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

第249部分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249部分

小说: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战(1939年)
9月3日宣战后,英国立即对德实施了海军封锁。雷德尔德军大将亲率德国海军以袭击商船战略应对。虽然水面舰队的实力英国人占据绝对优势,但就潜艇而言,德国有98艘,而英国只有70艘。此外,英国的食物和战争物质要依靠海上运输补给,这就给了德国人以可趁之机。在此之前,德国人已经将两艘袖珍战列舰,即“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连同一批潜艇和补给船派往海洋,分布在全球各战略要冲。德国潜艇的第一次攻击就震惊了世界,迫使英国立即采取措施来保护其商船运输。
1939年英法德意海军力量①对比
舰艇种类英国法国德国②意大利
战列舰和战斗巡洋舰③181146
“袖珍”战列舰④  3 
航空母舰1011 
重型巡洋舰(火炮口径20厘米以上)151847
轻型巡洋舰(火炮口径15厘米以下)6232615
驱逐舰205342559
护卫舰、鱼雷艇73304269
摩托鱼雷艇3991769
潜艇707298115

①包括建造中的和接近完工的舰艇。
②除个别之外,几乎所有德国舰艇都是新建造的,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些舰艇现代化程度高、速度快、吨位大并且火力更猛。
③战斗巡洋舰与战列舰大小相当,都装备有14—16英寸(约36—41厘米)口径的重型火炮。但战斗巡洋舰外部装甲较薄,火炮的数量较少,舰体较轻,故比战列舰速度快。战斗巡洋舰的攻击力与战列舰相当,但防护力较差,快速是它最好的保护伞。
④在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限制下,德国禁止建造万吨以上的舰艇。袖珍战列舰实际上就是小型战斗巡洋舰,它装备有11英寸(约28厘米)口径的火炮,速度很快,但防护装甲较薄,未超过吨位限制(事实上,它们排水量在11 000吨左右)。它们可以击败世界上的任何巡洋舰,但却不是真正战列舰的对手。
1939年9月3日,“雅典娜”号沉没 这艘英国客轮,运载着1400名乘客正从利物浦向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行驶,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320公里的洋面上,被德国“U—30”号潜艇在未示警的情况下击沉,112人丧生。
1939年9月17日,英国“勇敢”号航空母舰被击沉 英国航空母舰“勇敢”号正同护卫它的4艘驱逐舰在英格兰海岸西南部的海面执行反潜任务,突然被德国“U—29”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勇敢”号当即沉没,515名水兵丧生。
1939年9—12月,“施佩伯爵”号巡航 在汉斯·朗斯多夫海军上校的指挥下,这艘德国袖珍战列舰在南大西洋巴西的伯南布哥和南非的开普敦之间游弋,有时还冒险闯入印度洋。从9月17日至11月底,“施佩伯爵”号共俘获和击沉英国商船9艘。然后它同“阿尔托马克”号供给船秘密会合,将300名英国战俘移交给供给船,同时从“阿尔托马克”号上补充自己所需的燃料和物品。在恢复巡航后,朗斯多夫又俘获了两般英国船只。与此同时,一支由1艘英国航空母舰、1艘战斗巡洋舰、6艘巡洋舰、2艘法国巡洋舰和10艘盟军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在广阔的海洋上搜寻着“施佩伯爵”号。
1939年10月14日,“皇家橡树”号战列舰沉没 由海军上尉京特·普里恩指挥的德国“U…47”号潜艇,在黑夜的掩护下勇敢地突入斯卡珀湾。这里布设了著名的反潜防御体系,且水下情况变幻莫测,英国国内舰队多集中于此。“U…47”号闯入斯卡珀湾后,立即向最近的大型舰只开火,发射两批鱼雷,每次发射四枚,其中几枚击中“皇家橡树”号战列舰,使该舰在两分钟内沉没,舰上786名官兵随之葬身海底。偷袭后,普里恩指挥着潜艇安全撤离,勇敢是这次成功的主要原因。
1939年12月13日,普拉特河之战 由装备有6门8英寸(约20厘米)火炮的重型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和装备有8门6英寸(约15厘米)火炮的轻型巡洋舰“阿贾克斯”号及“阿基利斯”号组成的英国海军中队,在海军准将哈沃德的指挥下,于12月13日清晨在普拉特河口追赶上德国“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朗斯多夫相信自己的6门11英寸(约28厘米)火炮和8门5.9英寸(约15厘米)火炮能够击败英国的轻型战舰,遂向它们靠拢,而不是原地用射程超过对方9150米的重炮实施轰击。哈沃德的中队按照事先拟定的机动计划同德舰战斗,阻止“施佩伯爵”号集中火力于任何一艘。在80分钟的战斗结束后,“埃克塞特”号起火,失去进攻能力,“阿贾克斯”号上的火炮有半数被摧毁,“阿基利斯”号损坏严重。但是“施佩伯爵”号也遭到了重创,朗斯多夫撤出战斗,希望到中立的蒙得维的亚安置伤员并作紧急修理。哈沃德指挥着他的两艘还有战斗能力的军舰等候在港口外(“埃克塞特”号费力地驶向福克兰群岛),同时用无线电求援。中立的乌拉圭政府拒绝朗斯多夫的避难请求,限其72小时离开。这时,英国“坎伯兰”号重型巡洋舰已前来同哈沃德会合,它上面装备有8门8英寸(约20厘米)火炮,其他英国军舰也向此地会集。将大多数船员留在港口的1艘德国商船上后,朗斯多夫率骨干船员将战舰凿沉。随后,他和同伴在乘救生艇返回途中被俘。在伤心欲绝的情况下,他于三天后自杀身亡。
1939年12月中旬,其他德国军舰的攻击行动 在北大西洋活动的德国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在成功地摧毁一些盟军商船(在其战利品中,有中立的美国“燧石城”号货船,并为此引发了一起国际事件)之后,因发动机出现故障,被迫返回国内。德国海军参谋部派出战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前往掩护“德意志”号撤退,沿途继续袭击大西洋商船。
1939年12月23日,“拉瓦尔品第”号 “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在苏格兰东面成功地避开了英国侦察机,但却在12月23日被“拉瓦尔品第”号在法罗群岛和冰岛之间发现。这是一艘由商船改装成的巡洋舰,上面安装了4门6英寸(约15厘米)口径的火炮。无线电报警后,“拉瓦尔品第”号用它的蹩脚火炮勇敢地向巨大的战舰展开了挑战,希望此举能迟滞德舰前进以保证后续舰队对它们的拦击成功。尽管只交火很短时间,但“拉瓦尔品第”号和它勇敢的船员已经完成了任务,因为德国战舰马上撤回了港口。
苏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日)
苏联在参与瓜分波兰后,感到德国的威胁增大,故开始加强波罗的海地区的防御。在同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后,苏联军队以“防御”为借口立即开入了这三个国家。对芬兰,苏联要求签署一个类似的协定,包括苏军控制卡累利阿地峡湾的南部和其他岛屿,以及大陆基地。芬兰当即拒绝了苏联人的这些要求,并沿边界调集军队,由德高望重且参加过三次战争的老将曼纳海姆元帅任芬军总司令。苏联要求芬兰政府立即撤回其军队。
1939年11月30日,轰炸赫尔辛基和维普里 苏军不宣而战,派空军袭击赫尔辛基和维普里两市,战事爆发。
1939年11月30日—12月15日,苏军入侵芬兰 约100万苏军从东和东南方向向芬兰发动攻击,与此同时,苏军还在芬兰湾进行了两栖登陆。芬军总共约30万人,且80%为刚刚动员的预备役人员。苏军在南部海岸的所有两栖进攻均被击退。在遥远的北部,一队苏军占领了皮特萨摩,在向南推进了一小段距离后被阻。苏军主力攻人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在“曼纳海姆防线”遭到芬军猛烈回击,损失惨重。这是一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修建的野战筑垒防线,它把崎岖的地形和茂密的森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其余苏军向芬兰东部和北部的浩翰湖区和森林地带发动进攻,而芬军则以机动防御或更小的分队在他们习惯的森林地带独自行动,与苏军周旋。大雪和芬兰冬天的严寒对芬军影响不大,因为他们都备有滑雪板,且穿着防寒衣。但这一切却使苏军很快陷入窘境。同时,苏联空军的攻击已难以奏效,共产党第五纵队的活动也很快销声匿迹。
1939年12月—1940年1月,苏奥穆萨尔米之战 在芬兰东部,苏军第一六三师兵分两路穿过狭窄的森林小径,向苏奥穆萨尔米镇合击。厚厚的积雪阻碍了苏军的前进,零下40度的严寒袭击着从乌克兰而来缺乏极地服装的新兵。在苏军侧翼,芬兰民防队在白雪皑皑中脚穿滑雪板神出鬼没地袭击补给车辆和野战厨房。苏军纵队在小镇会合后,没有作进一步的突击,而是停下来侦察敌情。这时,芬兰第九师的步兵部队赶到,没有等待后续炮兵就向苏军发起反击。苏军依托小镇顽强抵抗,双方的供应线都被封锁并遭到伏击,切断了所有给养。苏军第四十四师试图抄近路前去解救第一六三师,但它自身由于遭到民防队的袭扰而无法机动,被困在苏奥穆萨尔米以东约8公里的路上。在圣诞之夜,2个苏军师作了最后一次会合的徒劳尝试。这时,芬军第九师的炮兵部队已经赶到,随之对第一六三师发动了一次协同攻击,并将其歼灭(12月27—30日)。之后,芬军转攻苏第四十四师,先将其分割,然后逐一歼之(1月1—8日)。此役,苏军约27500人战死或冻死,1300人被俘。此外芬军还缴获了50辆坦克以及2个师的全部火炮和武器装备。芬军死亡900人,伤1770人。
1940年1月1日—2月1日,苏军变更部署 因苏军一线部队在芬兰边境六个地区相继被阻,且遭受了1个师和1个坦克旅被俘、3个师几乎被歼灭的惨重损失,为此,苏军决定变更部署。这次,苏联统帅部准备集中力量进攻“曼纳海姆”防线,因为这是唯一可以集中压倒优势兵力的地区。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正准备派遣一支远征军前来援助芬兰,但中立国挪威和瑞典拒绝让这支英国和法国准备援助芬兰的远征军过境。
1940年2月1—13日,进攻“曼纳海姆防线” 苏联第七和第十三集团军,共54个师,在大量火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向“曼纳海姆防线”发动了持续攻击。进攻频率每天达4—5次。面对防御的密集火力,苏军发动了一波接一波视死如归的攻击。芬军已厌倦他们之间的这种野蛮残杀,军心动摇。终于,苏军2月13日在萨马附近突破防线。3月1日,芬兰右翼和中部退至维普里地域。
1940年3月12日,芬兰停止抵抗 由于芬兰武装力量消耗怠尽和外援希望全部破灭,加上苏军的和平条款同最初提出的要求几乎完全相同,芬兰政府决定停止抵抗。斯大林既不愿作进一步的入侵以招来外部干涉,同时也不愿陷入芬兰的游击战,故同意停战。在这次战争中,芬军死亡25000人,伤43 000人。虽然苏军的伤亡情况从未公布,但因其进攻计划考虑欠周密,没有考虑到地形气候等不利因素,故伤亡较大。据估计死亡人数高达20万人,而受伤人数超过40万。
评论:正确的战略指导、服从命令的军人以及对地形气候条件的熟悉和巧妙将这些条件结合在一起的战术,构成了芬兰人的防御。苏联人的进攻缺乏计划性,没有考虑地形、气候等诸要素的影响。它最后获胜只是因为苏联政府采用了不顾伤亡的人海战术。苏联人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使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得出了苏军的战略领导、战术和武器装备低劣的结论,并认为德军一次快速进攻便可将其摧垮。不幸的是,这种看法被许多外国军事家所赞同,包括美国陆军部。
作战行动(1940年)
丹麦和挪威沦陷
对德国重工业至关重要的瑞典铁矿砂,有两条途径可以运抵德国港口:一条是途经波罗的海,另一条则是从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港装船后沿海岸南下。后一条路线遭到了英国海军封锁的威胁。德国一旦占领了挪威,将可使用陆基航空兵打破英国的封锁,同时也能以此为跳板对英伦三岛发起空中袭击。正因为如此,希特勒决定同时占领挪威和丹麦。1940年1月,德国开始制定进攻斯堪的纳维亚的作战计划,并于4月2日发布了入侵命令。
与此同时,英国也制定了在挪威海域布雷的计划。此举意在使德国运载铁矿砂的船只离开纳尔维克进入公海后遭到拦截。1940年3月冬季战争期间,英法曾因派遣远征军支援芬兰而请求取道挪威前往,结果遭到拒绝。这次在国际海域实施的布雷行动,预计能同中立的挪威达成谅解。
1940年2月16日,“阿尔特马克”号事件 英国封锁舰发现德国“施佩伯爵”号的辅助船正沿挪威海岸驶向德国,同时还获悉该船上有299名被“施佩伯爵”号俘获的英国商船海员。英国海军部命令英舰要不惜一切代价实施营救。英“哥萨克”号驱逐舰舰长菲利普·维安奉命追击,并尾随德船进入斯塔万格附近的吉奥星湾。尽管挪威政府提出抗议,但“哥萨克”号水兵仍登上“阿尔特马克”号,将其俘获,并救出被俘人员。事后,挪威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但英国政府立即谴责其允许军用船只在中立挪威海域避难的事实。挪威政府自知理亏,方才罢休。
1940年4月8—10日,沿挪威海岸的海军行动 4月初,丘吉尔命令在挪威海域布雷,以阻止德国海军通行,英驱逐舰遂驶向挪威海岸,途中,与驶向克里斯蒂安森、斯塔万格、卑尔根、特隆赫姆及纳尔维克的德国运兵船和战舰遭遇。双方发生了暴力冲突。德国军舰成功地保卫了运兵船队,但也遭到了一定的损失。英国驱逐舰“萤火虫”号挺身猛撞德国重巡洋舰“希佩尔”号,使其严重受损,但英舰也因此负伤。在一次决斗中,英国“声望”号战舰重创德国战斗巡洋舰“格奈泽瑙”号。另外,还有两艘德国巡洋舰被击沉,“吕措夫”号袖珍战列舰在奥斯陆附近被英国军舰和潜艇击伤。尽管如此,所有的德国运输船都安全抵达目标。
1940年4月9日,征服丹麦 德军突然越过边界进入日德兰,与此同时,隐藏在哥本哈根港口一艘商船内的一营德国步兵上陆俘获了丹麦国王和政府人员。丹麦就这样在几乎没发生流血冲突的情况下陷落了。
1940年4月9日,入侵挪威 德军计划在挪威海岸和几个港口同时登陆,并对奥斯陆和斯塔万格实施空降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