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纳斯管理帝国的西部,其本人亲自率军向东挺进,进入伊利里亚。在途中,他击败了入侵的夸地人和萨尔马希亚人。
282—283年,同波斯的战争 卡鲁斯在美索不达米亚击败了波斯的巴赫拉姆一世之后继续进军,在波斯首都泰西封附近再次击败波斯军队,并占领了泰西封城。随后他继续向底格里斯河东部地区机动,可能企图劫掠整个萨珊帝国。不久,他奇怪地死去——据说是遭雷击而死,但也很可能是被谋杀。罗马军队现在由卡鲁斯的小儿子纽米立亚纳率领,向底格里斯河方向撤退。
283—284年,卡利纳斯和纽米立亚纳共同统治期 284年,在军队返回欧洲的途中,行进至查尔西顿附近时,纽米立亚纳被谋杀。这次谋杀明显是由近卫军指挥官阿里亚斯·阿波尔组织的。与此同时,在帝国的西部,卡利纳斯得知他父亲死后立即登基成为罗马的新皇帝。
284年,戴克里先被选为皇帝 纽米立亚纳一死,帝国常备部队的指挥官伊利里亚人盖尤斯·A.V.戴克里先就被军队推举为皇帝。他立即惩办刺杀纽米立亚纳的凶手,并亲手杀死了阿波尔。
284—285年,卡利纳斯与戴克里先之间的内战 卡利纳斯率军迎战戴克里先军队,两军在摩西亚相遇。在初期的一些作战中,卡利纳斯具有一定的优势, 占据了主动。在决定性的马古斯(莫拉瓦河)之战中,双方的斗争达到了高潮。卡利纳斯再次在战斗中占据了主动,而恰在此时,他可能被他手下的一名军官谋杀。285年,戴克里先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
284—305年,戴克里先统治期 也许还没有人注意到,戴克里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可与奥古斯都(此指屋大维——编者注)相持并论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他的那些杰出的伊利里亚前辈,如克劳狄、奥勒良、普洛巴斯和卡鲁斯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在他统治期间又有很大的发展。毫无疑问,罗马帝国还能持续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他在政治、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功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他在政治、行政管理和军事诸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他将军事组织完全从政府机构中分离出去,第一次要求地方驻军指挥官服从当地政府行政官员的领导。他彻底改组了军队,大量裁减了军团数量。同时,他又极大地加强了边境防御体系,使在最近十年内屡屡遭受“蛮族”严重侵犯的边境得到了巩固。到他统治的末期,那些“蛮族”发现,在罗马及其殖民地的边境线上,布满了要塞、堡垒、军营和石墙,要想突破这些防御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86—292年,帝国管理体制的重组 戴克里先确信,帝国的庞大规模,加上来自外部敌人的威胁,在行政和军事方面的责任和负担,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的能力。据此,他将帝国划分成两个基本部分:东部和西部,分别各由一个皇帝统治,他们均称为“奥古斯都”。同样,每个皇帝均配一个经过认真挑选的助手,做帝国省区的总督,称为“恺撒”。一个“奥古斯都”统治的帝国领土,大约有一半直接由“恺撒”控制。这就意谓着帝国被划成了四个行政区,并有四支基本相同的军队以防止外敌入侵和维护国内稳定。此外,认真选择奥古斯都的助手,是想保证帝国政权有秩序、平稳地过渡,而不像在以前数个世纪所发生的那样,一旦皇帝去世,常常会爆发内部的暴力冲突。戴克里先逐步地完善这个新的体制,使之更为有效。286年,他首先选择能力出众的将军M.A.法列里亚斯·马克西米安作为“奥古斯都”,成为与自己相类的共治者,统治帝国的西部地区;他本人保留东部地区,定都于小亚细亚的尼科米底亚。数年以后,到292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选择了两位将军:盖尤斯·加列里阿·瓦勒里亚斯和弗拉维亚斯·瓦勒里亚斯·君土坦西阿,分别作为他们的助手,即“恺撒”。他们四个人各指挥一支帝国军队。戴克里先直接控制色雷斯、埃及和亚洲;加列里阿主要负责管理伊利里亚和多瑙河边界,定都于夕米南(位于今南斯拉夫境内贝尔格莱德附近);马克西米安直接控制意大利和非洲,定都于米底奥兰努姆(今米兰);君士坦西阿统治高卢、不列颠和西班牙,首都设在奥古斯塔特列维罗拉姆(即特果尔)。为避免使用罗马作为首都,戴克里先降低了元老院和近卫军的重要地位。尽管他们只是分别管理整个帝国的责任,但两位“奥古斯都”和两位“恺撒”,在他们各自的统治区内都是至高无上的国君。戴克里先的助手们都把他看作是最高统治者,因此在他统治期内,在这种分工合作、分散控制权力的体制下,他们彼此之间没有发生勾心斗角的事件。但是,尽管这种体制解决了帝国面临的最紧迫的新问题,但它却存在着两个主要危险:一、在这样多个统治者的情况下,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和;二、四个统治者都有自己的宫廷,行政费用剧增,帝国的经济负担加重。这两种危险不久就变成了现实。
286年,高卢地区出现反抗 这次反抗被罗马在哥斯萨芮孔(布伦)的舰队指挥官卡劳色斯很快镇压下去。
287—293年,卡劳色斯叛乱 卡劳色斯可能负责帝国北部海岸的防御,主要是对付日耳曼海盗,他通过劫掠日耳曼海岸成了暴发户。287年,他突然自称为“奥古斯都”,同马克西米安和戴克里先公开对抗,在整个高卢北部地区和罗马的不列颠行省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君士坦西阿率军同卡劳色斯进行了五年激战。294年卡劳色斯被其助手阿尔勒克图谋杀,不久君士坦西阿平息了这次叛乱。
294—296年,埃及动乱 一个叫做阿恰尔勒的篡权者,在亚历山大城称帝,控制了埃及的北部地区。戴克里先亲自率军平叛,经过八个月的围攻,296年占领了亚历山大城,并处决了阿恰尔勒。然而,埃及的南部地区,或称上埃及地区,由于一个“蛮族”波勒麦斯人的入侵,仍然处于动乱状态。波勒麦斯人可能发源于纳比亚南部地区,他们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不断对上埃及地区进行袭扰。戴克里先帮助上埃及军队和纳比亚军队击退了这些掳掠者,并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
295—297年,平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 毛里塔尼亚的沿海地区,遭到来自内陆沙漠地区和山区的一些“蛮族”的蹂躏和劫掠。马克西米安率军进到非洲西北部地区,将这些入侵者赶回到他们在沙漠和山区的要塞。然后他分步骤、有组织地开始对山区进行整顿。他首先占领了这些“蛮族”人的要塞区,而后把他们迁出这一地区,安顿他们到帝国的另一地区居住。
298年,阿勒曼尼人入侵高卢 这支庞大“蛮族”军队刚刚进入高卢境内,立即遭到君士坦西阿的抗击。在林哥尼斯(今朗格勒)地区和维恩多尼萨(今瑞士的温迪施)地区,君士坦西阿将他们彻底击败。
295—297年,波斯战争(参见第六章→西南亚→波斯萨珊王朝→波斯同罗马战争)
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 随着罗马帝国的组织、法律、法规在内部各省区的建立和健全,其内部基本保持稳定,在边境地区也消除了外敌的威胁,戴克里先决定退位,按照他原来的设想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他说服了有点不愿离开王位的马克西米安同他一起退休。戴克里先生命的最后八年时间,是作为一个绅士农场主在亚得里亚海达尔马堤亚海岸的萨洛纳(今斯普利特附近,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度过的。在这段时期的生活中,他充分认识到,他的有规则地交接政权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
罗马军事体制(300年)
罗马早期的力量和辉煌,来自于良好的军事体制,这种体制无论在技能方面还是在效率方面,都是任何外敌不能比拟的。罗马帝国军事体制的一些具体内容,在公元开始后的头三个半世纪内,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变化是正常的和革命性的,另一些则是由于内部压力造成的,还有一些是受对手的影响。罗马军事体制的优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按照实际需要,不断地探讨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这也是罗马帝国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重视传统,但他们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使传统的东西能不断地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从大约公元前50年起,一直到300年,罗马军事体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个事实即反映出在这一时期军事技术没有什么发展,同时也说明了罗马共和国时期所采用的军事体制确实是完美无缺的,它使战争艺术和作战科学完全适应了军事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
奥古斯都的军事政策
奥古斯都奠定了军事政策的基础。这个基础是稳固的,以致于其继承者难以有新的改变和发展。这个政策最基本的观点是:帝国的安全既取决于军事上的优势和军事体制的合理,也取决于经济基础。罗马帝国已经变得十分庞大,由一个人或一个行政系统来管理已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军队只用来防守边境和维护国内的稳定。奥古斯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军队的规模,以减轻帝国的经济负担。通过提高部队的组织性和士兵的作战技能,一支小型高效的军队能够完成基本的防御任务。30万人的军队是不多的,从它的规模和在帝国大约5000万人口中占的比例来看,以及考虑到边境四周大量的好战敌人的存在,这支军队是不算大的,同时也能完成防御任务,因此它是合理的。
奥古斯都所认识的军队的经济方面,我们现在通常称为“经济效能”。其继承者几乎没有例外地坚持了这一原则。即使在帝国的边境看起来已面临着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坚信,罗马的军事力量能够战胜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没有必要大规模地扩建军队。随着外部威胁的增大,军队的规模也随着相应地增大。但是在4世纪中叶,军队的规模与这以前或以后任何一个时期相比,都达到了最低水平。
奥古斯都为了把帝国的安全与经济的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曾按照“经济效能”的合理比例关系制定了军事方针。在他的领导下,除保留1万名罗马近卫军负责维护国内安全外,军队的25个军团全部分散部署在边境上,为此他修筑一套优质道路网,使军队在遭到外来威胁时能够从一个地区迅速机动到另一个地区。
奥古斯都军团
奥古斯都标准的军团有6000人,由传统的10个支队组成。似乎第一个支队和第十个支队各有1000人,其余8个支队各有5U0人。这样编组的原因我们不是很清楚,也可能更普遍的编组形式是每个支队均为600人。指挥官多于恺撒时期。奥古斯都有25个这样的军团,全部部署在帝国的边境地区。
士兵需要服20年兵役,这有点例外。在兵源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大多数新兵都是老兵的后代。尽管奥古斯都禁止其士兵结婚,但他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他们组成家庭。在军团的营地内或其附近地区,总是居住着很多士兵的家庭。士兵的私生子和那些随军家属,到老兵被解雇时总会成为合法的家庭。部分老兵通常能够在他曾防守的边境地区获得一块土地,因此老兵的儿子更希望在他父亲的老部队服役。
军团的士气依靠纪律、严格的训练和集体团结精神来维持。集体团结精神对于维持军团的士气具有很大的作用,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是这个有着几百年传统、几乎是不可战胜的战斗集体中的一员。
同过去一样,训练和纪律是严厉、严格和有效的。训练水平和纪律的标准,在这一时期以及后来的时间里有些起伏波动,但与前一时期相比,毫无疑问是降低了。不过无论怎样,即使处于最低点时,其训练水平和纪律标准也高于其他水平,这是罗马的敌人所不能达到的,因而在罗马广大的边境地区保持了对敌人的优势。
帝国军队的辅助部队
为了支持部署在边境地区的25个军团,奥古斯都建立了一支规模与之相当的辅助部队,总共有大约15万人,包括弓箭手、投石兵、轻步兵和骑兵,他们大多是从帝国以外的未开化或半开化的“蛮族”部落中征募来的。
辅助部队士兵的报酬少于正规军团的士兵,他们的服役期为25年,服役期满后,自然就会成为罗马公民。有时,一名辅助部队的老兵在土地和薪金方面所得到的补偿,基本上与正规军团的士兵相同。
开始时允许辅助部队保留其部落组织和头领,除了个别的部队如弓箭手、轻步兵通常来自于帝国的东部地区以外,辅助部队通常从帝国以外的地区征募,并且在他们的常住地附近服役。后来发现这样很可能导致他们反叛和兵变,奥古斯都规定“蛮族”人辅助部队必须调离故乡去守卫别的边境地区,并按罗马的规定改造其部落组织,掺进其他部落的人来冲淡原部落的成分。
图拉真时期,为防止“蛮族”人辅助部队反叛,还采取了一些进一步的措施:在辅助部队中各个民族完全打乱原来的组织,实行混合编组;不再使用“蛮族”部落的头领来作辅助部队的指挥官。结果,民族的狂热被集体团结精神所取代。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促进辅助部队向正规部队方向发展,同军团的支队相差不多。这些常备军之间逐渐趋向一致,辅助部队也列入军队的编制序列。3—4世纪,辅助部队的永久化和正规化,使得由罗马化的“蛮族”组成的辅助部队与罗马正规军团之间的差别基本消失,辅助部队士兵的军饷也有所增加。
早在奥古斯都在位时期,罗马人为其所组织的“蛮族”人辅助部队进行编组,加以训练和提供装备,所有这些,有时反而被“蛮族”人用来反对罗马人。一些被遣散的辅助部队士兵和逃兵参加了“蛮族”人对罗马边境的袭击。“蛮族”人的军队在跟罗马军队作战中也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经验。他们不断改进作战方法,最后终于推翻罗马帝国。不过,罗马人毕竟在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结构又相当严密,加之许多卓越的罗马将领具有高超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因此罗马帝国还是苟延残喘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