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帅贺龙-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龙认为,罗启强的这冲部署最大的弱点是各团相距太远,皆有数十里之遥,不利于互相配合,及时支援。我们应当抓住他这个弱点,先奔袭语溪河消灭七0一团,再各个击破。他命令红二、六军团主力,奔袭浯溪河。
12月14日,中革军委又发来电报,不同意贺龙率军东出常、桃,认为“主力仍应向沉江上游行动,以便相当调动或钳制黔阳、甚江、洪江的敌人。如辰州附近不便渡河,可改于保靖附近南渡至沪溪、乾城、凤凰地域活动,对桃源方向只须派一支队伍去活动,以钳制与迷惑湘中之敌。”
肖克把电投递给贺龙说:“胡子,怎么办?还要让我们去代江上游”
贺龙看了看电报,抽着烟,踱了几步,回头对肖克说:
“我看还是接着打吧!军委离我们那么远,对这里的情况没有我们清楚。我们按计划打,打了胜仗,即使换点子批评也会算嘛!我看,怎么对斗争有利,怎么能把敌人多背点过来,使红一方面军减轻压力,就怎么干。你说呢?”
这就是打仗时的贺龙,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过,真有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味道。
肖克说:“我也是这个想法。”
贺龙把电报往桌上一放,说:“那好,先别管这份电报,打仗!”
12月15日夜晚,大雨倾盆。这种天气,敌人往往疏于防守。红军抓住机会,冒雨急行军一百余里,奔袭语溪河。16日拂晓,先头部队一举突入语溪河西山敌人阵地。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进行反扑。七0一团主力离开阵地进行反冲击。红四师抓住其脱离阵地之机,发动突然攻击。这一击,实在太重了,敌人迅即瓦解。慌乱不堪的敌人,拚命向南逃跑。由桃源赶来增援的七00团的两个营刚到语溪河,就被溃退下来的敌军冲乱了套。他们不战自溃,和七0一团的溃兵混在一起,向常德逃跑。红十七师五十一团猛打猛冲,竟一举占领了陬市。贺龙看到战斗发展如此迅速,乘势发展进攻,包围常德,占领桃源。
这一个奔袭战打得太漂亮了。由奔袭转为进攻,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间隙,弄得国民党军的一些指挥官们来不及反应,便慌忙撤退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打败的,只得说:“贺龙打仗,诡计多端,难以捉摸。”
贺龙率军占桃源,围常德,何键惊恐异常,一日数电,向蒋老头子告急:“共匪围攻常德甚急,势难固守,速飞兵来援。”他还请求湖北省主席徐源泉:“迅令在临法、鳌山夹击。”与此同时,急令正在追堵西方军的湘军三个师兼程回援常德;又令陈渠珍兵发大庸,进攻苏区。
陈渠珍与贺龙交手多年,深知贺龙用兵难以预料,害怕贺龙突然攻其老窠,忙令其部队坚守湘鄂边境,不许出战。对何键的命令,置若罔闻。蒋介石呢?他害怕的是二、六军团与西方军会师,于是,下令正在追堵西方军的李云杰、李锡珩两个纵队四个师开到湘黔边境布防。这样一来,便大大减轻了在湘江之战中受到很大损失的西方军的压力,实现了中本军委的战略意图。
贺龙就是这样,敢于不避讳违背中革军委指示的嫌疑,也不怕因此而受到处分,根据中共中央“发展湘西北并配合西方军”这一总的意图,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自己的行动方针。
贺龙的确是一位有胆识,有智谋的优秀的高级指挥员。
………………………………………………
12、人们说,长征路上,贺龙有三次“神来之笔”,使
一万来人的二、六军团没有“蚀本”。毛泽东说:“这
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长征胜利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贺龙和任弼时来到保安。他们要在这里会见毛泽东。
1936年11月的一天,黄土高原天高云淡。毛泽东在一间窑洞里会见了二、四方面军的部分领导人。这年,毛泽东四十三岁,雄姿英发,侃侃而谈。那一头浓密的长发,使他显露出几分书生气。毛泽东纵论红军长征,谈兴颇浓。谈到二、六军团长征情形时,毛泽东手里习惯地挟着一支香烟,微抬着头,望着贺龙、任弼时,说:
“你们二、六军团在乌蒙山里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让你们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是付出了大代价的幄。二、六军团却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毛泽东的话没有错。
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进行长征,共有一万七千余人。经过历时一年,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八省,在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尚有一万一千人。长征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退却,各路红军都有很大损失。红一方面军仅湘江之战,即由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三万人;红四方面军在南下川康中,由八万人减到了四万人。红二、六军团在万里长征中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共减员约一万数千人,但能一面战斗一面补充,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兵力。无怪乎毛泽东要说这是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1936年11月30日,任弼时在《关于二、六军团长征的总结与二方面军发展前途及目前任务报告大纲》中总结说:“红二方面军所以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是因为,广大指战员英勇果敢,艰苦奋斗;发扬了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所有指战员政治上的坚定性;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及军委的政治及军事路线;全国红军革命力量的配合与广大群众的拥护。”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征是一场战争,一场在退却中求生存的战争,这就和指挥战争的主要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论是湘江之战,还是南下川康,之所以损失巨大,无疑与战争指挥者的决策和用兵有关,因此,谈论二、六军团的“奇迹”,就无法避开担任主要指挥员的贺龙的指挥艺术了。
一些经历过长征的老同志,一谈起长征来,都津津乐道于贺龙在长征中的三次“神来之笔”。
所谓“神来之笔”,指的是贺龙决策和用兵之神妙。第一次,是欲入贵州,而先进湘中;第二次,是到乌蒙山去打转转;第三次,是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下面,就来摆一摆这三次“神来之笔”的“龙门阵”,看一看,“神”在何处?
1936年9月,蒋介石调集了他的嫡系、半摘系的中央军和湘鄂两省地方军一百三十多个团,“围剿”湘鄂川黔根据地。他们不采用通常使用的那种长驱直入、急进猛追的办法,而改为逐段修筑碉堡,交替稳步前进的堡垒战术。他们日进三、五里,边筑堡,边推进,企图逐步压缩对红二、六军团的包围,把长江以南唯一的一支主力红军消灭掉。
在敌人这种步步为营,处处筑堡的进攻下,湘鄂川黔根据地的面积日益缩小,情况十分严峻。
10月中旬,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中革军委分会在桑植刘家坪召开联席会议,讨论行动方针。会上摆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突围转移到黔东的石吁、镇远、黄平地区,在广大无堡垒地带与敌人周旋;二是突围后,按照朱德、张国焘的电报,在苏区附近活动。这里有一点要写明白。1935年7月至8月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中共中央曾对电台的配置作了调整。负责中革军委与红二、六军团联络的电台,残往红军总部。二、六军团因之与中央军委失去了电报联系。在9月间,六军团电台突然收到了中革军委电台的联络信号。任弼时当即致电周恩来:“你们现在何处?久失联络,请来电对此间省委委员姓名说明,以证明我们的关系。”第二天,收到了朱德,张国焘共同签署的回电:“二十九日来电收到,你们省委弼时同志书记,贺龙、夏曦、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委员。一、四方面军6月在懋功会合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二、六军团领导人还不知道,因为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已率一、三军团北上。中革军委电台已在张国焘控制之中,所以,电讯联络恢复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二、六军团发给中央的电报,包括关于部队行动方针的请示报告,都未发到中央,而拍发到了朱德、张国焘这里。
大家分析认为,敌人的一百三十个团已完成了对苏区四周的封锁。苏区虽经一年多的建设,但地主武装和土匪并未彻底消灭,群众发动得也不充分,总的来说,后方是不巩固的。苏区面积不大,东有洞庭湖,北有长江,南为流水,渔水,西边是大山区,不利于大兵团机动,而且,由于敌人的压迫,本来不大的地区已愈来愈小,兵员、物资尤其是粮食的补充十分困难。红一方面军已渡江北上,四方面军也退到了川康边境,二、六军团在长江以南是一支孤军,在现地域内,根本无法粉碎敌人的“围剿”,也不能按朱、张意见在苏区周边活动,因为,敌人进入苏区后,便会逐段修筑碉堡,然后,依托他们的碉堡阵地返回来“清剿”苏区周边地区。红军突围后,如不远去,必然陷入困境,因此,会议决定,主力移出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突围远征,去贵州的石吁,镇远、黄平地区。
贺龙在刘家坪红二军团长征动员大会上讲话说:“现在,我们二军团已经有了三个师八个团,六军团也建立了十六师,两个军团有一万七千人,而且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好汉子。这比我们刚刚会师的时候,扩大了一倍多。蒋介石搞了一百三十个团来围攻我们。他们修筑碉堡,步步为营,我们活动的地盘越来越小。我们苏区建设了一年多,人民群众尽了最大努力,支援红军,可是,这里山多,田少,加上敌人烧杀抢掠,那还能养得起我们两万人的红军?人要吃饭,马要吃料,可是老天爷长不出那么多粮食,所以,我们只能转移到外线去,抛开这一大帮子乌龟壳子。外边地方大着呢!我们可以行动自如呀!”
但是,要跳出这一百三十多个团的包围,转到黔东去,谈何容易。怎么办呢?在军分会会议上,任弼时让贺龙拿个主意。贺龙想了想说:
“怎么走?我们突围之后直奔贵州?那样,蒋介石围攻我们的几十万大军便会盯住我们不放。屁股后头跟着十几万敌人,那可是很不舒服的喽!你打又打不过,摆脱又摆脱不掉,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局面之中,这不是好办法步。”
大家认为贺龙的分析很有道理。关向应问道:“老贺,你有什么办法?”
贺龙沉默了一会,提出了他几天来反夏考虑过的意见:
“我的意见,我们先到湘中去。那里地区辽阔,物产丰富。到了那里,一则可以补充物资,筹集款项,宣传抗日;二则可以威胁长沙。我们到了湘中,敌人怕我们进攻长沙,就会调兵追到湘中,我们再抛开放人,转入贵州,在敌人部署被打乱后的无计划行动中,取得主动权。”
大家听了,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起来了,最后,一致同意了贺龙的意见。
肖克说:“你这一步棋蛮鬼嘛!”
贺龙一笑,说:“兵不厌诈嘛!打仗就要有点儿机灵劲。”
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当晚,二、六军团从刘家坪出发,开始战略转移。
第二天,二、六军团突破敌人的灌水防线。第四天,突破沉水封锁,简而言之,从11月23日到28日,二、六军团分别占领了辰溪,浦市、淑浦,新化、兰田和湘中著名的锡矿山,控制了湖南中都不少地区。
贺龙对任弼时、关向应说:“敌人现在被我们弄蒙了,还来不及追过来。我们有时间在这个地区展开活动。两位是主角,就看你们唱戏喽!”
任弼时笑着说:“也有你的份嘛!你想偷懒?”
贺龙拱拱手,说:“贺龙不敢,请政委吩咐。”
唱戏?唱什么戏?一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日。早在8月间,湘鄂川黔省委就接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的指示。8月26日,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王震、张子意共同签署了一个《号召全国民众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倒卖国罪魁蒋介石的宣言》,现在可以开展这方面的宣传、组织活动了;二是要积极筹粮筹款、筹措物资,扩大红军。
他们的“戏”唱得很好。在此期间,建立了抗日游击队、抗日大同盟、抗日义勇军等三十八支抗日武装,有三千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在筹粮筹款筹措物资方面,成绩显著,仅款项就筹措到数十万银元。
红军在湘中频传捷报的时候,贺龙自己也添了喜讯:夫人骞先任生了一个女儿。
1929年,贺龙在湘鄂边创建根据地时,夫人向元姑病逝,王琳和女儿贺金莲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年9月,他和红四军军部军政训练班的教员骞先任结婚。现在,他们的女儿出世了,应该给她取个名字呀!有人说,等总指挥从前方回来再说。红六军团政委王震说:“等胡子回来?你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我说,红军在湘中打了胜仗,她是在捷报声中出生的。我看,就叫捷生吧!”
贺捷生在战火中诞生,襁褓中参加了长征,但是,谁又能料到,后来,她却经历坎坷,受过不少苦难。现在,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女将军。
蒋介石当然不是傻瓜。他看到围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的计划破产了,红军现已挥兵沉江,长沙告急,便立即改变部署:以樊嵩甫纵队的四个师和李觉纵队的三个师为主,组成“追剿军”,由何键当总司令,“追剿”红二、六军团;陶广纵队三个师和郭汝栋纵队八个团开抵沉江西岸,负责堵截;汤恩伯纵队二个师防守长沙。蒋介石妄想把红军消灭在流水和资水之间。
根据这一情况,贺龙召开军分会会议。他在会上说:“敌人追来了,我们怎么办?大家有何高见?”
有人提议说:“按原计划,向黔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