,可能是维吾尔人的一部分。当阿瓦尔人在中亚的帝国被突厥人推翻(参见第七章→东亚和中亚→内亚→突厥人崛起)以后,这些阿瓦尔-维吾尔人于555年被迫向南迁移,进入到高加索北部地区。获得查士丁尼资助以后,他们迁移到多瑙河流域,以帮助东罗马同保加尔人和斯拉夫人作战。和他们的兄弟民族匈奴人、保加尔人和突厥人一样,阿瓦尔人的军队基本上都是轻骑兵,主要武器是弓箭。
562—600年,阿瓦尔王国崛起 在他们伟大的酋长拜安领导下,阿瓦尔人不久开辟了一个庞大的帝国。562年,他们在入侵日耳曼时,在图林根地区被法兰克人击退。564年,入侵东罗马帝国以后,阿瓦尔人同伦巴第人结成联盟,摧毁了格庇迪王国(参见第七章→欧洲·地中海→“蛮族”王国→伦巴第人),并于567年占领了他们在现在特兰西凡尼亚的领土。伦巴第人向南迁移以后,阿瓦尔人进入潘诺尼亚和诺里孔地区。除了被法兰克人击败以外,拜安在中欧和南欧地区所进行的作战,绝大部分都取得了胜利。他多次率军入侵东罗马,580年占领了夕米南,并于591—597年间横扫了阿卡亚地区。然而,595—601年,摩里斯皇帝和他的将军普里斯卡斯在黑海与提埃斯河(多瑙河支流,即今匈牙利东部之提萨河―译者注)之间地区,同阿瓦尔人进行了系列的作战,并取得了胜利,阻止了拜安的进一步扩张。不管怎样,到这个世纪末期,拜安在名义上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其范围包括:从朱里安山到伏尔加河;从波罗的海到多瑙河。
东罗马帝国(474—600年)
474—491年,芝诺统治期 芝诺是一个出色的伊索里亚将军,他继承利奥一世而成为东罗马皇帝。475年,利奥的遗孀维丽娜同他的兄弟巴西里斯卡斯联合起来反对芝诺,将他驱逐到伊索里亚。但是,第二年,芝诺又重新夺取了皇位,并平息了这次叛乱。为了解除东哥特的威胁,他挑拨狄奥多里克·斯特拉波与狄奥多里克·阿马尔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彼此对抗,而后他乘机入侵意大利(参见第七章→欧洲·地中海→罗马与“蛮族”→东罗马)。
491—518年,阿纳斯塔西乌斯统治期 阿纳斯塔西乌斯以前是一个文职官员,是一个能力出众、朝气蓬勃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不久就经历了一场由芝诺的兄弟罗恩笈那斯发动的内战。
492—496年,伊索里亚战争 尽管在名义上伊索里亚是东罗马帝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尽管伊索里亚人在东罗马军队中占有很大比例,且很多人身居要职,但是位于偏僻山区的伊索里亚实际上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阿纳斯塔西乌斯直接指挥军队同罗恩笈那斯领导的伊索里亚人作战,企图彻底征服这一“蛮族”。他集中了一支主要由哥特人组成的部队,493年在科塔阿亚姆(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屈塔希亚地区)会战中击败了伊索里亚人,并将他们赶回位于安纳托利亚中南部的山区。伊索里亚人还是继续同东罗马军队交战,结果屡战屡败,最后,其要塞全部被摧毁。
502—506年,同波斯的战争 尽管这场战争实质是为了防止波斯通过科尔基斯(拉齐卡)向黑海方向扩张,但其大部分作战却是沿着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这两个国家的边境展开的。波斯军队入侵罗马的保护国亚美尼亚,攻占了其主要城镇狄奥多西奥波利斯(今埃尔泽拉姆);随后又在罗马的保护国美索不达米亚取得胜利:经过三个月的围攻,占领了阿米达(今迪亚巴克尔)。然而,他们在埃德萨(今乌尔法)地区被击退,以后双方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基本停止,主要是进行一些远程奔袭作战。东罗马军队收复阿米达后,双方开始议和,罗马与波斯之间的边界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507—512年,阿纳斯塔西乌斯加强防御 为能同波斯在尼西比斯的要塞进行对抗,507年,阿纳斯塔西乌斯在尼西比斯西边不远处的达拉斯也构筑了一个坚固的要塞。不久,斯拉夫人和保加尔入侵袭色雷斯。为阻止他们继续扩张,阿纳斯塔西乌斯从黑海到普罗普提斯(马尔马拉海)构筑了一堵“阿纳斯塔西乌斯城墙”,这堵石墙横跨半岛一条通往君士坦丁堡的数公里长的狭长通道。
514—527年,查士丁统治期 查士丁曾是名将军,参加过伊索里亚同波斯的战争。他可能具有哥特人与斯拉夫人混合血统。查士丁统治期特别值得注意,因为他的侄子查士丁尼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查士丁去世前,另一场同波斯的战争已经爆发,部分是因为宗教上的原因,另外还因为当时一些“蛮族”经常沿着高加索通道侵入罗马和波斯两个帝国,双方在防守这一通道的义务方面发生了争执。在早期罗马与波斯达成的协议中,罗马同意向波斯的守备部队以及在里海门户(今阿尔巴尼亚境内)和高加索门户(伊利比亚)的要塞提供援助。但罗马没有交出他们的资助费,这激怒了波斯国王喀瓦德一世。
查士丁尼战争(527—565年)
527—565年,查士丁尼统治期 查士丁尼是查士丁的侄子,他是东罗马或拜占庭帝国最著名、最卓越的皇帝。他曾有恢复古罗马帝国辉煌的梦想。
地图01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第一次波斯战争(524—532年)
524—528年,波斯占据优势 战争初期,喀瓦德在他的阿拉伯附庸赫拉部落的阿尔·蒙德赫尔帮助下,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作战发展非常顺利。然而,强有力的罗马边境要塞守备部队进行了成功的防御,阻止了他的进攻。罗马军队也击退了波斯军队对拉齐卡(科尔基斯,或称西格鲁吉亚)的进攻。
529—531年,贝利萨留崛起 战争后期的几年中,年轻的色雷斯将军贝利萨留(505—565年)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功绩。529年,他率领一支部队对波斯所属的亚美尼亚进行了一次远程奔袭,取得了成功。530年,他作为罗马在东方战线的指挥官,率领一支25000人的军队,在德拉会战中击败了拥有4万人的波斯一阿拉伯联军。在这场会战中,他制定了一个高超的积极防御计划,将其步兵布署在整个战线的中心位置,占领防御阵地,并且在阵地的前面掘有壕沟;而骑兵则位于两翼,当战斗达到高潮时突然出击,对敌实施包围。第二年,他连续几次击退波斯军队对叙利亚的进攻,但在卡利尼坎地区被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击溃,不得不将其疲惫不堪的部队撤至幼发拉底河畔的苏拉,在该地顽强进行抵抗,粉碎了波斯人的多次进攻。因此尽管他在这场作战初期遭到失败,但最终却赢得了荣誉。波斯军队的进攻被挫败以后开始撤退,不久双方讲和。这场战争双方不分胜负,最终结果是:东罗马加强了对原来就已经占领的拉齐卡的控制,但同时也同意提供贡金,以资助波斯防御高加索通道的要塞。
532年,君士坦丁堡发生“尼卡”(胜利)起义 正当贝利萨留准备率领一支远征部队开往非洲以结束同波斯的战争时,君士坦丁堡发生了一次起义,几乎推翻查士丁尼的统治。坚强的皇后狄奥多拉力劝皇帝放弃逃跑的打算并采取果断措施,贝利萨留和将军纳尔塞斯、孟达斯立即采取军事行动,率领3000人马迅速镇压了起义,这才挽救了犹豫不决的查士丁尼。在这场斗争中,有大约3万名起义者被杀。
查士丁尼远征非洲(533—534年)
533年,贝利萨留远征 因为宗教和政治上的原因,查士丁尼决定远征非洲,讨伐汪达尔人。贝利萨留组成一支陆海联合部队,其中陆军包括1万名步兵、5000名骑兵,分乘500艘小船,在由2万名水兵、92艘战船组成的舰队护送下,开往非洲。他得到意大利统治者、狄奥多里克的女儿阿马拉苏恩达的许可,使用西西里作为自己的中间补给基地,因此,当他的部队到达这一地区以后停留了一段时间。与此同时,汪达尔国王盖利默的兄弟特扎佐恩(扎诺)率领5000汪达尔士兵远征萨底尼亚(撒丁),以镇压那里出现的由查士丁尼挑起的叛乱。
533年9月13日,德西蒙之战 9月初,贝利萨留在瓦达海角登陆,立即向北机动,直趋迦太基城。盖利默企图在离迎太基约16公里的一个隘路处,对贝利萨留的部队进行伏击。然而,由于其部队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协调,加上贝利萨留太谨慎小心,这次进攻被击败,并遭到惨重的损失,汪达尔士兵四处逃散,进入了沙漠地区。贝利萨留立即围攻迦太基城,没遭到激烈抵抗,于9月15日攻陷该城。盖利默在布拉里吉亚集中起残余部队,并派人去催促特扎佐恩迅速率军回救。几个星期以后,特扎佐恩返回。
533年12月,特里卡米龙之战 加上前来增援的特扎佐恩部队,盖利默已经集中起一支大约有5万人的军队,其中大部分是骑兵。他率领这支军队开始向迦太基方向机动。贝利萨留立即率军迎战汪达尔人,他亲自率领骑兵部队在前方开路。他发现汪达尔人的部队正分散在一条小溪的岸边,没有充分的战斗准备。贝利萨留不等他的步兵部队到达,立即率领骑兵部队发起冲击,尽管他的兵力几乎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但是,这次攻击完全攻敌不备,使敌人陷人极度的混乱之中。步兵部队一到达,他就开始发起全面进攻,占领了汪达尔人的营地。特扎佐恩被杀,汪达尔军队全部逃散,盖利默逃走。534年3月,盖利默投降,这个汪达尔王国也从此灭亡。盖利默及大批汪尔人战俘被带回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对贝利萨留所取得的成功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