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

第144部分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44部分

小说: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28年,后金人再次失利 在袁崇焕炮兵的打击下,后金企图入侵中国的努力再次失败。
1629—1634年,突袭中国北部 后金屡次从热河侵入中原,均被击溃。1632—1634年,后金还曾进袭山西省。此间,皇太极开始建立其高效的炮兵,以便向明朝军队进攻。
1633年,后金征服蒙古中部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局,应归于蒙古军队的大量士兵开小差,以逃避蒙古军队恶劣的生活条件。随后,蒙古军队被大规模吸收到八旗军队中。
1635—1644年,明朝的衰落 中国到处发生反叛和起义。
1636—1637年,侵略朝鲜 由于朝鲜没有上贡,也由于在满族同明朝作战中,朝鲜人十分勉强地参予反明作战。皇太极率14万军队进军朝鲜,朝鲜被迫在形式上脱离了与明朝的关系。
1636—1644年,巩固对黑龙江盆地的控制 经四次远征,皇太极牢固地控制了整个黑龙江地区。
1636年,清朝创建 皇太极在沈阳宣布帝国建立,皇太极号崇德。
1643年,皇太极卒 他的五岁儿子继位,改号顺治。实际上,其权力交与摄政王多尔衮,即皇太极之弟。
1643—1661年,顺治帝的统治 在顺治统治期,明朝一直坚守在南方。
1643—1646年,俄国人在黑龙江地区劫掠
1644年5月26日,明朝崩溃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末叛将吴三桂加入清兵以帮助清朝推翻起义政权。在长城山海关的一次大战中,清朝打败了李自成,占领了北京。
1644—1645年,向长江流域扩张 明朝福王在南京建立新的政权,抵御入侵者。在扬州城郊,双方展开激战,七天后,多尔衮打败福王,随即,对战败者及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不久,经小规模战斗,南京陷落,福王逃走,渐被人遗忘。但明朝的其他几位皇室宗亲均自立为帝,对入侵者进行持续而零星的抵抗。
1645—1647年,征服福建 利用那些欲自立为明朝皇帝者之间的分歧,清军于1645—1646年征服福建,1647年又控制了广州。但在陕西、山西和四川,清军遇到了激烈的抵抗。
1648—1651年,桂王的战役 南明最后一任帝王桂王,成为反清复明力量聚合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能干的军人,并曾在短期内控制了中国南部的大部地区。多尔衮在迅速巩固了对长江流域地区的统治后,按部就班地征服了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桂王逃至西南部山区,并暂时控制了云南与贵州。
1651—1659年,征服西南 尽管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地形条件也不利,但清朝仍然控制了西南大部,不过,桂王朱由榔,曾逃入缅甸境内,但1662年4月被吴三桂俘获,杀害于昆明。
1652—1662年,清朝与郑成功的作战 郑成功同清朝及在中国的欧洲人进行持续不断的作战。1653年,他攻克厦门,1656年又占领舟山群岛,但在1659年攻打南京时,却没有成功。在1661—1662年,他率900艘战舰攻打台湾,并包围了鹿耳门港(今安平),迫使荷兰人投降。1661年,清朝将沿海六省的居民内迁至防护屏障内——这种屏障距海边10多公里。1662年,郑成功去世,此后,沿海反清的斗争才渐渐平息。
1659—1683年,清朝统治的巩固 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努力加强首都北京的防卫部队,并在京都周围建筑了25个小的要塞。在9个省会及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也部署有重兵防守。这些地区由鞑靼将军和满族将军轮流指挥。汉人组成的“绿旗”军队通常由汉人指挥,并负责14个省的当地治安等。
1660年,同俄国的冲突 清朝军队迫使俄国人撤出了其在黑龙江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几个贸易点。
1662—1722年,康熙帝的统治 在其统治下,中国的文化与国力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1663—1664年,荷兰同郑成功之子的作战 在清朝的支持下,荷兰舰队迫使郑成功之子郑经放弃了福建的据点,郑经遂向台湾转移。
1674—1681年,三藩之乱 由于云南、福建和广东三藩力量日益强大,康熙于1673年决定撤藩。但云南的吴三桂拒不从命,并于1674—1679年拥兵占据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吴三桂随后同另外两个藩王联合叛乱。最终叛乱被平息。
1675年,察哈尔叛乱 清朝举兵平叛。
1683年,统一台湾 郑经之子及继承人郑克塽降清。
1683—1685年,同俄国的冲突 1670年,俄国人已在黑龙江河谷地区站稳脚跟。因为此时,清朝正在平息中国南部的叛乱。1682年,清朝军机处在仔细研究了俄国人的情况后,认为可用2000人直攻黑龙江河谷的俄军;1683年又派1500人的分遣队前往结雅河。随后几年,俄国人被赶出黑龙江河下游地区。不久,清军又向雅克萨的俄军据点进军,1685年该地守军向清朝投降。但清军撤退后,俄国的另一支远征队于1686年又占领了这一据点。因此,清朝又开始准备更大规模的作战。
1689年8月,《尼布楚条约》 俄国内外均有纷争(参见第十四章→东欧→俄国→土耳其战争开始),彼得大帝急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由于中国已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以及清朝索额图卓越的外交手段,迫使俄国使臣戈洛文对其最初强硬的要求做出妥协,俄国人放弃了雅克萨及黑龙江河北部地区。《尼布楚条约》及1727年的《恰克图经济条约》相互补充,使中俄友好关系持续达175年。
1685—1689年,准噶尔侵入蒙古(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内亚→蒙古) 准噶尔侵入蒙古喀尔喀部,清朝派兵击退了准噶尔。
1691年,多伦诺尔会盟 蒙古承认清朝为其宗主国。但是当时喀尔喀和卡尔梅克部落的部分人仍然进行抵抗,1721年,康熙在戈壁滩上终于打败了这些不甘臣服的人。
1696年,同准噶尔在伊犁河谷的战争 准噶尔经过五年持续不断的侵扰,终于进入蒙古中部。清朝皇帝康熙随即领七路大军共8万人穿越蒙古,通过使用其强大的炮兵,在昭莫多(今乌兰巴托附近)打败了噶尔丹。1697年,准噶尔统领败逃而病死途中。在西北部,一小部分蒙古人仍然进行着游牧骑兵战。
日本(1600—1700年)
1589年,丰臣秀吉卒 此后的两年中,其强大的封地诸侯联合摄政,并为争夺王位而分裂成两大派别。其中一派为德川家康,另一派则由石田三世、毛辉元、岛津义弘、小西行长、小早川秀秋等联合组成,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1600年10月21日,关原之战 由于联军之间的不和,其82000人的军队被德川家康74000人打败。据称,联军中有4万人被杀。这次胜利以及随后小早川秀秋之大阪城堡的投降,使德川家康得以巩固了对本州的统治。
1603年,德川幕府统治始 其首都定于江户(东京),其在江户的德川幕府一直统治日本到19世纪下半叶。
1606—1614年,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政策 由于担心外国传教士积极活动包含有政治目的,也由于担心圣方济各会与耶稣教会之间的激烈争论会引起西班牙与英国的介入,从而导致了日本大规模驱逐欧洲天主教牧师。1623—1651年,德川家光统治间,迫害基督教的行为更加激烈。
1609年6月,“马德里德奥斯”号沉没 日本与葡萄牙在马桑发生冲突后,德川家康命扣下一艘抛锚于长崎港的葡萄商船,随即,载有1200名士兵的日本舰队包围了这艘船。经三天作战,“马德里德奥斯”号船长皮索阿炸沉其船,其船员及价值100万克朗的货物等全部被毁。
1614年12月—1615年6月,围攻大阪堡 关原之战后,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撤至大阪堡,在德川幕府统治的前10年,大阪一时成为反德川家康的中心,在那里聚集着9万名被夺去土地的武士。1614年12月—1615年1月,东京而来的军队包围了大阪,但随即,双方有短暂的停战间歇,这给包围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填平了要塞墙外的壕沟。6月,该要塞被攻克。
1616年6月1日,德川家康卒 其位由其子德川秀忠继任,并统治至1623年。
1623—1651年,德川家光将军的统治 
1624年,日本的封闭政策 1623年英国商人撤出日本,随即,西班牙人也被驱逐出日本。幕府将军命令摧毁日本所有大型船只,以防止那些政治上不满的臣民成群结队地大量外逃。
1637年—1638年4月12日,岛原起义 岛原半岛及天草岛屿上信仰基督教的农民们,由于不满幕府政权不公正的宗教及土地政策,举起义旗,大约有20000—37000人聚集于古城堡原町,德川幕府派1万人的军队围攻原町,并得到了从平户派遣的荷兰军舰的支援。经近三个月的围困,该城弹尽粮绝,起义者不得已投降,其大部被杀。
1637—1638年,“锁国令” 由于德川家光怀疑葡萄牙人支持了叛乱,遂命他们撤出日本。在日本仅有两处外国的居民点和贸易点,这就是荷兰人在平户的贸易点以及中国人在长崎的贸易点。
1651—1680年,幕府将军德川纲吉的统治 到17世纪仅有两起发生于1651—1652年间的叛乱,均在江户被轻松镇压下去。
1653—1700年,日本的国内和平时期
朝鲜
1606年,同日本和平相处 1600年,德川家康当政时,双方恢复了良好的关系,并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下半叶。
1624年,军队骚乱 朝鲜内部派系间的争斗引发了这次骚乱,骚乱迅速在半岛北部蔓延开来,但是最终还是被平息了。
1627—1637年,同清朝的战争 朝鲜本来是明朝的一个封地。因此,它后来同日益强大的清朝在朝鲜北部边界地区屡屡发生冲突(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后金入侵朝鲜)。
约1630年,李氏王朝 此间,朝鲜引进闭关自守政策,尽管李氏王朝仍然同清朝维持传统的进贡关系,但仍以闭关锁国、停滞不前而闻名。
1650—1700年,内部派系冲突期间
东南亚
缅甸
1600年,白古灭亡 由于若开人、大城人和东吁人的入侵(参见第十三章→东南亚→缅甸),缅甸被分裂成几个小州。
1601—1605年,缅甸的复兴 纽延王子占领阿瓦,他是古老王室的后裔。以阿瓦为基地,他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战役,以重建对上缅甸及掸帮的统治。
1602年,葡萄牙人来缅甸 菲利普·德·布里托在沙廉建立了一个基地。
1605—1628年,阿那毕隆的统治 他是纽延王子的儿子,重新征服了缅甸南部。1607年攻占卑谬,1610年占领了东吁。
1613年,征服沙廉 阿那毕隆攻克葡萄人的基地,德·布里托被刺杀。
1613—1614年,撤出德林达依河 在暹罗与葡萄牙军人联合打击下,阿那毕隆被迫撤出德林达依河地区。
1628年,阿那毕隆被谋害 随后国内发生短暂的战争。
1629—1648年,他隆的统治 他将首都从白古迁至阿瓦。
1648—1661年,平达格力的统治
1658—1661年,同中国的战争 1658年,明朝最后一位藩王永历帝被清军打败,从云南逃至缅甸,平达格力允其在缅甸的中部城市避难。随后的三年间,上缅甸的明朝支持者们屡屡偷袭清朝统治下的云南。
1660—1662年,同暹罗的战争(参见下文)
1661—1672年,莽白的统治(莽白是平达格力的弟弟,他谋杀了平达格力) 在莽白当政之始,就不得不应付清朝2万人的进攻,他被迫于1662年交出南明永历帝。
暹罗
1600年5月,从东吁败退 纳腊萱国王重返暹罗,从而使缅甸陷入了混乱(参见第十三章→东南亚→暹罗→纳腊萱再犯缅甸)。
1603—1618年,远征柬埔寨 西萨普阿马王子率6000人的军队来到柬埔寨,并自立为国王,柬埔寨遂成为暹罗的封地。
1604—1605年,纳黎萱王的最后战役 纳腊萱王率大军北进迎击缅甸王子纽延,后者企图重新征服孟奈各州。纳腊萱病重而卒,其后继者放弃了努力,从而使孟奈回到了缅甸人手中。
1610—1628年,颂云王统治 1610年,他平息了由日本人支持的叛乱,不久又击退老挝的入侵。
1612年,葡萄牙人与暹罗人的争端 他们本在反对东吁中结为同盟,但暹罗白古之执政者与菲利普·德·布里托发生争执,随后双方不再相互支持。德·布里托和沙廉转而投靠阿那毕隆(参见第十四章→东南亚→缅甸→征服沙廉),暹罗丢失了白古的大部。
1614年.击溃缅甸人 在葡萄牙雇佣军的协助下,暹罗军队设防于德林达依河(土瓦),打退了阿那毕隆的入侵(参见第十四章→东南亚→缅甸→撤出德林达依河)。
1618年,缅甸与暹罗休战
1622年,同柬埔寨发生战争 柬埔寨国王西萨普阿马死后,其后继者宣布柬埔寨独立。颂云王亲自率军从陆路和水路进攻柬埔寨,但暹罗战舰未见参战便折返暹罗。而暹罗陆上军队的人员、马匹和大象损失惨重,遂撤退。
1630—1656年,巴赛通王的统治 他是位篡位者,不久,同荷兰建立友好关系,荷兰人获得经贸特权。
1634—1636年,北大年叛乱 北大年州位于低马莱半岛。他们拒不承认巴赛通的统治,暹罗派两支远征军均失败,北大年实质获独立。
1657—1688年,那莱的统治
1660—1662年,景迈周围之战 那莱王利用缅甸人正卷入同清军作战之机,向景迈进军,1660年,被打败。但1662年3月,他终克景迈。
1662年,缅甸败退 蒙斯起点反对缅甸,败逃暹罗,缅甸军队追之,蒙斯请求暹罗保护。那莱王击溃追军,随即发动一系列报复性攻击,屡屡侵袭低缅甸。
1687年8月,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战争暹罗同英国及荷兰发生一系列争执,随后战事起。法国东印度公司支持那莱王,并派600人帮助其加强海岸要塞的防守。不久,法国人又与暹罗产生纠纷。
1688—1703年,帕碧陀罗的统治 他同英国与法国均达成了谅解,不过,在其统治期间,国内屡屡发生叛乱。
老挝
1624—1637年,继位战争 最后,苏里那…冯萨打败其他四名对手,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争。
1637—1694年,苏里那…冯萨的统治
1651—1652年,同镇宁的战争 苏里那向镇宁(镇宁是位于安南和老挝之间的一个小州)公主求婚,遭到拒绝,苏里那遂派军队进攻镇宁的首都川扩,企图夺回公主以成好事。镇宁国初战失败,不久川扩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