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

第138部分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38部分

小说: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31年,斯拉克海战 此战,荷兰舰队打败了西班牙入侵舰队。
1632年,荷兰攻克马斯特里赫特 此后,举行了和谈,但没有进展。
1635年,荷兰与法国结盟
1637年,荷兰重占布雷达
1639年10月21日,唐斯之战 荷兰的特鲁普参加指挥了此战,他攻击了由安东尼奥·德·奥肯多指挥的西班牙舰队及其港口,荷兰人完全控制了该海域。
1643年,罗克努瓦之战(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三十年战争→法国时期) 之后,和谈重新开始。
1644—1645年,荷兰取得作战胜利 1644年,荷兰攻克萨斯沃恩根特,从而使腓特烈·亨利在斯凯尔特河岸有了立足之地。第二年,荷兰人又攻占了许尔斯特。
1648年,《明斯特和约》(《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的一部分) 《明斯特和约》的签订结束了同西班牙长达80年的战争。此前划定的边界被认可,尼德兰联合省的独立也被承认。
1647—1650年,威廉二世成为联合省执政 他对《明斯特和约》不满,因为它使法国与西班牙独立作战。因此,他同法国国王秘密谈判,试图同法国结盟以重新加入战争。但是,1650年11月6日,他因天花而卒,联合省执政一位从此空缺达22年之久。
1650—1672年,荷兰执政空缺 此间,威廉之遗腹子威廉三世成为奥兰治家族之主,但扬·德·维特是一位政治上强有力的人,他于1653年成为“终身辅政”,从而使荷兰保持了近20年极高的声望。
1652年5月—1654年4月5日,第一次英荷战争(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颠群岛→共和国时期)
1657—1660年,第一次北方战争 荷兰人加入丹麦一方,以防止瑞典人占据波罗的海入口(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瑞典)
1657—1661年,同葡萄牙的战争 这次战争以荷兰失败而告终,它使得荷兰被彻底排挤出巴西。
1664年,同英国不宣而战 英国占领了荷兰在西非海岸的港口以及新尼德兰殖民地,后者的首都新阿姆斯特丹被改称为纽约。
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颇群岛→斯图亚特王朝后期)
1668年1月13日,三国联盟(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
1672—1678年,同法国及英国的战争(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颠群岛→斯图亚特王朝后期)
1672年8月27日,德·维特被推翻及谋杀 政变者将威廉三世推举为荷兰执政。
1672—1702年,威廉三世的任职期间 在勃兰登堡选帝侯以及已于1674年撤出荷兰的英国的共同帮助下,荷兰的威廉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于1678年将法国排除在外,并签署了《奈梅亨条约》,从而使其声望大增(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
1678年3月,英荷共同防御联盟建立
1686年,威廉促成奥格斯堡同盟(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颠群岛→斯图亚特王朝后期)
1688年11月5日,“光荣革命” 威廉王后玛丽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之女。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后,受英国詹姆斯二世的反对者之邀(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颠群岛→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威廉在托尔湾登陆,来到英国,他与其妻顺理成章地成为英格兰统治者。
1689—1697年,大同盟战争(奥格斯同盟战争;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巴拉丁之战或称奥格斯坚同盟之战)
瑞士
瑞士是由州组成的松散联邦,彼此之间因宗教问题分歧很大,因此,各州之间充斥着战争。瑞士雇佣军均从其他各州征召,特别是从法国征召。
1602年,萨伏依入侵 由西班牙支持的入侵军队在日内瓦被击溃。
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 战争中瑞士保持中立,其中立原则被认为是件意义很大的事,瑞士雇佣军均可被交战双方雇用,而瑞士又向交战双方卖了许多物资,从而获得很大利益。
1620年,西班牙控制瓦尔泰林纳隘口 由于这一地区的占领,使得西班牙从其在米兰、意大利附近的哈布斯堡占领地到西属尼德兰(以及哈布斯堡之奥地利)的交通线畅通无阻。1621年,瑞士人企图将西班牙人赶走,但未成功。
1625年,瑞士控制瓦尔泰林纳隘口 瑞士军队由法国的德·克里斯率领。
1626年,《蒙松和约》 该条约是经教皇乌尔班八世调解促成的,法国与西班牙就瓦尔泰林纳的主权达成一致,由西班牙继续控制瓦尔泰林纳。
1637年,瑞士控制瓦尔泰林纳 此后的1639年,瑞士同西班牙达成了一系列条约。依约,西班牙军队可自由使用和进出瓦尔泰林纳。但其主权仍归格里森所拥有。
1648年,《威斯特发里亚条约》 依约,欧洲人承认了瑞士从德意志帝国独立出来的局面。
1656年1月24日,第一次菲尔默根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由克里斯托弗·普法伊弗率领的信仰天主教的各州军队,一举打败了那些从伯尔尼和苏黎世而来的新教徒。
意大利
意大利仍然被分割成许多政治实体,其中的许多受外国的统治。总体而言,意大利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在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教皇企图保持中立。在萨伏依,倾向于法国与西班牙的双方发生了一些零星的冲突,从而使公爵的权力更加削弱。那不勒斯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尽管威尼斯正同土耳其作战,但其做为独立的州,极力倡导和平与中立。1659年签署了《比利牛斯和约》,从而使意大利恢复原状。但西班牙仍然保持其传统的领地,而法国保持皮内罗洛以控制萨伏依。
伊比利亚半岛
西班牙
1598—1621年,菲利普三世在位 他对教会的兴趣强于对其国家的兴趣。西班牙处于下滑与停滞时期。
1609年4月9日,同尼德兰签署《十二年休战条约》 此前,已进行了45年毫无结果的战争(参见第十四章→西欧→尼德兰→《十二年休战条约》)。
1609—1614年,驱逐莫里斯考斯(参见第十三章→西欧→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
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三十年战争)
1621—1665年,菲利普四世的统治 此间,西班牙军事与经济力量加剧下滑。
1640年,葡萄牙独立(参见下文)
1648年,《明斯特和约》 该条约标志着30年战争以及同联合省的长期战争的结束。但同法国的战争仍然在继续(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三十年战争→法国时期)。
1659年11月7日,《比利牛斯和约》(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的早期统治) 这个条约的签署,标志着西班牙在欧洲霸权的结束和法国在欧洲霸权的开始。此后的40年,西班牙第一次从外国战争中退出。
1665—1700年,查理二世的统治(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 这是一个半疯狂的君主,也是倾向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的最后一个王室。
1667—1668年,夺权战争(参见同上)
1673—1678年,荷兰战争,或称第一次反路易十四之联盟战争(参见同上) 这场战争对西班牙是一个大灾难。
葡萄牙
1640年11—12月,葡萄牙独立 此间,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暴动。西班牙在1640—1668年间企图恢复对葡萄牙的统治,但没有成功。
1640—1656年,约翰四世的统治 他是葡萄牙布拉干萨宫的第一位国王,他得到了法国与荷兰的承认,但西班牙仍然与葡萄牙发生许多零星的战争。
1641年1月,马六甲向荷兰投降(参见第十四章→东南亚→马来亚与印度尼西亚→荷兰人攻克马六甲)
1644年5月26日,蒙蒂霍之战 在英格兰与法兰西的支持下,由马塞厄斯·达阿尔布克基将军率领的葡萄牙军队成功地入侵西班牙。在巴达霍斯附近的这次胜利,为葡萄牙赢得几年和平时间。
1657—1661年,同荷兰的战争 1654年,荷兰人被迫从巴西撤走,从而失去了其最后的立足点。
1661—1663年,西班牙入侵 菲利普四世企图重新征服其失去的王国。唐·胡安率2万人的军队从埃斯特雷马杜拉进入葡萄牙,与此同时,另一支小部队从葡萄牙北部入侵葡萄牙。在雄堡率领的英国军队的协助下,葡萄牙人成功地顶住了西班牙人的进攻。1662—1663年,唐·胡安只能在阿尔滕特茹省横行了。
1662年,英国的帮助 英国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之女卡特琳为妻,作为回报,英国向葡萄牙提供人员和武器供其同西班牙作战。
1663年6月8日,阿梅西亚尔之战 此战中,桑乔·德·比塔·费洛尔打败了唐·胡安。
1663年6月17日,蒙特斯克拉拉之战 这是安东尼娅·德·玛丽亚拉瓦取道西班牙时的作战。
1664—1665年,葡萄牙成功的作战 断断续续的战斗。
1665年6月,比亚—维索萨之战 在这场八小时的异常惨烈的肉搏战中,玛丽亚拉瓦与雄堡打败了卡拉西亚公爵,从而破灭了西班牙重新征服葡萄牙的企图。
1668年2月13日,同西班牙议和 通过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中间调停,西班牙最终承认了葡萄牙的独立地位。
东欧
波兰
对于波兰而言,这是一个持续不断战争的世纪,在17世纪的前叶,波兰处于攻势,而下半叶则处于守势。这些使人精疲力竭的战争是波兰在18世纪衰落的原因。
在西欧,当步兵已成为主要兵种时,波兰的主要兵种仍是骑兵。波兰的骑兵们就是装备着长矛,挥舞着笨重的刀剑,打败了许多配有步兵长矛的方阵。波兰的重骑兵穿戴在西方已弃置不用的盔甲。在同飘移不定的鞑靼人作战中,波兰骑兵的骑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几排相连接的马车组成的营帐被波兰人广泛用作野战要塞。
争夺立沃尼亚的第一次波兰—瑞典战争(1600—1611年)
1600年,瑞典入侵爱沙尼亚 瑞典军队由瑟德曼公爵指挥(他是西吉斯蒙德的叔父,后来又由查理四世指挥),入侵并占领了爱沙尼亚(除里加以外)和立沃尼亚大部(今拉脱维亚)。
1601年,波兰反攻 波兰人成功地坚守了里加,并重新征服立沃尼亚之大部。此后的一系列战役中,波兰军事指挥官扬·卡罗·乔德凯维奇分别在多尔帕特、雷瓦尔和魏森施泰因取得了胜利。
1604年9月27日,基尔克霍尔姆之战 新登基的瑞典国王查理四世,率领新征募的一支14000人的部队,在爱沙尼亚登陆,并向里加进军。此时,乔德凯维奇率领8000人的部队沿瑞典的进军路线紧紧追击这支瑞典军队。乔德凯维奇的部队有三分之二由骑兵组成。经过激战,瑞典国王差点被俘,其部队有9000人被杀。
1604—1611年,时打时停的时期 1611年,查理四世死后,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
1605—1609年,波兰介入俄国事务(参见第十四章→东欧→俄国→“动乱年代”)
1609—1618年,波兰—俄国战争(参见同上)
波兰—土耳其战争(1614—1621年)
这次战争是由波兰人一手挑起的。首先,波兰的哥萨克袭击了土耳其沿黑海海岸西部和南部的港口;其次,波兰人又支持发生于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叛乱(他们代表罗马尼亚)。作为报复,土耳其与鞑靼人袭击并蹂躏了波兰的乌克兰,而1614—1618年,波兰正深深陷入俄国事务。
1620年9月20日,雅西之战 波兰指挥官斯坦尼斯拉斯·佐尔奇威斯基率领一支1万人的军队,迎战更加强大的土耳其与鞑靼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从而促使奥斯曼苏丹奥斯曼二世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从君士坦丁堡北部向南进军,此时佐尔奇威斯基便开始后撤。
1620年12月,塞科拉之战 此战中,佐尔奇威斯基及其9000人的部队在摩尔达维亚被全歼。
1621年秋,霍京之战 由波兰指挥官乔德凯维奇和斯坦尼斯拉斯·卢搏米尔斯基率领的46000人的波兰军队,在德涅斯特河同由奥斯曼苏丹的10万名土耳其士兵对阵,波兰军队取得了较好的战绩。此后,双方签署了停战和约,但哥萨克袭击土耳其以及鞑靼人袭击波兰人的军事行动从未停止过。
第二次波兰—瑞典战争(1617—1629年)
由于波兰同时卷入同土耳其与莫斯科的战争,古斯塔夫抓住这次机会,重新开始了征服波罗的海东海岸地区的作战。
1617年,古斯塔夫在立沃尼亚取得胜利 他攻克了立沃尼亚沿波罗的海的几个港口,并迫使波兰指挥官克日什托夫·拉德基维尔签署停战条约,停战期直到1620年为止。
1621年,古斯塔夫入侵爱沙尼亚 瑞典军队共计12000人,并得到了4000名爱沙尼亚人的增援。他们于9月15日包围并攻克了立沃尼亚的政治与经济中心里加。
1622—1625年,休战期 拉德基维尔再次被迫停战。
1625年,古斯塔夫占领立沃尼亚 在里加登陆后,古斯塔夫在几乎未遇抵抗的情况下全部占领立沃尼亚和库尔兰。
1626年,瑞典入侵普鲁士 古斯塔夫率15000人在皮劳(波兰的封地)登陆,并迅速全部占领了普鲁士北部地区,从而对波兰出入波罗的海的入口构成威胁。只有但泽(格但斯克)拒绝了瑞典国王要求其投降的请求。
1626—1627年,波兰反攻 在指挥官亚历山大·科尼埃科波尔斯基的率领下,波军企图重新打开维斯瓦隘口,并打破对但泽的封锁。科尼埃科波尔斯基攻克了坚固的普次克港,但没有割断瑞典人同皮劳的交通线。他又截击了为古斯塔夫在德国征召的一支军队,有4万德国人被俘。
1627年5月,古斯塔夫从瑞典返回 他带回一支援军,其部队人数已达14000人,并同科尼埃科波尔基的9000人的部队作战。在特切夫之战中,他打败了科尼埃科波尔斯基,但古斯塔夫也受了伤。瑞典骑兵第一次能够同波兰骑兵进行了对等的作战。西吉斯蒙德三世也组建了一支私人小舰队,对瑞典舰队进行骚扰,但瑞典依然占有海上的主动权。
1628年,瑞典的进军 古斯塔夫伤愈后,其军队已增至32000人,他率部迫使科尼埃科波尔斯基向南后撤。波兰人开展了游击战,到本年冬,古斯塔夫撤至普鲁士。
1629年,德意志帝国支援 帝国皇帝派西吉斯蒙德三世率7000部队,以阻止古斯塔夫从普鲁士向德国进军参加三十年战争的计划。科尼埃科波尔斯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