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金瓶梅人物画廊 >

第35部分

金瓶梅人物画廊-第35部分

小说: 金瓶梅人物画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往往热衷于宣传四大发明。
  中国人发明火药,被人制成大炮,改良武器,回头屠杀中国人。
  中国人发明指南针,被西方人用来进行地理大发现,探索世界,开拓了政治视野,而中国皇帝夜郎自大,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主宰,只知道在自己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热心于政治斗争,喜欢做蝼蚁之雄。
  中国人发明纸张、印刷术,西方人用来普及教育,发展文化,中国始终没有社会教育,只有文字狱(控制思想喉舌。)、精英文化(卢梭写《忏悔录》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清王朝,当时清王朝正搞那些又臭又硬、死板僵化的八股文,而当时卢梭的语言已经可以和现代语言接轨了。这就是巨大的文化差距。)和愚民政策(百姓越愚昧,越好统治。)。
  我们要有历史的同情,当时的统治者有自己的难处,也有人说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只能有这种气度,但是唐朝文明也是封建文化,可是其兼容并包的气度让人乍舌。当时在长安的外国留学生高潮时“以万和十万计”(具体数字和出处我暂时查不到了。大家可以帮我查,我也继续查找。),现在有几个城市具有这样的宽容气质?
  我们不能轻易宽恕了中国的专制皇帝的专横跋扈和“奴才知识分子”的推波助澜,他们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包括中国的文化典籍,包括《孙子兵法》、《菜根谭》等,在中国总是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重视,总是别的国家抢先开发,然后自己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讨一些残羹冷炙。据说当年商场上流行的“《孙子兵法》热”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我们真是太无知了。在两千多年前创作的《史记》中,其“货殖列传”中,就记载了一个人利用《孙子兵法》的理论,成为了名垂史册的大生意人。
  他叫白圭。
  《史记》上说他“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他不讲究吃喝穿戴,控制嗜好,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捕捉商机就像凶猛的禽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做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商朝的开国元勋,谋略家。)、吕尚(就是姜子牙,周朝的诸葛亮。)运筹帷幄,就像孙子(大名鼎鼎,《孙子兵法》的作者。)、吴起(与孙子并称,是孙子之后百年左右的军事家,著作有《吴子》。)用兵打仗,就像商鞅(秦孝公时代的改革家,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之前一百四十年左右。《史记》中的有《商君列传》。)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随机应变的智慧,没有果敢善断的勇气,没有正确取舍的德行,没有誓死坚守的信念,即使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道,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此,天下研究经商致富之道的都想效法白圭。我以为,这种高深的智慧不是靠照猫画虎的方式就能得到,确实需要刻骨铭心的领悟,学习皮毛恐怕会适得其反。】。”
  我们读书和传播文化是不是关注这样的关节更有意义呢?两千年前就有的本土光辉思想,为什么非得由外国进口呢?我举这个例子,不是宣扬什么民粹主义,是说我们有眼无珠,自己守着巨大的精神宝藏,视而不见,却总想出去要饭,没有必要嘛。因为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所以才会有此感悟(有一句话,也要做个声明,民主思维我们必须融合西方智慧,我们在这方面确实太过幼稚。我们中国人爱有门户之见,思维太过狭隘,只要是我们不足之处,只要不是依葫芦画瓢,只要能消化吸收,只要能据为己有符合自己的特殊性,在文化和思想上是没有优劣之分和门户壁垒的。我们学习大海吧,海纳百川,我们学习高山吧,高大巍峨,我们把自私狭隘的思维扔进茅坑里吧!)。
  光提先进个几百年有什么用?没有深度扩展和精度开发,再好的创意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不要总沾沾自喜于这些屁话了。
  中国人小富即安、浅尝辄止的特性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如今的时代不允许你有这种小农经济时代的思维,尤其对于国家战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错过时代,那将是全体国人的巨大灾难。
  这是一种偏激的说法,但是有合理的成份(因为是边写作边上传,有些观点还值得推敲,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也是要到网上集思广益,然后再精益求精。不过这些都是我这十多年的思考,应该算不上信口开河,只能说有思维盲点。我以前就申明了,我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引起您的思考。没有人的思想是千年不朽的,都需要就事论事、批判继承的,何况是我这种春草一般的小人物。)。
  我不知道我们在传承文化时,应该更关注一些什么东西,是关注名实之争,鸡毛蒜皮,还是关注本质内涵,大是大非?
  话题一转,包括对《金瓶梅》的认识和传承,为什么把它仅仅视为一本黄书呢?
  中国文化在传承当中究竟发生什么了?为什么要么是没有连续,要么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继承呢?
  我们一起来思考。
  从中国足球的命运和历史发展中,思考中国文化传承的命运,对于我来说,这是阅读此篇文章的大关节所在。
  中国足球成为了道具和攻击目标,敬请海涵。不过中国足球自有其他国家的足球不能取代的独一无二的作用,就是成为大家泄愤的目标。两个生人见面,骂一骂中国足球,马上就能拉近彼此距离,更有甚者,引以为志同道合。
  姑且认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是个真命题。那么中国足球的存在自有其“价值”。我们万不可等闲视之啊!
  第十四回(上)花子虚因气丧身
  纲:兄弟间鹬蚌相争,西门庆渔翁得利。
  纲:花子虚的兄弟争财产,一纸诉状送往东京开封府,开封府受理了案件,指派清河县政府抓人。
  目:有一天,西门庆提早回家,面色异常,吴月娘就感觉很纳闷。西门庆道出原委,原来当天他和花子虚、应伯爵等四五个在院中郑爱香儿家里喝酒,忽然有几个公人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就把花子虚带走了。这些人不知就里,吓了一跳,西门庆跑到李桂姐家躲了半天,派人打听,才知道是因为花子虚的兄弟和他争财产,清河县政府接到命令,前来抓人。吴月娘乘机劝他好自为之,和这些人鬼混一起早晚得出事。西门庆不以为然。
  纲:小娘子吃里爬外,大官人笑里藏刀。
  纲: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对于贪婪的西门庆来说,对于金钱的追逐,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对于他将要得到的最大一笔启动资金,当然是来者不拒。
  目:李瓶儿派天福儿过来请西门庆商议事情,她罗衫不整,形容憔悴,脸都吓黄了,跪着哀求西门庆不看僧面看佛面。她认为花子虚这是遭受报应了,平时不信金玉良言,一味胡作非为,如今遭人暗算,实属必然。刚才花子虚派人捎话回来,让她去寻人情,她一个妇道人家,能有什么门路?本来她想发狠不管,因为这是他自作自受,就想让他被带到东京,受点教训,可是不想辱没了花太监的名头,因此不能袖手旁观。如今来找西门庆,就是托个人情,不要让他挨打受苦。接着,她就讲了个中原委。花太监一共有四个侄儿,老大花子由,老二花子虚,老三花子光,老四花子华,这四个基本都是“朽木不可雕也”,而这个花子虚更是不成大器,花太监就把财产放在李瓶儿手里掌管。在此就产生一个疑问:花太监和李瓶儿究竟是什么关系?
  中国封建专制一个登峰造极的标志就是太监制度,为了满足皇帝一人之淫乐,让成千上万的男人失去尊严。太监在肉体上的男欢女爱被剥夺了,可是心理仍然有需求,这就会产生变态的性欲,当时太监纳妾司空见惯,这个李瓶儿能不能首先是花太监的小妾?后来又嫁给了花子虚?有这样几个证据:一、李、花二人夫妻关系不好,李瓶儿甚至不让花子虚和她同房。二、财产都由侄儿媳妇掌管,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三、就连图都能在侄儿媳妇手里存放,更是骇人听闻。四、是不是和花子虚的夫妻关系有名无实?李瓶儿性欲一直得不到满足,这才会红杏出墙。反正有这样一种既定事实,花太监在世的时候,其他三人就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去年,花太监死了,花大、花三、花四只分得一些床帐家伙,没有得到一分现银。李瓶儿曾经劝花子虚不要把事做绝,可是他我行我素。如今果然遭受暗算。
  西门庆当场拍胸脯保证“哥的事就是我的事一般(说这样话的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做到的能有几个?)”,因为他对官场之事了如指掌,知道开封府杨府尹是蔡京门生。蔡京是最大的权奸,善于指鹿为马,对皇帝和朝政影响巨大,而且蔡京和杨戬又是一个鼻孔出气的。杨戬的亲家是陈洪,陈洪的亲家是西门庆,因此杨戬和西门庆的关系就叫“四门亲家”,也就是亲家的亲家,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能让老外找不着北。西门庆认为杨、蔡二人都是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人,由这二人同时出面,杨府尹“有个不依的?不拘多大的事也了了”。这就是潜规则。
  西门庆认为首当其冲的贿赂目标是蔡京,杨戬提督和自己有亲戚关系,尚在其次。李瓶儿回到房中,拿出六十锭大元宝,共计三千两银子。反倒是西门庆认为太多了,只要一半足矣,李瓶儿的观点是不但不多,还要把珍藏的四箱宝贝,一股脑地交给西门庆保管,她认为双拳难敌四手,长久下去自家财物都要被人算计了去,自己恐怕到头连个依靠都没有,还不如早想退路。西门庆怎么也得犹豫一下,问她要是花子虚提起怎么办,她说这都是老公公在时,偷偷让她收藏的,花子虚“一字不知(老太监对侄儿媳妇比对自己侄子还好十倍,这种行为令人生疑。)”,让他放心大胆地拿。西门庆回家和吴月娘商议,月娘认为银子可以装在食盒之中光明正大抬过来,而那些箱笼珍宝,必须避人耳目,不能太过招摇,“必须夜晚打墙上过来方隐密些”。西门庆闻言大喜。
  我以前一直纳闷,面对像西门庆这样喜新厌旧的人,吴月娘的地位为何一直这样稳固呢?两人之间无性,也基本无情,甚至吴月娘敢说别人不敢说的直言,为什么两人还基本相安无事?后来我把二人定位为“政治伙伴”,就像刘邦和吕后的关系。这个问题以后再谈,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吴月娘确实是张竹坡定位的“奸险好人”。
  “奸险”如何还能和“好人”联姻,这就是辩证法。
  当天,小厮们先是抬回来三千两银子,到了晚上,李瓶儿那面带了绣春、迎春两个心腹,西门庆这边,率领月娘、金莲和春梅这些亲密娘子军,双方团结合作,众志成城,把细软之物通过墙头秘密转运到了吴月娘房里。
  鉴:富贵自是福来投,利名还有利名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作者观点)。
  纲:花子虚化险为夷,李瓶儿再施辣手。
  纲:虚构的《三国演义》当中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典故,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如今的花子虚就和“小说中的(非历史上真实的)”周公瑾一样同病相怜。他赢了官司,可是后院起火,弄得名败身辱。
  目:西门庆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花家的财产连锅端,当然还是会“花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他从亲家陈洪那里讨来书信,派人先找杨戬提督,又通过蔡京的门路,跟杨府尹通了声气,此人倒是清廉,独善其身,可是对中国官场的关系网不敢有丝毫挑战。花子虚事先得到消息,在审问之时,就避重就轻,杨府尹也明显向他倾斜。花子虚强调,老公公死的时候,花了大笔银子,其他的生活用具也都均分了,只剩住宅两所、庄园一处。杨府尹就让他把这些房地产卖了,所卖银两让三人均分,从此就两不干涉,你走阳关道,他走独木桥。这三人还想争隐性资产,被杨府尹臭骂一通,当堂驳回。
  李瓶儿知道审判结果后,找西门庆商议大计,让他一不做二不休,把挨着他家花园的这座房子也买下来,她的论点是“到明日,奴不久也是你的人了”。西门庆回家和吴月娘商议,月娘当场反对,怕如此一来,招惹花子虚疑心,还是静观其变。其实我在书中除了看到西门庆有投机钻营和打理生意的本事外,看他还真没有这个女人的眼光和手腕。
  花子虚回来之后,“当官估价”,拍卖房产,就是由政府判定应卖多少钱。最后,把安庆坊的一座房子以七百两的价格卖给了王皇亲,清河县南门外的庄田以六百五十两的价格卖给了春梅未来的老公周秀周守备。挨着西门庆家的这座宅子拍卖价是五百四十两,因为靠着这样一个恶霸,别人不敢买,花子虚再三要求,西门庆就说没有银子。因为这次拍卖是由政府主导,强制施行的,有最后期限,官府不断催逼,李瓶儿急了,派冯妈妈给西门庆递话,西门庆做足了文章这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买了这个房子。花子虚共卖一千八百九十两银子,在官府的主持下,当堂分给三人,三人也都签字画押,交割明白。然后清河县上报开封府,了结此案。
  一场官司下来,花子虚的银两、房子和庄田都没了,就连老婆都另攀高枝儿了,彻头彻尾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按照他的意思,还想和“亲密兄弟”西门庆算算账,拿走的三千两是不是还有盈余,凑合着再买一个房子。李瓶儿骂道:“呸!你这个混蛋,整天不干正事儿,在外眠花宿柳,炫富摆阔,果然遭人嫉妒,被人设下圈套,抓进牢里,这时你知道害怕了,让我去托人情。我一个妇道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晓得什么事体?认得何人?到哪里去找人情?我浑身是铁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