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

第299部分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299部分

小说: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6年6月13日,英国从埃及完全撤军 此举结束了英国军事占领埃及74年的历史。
1956年6月18日,苏联再次提出向阿斯旺大坝提供贷款 这次苏联同意以2%的利率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纳赛尔总统开始重新和美国、英国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讨价还价,以得到更优惠的条件。
1956年7月19日,美国撤回了向阿斯旺大坝提供贷款的提议 埃及的反美宣传及与苏联谈判激怒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撤回了美国的提议。英国支持美国的行动。
1956年7月26日,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埃及从私营的(主要是英国人)苏伊土运河公司手中接管了苏伊士运河,并宣布运河国有化。这在联合国内外引起激烈的辩论,法国和英国尤其认为这一行为是对世界和平的一个威胁。美国严密关注并着手谈判,以实现对苏伊士运河的国际共管。共产党集团支持埃及的行动。纳赛尔拒绝了西方的建议,并开始接管运河(9月14日)。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入侵西奈(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56年战争)
1956年10月31日,法国和英国进行干涉 以色列对西奈发动进攻后,法国和英国发出了要求以色列和埃及在12小时内停火的最后通牒。以色列表示只要埃及接受,以色列也接受(10月30日)。埃及拒绝了最后通牒。法英空军开始轰炸埃及空军基地。
1956年11月5……7日,法英入侵苏伊士运河 从塞浦路斯乘直升飞机起飞的英国伞兵部队在塞得港直接登陆,同时英法战舰也炮轰该港并输送两栖突击部队登陆。经过一天的巷战,塞得港落人英法联军之手,英法联军沿运河继续向前推进。埃及的抵抗主要是将满载石块的驳船和其他船只自沉于运河,使其完全阻塞。之后,联合国迅速作出反应,美苏这次也达成了共识。法国和英国勉强接受了停火要求(11月7日),这时,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的运河北半部已落入侵略者之手。英法联军的损失情况是,33人阵亡,129人受伤;埃及的损失不详。由于联合国施加压力和美国单方面努力,英法联军撒出埃及领土(11月9日……12月22日)。
评论:美国谴责英法双方的进攻,苏联也威胁要用导弹攻击英国和法国并派一支“志愿军”前去救援埃及,双方在促使英法撤军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军事上非常现实的原因也使英法决定撤军。由于警惕性不高,战备不充分,在英法联军从最初实施空袭到发动两栖突击的五天时间里,埃及军队消极无为,铸成了灾难性的错误。如果英法联军的行动准备充分的话,这种错误就会转变为既成事实。而且世界舆论也要有一定的时间作出反应。英法干涉的结局是加强了纳赛尔在埃及的统治。他与苏联的交往增多,而与北约成员国的联系日益减少。
1957年3月7日,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航 联合国打捞人员仅用69天就清除了危机期间埃及沉在运河的破船。
1958年2月1日,与叙利亚结盟 埃及此时正与另一个伙伴也门结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次与叙利亚结盟是纳赛尔采取的下一个步骤,企图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统治中东。叙利亚国内反埃及的反对派破坏了两国短命的伙伴关系(1961年9月3日),但纳赛尔统治下的埃及仍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1967年,卷入也门内战 在与也门的君主制政府关系破裂后(1961年12月26日),埃及开始支持也门共和主义者的颠覆活动,继而向反对伊玛目的共和政府积极提供军事支援(参见下文)。埃及人伤亡惨重,埃及在也门屡屡受挫,付出了重大代价。在西奈被以色列战败后,埃及军队撤出也门,以加强其在苏伊士运河的防御。
1964年5月26日,准备与伊拉克联合 纳赛尔总统和伊拉克总统阿卜杜拉·萨拉姆·阿里夫在开罗签署一项协议,决定建立一个战时联合军事指挥部,并立即任命一个联合总统委员会研究两国政府实现统一的办法。
1967年6月,与以色列的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六天战争)
1970年9月26日,纳赛尔卒 这是因心脏病发作所致。
1970年10月7日,萨达特被任命为总统 纳赛尔的忠实助手安瓦尔·萨达特副总统被埃及国民议会任命为总统。这项任命经公民投票后通过(10月14日)。
1971年5月13日,萨达特清洗反对派 在萨达特推行温和政治及巧妙地加强对政府的控制过程中,好战的反以色列政治家和亲苏联的政治家结成的联盟受到冷落,他们一直阴谋取代萨达特。萨达特总统迅速解除了持不同政见的政府领导人的职务,并将他们投入监狱。
1971年5月28日,与苏联签署《友好合作条约》 萨达特总统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尼古拉·波德尔戈内在开罗签署了该条约,这确保了苏联继续提供军事援助。但是在萨达特通过肃清政府中的亲苏分子,巩固了他的政治权力(参见上文)之后,埃及已不存在被共产党接管的可能。
1971年8月20日,与叙利亚和利比亚签署联盟协议 经三个国家通过公民投票热情支持之后,此协议在理论上生效(9月1日)。由于每个国家都保留国家主权,该协议实际上毫无意义。
1972年7月18日,萨达特下令苏联顾问撤走 由于在埃及与以色列再次发生的战争中,苏联没有提供武器,萨达特宣布“终止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使命”的决定。莫斯科宣布,撤走苏联顾问得到了双方的认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苏联顾问都撤走了。
1972—1973年,达成与利比亚结成联盟的协议(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北非→利比亚)
1973年10月6—22日,与以色列的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十月战争)
也门
1948年2月19日,革命 哈米德国王被推翻,由艾哈迈德伊玛目继位。
1950年6月17日,也门加入阿拉伯联盟(集体安全条约)(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阿拉伯联盟→《集体安全条约》)
1954年5月,与亚丁发生边界冲突
1955年4月2—5日,军事叛乱 伊玛目·赛义夫·伊斯兰·艾哈迈德和王子巴德尔·穆罕默德以及忠实的部落民击败了埃米尔赛义夫·伊斯兰·阿卜杜拉领导的军队叛乱。
1956年4月3日,宣布也门为英属亚丁保护国 没有明确划定的边界线成了到本时期末仍时断时续的战争的战场。
1957—1962年,共产党国家向也门提供武器 经过谈判,也门得到了苏联及中国提供的武器。苏联开始在荷台达(艾哈迈德港)扩建港口。
1961年12月26日,埃及断绝与也门的关系(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埃及…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卷入也门内战)
1962年9月19日,艾哈迈德·伊玛目卒 王子穆罕默德·巴德尔继位。接着发生一次共和主义者的起义。
1962年9月27日,“自由也门共和国”宣布成立 埃及支持的政变政府同时也被共产党集团国家承认(9月29日)。政变首领是阿卜杜拉·萨拉勒上校(10月31日被任命为总统)。
1962—1965年,内战 埃及军队进入也门,支持反叛政府。由于到1965年,埃及的军队已增至约6万人,也门成了亲共产党和反共产党的阿拉伯人的战场。沙特阿拉伯积极向保皇主义者提供军事援助,而英国军队则支持主张共和主义的也门人入侵亚丁。
1965年8月24日,沙特和埃及达成协议并实现停火 纳赛尔总统和费萨尔亲王同意停止支持共和主义者和保皇主义者,也同意实现停火并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未来政府的体制。
1966年2月22日,在再度发生的战斗中埃及支持共和主义者 共和主义者在对保皇主义部落发动的进攻中,得到了埃及飞机的支援。同日,针对费萨尔发出的撤军呼吁,纳赛尔总统宣布,在举行公民投票之前,埃及军队将继续留驻也门。在之后再度爆发的战斗中,沙特指责埃及飞机轰炸了沙特与也门边界附近的沙特城镇。
1967年11月5日,共和政府内发生军事政变 阿卜杜拉·萨拉勒总统被拉赫曼·埃里亚尼领导的持不同政见的共和派废黜,后者成为总统委员会主席。尽管埃里亚尼试图寻求与保皇派和解,但战争还是久拖不绝。埃及在西奈遭到惨败后,埃及军队撒出了也门(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阿拉伯…以色列战争→英法计划)。
1968年2月,南也门的干涉 南也门和也门共和政府都宣布,南也门军队参加了对保皇派军队的进攻(2月19日)。
1968年2月28日,沙特阿拉伯再次援助保皇派 沙特政府宣布,这些援助对于抵销苏联、叙利亚和南也门对共和派提供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
1970年4月14日,与沙特阿拉伯签署结束内战的协议 费萨尔国王的政府同意承认也门共和国政府,条件是政府内要包括大量保皇主义者。
1972—1973年,与南也门发生边境冲突
1974年6月13日,军事政变 易卜拉欣·哈米迪上校是掌握了政权的军人集团的领导人。
黎巴嫩
1945—1956年,存在不安定因素 尽管邻国群起逼迫它参加泛阿拉伯运动,但黎巴嫩仍为保持独立地位而奋斗。黎巴嫩与叙利亚经常发生摩擦。
1949年7月8日,短暂的叛乱被镇压
1956年1月13日,与叙利亚签署《军事防御条约》
1958年4月14日……7月14日,暴乱 这次暴乱是由埃及煽动的。战斗蔓延到了贝鲁特的大街小巷(6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率联合国观察员抵达黎巴嫩。
1958年7月14日,黎巴嫩请求援助 由于伊拉克革命波及中东并导致黎巴嫩再度发生动乱,加米耶·夏蒙总统请求美国、英国和法国紧急派兵协助封锁叙利亚边境。
1958年7月15日,美国干涉 应加米耶的请求,一支由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组成的美军从欧洲和美国经海路和空路抵达黎巴嫩,以保护其免遭埃及和共产党的进攻。
1958年8月21日,美国开始撤军 由于局势已稳定下来,14 300名美军开始撤离(10月25日完成)。
1961年12月31日,发生未遂政变 包括部分军队在内的右翼分子被军队采取的果断行动击垮。
1969年10月,黎巴嫩军队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冲突 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黎巴嫩军队之间在六个月中出现的紧张局势和偶尔发生的冲突,终于演变为事实上的内战。在三个星期的零星战斗中,巴勒斯坦人控制了黎巴嫩境内联合国设立的15个难民营中的14个。
1969年11月3日,停火协议在开罗签订 黎巴嫩政府实际上承认巴勒斯坦游击队享有治外法权。一次冲突(11月20日)过后,黎巴嫩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脆弱的和平,同时巴勒斯坦游击队可继续进行反以色列的恐怖活动。
1973年5月2……8日,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再度发生武装冲突 当黎巴嫩军队拦截1000名企图从叙利亚越过边境进入黎巴嫩的游击队员时,双方混战加剧。在埃及、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代表的安排下,双方达成了不稳定的停火协议。叙利亚关闭了与黎巴墩的边界,斥责黎巴嫩与外国势力共同策划了反巴勒斯坦人的阴谋。
叙利亚
1946年4月15日,叙利亚独立 作为由法国控制的前国际联盟托管地,叙利亚根据《联合国宪章》获得了独立。
1948—1949年,阿以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第一次阿以战争'
1949年3月30日,军事政变
1949年8月18日,军事政变
1949年12月17日,军事政变
1951年11月28日,军事政变
1953年12月……1954年2月,杰贝勒…德鲁兹叛乱 经过大规模战斗,叛乱被叙利亚军队镇压。
1954年2月25日,军事政变
1958年2月1日,与埃及结成联邦(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埃及…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与叙利亚结盟)
1961年9月28日,政变 反对与埃及结成联邦的派别夺取了政权。
1961年9月30日,与埃及的联邦解体 这是最近发生的军事政变所致。
1962年3月28日,军事政变
1962年4月1日,阿勒颇发生未遂军事政变
1963年3月8日,军事政变
1964年2月8—25日,出现内部骚乱 巴尼亚斯和霍姆斯发生的流血骚乱引发了全面动乱。
1964年4月13—15日,哈马发生未遂政变 政变造成严重伤亡,其目的显然是要推翻现政府。
1966年2月23日,军事政变 萨拉哈·贾迪德少将领导复兴党中持不同政见的左翼军人推翻了该党的温和派领导人萨拉赫·比塔尔总理。
1967年6月,与以色列的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六天战争)
1969年2月28日,军事政变
1970年9月19—23日,击退约旦的入侵(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约旦→与叙利亚不宣而战)
1970年11月13日,军事政变 国防部长哈菲兹·阿萨德中将领导复兴党中的右翼军官党员夺取了政权。
1971年3月12日,阿萨德当选为总统 他的任期为七年。阿萨德政府是自叙利亚独立以来最稳定的政府。
1971年9月1日,与埃及和利比亚结咸联邦(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埃及→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达成与利比亚结成联盟的协议)
1973年10月6—22日,与以色列的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十月战争)
伊拉克
本时期伊拉克内部一直很混乱。中央政府从其各种表现来看,或多或少一直与西北部山区的库尔德少数民族作战。
1946年4月,库尔德斯坦暴动 到本时期末,库尔德人的暴动还没被镇压。
1948—1949年,阿以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一第一次阿以战争)
1955年11月21日,《巴格达条约》(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中东的中央条约组织→《土耳其…伊拉克条约》)
1958年7月14日,军事政变 这次由阿卜杜拉·卡拉姆·卡塞姆准将领导的军官政变,推翻了君主制度。国王费萨尔二世和首相努里·赛义德被杀。起初与埃及和泛阿拉伯关系密切,不久卡塞姆领导的伊拉克共和国与纳赛尔的埃及的政策背道而驰。
1958年12月,伊拉克与苏联达成协议 美国消息灵通人士认为,卡塞姆总统已接受了苏联的武器并与苏联达成协议。
1959年3月8—9日,反叛被镇压 这是由驻摩苏尔的一群军官发动的。
1959年3月24日,伊拉克退出《巴格达条约》 此后不久,伊拉克撕毁与美国的协议并拒绝美国进一步提供军事援助(6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