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

第304部分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304部分

小说: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5年3月25日,顺化易手 这个前王国首府被放弃,使北越军队控制了承天省。
1975年4月1日,岘港易手 尽管计划坚守这座南越第二大城市,但南越军队只进行了微弱抵抗。第二天,第三大城市归仁也同样被放弃(4月2日)。
1975年4月9……22日,昆禄的战斗 经过激战,双方都遭受严重伤亡。该城几次易手,南越军队最终放弃了该城。
1975年4月21日,阮文绍辞去总统职务 副总统陈文香被指定接任总统职务。
1975年4月27日,陈文香辞去总统职位 因拒绝和北越谈判,他辞去总统职务,由杨文明中将接任。
1975年4月30日,南越向北越投降
老挝
在日内瓦会议(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印度支那→日内瓦会议)上,老挝宣告独立(1949年7月19日),并被承认为一个中立国。不过老挝还是成了大动乱的中心。苏联人和中国都支持巴特寮。由于这个国家已陷入三派武装混战中,美国暂时停止了对老挝皇家陆军的支持。三派武装包括富米·诺萨万将军领导的右派军队,首相棱发那·富马亲王领导下的中立派军队以及梭发那的同父异母兄弟苏发努冯亲王领导下的共产党巴特寮的军队。老挝中北部的查尔平原地区成了多数战斗的竞技场,这些战斗演化成了许多没完没了的冲突。巴特寮不断升级的进攻,促使5000名美军驻扎在泰国(1962年5月19日)以保护这个国家的边境。使命完成后,美军撤走(7月30日)。到10月7日,美国在老挝的军事顾问也撤走。在1962年,老挝领土成了北越军队向南越渗透以支持北越的便利交通线。1964年5月17日,美国开始用喷气式飞机在老挝全境连续进行空中侦察活动。
1953年4月14日,越盟入侵老挝 他们占领了桑怒一带法国遗弃的军事基地。越盟向琅勃拉邦首府挺进,占领了川圹(4月20日)。老挝动员了军队,美国也紧急提供军事援助。越盟军队开始撤退(5月初),法军夺回了川圹。
1953年10月22日,老挝独立 法国同老挝签订条约,使老挝成为法兰西联邦内享有完全独立与主权的国家。
1953……1954年,反法起义 这次起义中夹杂着共产党和反共产党派别间错综复杂的斗争。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协定》(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印度支那→日内瓦会议)
1959年7月30—31日,北越的游击队攻击老挝军队的营区 共产党领导的由北越武装起来的巴特寮游击队攻击了北部地区老挝军队的营房。
1959年9月7日,联合国的调查 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决定调查老挝政府指控北越侵略老挝。
1960年8月9日,军事政变 培·萨纳尼空总理的政府被伞兵营营长贡勒上尉领导的军事叛乱推翻。在贡勒的主持下,中立派领导人梭发那·富马亲王成为首相。贡勒不久升为将军,在随后几年复杂的内战中,他成了重要的中立派人士。此人态度暧昧,但又反共。
1961年3月23日,美国发出警告 肯尼迪总统宣布,美国不会袖手旁观不断得到外部支援的亲共势力占领老挝。艾森豪威尔政府以前也曾发出过类似的警告(12月31日),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1961年4月3日,政府和巴特寮停火
1962年5月12日,美国军队的调度 肯尼迪总统命令美第七舰队的特混编队驶向印度支那半岛。随后他下令4000多名美军前往泰国(5月15日那里已驻扎了约1000名美军)。
1962年7月23日,有关老挝的《日内瓦协议》 14个国家保障老挝的中立和独立。
1962年10月5日,美国军事顾问撤走 这是根据《日内瓦协议》采取的行动。约800名顾问和技术人员撤走。
1963年4月,再度发生冲突 三周后,根据一项停火协议,中立派和巴特寮部队停止了大规模战斗,但小规模战斗仍在进行。
1964年5月16—24日,共产党巴特察军队占领了查尔平原 贡勒的军队被击败。
1964—1973年,老挝的战争持续不断 在强大的北越军队支持下,巴特寮军队的规模已从1万人增至4万人,占据了该国的东部、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时而对万象梭发那·富马首相的政府形成威胁。
1964年4月19日,军事政变 梭发那·富马首相被库布拉希特·阿布海准将领导的右翼军事委员会废黜。军事委员会控制了万象。经过一场典型的老挝式政治斗争,梭发那·富马重新执政,并同意根据左派的要求,修改政府联合右派和中立派的政策(5月2日)。巴特寮对此予以谴责。
1965年1月31日—2月4日,未遂兵变 经过多次战斗后,皇家军队清除了万象的叛军。兵变领导人、副首相富米·诺萨万将军逃到了泰国。
1965年3月28—30日,军队叛乱 流亡的副首相富米·诺萨万的支持者们企图再次叛乱,但被粉碎了。
1969年4—5月,老挝军队从共产党手中夺回了查尔平原 对查尔平原的进攻得到了美国近距离支援飞机的大力协助。共产党军队仍占据着这个平原的边缘部分。同时,他们在老挝中部和南部地区采取行动,也未受阻。
1970年2月2日,共产党部队又夺回了查尔平原 经过11天的战斗,该地区被巴特寮军队占领。
1970年4月29—30日,北越军队占领了阿速坡
1972年2月7日一3月6日,查尔平原的战斗 4000名老挝军队在美国的空中支援下发动攻势,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在共产党部队的反攻下又得而复失(2月22日)。
1973年2月21日,老挝实现停火 停火协议规定:老挝和外国军队立即停止敌对行动;30天内成立一个新的临时性联合政府;新政府成立后60天之内撤走所有外国军队并遣返所有战俘;新机构开始工作之前,老挝由国际管制委员会监控。停火一开始不是很有效,在万象政府的要求下,在以后的几天里美国的B…52轰炸机两次袭击了巴特寮的阵地。
1973年9月14日,再次达成停火协议 尽管仍不时发生破坏停火的事件,但这次是老挝20多年来最有效的一次停火。
1975年4月,战斗加剧 共产党在柬埔寨和南越取得重大胜利后,老挝的巴特寮部队开始发动进攻。
柬埔寨
被日内瓦会议(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印度支那→日内瓦会议)承认为中立国后,在国家元首(前国王)西哈努克亲王的领导下,柬埔寨同其邻国及美国不断发生摩擦。西哈努克接受了共产党集团的军事援助,而对接受美国的援助附加了严格的条件。早先(1956年2月18日)他曾拒绝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保护。本时期柬埔寨与南越的边境冲突频繁发生;北越游击队经柬埔寨自由调动,显然也得到了柬埔寨的允许或容忍。柬埔寨与泰国的关系在本时期同样糟糕。
1950—1954年,广泛的反法起义
1953年6月14日,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自愿流放
1963年11月12日,束埔寨拒绝美国援助
1963年12月12日,柬埔察从华盛顿撤回了大使馆
1964—1970年,与泰国多次发生边境纠纷
1965—1970年,间接卷入越南战争 尽管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多次否认,但实际上北越长期使用柬埔寨领土,经胡志明小道向南越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或走海路经磅逊运送增援部队。北越在紧靠南越的柬埔寨境内建立安全区和仓库。西哈努克多次谴责美国和南越越过边界追击北越军队,以及美国轰炸安全区和补给线。
1969—1970年,反对共产党起义者的游击战 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游击队在全国开展的反政府活动日益加剧。
1970年3月,朗诺总理要求共产党部队撤走
1970年4月30日,美国军队进入柬埔寨(参见第二十一章→印度支那战争→美国在越南的战争→1970年的作战行动)
1970年11月1日,柬埔察君主政体结束 经过10月9日采取一致同意的立法行动后,柬埔寨成为高棉共和国,结束了2000年的君主制。
1972年3月10日,朗诺掌握了作为国家元首的全部权力 在国外的西哈努克亲王去了北京。
1972年3月21日,共产党部队轰炸金边 200多枚火箭和炮弹击中这个首都,这是到目前为止对首都实施的最严重的打击。
1972年12月,金边再次遭到火箭和炮弹的袭击
1973年3……4月,金边实际上己陷入包围 所有通往首都的道路都被共产党的军队封锁,湄公河补给线也被部署在河两岸强大的共产党的部队所切断,首都已陷入饥饿和受到巨大压力的守军所需补给晶将要耗尽的危急中。但受到严密保护的运输队,还是冲破了湄公河的封锁(4月8—9日),而且在通往磅龙港的主要供应线打通后,一支庞大的运货车队抵达这座城市(4月11日)。
1973年3月17日,朗诺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 这是总统府遭一架柬埔寨空军飞机轰炸后采取的行动。
1973年8月14日,美国空军最后一次轰炸柬埔寨(参见第二十一章→印度支那战争→美国在越南的战争→1973年的作战行动)
1975年1月1日,起义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 在沿三条战线对金边发动的协同进攻中,起义军推进到了距城市防线不到3.2公里的地方(1月2日)。所有陆路交通很快被切断了。美国政府承担的空运增至一天10架飞机。
1975年1月1日,开始围困乃良 该城扼守着湄公河上通向金边的水上通道。
1975年1月17日,两支运输队没能抵达 乃良装有弹药的船只都被起义军炮火击沉。
1975年1月23日,运输船抵达金边 23艘船冲过起义军的密集火力从南越抵达金边。
1975年2月,美国增加空运 2月22日,向金边运送武器弹药的飞行增至每天22—24架次,三天后又出动了同样的架次。2月27日开始空运食品。
1975年2月25日,福特总统要求国会提供2.22亿美元的追加援助 据报道,金边还能维持不到一个月的弹药供应。
1975年2月28日—3月12日,炮击金边机场 由于起义军已逼近距金边市中心不到8公里的地方,不时的炮击破坏了这个机场。
1975年2月29日,美国国会代表团访问柬埔寨
1975年3月11日,军事指挥发生变动 苏森纳·弗南德斯中将被免去武装部队司令职务。萨克苏特·萨克罕中将接替了他的参谋长职务。
1975年4月1日,朗诺离开柬埔寨 一个集体领导小组代替了他的职务。
1975年4月1日,起义军攻占乃良 经过三个月的围困,海军基地已成一片废墟。由于起义军逼近金边,机场也遭到多次炮击,空中交通曾多次暂时中断。
1975年4月16日,红色高棉取胜 朗诺总统(4月1日出逃)向占领金边的红色高棉投降。
马来西亚
1948年2月1日,马采亚联邦成立 这形成了英国在马来半岛的殖民地。
1948年2……5月,共产党开始频繁活动 这主要是在人口占大多数的华人中间展开。
1948年6月16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游击战遍布全联邦。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增援守卫部队。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1952年2月7日,英军开始发动进攻 高级专员兼联邦政府军司令,杰拉尔德·坦普勒(爵士)将军组织了一次精心策划的协同战役。
1954年2月8日,共产党高级指挥部撤走 吉隆坡的英国当局宣称共产党在马来亚的高级指挥部已迁至苏门答腊。
1957年8月31日,联邦实行君主立宪制 仍留在英联邦内。至此,尽管在偏远的丛林地区少数人还在抵抗,但起义实际上已被镇压。
1960年了月31日,紧急状态正式结束 政府宣布起义已被镇压。总计伤亡人数为:共产党军队死亡6705人,受伤1286人,2696人投降;政府军队死亡2384人,受伤2400人。
1962年12月8日,婆罗洲暴动 这次暴动很快被镇压了。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立 新加坡、沙巴和沙捞越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这个新国家是西方世界在东南亚反对共产主义渗透的堡垒。英国的军事援助增强了马来西亚的防务,以对付内部的恐怖活动和印度尼西亚的袭击。
1963—1966年,与印度尼西亚不宣而战(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开始骚扰马来西亚)
1964年5月3日,苏加诺宣布准备压垮马来酉亚
1964年7月21—23日,新加坡公众骚乱骚乱 被警察和军队镇压。
1964年7月22日,美国保证支持马来西亚 其目的在于帮助这个新国家对付印度尼西亚的威胁。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独立 通过签署共同协议,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最初,一支英国守军仍负责新加坡的防御。
1971年11月1日,英澳新军队代替英国守卫部队 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军队组成新的守卫部队。实际上新加坡已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以分担与马来西亚和另三个英联邦国家签订的《五国防御条约》中规定的义务。
印度尼西亚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亚西共和国独立 这是在日本投降后由苏加诺和穆罕默德·哈达宣布的,以预防荷兰重新侵占印度尼西亚。
1945年9月29日,英国和荷兰军队抵达巴达维亚 他们开始解除日军武装,将他们遣返回国,并重建荷兰对荷属东印度的控制。
1945年10月14日,敌对行动开始 印度尼西亚人民军对英国和荷兰占领军宣战。
1945年11月6日,和谈被拒绝 印度尼西亚共和党人拒绝了荷兰关于赋予共和党人统治地位及由本地人治理印尼的建议。
1945年11月29日,苏腊巴亚陷落 经过同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的激烈战斗后,英国占领了叛军首府。
1946年11月13日,《井里汶协议》 荷兰承认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爪哇、苏门答腊和马都拉)和印度尼西亚联邦(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巽他和摩鹿加群岛等所有荷兰王室的直辖领地)。同荷兰的冲突仍然持续不断。
1947年5月4日,民族主义者宣告西爪哇独立
1947年7月20日,荷兰进攻爪哇 联合国插手,要求停火(8月4日),但是,尽管联合国委员会和美国外交官不断进行调解,战斗仍在继续(1947—1948年)。
1948年12月19日,荷兰空降部队占领日惹 这是印度尼西亚起义军的首府。荷兰很快有效地控制了整个爪哇岛(12月25日)。
1948年12月21日,停火
1949年1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荷兰归还主权 荷兰拒绝这一要求。零星的敌对行动仍在继续。
1949年5月7日,停火 荷兰军队撤离日惹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新首都雅加达(6月30日)。
1949年11月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