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金瓶梅人物画廊 >

第2部分

金瓶梅人物画廊-第2部分

小说: 金瓶梅人物画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沆瀣一气,其形象可谓古今少有、天下无双,虽然描写有些极端,但是这种人绝对是存在的。她为了金钱和利益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灵魂按斤按两、锱铢必较地出卖了,所以说这时的描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简单一笔带过,大家不会产生栩栩如生的感觉,因为只有描写出来,才能让人直观地看到卑鄙的人是如何把灵魂当作商品来交易的。至于说,写到西门庆临死前的所作所为,不用说,印证了“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这句话。作者就是要让他死在女人身上,而且临死前要让他受尽苦楚,这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更是作者最恶毒的诅咒。
  由于两千年的封建思想压制和禁锢,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辩证思维极度退化,这是封建专制对中国人思想毒害的反映,也因此形成了国人根深蒂固的“二元论”思维模式。就是说,要是封建权威说好,那就众口一词都来追捧,要说坏,那绝对是众口烁金积毁销骨,由此国民性的一种体现是随声附和、崇拜权威、毫无主见,不敢坚持真理。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攻一点不及其余,非黑即白、泾渭分明,根本不承认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要知道,那个灰色地带是真正的人生和社会,需要我们进行辩证分析。别人都说好,我们就要问“都好吗,一点坏处也没有吗”,别人都说坏,我们也要问“都坏吗,一点好处也没有吗”。还要有更深一点的思考:说好或说坏的人做过调查研究吗?他凭什么这样肯定?他没犯主观主义错误吗?他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是不是作为某个集团的代言人来混淆视听?凡此种种,我们听到这样的话后,应该有至少几十种反问。真正理智和成熟的思维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
  毫无疑问,《金瓶梅》是限制级别书籍,没有独立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不应该看,他也看不下来。但是对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人来说,就没必要将它视为洪水猛兽,完全用道德标准评判人是错误的,有几个表里如一的道德超人,首先笔者就不是。在《金瓶梅》中包含有大量的辩证思维,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细致而不是浮皮潦草的分析和判断。批判错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真理。
  事情发生后找一个替罪羊,这是中国人典型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中,《水浒传》被视为“诲盗”的圣经,《金瓶梅》被视为“诲淫”的典型。“诲者”,教诲也,教导也。当发现光靠圣人牌位这一味纯而又纯的万用神丹对自己人都不管用时,有些人只好投出恶毒之剑,找出若干的替罪羊来转移人的斗争视线。我们要知道,不是逼上梁山,哪有水浒聚义?没有《金瓶梅》之前,就没有骄奢淫逸了吗?在《金瓶梅》产生的两千年前,孔夫子就发出“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的感叹,他老人家也解决不了这个本性问题,只好说“食、色,性也”。
  而且,书也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如果人手一部《论语》,大家都学会修身正意,温良恭俭,那这个世界将多么美好。那样的话,国家机器都是多余的了。可是这根本不可能。《金瓶梅》成了之祖,成了道学家矢石交攻的对象,实在是太冤枉了。不总是怕人学坏吗?人怎么就不学好的呢?难道就没有好的典型值得人学习吗?司马光敢说自己一生之行事都可对人言,多么正大光明,为什么不学习他?不是书错了,而是读书的人错了,一切恶行都是源于内心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丑恶。怎能把脏盆子都扣在别人身上呢?《厚黑学》我是看过的,也是严重被人误解的书籍,李宗吾不是教人学习厚黑,而是为了以几个历史人物为案例来揭露“厚脸皮”与“黑心肝”,是想要让人认清厚黑,这样才会清醒。大到国家政治,不要被人玩弄民意,小到为人处事,不要被人欺骗毒害。这也都是好意,可是事情就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没几个人理会他的深意,只是对其表面意义甘之如饴,让他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于是乎,他被请上了神坛,牌位上大书“厚黑教主”四个字,其著作被群魔乱舞的宵小奉为圭臬,当真是一个人生悲剧。
  《金瓶梅》也未必不是这样的悲剧,毛主席把它定义为谴责小说,认为此书没有流传开来的原因,除了涉及一些猥亵内容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暴露黑暗。我刚看完的时候,一度感觉很压抑,我不断地劝解自己,也试图欺骗自己,这些都是小说,都是假的,而且是几百年前明朝社会的事,不可能是真的。但是最后,我还是要理性承认,当时那个社会基本就是这样的。金瓶梅世界没有风度翩翩,没有铮铮铁骨,没有豪气干云,也没有正大光明,没有一丁点的光明,哪怕有一丝曙光也好呀,没有,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作者太残忍,可是描写的又是客观的真实。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绘制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是用画笔为人描绘了宋朝京城汴梁的市井风貌,画功震古烁今,可是我们还是看不到真实的社会。而兰陵笑笑生也绘制了一幅展现市井风貌的《清明上河图》——但是他改了一个名字,改成了《金瓶梅》——一幅动态、立体、真实的宋朝或明朝世界。这里有作者的主观性,不管是明朝还是宋朝社会,都有无数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可是我们不要让作者全知全能,面面俱到,他毕竟是要写谴责小说,如果都写光明面,那不是主旋律小说了吗?他主要写的是辩证的另一面,要承认他的价值。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如果不承认,不是和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者没有区别了吗?
  只有承认,才能正视,只有正视,才能冷静,只有冷静,才能分析,只有分析,才能找到病源,只有找到病源,才能开出药方,只有这个药方,才是对症下药,如果我们讳疾忌医,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态更加恶化。因为从古到今的圣人太少,也很少有完美无缺的人物,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病人,我们努力完善,这种追求完善,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就是人类的奋斗史,就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我们做不到完美,但是我们有权追求完美。
  前言之三莫要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这篇前言还有一个副标题,叫:西门庆根本不可能是模仿对象。我为什么要把这个题目单独列出来?就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用哲学话说,这个问题是主要矛盾之一。我常听人说,如果男人要都像西门庆那样做事,这个社会就完了。如果社会要是有这种错误认识,那才会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经过冷静的分析之后,我认为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有利于后文的开展,我也认为这个担心是庸人自扰、不足为虑。理由如下:
  想要成为西门庆首先要有钱,而且还要是巨富。在第七十九回时,西门庆纵欲身亡,他在临死前不忘交待后事,首先就是对财产的念念不忘,他交待的财产大概如下:缎子铺五万两(这里有别人的小股份)、绒线铺六千五百两、绸绒铺是五千两、印子铺(放高利贷的铺子。借款者分期还债,每还一笔钱,就在折子上加盖印子为记,作为还款记录。)两万两、生药铺五千两、江船上四千两”,加上零碎欠债共计91740两,再加上“对门和狮子街两处房产”,以及西门府等固定资产,总数足有十万两银子。我查了一些资料,当时的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概二三百左右,当然这个算法不准确,但我认为若论实际购买力,当时一两银子至少在五百元以上,理由何在?我这样比较不够直观,我举一个例子。当时普通丫环四两银子左右,潘金莲的丫环秋菊六两,那个女三号春梅值十六两(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我们姑且以五两银子的平均价来计算,西门庆的财产够买20000个丫环,这种比较让人感觉非常震撼,也可看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人命多么廉价!即使按照一两兑换三百元人民币,他的资产也在三千万以上,而且没有一点银行贷款和不良资产,我想现在也没几个人能做到。大家不要忘了,虽然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了,可是在重农抑商的传统思维影响下,想要有这样的成绩不容易,不能用工业化的财富积累简单比照。而这只是基本条件之一而已。
  必须要有势力。要知道当时的人有排行,叫“士、农、工、商”。上等人是读书人,负责管理国家,中等人是“以农立国”国策指导下的农民和手工艺人,下等的才是商人,因此商人“富而不贵”,财富反而容易让他树大招风,成为权力和其他势力攻击的目标。像西门庆这种奸商和败类,应该早就身首异处了,但事实并不如此,因为他走了让中国商人先天不足的道路,成为官商。有钱有势也不过是成为西门庆的必备条件之一。社会还需要足够黑暗,让他能够撑起巨大的保护伞,要让被他残害的人有冤无处诉、有理无处讲,这样才行。在稍微有民主和正义可言的社会,都不会让他横行无忌、无法无天。而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即将沉沦腐朽的封建王朝末期,而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是我们不要担心的原因之一。
  必须要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家庭观念、宗族观念和乡土意识。西门庆父母死得早,还留给他一笔财产,这种情况多吗?不多。因为没有父母的教育提携,所以他才没有中国人视为荣誉的光宗耀祖概念,这在中国人中多吗?不多。因为没有亲兄弟姐妹,是个独生子,有钱有势没有父母管教,还要奉行极端自私主义,这样的人多吗?同样不多。而这些还只是基本条件之一。
  必须要没有文化没有素质。没接受过义务教育,没有读过圣贤文章,没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种“五伦”概念,要不知道忠君爱国,不知道孝敬父母,不知道夫妻之情,不知道兄弟之爱,不知道朋友之义,这样的人多吗?不多。非常抱歉的是,西门先生全都可以做到,能达到他这种“礼仪廉耻”全无境界的人,能多吗?不多,绝对不多。而这些还是基本条件之一,要成为西门庆还不够。
  必须要没有任何的宗教概念,要没有一丁点儿的因果报应恐惧感。要不担心任何对自己子孙的报应,要没有一点对死后名声担心的精神负累,要没有一丁点儿的社会责任感。西门先生有句名言,就是只要保持权势,就是了嫦娥,自己也不怕,上天入地,能奈他何?猪八戒只是调戏一下嫦娥,就被玉皇大帝严厉惩罚,而在西门先生眼里,不过如此。骄横跋扈到登峰造极地步的人多吗?不多。而这还远远不够,拥有以上超人“素质”还是难望西门庆之项背。
  必须要有足够的综合素质。要有官僚、奸商、恶霸等一切恶势力的“最优秀素质”,要有极强的投机专营能力,要让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贪赃枉法、巧取豪夺这些“本事”烂熟于胸,要把对上的溜须拍马、舔痈吮痔和对下的欺压良善、横征暴敛,完美地结合。即使你有钱有势,想要做到如此地步容易吗?不容易。而且还要熟捻人情世故,在必要时刻还要学会冠冕堂皇地假斯文假道学,是谁都能做到的吗?不能。身边要没有一个正朋友,要有一帮地痞流氓、市井恶棍、帮闲无赖助纣为虐,这在法制和民主社会能容忍他吗?不能。由此可见,想要成为西门庆何其难也!
  还要是一个衣冠禽兽。要为了追欢逐笑,完全不顾女人的死活。不管美丑,不管是丫鬟使女还是家人媳妇,不管是良家妇女还是娼妓歌女,不管其身份如何,不管有没有社会影响,不在乎什么草菅人命,动用权势和金钱手段,不惜进行性虐待,疯狂占有女人,蹂躏其肉体,奴役其精神,掠夺其财产,没有一点点起码的恻隐之心,没有一点点基本的羞耻之心,甚至是不管男女,也就是进入“没毛畜牲”的行列,没有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情感和道德,你想这样的人能多吗?不能。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所有这些恶德必须“完全”和“同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所有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要同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基本就是“恶德”中的“完人”,这就好像“善德”中的“圣人”是凤毛麟角一样,想要把所有的恶德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可能,他注定只是一个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所以我们不要怕会有人模仿他。要说某种人身上有西门庆的一些影子,这还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相反,我们要是把他解剖开来,反而能以这个标本为参照物,去冷静地观察社会,让邪恶无所遁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反而是社会之福。阳光下的罪恶毕竟是少的。
  没必要杞人忧天!
  前言之四莫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我认为《金瓶梅》是一剂良药。首先,是良药就有治病救人的功效,但是还要承认“是药三分毒”。即便这样,我还是为本篇文章加了一个副标题叫:《金瓶梅》根本没有那样大的毒副作用。
  可能好些读者吃过“附子理中丸”这剂药,里面的“附子”本是有毒之物,如果要是单独食用,恐怕是要见上帝的。但是如果加工过后,它会变成宝贝,能治疗好多种疾病,回阳救脱,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中医上有种说法叫“以毒攻毒是也”。
  毛主席曾经五次推荐《金瓶梅》(相关情况到网上搜索。我曾经追寻他的读书轨迹,就是在他老人家的推荐下看的此书。他在1957年推荐一次,然后以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名义出版了一千套《金瓶梅词话》,我也有幸收藏一套。关于《金瓶梅》与《金瓶梅词话》的区别,见本书第一回。),我想他老人家绝对不是让人学习西门庆的吧!而是让人引以为戒。我总结他的观点有五:一、《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二、《金瓶梅》写了明朝的真正历史。三、《金瓶梅》写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四、《金瓶梅》不尊重女性,不好。五、《金瓶梅》之所以没有流传开,不光是因为涉及一些色情描写,主要是因为它暴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