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

第199部分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99部分

小说: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70年8月29—31日,默兹交战 麦克马洪将其一部分部队从杜济渡过默兹河,普军的默兹军团沿着默兹河两岸进军。经过8月9日在努阿尔和8月30日在博蒙,与法军的两次激烈交锋,迫其向北退到色当。8月31日,在巴泽耶又进行了一次战斗,麦克马洪受伤,法军被迫退入位于色当的默兹河的河曲。普军再次楔入法军和巴黎之间。王储率军沿着默兹河左岸前进,从东南方向穿过沃德林康特和栋什里,然后从浮桥上跨过默兹河,进入色当之北的平原地区,完成了对法军的迂回包围。在这期间,在8月31日,巴赞曾不够坚决地试图从梅斯突围,但被卡尔军击退。
1870年9月1日,色当之战 接替麦克马洪实施指挥的A.迪克罗将军,发现法军背后已是比利时边界,而毛奇指挥的20万名普军正分别从南、西、北三面迫近。法军奋力突围,但是其骑兵部队被普军步兵火力驱散。同时,普军呈半圆形部署在俯瞰压制色当的高地上的426门火炮,在整个白天一直不断地轰击法军阵地。普军骑兵的冲锋亦被法军的机关枪火力击退。在西北方向突围受挫后,下午,迪克罗又在南面发动攻击,但亦被击退。至下午5时,整个白天的战斗都失利了,法军涌入要塞和色当城,在那里仍不断遭受着普军毁灭性的炮击。接替指挥的E.F.德·温普芬将军,催促拿破仑躲入自己军队的先头部队之中,然后发动一次最后突击,但拿破仑拒绝再牺牲更多的法军将士的生命,于是打着白旗走出色当城,只身向普鲁士国王投降。然后,温普芬带领83 000名法军携449门火炮向普军投降。该战,法军损失17000人,普军损失9000人。
1870年9月,普军进军巴黎 战争似乎已经结束了。法军野战军的一半已被消灭,另一半被围困在梅斯。剩下的散布在东部边境线上的要塞之中——主要是施特拉斯堡、凡尔登和贝尔福要塞。普军一边有组织有计划地逐个拔除它们,一边在梅斯以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对巴赞勒紧禁锢的铁环,同时,第三军团和默兹军团向巴黎大踏步进军。然而随着普军的迫近,法国举国上下燃起了熊熊的爱国火焰。
1870年9月4日,第三共和国成立 在巴黎,帝国在此起彼伏的暴动中摇摇欲坠,一个临时政府成立了,L.甘必大为舵手,L.J.特罗许任总统。特罗许作为巴黎城的军事长官,匆忙招募了12万名士兵(包括许多退伍兵、后备役军人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步兵),8万名“国民别动队”  (年龄在30岁的未经训练的募兵)和30万名极端反复无常和无政府的“国民自卫均”(年龄在30—50岁的募兵),并以之防守巴黎城的各要塞。
1870年9月19日,普军开始围攻巴黎 巴黎环绕着两道纵深而坚固的防御工事,面对如此庞大的防御体系,毛奇并不打算驱使其士兵去攻击,而是以精心构筑的围攻工事来封锁巴黎。威廉国王将其司令部设在凡尔赛,而毛奇坐等饥饿将巴黎这个伟大的首都送到其手里。但令他震惊的是,他发现普军的交通线陷入了法国游击队和集合于卢瓦尔谷地的一支新的法军军团的严重骚扰之中。10月11日,甘必大乘气球——这个唯一能和外部联结的工具逃出巴黎,在图尔成立了临时政府,并组织全国范围的抵抗。毛奇发现自己不得不同时实施两个主要的围攻,一个是战场上的战役,而另一个是持续不断的游击战争。法国抵抗力量沿着长长的交通线实施的游击战正使高效的德国战争机器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
1870年10月27日,梅斯的陷落 巴赞173000人的军团在被围54天之后,向普军投降。法军的这一失败与其说是被武力逼迫不如说是由于巴赞的犹豫不决和饥饿所致。战后,巴赞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被判有叛国罪而投入监牢。
1870年10—12月,法军主动的进攻 缺乏经验的法军卢瓦尔军团为解巴黎之围,进行了几次英勇的进攻而都没有成功。毛奇立即抽调其经验丰富的围城部队去卢瓦尔和萨尔特河谷实施大规模的扫荡。战斗持续了整个冬季,法国游击队仍对晋军的交通线实施大规模的破袭。
1870年10—12月,围绕巴黎的作战行动 尽管面对饥荒,特罗许的部队仍不断骚扰围攻的普军。但坚守巴黎的使命,由于国民自卫军的反叛行为,而变得更为复杂化。10月31日的暴动严重地危及了巴黎的防御。11月29—30日和12月21日,巴黎守军发动的两次较大的出击,均在取得一些小胜利后被击退。
1870年11月9日,库尔米耶之战 法军打败了巴伐利亚1个军,迫使普军撤离奥尔良,但是法军的推进被普军增援部队阻止。
1870年12月2—4日,奥尔良之战 L.J.B.D.德·帕拉迪纳将军指挥的法军卢瓦尔军团和F.卡尔指挥的军团进行了两天激烈而艰苦的战斗。普军得以重占奥尔良。随后,法军错误地兵分两路,一路由C.D.S.布尔巴基将军率领向东去支援被普军包围的贝尔福要塞守军;一路由A.E.A.尚齐将军率领卢瓦尔军团的其余兵力继续与优势的敌军进行斗争。
1871年1月5日,普军开始炮击巴黎 炮击造成了巨大破坏,更激起了法国人民的仇恨。与此同时,在法国各省份的斗争仍然高涨不衰。
1871年1月,在北部的战役 12月23日,L.L.C.弗德尔布将军率法军与企图平定法国北部的普军进行了哈吕河之战,双方互有胜负。1月2—3日,他率军与A.K.冯·格本将军在巴波姆再次打成平手。然而,1月19日,在圣凯恩廷之战中,他却惨败于格本。弗德尔布率军有条不紊地撤离,并击退了普军的追击。随后,他立即准备发动新的进攻。然而使普军更为惊恐的是,此时遍及各省的抵抗运动使普军疲于奔命,而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地图02 围困中的巴黎(克虏伯大炮)
1871年1月10—12日,莱芒斯之战 在卢瓦尔河谷,普军打退了尚齐孤注一掷的进攻。后来由于部队的不稳,迫使尚齐向西撤退,但他仍然威胁着普军对卢瓦尔河流域的控制。
1871年1月15—17日,贝尔福之战 在法国东部,贝尔福是唯一仍然抵抗的法国边境要塞。布尔巴基率领极为缺乏经验的15万名法军,打退了由K.W.F.A.L沃德尔将军指挥6万名普军实施的攻击。在要塞炮火的支援下,布尔巴基率军攻击利塞纳河畔的普军阵地。但由于他本人以及G.加里波第(为法国而战的志愿者)指挥不当,在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之后,布尔巴基被打败。普军损失近1900人,法军损失在6000人以上。布尔巴基试图自杀,未成,后被J.克林尚将军接替。随着E.冯·芒托费尔将军率普军援军赶至,克林尚发现自己陷入两支普军队伍的夹击之中,而背后是瑞士边境线。于是,他率83000名法军进入瑞土。
1871年1月26日,巴黎停战 1月19日,当国民自卫军调转枪口于同胞时,法军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出击被彻底击退。一切希望都破灭了,而居民们已陷入饥饿的边缘,特罗许接到了停战协定。
1871年1月28日,《凡尔赛和约》;巴黎(有条件地)投降 所有守备要塞的正规军和国民别动队都变成战俘,环绕巴黎的要塞均被晋军占领。应法国要求,条款不包括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法国曾设想将他们变成警察,以控制骚动的巴黎居民。3月1日,胜利者高奏凯歌进入巴黎。
1871年1—2月,贝尔福要塞坚不可破 P.M.P.A.登福尔罗什留从1870年11月3日起,一直指挥要塞守军抵抗普军的围攻。他是一位工程军官,在要塞任职已达六年之久。他利用现有的工事,扩展了一条外围防御线,率领主要是由国民别动队和国民自卫军组成的17600名法军,实施了灵活机动的防御。1月下旬之前,普军都没能在内城火炮的射程内立稳脚跟,而以后的进展也依然缓慢。直到2月15日,仅是遵照设在波尔多的法国联合大会的命令,登福尔罗什留才向普军有条件地投降。守军获得战败者的最高荣誉:全副武装,高举旗帜,携带着所有辎重和可机动的装备,撤离贝尔福城。在105天的围困战中,守军损失约4800人,另有336名居民死于普军的炮击。普军伤亡约2000人。贝尔福的防御成为法国军队的辉煌史诗。
1871年5月10日,签署《法兰克福条约》 法国割让阿尔萨斯以及洛林的西北部给德国,支付5000万法郎(1000万美元)战争赔款。在赔款支付前,普军的一支占领军将留在法国。
西欧和中欧
不列颠群岛
这一时期,大不列颠进行的战争都发生在海外,它们被记叙于与直接涉及的地区有关的章节。除了克里米亚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布尔战争(参见第十八章→非洲→南非→布尔战争),这两战都需要英国的人力和后勤支援,以实施成功的行动,其他战争对英国的经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然而英国的外交政策和维持力量均势的目的几乎可见于每一次冲突之中。
低地国家
比利时和荷兰都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两国成功地保持了中立。
法国
1851年12月2—4日,军事政变 摄政王(亲王)路易·波拿巴凭借军队的支持控制了巴黎。共和政体论者短暂的暴动在“大街上的屠杀”中被镇压。拿破仑获得了专政的权力。
1852年12月2日,拿破仑三世就职 随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拿破仑一世的军国主义精神复活了。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1859年,法国和皮埃蒙特对奥地利的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奥地利对法国和皮埃蒙特的战争)
1861—1867年,墨西哥远征(参见第十八章→拉丁美洲→墨西哥→联军占领韦拉克鲁斯)
1870—1871年,普法战争(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签署了《法兰克福条约》法国被迫割地并赔款。
巴黎公社(1871年)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无产者政权 国民自卫军推翻了巴黎市政府,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国民议会与被解除的正规军逃到凡尔赛,巴黎公社宣布巴黎为自由城。直到在普法战争中于色当和梅斯被俘的法军(参见①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普法战争→色当之战;②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普法战争→梅斯的陷落)返回凡尔赛,并被重新武装起来。凡尔赛政府利用这支力量最后扼杀了这场仅仅存在72天的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被镇压下去后,凡尔赛政府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任意残害公社的战土。普鲁士占领军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没有介入。
1871年5月21—28日,“流血周” 进入巴黎城区后,政府军和起义者逐条街地战斗。当军队推进时,巴黎公社社员杀害了他们抓获的人质,其中包括巴黎大主教,烧毁了巴黎人旅馆和其他一些著名的建筑物,还试图炸毁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万神殿。政府军极其残酷地镇压起义者。估计有2万巴黎人在血战中被杀死,但没有人们担心的报复行为。
1873年9月16日,普鲁士撤军 赔款的支付结束了普军的占领。
1873—1895年,在印度支那的扩张 法国殖民主义帝国在远东扩展(参见第十八章→东南亚→印度支那→越南)。
1881年,占领突尼斯 法国为在非洲继续扩张迈出了最有意义的一步。
1886—1889年,“布朗热主义”危机 G.布朗热将军要推翻政府的威胁虽从未实现,但此举加剧了在法国和其军队中已有的社会分裂。
1894……1906年,“德雷福斯”事件 犹太籍上尉军官A.德雷福斯被指控并判有充当间谍的叛国罪,而这实际上是总参谋部的一个同事——少校C.瓦尔森—埃斯泰拉齐伯爵所为。真相暴露后,又被军队中的贵族派系所隐瞒。最终,主要得益于E.左拉的雄辩之才,德雷福斯才被免罪昭雪,并从鬼岛释放。在这场激烈而艰苦的论战中法军几乎被瓦解。
西班牙
内部骚乱
1854年7月,西班牙革命 L.奥当奈将军和B.埃斯帕特罗将军推翻太后克里斯蒂娜的政府,并强迫她离开西班牙。在随后的14年中,西班牙的起义、暴动和破坏连绵不断。
1868年9月78日,西班牙革命 女王伊莎贝拉二世暴虐的专制统治再次引发了起义,起义的领导人是J.B.托佩特海军上将。起义军在F.塞拉诺将军的率领下,于科尔多瓦附近的阿尔科莱阿打败了国王军。女王逃跑了,被正式废黜。由塞拉诺和J.普里姆将军领导的政变军政府试图维持秩序,但沸腾的西班牙仍然处于半无政府的状态。
1869年2月,制宪会议 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投票拥护继续实行君主政体。王位被奉献给许多欧洲的王亲,但均遭到婉谢。普鲁士努力促使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继承王位,这加速了普法战争的爆发(参见第十八章→欧洲主要战争→普法战争)。
1871—1873年,阿马戴奥一世 这位奥斯塔的公爵接受了王位,但由于西班牙人民不承认他的统治而不得不退位。
1873—1876年,第二次卡洛斯战争(参见第十七章→西欧→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 战争极端残酷,内战再次使西班牙分裂。
1873—1874年,共和国宣告成立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由激进分子宣告成立,但很快即倾覆了。塞拉诺重掌政权,而卡洛斯主义引起的无序与骚乱仍在继续。
1874年11月24日,阿方索十二世登基 军事政变将伊莎贝拉之子推上了王位,君主立宪制得以建立。
1876年2月,唐·卡洛斯出逃 西班牙慢慢地恢复了平静与安宁,
外部争端
1859—1860年,对摩洛哥的战争 在西班牙休达飞地边境发生的一些小事件使西班牙在1859年10月对摩洛哥宣战。1860年2月,西班牙军队占领了得土安。同年4月,在英国的干预下,双方议和。西班牙扩大了休达飞地,得到了一笔赔款,并获得对摩洛哥大西洋海岸地区模糊其词的权力,这使该地区最终变成了西班牙的伊夫尼飞地。
1861—1862年,插足墨西哥(参见第十八章→美洲→墨西哥→联军占领韦拉克鲁斯)
1861—1864年,吞并圣多明各的企图失败(参见第十八章→拉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