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0年1月4日,政变 毛里塔尼亚总理穆罕默德·库奥纳·乌尔德·每达拉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穆罕默德·马赫穆德·乌尔德·路里总统。路里接替萨利克担任总统,执政期仅为六个月(1979年6月4日)。
1981年3月16日,未遂政变 毛里塔尼亚的军人流亡分子阴谋发动政变,但被军事政府挫败了。毛里塔尼亚政府指责摩洛哥支持了这起未遂政变,因为摩洛哥反对毛里塔尼亚从撒哈拉撤军。
1989年4—8月,与塞内加尔发生边界冲突 在与塞内加尔发生一场短暂的贸易战(1月)之后,毛里塔尼亚的边境警察又打死了塞内加尔的两名农民(4月9日),两国发生边界暴力冲突。双边不断发生摩擦,暴力冲突不断,至少造成300人死亡和30万名难民(4—8月)。毛里塔尼亚与塞内加尔断绝了外交关系(8月)。此后,两国虽然停止了暴力冲突,但遗留的问题一直到1991年仍未解决。
尼日尔
1976年3月15日,政变
1983年10月6日,未遂政变 忠于赛义尼·孔切总统的部队轻而易举地挫败了一起政变。
1989年5月,与图阿累格分裂主义分子发生冲突 图阿累格游牧民族在尼日尔北部的奇银塔巴拉丹附近与政府军部队发生冲突(5月初)。当局报道说有6个士兵和31个图阿累格人死于冲突,但据国际新闻报道,政府军在报复行动中至少打死数百名图阿累格人(6—8月)。毛里塔尼亚政府邀请国际大赦组织对此进行调查(9月)。
尼日利亚
1975年7月29日,政变 雅库勃·戈翁将军在一起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穆里塔·拉鲁法·穆罕默德准将取而代之,成为总统。
1976年2月13日,未遂政变,总统被杀 政府军挫败了一起军事政变。但叛乱分子暗杀了尼日利亚国家总统穆里塔·拉鲁法·穆罕默德上将。奥卢塞贡·奥参爵中将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3年12月31日,政变 穆罕默德·布哈里准将发动一起军事政变,推翻丁谢胡·沙格利总统,从而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文人统治。
1985年8月27日,政变 易卜拉欣·巴班吉达少将发动政变,推翻了布哈利将军。这是尼日利亚20年内发生的第六次政变。
1989年5月,大规模骚乱 政府残暴的措施导致了大规模骚乱(同年5月下旬)。政府进行了大规模逮捕,并将六所大学关闭了一年之久。
1990年4月22日,未遂政变 对现政府不满的军官们在吉迪思·奥尔卡少校的领导下,企图发动政变,推翻巴班吉达将军。忠于巴班吉达将军的军队挫败了此次政变并恢复了秩序。奥尔卡少校和其他42名同谋犯审讯后被判处死刑(7月27日)。此次政变的导火线,是在内阁大改组中(1989年12月29日)解除了基督教德多姆卡特·雅赫·巴利中将的职务。此举导致了人们担心武装力量可能“穆斯林化”。
塞内加尔
1981年7月30日,支持冈比亚 塞内加尔派部队支持冈比亚政府,镇压了一起政变。
1989年4—8月,与毛里塔尼亚发生边界冲突(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西非→毛里塔尼亚)
1990年5月18—22日,与几内亚…比绍发生边界冲突 由于领土纠纷,导致了两起大规模的边界冲突(5月18—19日和5月22日),塞内加尔部队越过了边界。在两国同意从边界地区撒军以前,双方均有几名士兵被杀。
1990年6月19日,遭到卡萨芒斯河民主力量运动游击队的攻击 卡萨芒斯河民主力量运动游击队袭击了塞内加尔安全部队,打伤了九名塞内加尔人。
多哥
1978年6月19日—1979年8月14日,向扎伊尔派遣维和部队
南非
莫桑比克
1975—1991年,游击战争 莫桑比克政府军不断镇压民族抵抗运动组织。该组织从1984—1985年以来一直受到南非的支持。结果许多民族抵抗运动组织的部队转而进行恐怖主义活动并开始到处进行抢劫,为其活动筹集物资。为了保证从莫桑比克到苏法拉铁路的畅通,自1980—1981年以后,津巴布韦在莫桑比克部署了数千人的军队。莫桑比克也向非洲国民大会的军事力量提供了援助(当时非洲国民大会在南非是非法组织)。到1990年下半年,据估计,战争町能造成约60万人死亡,另外至少60万人死于由于战争而造成的饥荒。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
1975年12月17—19日,未遂政变 一些对现政府不满的军官和政客企图发动政变,但经过两天的流血战斗,政变被挫败了。
1984年3月16日,与南非达成《恩科马蒂协议》 莫桑比克民族抵抗组织、莫桑比克总统萨莫拉·马切尔和南非总统博塔强行通过了一项协议,同意莫桑比克停止向南非的非洲国民大会提供援助,南非也停止支持莫桑比克民族抵抗运动组织。南非在其中还做了什么交易,未向外界透露。
1986年10月19日,马切尔总统在一次空难中身亡 总统乘坐的飞机在南非坠毁,机上的所有人员,包括总统和25名随行人员全部遇难。非洲国民大会指责南非在飞机上做了手脚。若阿金·希萨诺继任总统之职。
1989年5—9月,政府改革 鉴于1988年末至次年初游击队连连取胜这种形势,希萨诺总统采取了新的政策。政府一边逐步从马克思主义一党制向多党制自由经济过渡,一边向苏法拉省的游击队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1990年7—12月,和平建议 莫桑比克民族抵抗运动组织领导人对希萨诺政府的改革作出了一些反应。政府与游击队的代表在罗马进行会晤(7月),经过三星期的谈判,达成协议,同意实施部分停火(12月),为1991年的全面停火带来了希望,也成为莫桑比克和平的契机。
莱索托
1982年12月9日,南非袭击驻莱索托的非洲国民大会基地 此次袭击打死了一些非国大的游击队员,也造成数名平民伤亡,(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南非→南非共和国)
津巴布韦—罗得西亚
1975—1976年,游击战争 罗得西亚参加交战的有两支反对伊恩·史密斯总理及少数白人政府的主要力量:乔施西·恩科莫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和罗伯特·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民族联盟。从1975年以来,恩科莫与史密斯一直在进行谈判。但谈判未取得成果,恩科莫发动游击战。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大,有时甚至打到邻国赞比亚。恩科莫和穆加贝双方都得到了苏联的援助。西方民主国家对史密斯施加了外交压力和进行经济制裁,迫使他原则上接受了大多数人管理罗得西亚的方案并安排大选。佐雷瓦主教反对史密斯少数白人统治。政府的温和派领袖在大选之前回国,以推动罗得西亚的民主进程(1976年10月)。
1979年4月17—24日,穆佐雷瓦在大选中获胜 在恩科莫和穆加贝都进行抵制的情况下,穆佐雷瓦主教在大选中获胜。但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和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两个组织继续进行游击战争。
1979年9月10—24日,伦敦会议,建立英国统治 为了稳定津巴布韦局势,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面干涉。各党派都同意恢复罗得西亚殖民地的地位,恩科莫和穆加贝接受了大选的条件。
1980年2月27—29日,穆加贝在大选中获胜 罗伯特·穆加贝的津巴布韦民族联盟党在大选中获胜,赢得了议会中大部分席位。
1986年,马塔贝莱兰发生骚乱 恩科莫的津巴布韦人民联盟党在津巴布韦西南部的马塔贝莱兰有广泛的基础,但受到了津巴布韦民族联盟党国家政策的种种限制。因此,该组织在这一年经常与安全部队和津巴布韦武装支持者们发生冲突,有几次几乎走到了内战的边缘。尽管到1986年下半年战斗已基本停止,但危机并没有结束,直到1987年12月,津巴布韦人民联盟党与津巴布韦民族联盟党才达成协议,进行合并,使局势有所好转。
南非共和国
1975—1982年,南非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作战 南非部队在安哥拉发动几次大规模的行动,以支持约纳斯·萨维比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的部队。同时,它在纳米比亚发动了一系列进攻,对在纳米比亚北部和安哥拉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基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南非→纳米比亚)。
1976年6月16日,莱索托事件 群众在莱索托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保安部队在约翰内斯堡外的西南区向示威游行群众开枪射击,打死了数十人。此次事件引起为期三个星期的骚乱和抗议活动,后来才逐步恢复了于静。
1976年6月……1991年,城区发生暴力冲突 莱索托事件后,南非主要大城市的郊区黑人居住区连续发生大规模的骚乱。黑人不断进行示威游行和暴力骚乱,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到1989—1990年,随着种族隔离政策的解除,黑人反对白人统治的抗议活动也逐渐减弱。然而,非国大及其有时更温和的民主联合阵线盟友与亲西方的祖鲁族的英卡塔组织(其领导人是祖鲁族首领加齐沙·布特莱齐)之间的民族矛盾更加剧了两派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南非黑人之间不断的暴力冲突。一些冲突造成地区性内战,特别是在两派黑人混居的纳塔尔省就更加严重。据称,到1990年12月,南非黑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已造成4000人死亡,而且,在1991年死亡的人数还在继续上升。
1976—1981年,黑人家园宣布“独立” 南非的四个黑人部落家园宣布独立。它们是:德兰斯凯(1976年10月26日)、博普塔茨瓦纳(1977年12月6日)、文达(1979年9月13日)和西斯凯(1981年12月4日)。这四个地区在理论上从南非独立出来,但实际上,它们在财政、技术和军事上都必须依靠南非。另外,黑人组织领导人,特别是非国大的领导人都指责,这一行动是在分裂南非和挑起黑人组织间的争端。除南非外,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它们是主权国家。
1981—1982年,进入莫桑比克镇压抵抗运动 南非的军队对驻在莫桑比克的非国大武装力量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扫荡。
1982年12月9日,进入莱索托,镇压抵抗组织 南非对驻莱索托的非国大武装力量进行扫荡。他们在一个居民区发现了非国大的一个司令部,杀死了一些非国大的游击队员,但也造成了数名平民死亡。
1983年5月20……23日,恐怖主义分子发动袭击,南非发动空袭进行报复 一枚炸弹在南非空军司令部附近爆炸,造成18名平民死亡和200多人受伤(5月20日)。南非空军对设在莫桑比克马托拉的非国大基地进行了报复性空袭。莫桑比克指责此次空袭摧毁了当地大量的民房和民用商业设施。但南非却宣称,他们击中了非国大设在那里的游击队营地。
1983年12月6日—1984年1月8日,南非军队在安哥拉镇压抵抗运动 南非军队对没在安哥拉南部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营地进行扫荡,肃清这一地区的抵抗组织。此前,游击队曾计划以此为基地,到纳米比亚进行游击活动。南非军队继续发动进攻。在库维莱地区,南非的军队击败了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安哥拉和古巴联军,杀敌324人,己方也有21人伤亡(1月3—5日)。
1984年1月17日—3月16日,与莫桑比克达成协议 南非与莫桑比克互派代表,到科马蒂河的科马蒂港进行会晤。经过反复的谈判之后,双方都同意停止支持对方领土上的抵抗组织活动。
1984年1月31日,南非开始从安哥拉撤军
1984年2月23日,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实施停火 南非政府与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领导人萨姆·努爵马达成协议,同意在纳米比亚实施停火。
1985年7月20日—1986年3月7日,南非进入紧急状态 鉴于南非的保安部队越来越难以控制黑人居住区这一情况,南非总统博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赋予其保安部队以“特别权力”。此举引起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作出反应,宣布对南非进行经济制裁(1985年7月31日)。南非被迫宣布解除紧急状态,并释放了近7000名被扣押者。
1986年5月19日,南非向非国大的游击队营地发动进攻 南非的空军和陆军的特种作战部队向设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赞比亚三个邻国的非国大游击队营地和据点发动进攻。
1986年6月12日,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政府赋予保安部队全权,镇压示威和骚乱。
1988年2月10日,博普塔茨瓦纳发生政变 一群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卢卡斯·曼古波总统。南非出兵干涉,打败了反叛分子。
1990年2月2日,非国大成为合法组织 南非宣布,承认非国大、南非共产党和其他33个反种族隔离的组织为合法组织。此后,德克勒克总统还释放了监禁的非国大组织领导人曼德拉(2月11日)。此举在早先已宣布独立的三四个黑人部落家园引起了骚乱,那些已分离的反种族隔离部落纷纷要求与南非重新合并。
1990年4月,空军司令部遭袭击 设在比勒陀利亚的南非空军司令部遭到皮特·鲁道夫领导下的极右主义分子的袭击。叛乱分子携带着自动步枪潜逃,鲁道夫后被抓获(9月)。
1990年5月4日,《赫罗特·斯胡尔备忘录》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在曼德拉的支持下,非国大和南非共产党宣布将开展有限度的暴力活动,努力争取解除国家紧急状态。紧接着,非国大和南非共产党宣布《比勒陀利亚备忘录》(8月8日),重新宣布进行武装斗争。
1990年7—9月,因卡塔在外瓦尔地区发动进攻 因卡塔武装分子发动进攻,巩固他们在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附近的黑人区据点,结果造成800人死亡。非国大对此提出抗议,随即有8万多人聚集在因卡塔移民劳工居住区,举行抗议活动。
1990年9月15日,政府对此作出反应 为了制止黑人与黑人之间的暴力冲突,政府开始实施代号为“铁拳”的行动。政府宣布15个区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实施宵禁并允许警察在汽车上架设机关枪。紧急状态于数星期后宣布取消。
纳米比亚(西南非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联邦将原德国的殖民地——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盟,即后来的南非共和国托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取代南非管理西南非洲,但南非仍对该地区继续进行统治。该地区的人民对南非在西南非洲的统治越来越不满。当地人民自发地组织成立了争取独立的西南非洲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