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91—1894年,法国—俄罗斯同盟 这一同盟条约是针对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三国同盟而结成的(参见第十八章→西欧和中欧→普鲁士与德意志→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战争)。
巴尔干半岛各国
希腊
1850年1—3月,英国的封锁 此举的目的是强迫希腊偿还一笔外债的利息,并对一些英国居民进行赔偿。最后,双方达成妥协,英国解除了封锁。
1854年1—2月,希腊侵入塞萨利和伊庇鲁斯 希腊乘土耳其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无暇旁顾之机,侵占以上两公国。
1854年4月—1857年2月,英国和法国对比雷埃夫斯的占领 英法联军阻止希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加入俄国一方。
1862年2月13日—10月23日,希腊革命 奥托被废黜。王位空缺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列强选择了一位丹麦亲王,即乔治一世,成为希腊的新国王。
1878年2月2日,希腊对土耳其宣战 希腊企图利用俄国—土耳其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俄国—土耳其战争)的计划,再次因列强的介入而破灭。
1886年5—6月,英国和联军对希腊封锁 列强再一次阻止希腊乘土耳其之危。
1896—1897年,对土耳其的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俄国一土耳其战争)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的内政外交一直受到奥布雷诺维奇和卡拉·乔治维奇两大家族之间相互倾轧的影响。
1862年,土耳其炮击贝尔格莱德 这是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要塞守军争端的必然结果。
1867年4月,土耳其要塞守军撤离 列强迫使土耳其放弃了要塞。
1876年7月,与土耳其的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对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战争) 塞尔维亚很快即被打败。这亦是俄国—土耳其战争的一个原因。
1877年12月14日,再次与土耳其发生战争 塞尔维亚乘土耳其在与俄国的战争中受挫之机再次与土耳其交战。
1878年3月3日,签署《圣斯特凡诺条约》 土耳其承认塞尔维亚的独立,并放弃了相当大的土地(参见第十八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俄国—土耳其战争)。
1878年7月13日,签署《柏林条约》(参见第十八章→东欧→巴尔干半岛各国→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的独立再次得到肯定,但领土的割让触痛了塞尔维亚人,尤其是聚居着塞尔维亚人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已实际上被奥地利吞并。
1883年11月,塞尔维亚暴动 米兰国王残酷地镇压了暴动,但骚乱仍持续不断。
1885—1886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战争
1885年11月13日,塞尔维亚对保加利亚宣战 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合并后,米兰国王要求保加利亚补偿领土,但遭到拒绝。于是米兰率军侵入保加利亚,并希望借此使困境中的塞尔维亚团结起来。
1885年11月17—19日,斯利夫尼察之战 米兰的军队被亚历山大亲王匆匆集结的保加利亚军队打败。保加亚利军旋即侵入塞尔维亚。
1885年11月26—27日,皮罗特之战 各为4万人军队的双方经过了4日个小时的激烈的战斗,亚历山大亲王卓越的指挥才干使保加利亚军再一次取得了胜利。1886年1月,奥地利的干涉挽救了塞尔维亚。
1886年3月3日,签署《布加勒斯特条约》 两国战前的边界线得以恢复。
门的内哥罗
1852—1853年,对土耳其的战争 在奥斯特格附近,奥马尔帕夏率领的土耳其军被亲王达尼洛二世率领的门的内哥罗军打败,面对奥地利的威胁,土耳其军退却了。1853年,边境摩擦引发了公开的战争,在格拉霍沃,入侵的土耳其军被达尼洛的兄弟M.彼得罗维奇打败,土耳其军再一次退却了。但是门的内哥罗的独立没有得到国外的承认。
1861—1862年,与土耳其再次发生战争 门的内哥罗支持于1860—1861年在黑塞哥维那发生的暴动,奥马尔帕夏再一次侵入门的内哥罗。尽管米尔科率军在奥斯特格实施了英勇的防御,但门的内哥罗还是很快被打败,被迫在8月31日签订《斯库台公约》,承认土耳其的宗主权。
1876—1878年,对土耳其的战争 门的内哥罗和塞尔维亚共同经历了失败、胜利,以及随后领土被割让的沮丧,但是在《柏林条约》(参见上文)中,其独立却获得承认。然而在阿尔巴尼亚边界的敌对仍然持续到1880年。
保加利亚(1875—1900年)
1875年9月,保加利亚暴动 暴动被土耳其镇压。
1876年4—8月,保加利亚暴动 再一次被土耳其镇压。但是这次促成了俄国—土耳其战争的爆发,保加利亚是一个主要的战场(参见下文)。
1878年3月3日,签署《圣斯特凡诺条约》 保加利亚的独立得到承认。
1878年7月13日,签署《柏林条约》 由于其他列强担心巴尔干半岛诸国被保加利亚控制后,将处于俄国的影响力之下,因此其领地被减少至不到《圣斯特凡诺条约》承认的领地的一半。马其顿的一部分被分给了塞尔维亚(以换取割让给奥地利的土地),马其顿的大部仍然留在土耳其,色雷斯的大部并入自治的土耳其省份东鲁米利亚。整个保加利亚与列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同时该条约亦导致了和塞尔维亚的冲突。
1885—1886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战争(参见第十八章→东欧→巴尔干半岛各国→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
1853年7月,罗马尼亚被占领 这促成了克里米亚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序幕)。
1854年8月—1857年3月,奥地利军的占领 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国退却了;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奥地利军一直占领着罗马尼亚(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奥地利介入的威胁)。
1877—1878年,俄国—土耳其战争(参见下文) 这是由俄国侵入罗马尼亚(1877年4月24日)而引发的。
1877年5月21日,罗马尼亚宣告独立 罗马尼亚旋即加入对土耳其的战争,并在围攻普利文(参见第十八章一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俄国—土耳其战争)的战斗中协助了俄军。
1878年7月13日,签署《柏林条约》 《圣斯特凡诺条约》中涉及罗马尼亚的条款再次得到肯定。罗马尼亚非常不大情愿地将比萨拉比亚的南部拱手让与俄国,而自己得到了多布罗加的北部,从而获得了一个出海口。
欧亚大陆…中东
奥斯曼帝国
1852—1853年,对门的内哥罗的战争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1861……1862年,对门的内哥罗的第二次战争(参见第十八章→东欧→巴尔干半岛各国→门的内哥罗)
1866—1868年,克里特起义 该起义是由希腊煽动的,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被镇压。
1876年,对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战争 1875年在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基督教徒进行起义,遭到土耳其的残酷镇压,导致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对土耳其宣战。9月1日在亚历克辛纳茨,10月29日在久内斯,由俄国人指挥的塞尔维亚军(包括俄国的志愿者)被苏莱曼帕夏率领的土军击败。泛斯拉夫运动的斗士俄国开始沿其南部边境调集兵力。
俄国—土耳其战争(1877—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对土耳其宣战 俄军旋即侵入罗马尼亚,同时凋集一支275000人的诸兵种的大军,携850门野战炮和400门攻城炮。另外一支7万人的部队侵入土耳其的高加索省份。土耳其在欧洲地区有135000人的部队和450门火炮,在亚洲地区亦有大致相等的兵力,但兵种间互不协调且分散配置,俄国预想将轻易取胜。尼古拉大公(沙皇亚历山大的兄弟)统率在欧洲地区的俄军,阿卜杜勒·克里姆则统率在欧洲的土军。俄军的计划是跨过多瑙河,再越过巴尔干山脉,然后攻取阿德里安堡(埃迪尔内)。在侧翼的一个军将进人多布罗加以掩护俄军的左翼,同时一支俄军分遣队将阻挡由鲁舒克(鲁塞)、锡利斯里阿(锡利斯特拉)、舒姆拉(科拉罗夫格勒)和瓦尔纳(斯大林格勒)四座要塞掩护的四方地区内的土军的行动。由于罗马尼亚宣布脱离土耳其而独立(参见第十八章→东欧→巴尔干半岛各国→罗马尼亚),使俄军得以从友好的地区进军(虽然俄军推迟了一段时间才承认罗马尼亚的独立)。从战争一开始,双方统帅部的行动计划就是非常不明确和拙劣的。
1877年6月,扫清多瑙河 通过一系列的陆海联合行动,俄军很快就夺取子多瑙河的控制权,并为渡河而架设桥梁。
1877年6—7月,侵入保加利亚 O.V.古尔科将军率领31个骑兵中队、10个步兵营的俄军先遣部队,在6月23日跨过多瑙河,主力部队随后跟进。7月18—19日,当古尔科得知土军已占领巴尔干山脉的希普卡山口时,他便率军穿过其东面较小但不设防的海恩库山口,迫使希普卡山口的土军立即退却。同时,他的巡逻队深入阿德里安堡周围145公里的范围内实施袭击,破坏铁路和电报线。实际上,他已经突破了土军在巴尔干山脉设置的警戒防御线。如果俄军乘胜推进,也许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与此同时,斯维斯托夫和尼科波尔要塞亦被俄军主力部队攻取。
1877年7月19日—12月10日,围攻普利文 奥斯曼帕夏率兵从距俄进军路线很远的维丁要塞,匆匆赶至普利文要塞,于此威胁着俄军的右翼以及多瑙河上的桥梁。俄军本只要牵制他即可,但却停止进军并开始攻取普利文。这时,奥斯曼和他的工程构筑工程师陶菲克帕夏正大规模地组织构筑普利文的防御工事。俄军在7月20日、7月30日和9月11日分别实施了三次攻击,但均被击退,一共付出3万人的代价。在最后一次攻击中,虽然俄军年轻的将军M.D.斯科别列夫显示了卓越的才干,但却没有得到其他将领的支援,而奥斯曼正是利用了俄军极差的配合才得以击退俄军的进攻。随后,俄军在托特勒本(塞瓦斯托波尔的英雄;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的指挥下开始包围要塞,有条不紊的围攻行动开始了。由于缺乏粮食等供应品,奥斯曼实施最后的突围。12月9日,他在突围中受伤,努力失败了。12月10日,普利文陷落,俄军的推进被拖延了五个月,完全丧失了古尔科智取希普卡山口而使俄军具有的极为有利的态势。
1877年7—12月,在保加利亚中部的作战行动 与此同时,穆罕默德·阿里已取代阿卜杜勒·克里姆成为土军的总司令。苏莱曼帕夏的军团从门的内哥罗走海路撤回,准备在希普卡之南抵抗古尔科大军。在攻克普利文期间,俄军担心战线过长,便命古尔科率军退回到巴尔干山脉的北侧,但是希普卡山口被土军重新封锁了。在维西尔帕夏指挥下,土军在原要塞之南约3公里处的塞诺瓦建构了一个筑垒营地:穆罕默德·阿里试图将俄军赶回到多瑙河,并解普利文之围,但其行动协调很差,努力落空。俄军的反向行动亦同样没有什么效果。然而,俄军在该年年终夺取了索非亚,确保了主动权。
1877年8月—1878年1月,在高加索地区的作战行动 在东部,俄土两军分别由米哈伊尔大公和穆赫塔尔帕夏统率,各自都有7万人的兵力。在俄军得到充分的加强而能实施推进之前,双方均没有实施较大的作战行动。10月15日,俄军获得一次胜利,并迫使土军退到卡尔斯和埃尔祖鲁姆两个主要的要塞。俄军立即包围了卡尔斯要塞。11月18日,在围困一个月后,俄军经过精心筹划,勇夺卡尔斯要塞。尽管山区的冬天异常寒冷,但俄军仍乘胜战斗,到该年年终,俄军还在和埃尔祖鲁姆要塞的土军进行艰苦的交战。1月31日,当达成停战协议时,俄军正严重地威胁着土军要塞。
1878年1月,在欧洲地区的最后战役 俄军决定在巴尔干山脉实施一次冬季战役,随后,便转身来对付苏莱曼帕夏统率的希普卡之南的土军。俄军在宽广的战线上推进,俄军将军F.拉德斯基、斯科别列夫、古尔科和亲王伊梅拉廷斯基以机动制胜了过于分散的土军。
1878年1月8—9日,塞诺瓦之战 斯科别列大集中其几路军队对付位于希普卡山口之南的维西尔帕夏,他围歼了全部土军,俘获了36000名土军。1月17—19日,俄军压向普罗夫迪夫和阿德里安堡,而此时,苏莱曼的5万军队仍被远隔于西面。经过一些小的交战后,在1月28日,土军将军越过山脉逃到伊诺斯的爱琴。他的部队则渡过海峡到达君士坦丁堡。1月30日,俄军已兵临土耳其首都城外的卡塔尔卡防线。1月31日,停战随之而来。
1878年3月3日,签署《圣斯特凡诺条约》 土耳其支付大笔赔款,并且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俄国获得了阿尔达汗、卡尔斯、巴统和巴亚济迪。
1882年,德国军事使团到达土耳其 在原来的使团团长死后,K.冯·D.戈尔茨上校在1883—1895年间任团长,在以后的33年间,他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土耳其。
1896年2月,在克里特的起义 当地的希腊人奋起反抗土耳其的统治。希腊介入,促成战争。
1897年4月17日—9月18日,希腊—土耳其战争 希腊王储康斯坦丁率领的希腊军在塞萨利和伊庇鲁斯两次类似的战役中均被埃迪赫姆帕夏率领的土耳其军打败。双方统帅部的指导都非常拙劣。通过俄国沙皇的调停,5月19日,达成停战协议,9月18日,和平条约生效。
波斯
1850—1854年,俄国征服锡尔达里亚河谷 俄国人的影响渗透到波斯的中亚边界。
1855年,侵入阿富汗 波斯国王纳斯尔丁在和阿富汗地方统治者进行了错综复杂的谈判之后,不顾英国的警告,在1856年出兵占领了阿富汗的赫拉特。
1856年11月—1857年4月,与英国的战争 11月1日,英国对波斯宣战。翌年1月,英军攻占波斯湾的布什尔港。J.乌特勒姆爵士率2个印军师侵入波斯,波斯随即向英国求和并撤出了阿富汗。
1878年,俄国在波斯的军事影响 一支俄军训练使团帮助波斯建立一个哥萨克旅,这是俄国征服中亚时期其影响逐渐增强的具体体现(参见第十八章→东欧→俄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