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记事:密林诡境-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完了吗,急喘之中我咽下一口唾沫,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随时可能现出敌影儿的树林。侦察面罩有些缩窄视野,方才情况紧急,我还忘了头上罩着这玩意儿。面罩是用来隐蔽行踪的,现在自然没了用处。一把扯下,视野变宽不少,头上的热汗也不再闷捂。
越军士兵的“饺子”一旦包好,被困在崖头的我们,恐怕是插翅难飞。区区六人,冲出步枪包围圈的概率,基本为零。
许多年过去,我还能回忆起当时那股心境。那是一种彻彻底底的绝望,你明白情况已经到了最糟糕的时候,唯有期盼奇迹出现,才能挽回颓势。
但那股强烈的绝望,压得你甚至想不出会有什么奇迹,能让你活下性命。心窝里头,也悄然多了一台天平秤,搁在一头的绝望越是沉重,另一头的求生欲望就抬得越高。甚至说,我脑袋里冒出了一个可耻的想法。这个想法虽然羞于出口,但的的确确是在我脑袋里浮现过。
要不要投降做俘虏?我问着自己。
“这还往哪里跑?”邓鸿超握着手枪,回头看了一眼几步之外的断崖峭壁。
“那咋整,罚站等死吗!”旗娃吼着说,“要不然咱打出去,反正站这儿也是死!”
“别吵!”王军英训斥了他一句。
旗娃这一问,问住了黄班长。因为五个人都盯着他,等他下达命令。没有过实战经验的黄班长,哪里遇到过这等情况。他急得扯下了侦察面罩,一时间喉咙如被石头噎堵,讲不出半句话语。
“打出去必死无疑。”邓鸿超蹲了下来。
满头大汗的黄班长,左盯盯右看看,迟迟拿不出主意。
慌得直吐气的旗娃,盯了黄班长一眼,便别过头,留意敌情。
就在我思考着如何冲出包围圈,脱离无路可退的困境、逃出生天时,喘着粗气的黄班长,忽然快语急令:“绳子拿出来,下崖!”
下崖?我惊看了他一眼。
这时,敌兵们的影子又隐现在面前的树林里。阴魂一样的越军士兵,又朝咱们逼压了过来。大家在密集的枪响中一边迎头还击,一边在脑袋里处理着黄班长的命令。
下什么崖?黄班长的意思难道说是,要咱们往身后的天坑索降?
其实,我早就这样想过。但几眼看下天坑,不说毫无可能,但要稳妥妥的下到千尺万丈之下的天坑里,实在很难。那让人双腿发软的垂直高度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安全措施没做好,就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掉下去必定粉身碎骨。因为,危急的情况决定了我们没充足的时间去做好安全措施。
再者,逼压过来的越军士兵,是咱们的敌人。他们不会列好队,傻呆呆的站在崖边,举手敬礼,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滑下悬崖。
总之,我不觉得黄班长这道命令是可行之计。
我还在怀疑这个决定的正确性时,蹲着的王军英,忽就一肩甩下背囊,迅速扯出里边儿的一捆绳子。接着,邓鸿超也紧随其后,从背囊里翻找出了绳子。之前已写过,考虑到任务需要,绳子在背囊里装了好几捆。每一捆的绳索长度都是固定的,具体有多少多少米,我记不清晰。
“一捆不够,要两大捆绑一起。”黄班长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天坑,估算了一下那崖壁的高度。
王军英在绳捆中理出绳头,胡乱飘飞的子弹中,他还是那副泰然置若的神情,脸庞上丝毫不见慌乱。王军英迅速绕串了一个绳结,连接好了两捆绳子。这是一种特殊绳结技巧,专用来连接两根绳头。
接着,王军英爬伏在地,舞起绳子,开始在树桩上绕绳桩。
“你,还有你,也找一捆出来!”黄班长对我和旗娃命令道。
刘思革蹲坐在树干旁,腾腾腾的连开几枪,打退了逼靠而来的一队越军士兵。
命令之下,也容不得我再去怀疑。牙关一紧,胸口猛沉,行,难得考虑那么多,下崖就下崖,比起负隅顽抗,待到弹尽粮绝,这至少也他娘的是一桩办法嘛!走一步看一步,也比一步不走要好。病急乱投医,也比不去看医生要好。
因为,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想。
六神无主的旗娃,费了几次劲儿,才从肩头取下那一大包背囊。翻找绳子的动作还算迅速,我示意他将那捆绳子扔给了我。
“其他人掩护!”黄班长吼着开了几枪。
这时,王军英的绳桩差不多快要绕好了。我拿着两捆绳子,努力压制着双手的颤抖,串绕着绳结,将两捆绳子连接起来。
越南追兵们的影子,此时又冒现在了我面前的树丛之中。一旁的刘思革,尽管失血已久,但反应力未落下半点儿。他端着的冲锋枪左打右射,让冒现而出的敌兵影子压了回去。
“老刘,你可要看好了啊!”我绕着两捆绳子的绳头,“再坚持一阵!”
弹匣打空,他迅速换好一个新的弹匣,用他那句口头禅缓缓回答了我:“没毛病,你安心。”
缓声的语气,掩盖不住其中的虚弱。
我转回注意力,想快些串绳连接。可绳结刚还完成了一半,就觉身前一阵气浪掀人,随之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越南追兵们不知是扔了手雷,还是打了榴弹炮。
脑海一白,骤然掀起的气浪让我整个人差点儿腾飞了起来。如果这爆炸再近那么一点、再准那么一点,我这躯身子,估计要被掀下崖头,碎骨而亡。
地动山摇之中,爆炸的巨响,让耳朵嗡嗡嗡的鸣个不停。爆炸产生的破片利器,如天女散花,欲要杀死周遭的一切生灵。幸好我们有树干枝叶的掩护,手榴弹在密林里的杀伤力有限,六个人只是被气浪掀了个仰身,受了点儿轻微的擦挂伤。
但我知道,这声爆炸不是为了爆炸而爆炸,爆炸之后,极有可能是一阵冲锋逼压,这是很常见的打法。就跟咱们刚才利用爆炸掩护撤退一样。我放下绳头,将所有脏话在脑袋里过了一遍,然后立好“嗡嗡”响的脑袋,探头出树。
爆炸为繁枝密叶的丛林,清理出了一块“空地”。空地便就是爆炸后的净空区域。这片空地在我视野的右方,那里边儿的繁草细树都被炸了个空,视线不再如之前那样受阻。
果不其然,几个越军士兵,靠着那片空地旁的粗树细干,低身摸了过来。
“我日你个舅爷奶!”身子虚弱、面色苍白的刘思革,骂声突然变得有劲儿。他愤怒的扣动了扳机。刚才的爆炸,又在他那苍白的面目上,增添了几道明晃扎眼的血痕。
正文 第五十三章 :崖边速降
反击的一排子弹打过去,又让逼压过来的越军趴下了身子,不敢起身。但同时,爆炸带来开阔视野让我们失去了一定的枝叶掩护,敌兵们能较为清晰的看到咱们。反击的子弹一过去,那面的攻击子弹,又是一排排朝我们打来。好几颗弹头,就钉在前边儿的树干上,让我们也不敢再探头还击,只敢畏缩在树干之后。
这时,王军英从地面蹲起,他示意已经绕好了绳桩。黄班长比着手势指挥,耳鸣之中,我听到他对王军英令道:“你,先把刘思革捆好,放他下去!然后是——”
黄班长颤抖的手指着邓鸿超,接着说:“然后你再下去!”
但刘思革的身体情况,恐怕是无力下崖。这倒是一个新的问题,绳索滑降,必然要用到双手的劲儿,而子弹过肩,他那一双手,恐怕根本使不上多大的力气。
“我没毛病,你们先走,我掩护!”黄班长刚指挥完,刘思革却吼大了嗓门,反驳了一句。
然后,这个带着枪伤的老小子,表情痛苦的靠着树干坐了下来,他侧头出树,艰难的举起冲锋枪,放屁似的干打了两发出去。
“这时候你还他娘犯犟,让你走就走!”我对他吼了一句。生命关头,这小子又他娘的扯拐,又要发什么善心!
手中的两股绳头这时已经串绕完成,我用力扯了扯,确认坚固可靠后,就躲着飞来的子弹,趴下身子,再靠近崖头的树干上绕绳做桩。
“我说没毛病就是没毛病!”他犟如一头受伤的老牛,还是待在原地,不肯动上半步。这种时候,谁最先走,就意味着谁活下来的希望最大,已经丢掉半条命的他,竟还亲手送走了这宝贵的机会!
情况紧急,急不可耐的黄班长,没时间,更没耐心再继续劝他,他一手指向邓鸿超,说:“那你走,快准备!”
这让我气得不行,受着伤的刘思革该走却不走,非要在这种时刻礼让先行。皇帝不急太监急,我真想一拳把他打晕,再用绳子把他捆上一圈,直接扔下崖头!
树桩上的绳结很快被我打好,抬起身子,我看向举枪守敌的刘思革,气得鼻子吐气。罢了,你这臭老小子爱走不走,老子可懒得为你操那么多心!两个绳桩已经绕好,我便畏缩着身子,将盘绕的大捆绳子一把甩下了崖头。
探头一看,晃晃悠悠、如长蛇的绳索,被重力带入了天坑里头。很快,绳索的长身就直直的荡在崖壁之间,最底下的绳头没入了天坑里的树冠之中。刚好,长度刚好。
我的绳桩差不多绕好,王军英这时又翻出好了几捆绳子,准备用来当作安全绳。
“来不及了,直接走!”黄班长换着弹匣,对王军英大声说道。
索降不是说甩一根绳子就可以顺着滑下去了,没那么简单。那是一门技术活儿,其中的门道相当多,更何况是要索降如此高的距离。保证安全,是第一项要做好的措施,否则,没有安全措施的索降,自然有极大的风险。
悬崖下的高度,是我在侦察连训练时,从未接触过的。事实上,侦察兵不是登山队员,更不是类似于工兵那种技术性很强的兵种,我们会的东西很多,但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全面平庸。
比如说攀岩、索降的技巧,与那些专业队员比起来,我们不过是有那么一点儿基础罢了。攀岩我们接触得更多,而挂绳索降,我更多是在边境临战训练时,考虑到任务需要,才临时加学的。
而黄班长的意思,就是省去安全措施,直接甩他一根绳子出去,再直接滑降。严格来说,这不算索降,应该叫速降。因为索降是要配合许多工具安全的从绳索降下,那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一定在电视里头看过士兵从直升机上迅速滑下的场面,那一种抱着绳子一溜烟儿的滑下,就叫速降。
“直接滑?”王军英有些惊讶,“这绳头能稳得住吗?”
速降比不得稳稳的在绳索上下降,除去人体本身的重量外,我们身上还有相当重量的装备。并且,下滑时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会落在孤零零的绳索上。
“来不及了!就直接滑,赶快!”黄班长双眼盯敌,一口催促。
当然,黄班长并没有急昏了头。因为这不是在训练场上训练,逼压而来的越军士兵,不会干巴巴的等着我们做好安全措施,再慢慢索降下崖。速降下如此高的悬崖,尽管风险极大,但也算有那么一点儿生机。但要是越军士兵逼至面前,我们就是必死无疑。
王军英点头,没再继续犹豫。他收回绳索,背上背囊,就将邓鸿超叫到了崖头。
“手套戴好,手像我这样捏好,”王军英低身躲在树干后面,捏着绳索向邓鸿超讲解着,“滑去下的时候手一松一紧,脚也要一松一——”
邓鸿超舔了一口嘴唇,他看了一眼树林里的敌情,急躁得有些不太耐烦。他打断了王军英的话:“嗯,嗯,我知道了,我们走吧!”
说着邓鸿超就揣好手枪,快速的从背囊里找出了用于索降的白布手套。戴好手套,他们两个人佝偻着背,从乱草中提出绳子,捏在手中。双手间那干溜溜的一股绳子,我光是看着,就觉得无比危险。
退伍之后,大概在九几年那阵,我被一个朋友叫去参加了一次登山活动。那不是纯粹娱乐观光的登山,朋友是地质工作者,他们要去秦岭那块儿勘探矿产一类的玩意儿,便让我一块儿随队观光。
地质局请来了两个英国人,说是国外的专业登山队员,专找那种陡峭的险壁为生,据说还上过珠穆朗玛峰。两个英国人兴奋得很,他们想见识、并征服中国的大河山川,而地质大队的户外队员们,也想借着这次外交活动,和他们交流交流相关经验。
结果,两个人的装备撂出来,就把我们看呆了。
花花绿绿的绳索、形状怪异的扣环、花样繁多的铁器以及许许多多我根本不知用途的装备。和装备精良的他们一比,地质大队的装备就略显寒碜了。
两个对着那些繁多装备左摆右弄的英国人,让我感慨万千,我说笑一般的向那位朋友诉说起了这次“速降天坑”的经历。和两个堆满了装备的英国人比起来,我们简直就是“赤身裸体”。
见到捏着一根绳子,就速滑下崖的我们,英国人定会以为我们是在跳崖送命。
但毛主席说得对,决定战争胜利的,不是精良的武器装备,而是人民群众的意志。我相信,如果把那两个英国人的装备拆掉,他俩真没胆子仅靠一根绳子速降下崖。
继续说回来。越军士兵逼压之中,四个人时刻坚守着防线。王军英和邓鸿超,就顺着绳头,一路退至悬崖边,准备速降逃命。
“千万捏稳了,捏不稳,可就捡不起来了。”王军英对邓鸿超叮嘱了一句,“在捏稳的前提下,尽量放开速度。”
“了解。”邓鸿超长吐一口气,对王军英郑重的点头。
“排长,放心滑,稳住滑,我一定给你守好,咱下面见!”坚守防线的旗娃,抽回身子。他靠着树干,对王军英吼道。
但这小子慌得舌头都快捋不直了——下面见,通常还有另一种含义。
步步逼近的越军士兵,迎着咱们的子弹向前。子弹的你来我往中,冲锋逼压的敌兵好像又缩短了与防线的距离。
黄班长回头盯了一眼悬崖边上的两人,想说句什么,但又迅速别回头,举枪观敌。
王军英没有回答旗娃,他与邓鸿超点头示意,就左手在脑、右手在臀的拉好绳子。子弹乱飞之中,他趴伏在崖边,一寸寸的将双脚放出崖头。接着,耳后“丝溜”一声响,戴着白手套的他,顺绳滑了下去。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