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帅贺龙-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参加过北伐战争的老战士对这种打法想不通。为什么不把他拒于澧水之西呢?这样一步步后退,多害人!贺龙把脸一沉,说:
“你们要多动脑筋。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打仗也不能一成不变。我们红军人少,枪少,弹药少,怎么能象北伐时期那样猛打猛冲?你拿什么给我冲?那是去找无谓的牺牲,这,我贺龙可不干!我们要打巧仗。既能歼敌,又少受损失,这才叫本领。我们一步步后退,可不是打不过他,而是迷惑他,让他以为我们不经打,就会放开胆子往里闯。这没什么,只要最后吃掉他们,不就行了吗?”
老兵们听得频频点头。
周寒之带着千把人追到南岔渡口,看见船只仍留在西岸,哈哈大笑说:
“贺龙溃不成军了,连船也来不及弄走,快,赶快渡河,占领桑植。天助我也。”
敌人纷纷上船,向东岸划来。他们刚刚渡过澧水,马上遭到了两个团的猛烈袭击。周寒之没有准备,顿时大乱。动作快一点的跑上了船,但也来不及渡河,一千余人全部被歼于南岔渡口,周寒之也被打死了。
周寒之归天,向子云震怒。这么无能,一千来人就这样完了?怎么向陈渠珍去交待?只好自己上阵了。他拍电报给陈渠珍说:“即日亲赴桑植围剿,誓灭共魁,以报党国。”他带领其全部人马和部分民团,气势汹汹,再犯桑植。
临行前,他对参谋长说:“三天以内,你给我弄几百个竹筒,装满乌鸡、黄狗的血,不得有误!”
参谋长问道:“旅座,弄这些干什么?”
向子云一皱眉,说:“你不知道吗?贺龙有一帮子‘神兵’,那是好惹的吗?他们能借神力。有了这玩艺,撒在‘神兵’身上,那神法就不灵验了。”
真是既可笑又可悲。堂堂的正规军旅长竟然会相信这些无稽之谈。不过,也流露出他害怕“神兵”的内心世界。
特科大队长陈宗渝知道此事后,嘲笑说:“这家伙太可笑了。真可惜,他带的是血,要是把那几百只乌鸡、黄狗带来,我们到可以打牙祭了。”
贺龙对大家说:“这一仗,不能大意。向子云拥兵三千,武器也好。这个人,我也了解,打仗还有股子猛劲。我们不能硬打,不然,他损失三千,我们也得损失二干,不合算。”
大家都问这一仗怎么打法。
贺龙说:“他不是想占领桑植吗?我就把他放进城来。我们先把城墙拆掉一些,让他进城后无法固守。我们都撤到八斗溪、梅家山、白家冲一带去;特务营埋伏在西界、茅岩,断他的退路;卢冬生你带一个营到赤溪河渡口去,等敌人过河以后,把河里的船弄走,准备打溃退下来的敌人。向子云用兵办法不多,好摆一字长蛇阵,等他的先头部队进了城,后续部队过了河,我们再收拢口袋,好好打一打。”
大家一致赞同,纷纷叫好。
贺龙笑了,说:“你们都同意,这就好。这种打法,我们三千人可以吃掉向子云的三千人。不过,也有坏处,打完仗我们还得修城墙,给老百姓修房子,赔些钱。”
卢冬生说:“修城墙,修房子好办啊!赔钱,就要军长你想办法了。”
贺龙把手一摊说:“我到哪里去弄钱嘛。”
“你找老落讨卖头的钱去呀!”卢冬生说。
大家一阵哄笑。笑声里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对敌人的嘲笑。
这一仗,打得好顺利。
早晨,向于云和特务营从赤溪河渡口渡过澧水,进入桑植县城,后续部队逐次渡河跟进。贺龙命令两个团攻城,两个团拦腰把敌人切成几段,截断城内敌人的退路。命令一下,枪声、杀声震天响。一路红军直逼城内,一路红军直插伍家坪,截断向子云逐次跟进的长蛇阵。这一下,向子云的部队乱成了一团,溃不成军,什么乌鸡血、黄狗血也来不及用了,仓皇向赤溪渡口逃跑。这里河床狭窄,水势湍急,适逢上游暴雨,河水猛涨。卢冬生已把所有船只弄走,敌人逃到渡口,无法渡河,只能望河兴叹。他们被压缩在河滩上,死伤惨重。一部分缴械投降了,一部分想逃命,泅述过河,被溺死河中。
向子云逃到渡口,十分惊恐。怎么渡河啊?他急中生智,抓住一匹骡子的尾巴,跳进了水里。一个浪头涌来,向子云不知去向了。后来,国民党当局在津市发现了向子云被水泡肿了的尸体。脖子上还挂着一支驳壳枪呢!
贺龙在总结这一仗时说:“南岔、赤溪河战斗的胜利,说明我们红四军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三千人,他们三千人,我们把他们吃得光光,只伤了几十个同志。这种仗打得很合算。”
有人说:“我们的军长真邪了。真有办法。”
贺龙吻着烟杆说:“你们错了。你们难道不记得了,一年前,也在自己家门口,我们三千,他们三千,仗打下来,我们都散完了。后来,又扩充到了一千五百八,石门两仗一打,又只剩下了一百来人,搞得我连件换洗的衣服都没有。今天,我们也是三千,却吃掉了向子云的三千人。这一败一胜,说明了什么呢?依我看,第一,我们的红军变了,已经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再也打不散了,打不烂了;第二,我们每班都有了党员、团员,团结一班人,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成了一个铁军;第三,我们有了苏维埃政权,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在这里生了根啦!再嘛,大家齐心协力。你们都指挥得不错,打仗比过去机灵多了。说到我贺龙,那算什么啊!一枪投放,一个俘虏也没抓到,大不了,出些点子嘛!”
………………………………………………
10、一个入党才二三年的新党员,遇到了两次“左”倾路
线,你说怎么办?他说:“一些事弄不明白,心里很苦。”
在共产党最倒霉的时候,选择了共产党,贺龙终生无悔,但是,参加共产党以后,其命运之坎坷,却是他始料所不及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踏进共产党的门槛刚刚二、三年,就被党内的“左”倾路线搞得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193o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有利于革命的变化,在共产国际“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下,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要求各路红军“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这个时候,贺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总指挥,但是,在党内,却是一个仅有三年党龄的新党员。
红二军团是这年7月,贺龙率领红四军东下洪湖,与周逸群领导的红六军在公安会师以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的。下辖红二军(由红四军改和、红六军共十个团。贺龙的老战友周逸群担任前委书记和军团政治委员。
红二军团一成立,贺龙、周逸样制定了一个以六个月为期,拔除洪湖根据地内的白军据点,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建立根据地中心区域坚实基础,尔后向敌人薄弱地区发展,迅速使湘鄂西各小块根据地联成一片的充满胜利信心的计划。
但是,时运不济。这一计划刚开始执行,便遇到了从中共中央贯彻下来的冒险主义路线的阻碍。1930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长江局强令红二军团抛开建设根据地的计划,去攻打鄂北敌人的统治中心——沙市。刚刚组建不久的红二军团怎能去强攻大于自己数倍的正规军把守的城市呢?说得不好听一点,是用鸡蛋去碰石头。结果,不仅无功而返,而且伤亡了三千余人。这是一次重大的损失,贺龙、周逸群无言以对,感伤万分。可是,没过几天,中共湖北省委行动委员会又来了指示,命令红二军团执行中共中央指示,进逼武汉,配合鄂豫皖、湘鄂赣等地红军夺取全省政权。贺龙、周逸群接到指示,啼笑皆非,但是,命令又不能不执行,洪湖根据地的巩固也不能丢掉不管。他们决定,一面巩固苏区,一面逐步向武汉发展。这当然为执行“左”倾路线的上级所不满。9月12日,中共中央派中央行动委员会委员邓中夏到达湘鄂西,担任湘鄂西特委书记兼红二军团政治委员。中央行动委员会,是李立三在整个党组织需要“军事化”的口号下成立的,负责领导武装暴动的最高指挥机构。派邓中夏来洪湖,就是要全力贯彻“左”倾冒险路线的。从此,贺龙这个总指挥便十分难当了,因为,按中共中央规定,在军队,作为党代表的政治委员拥有最后决定权。凡事一经政委决定,任何人不得违反,否则,就是违反党的纪律。何况,邓中夏还是中央行动委员会委员、湘鄂西特委书记,是贺龙的上级。不过,邓中夏为人正直,对贺龙也颇尊重,在作战指挥上,有些具体意见,尚能采纳贺龙的主张。贺龙只好利用这一点,尽量提出自己的看法,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10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命令,为了配合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贺龙指挥红二军团出现在长江以南,夺南县、占华容、下津市,最后在澧州碰上了钉子,旷日持久,攻而不下。
湖南省主席何键急令其新十一师,独立一旅和湖南警备第一军前往津、法解围。强敌来援,怎么办?贺龙硬着头皮向邓中夏建议说:
“何键调兵来了。我们攻不下澧州,撤了算了。干脆连津市也丢下,集中力量攻下石门,去搞一个临时的后方。这样,我们才有吃有喝,可以继续进攻。”
邓中夏也感到了目前形势的严峻,只好同意贺龙建议,撤离津、澧,转而攻占石门县,准备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
但是,何键并不罢休,命令新十一师各部进攻石门,不给红军喘息之机。贺龙同邓中夏商量说,这次不打是不行了。我们分个工:你带一个师守石门,我领主力前去迎敌,把他们赶走。邓中夏表示同意。贺龙指挥红二军团主力击溃了新十一师,歼灭独一旅一部,乘势攻占了临浪县城。
在临澧,贺龙叫卢冬生去收集国民党的报纸。
卢冬生不解,问道:“胡子,你要报纸做什么?”
贺龙说:“我们现在什么消息也没有。全国政局怎样?湖南的敌人有什么动向?外面发生了什么事?’看看报纸也许能捉摸出点什么来。”
卢冬生从临道邮局给贺龙弄来了一大难报纸,大都是汉口出版的。贺龙仔细地阅读起来。说也凑巧,他真的从报纸上获得了重要的信息: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已告结束,蒋军大批军队正在南调;还得知,红一、三军团根本没有再攻长沙。他想,那么,要我们配合红一、三军团的前提已经不复存在,要红二军团渡江南征,也失去了依据,再说,蒋、冯、阎大战结束,蒋军南调,必然会给湘鄂西根据地带来严重困难。我们这里,虽然灯链暂时停止了进攻,但并不会放弃消灭红军的企图,可能正在调兵遣将。我们必须马上改变行动方针,不然将会陷入更大的被动。于是,他下令回师石门,找邓中夏去。
邓中夏见贺龙率师返回,极为恼火。他质问贺龙说:
“没有我的命令,你为什么把队伍撤了回来?”
“中夏,你看看这个。”贺龙把一叠报纸递到邓中夏面前。报纸上不少地方都用铅笔划了出来。他说:“一、三军团不打长沙了,我们配合谁?敌人已经大批南调,常德、桃源我们也不能去打了,再过流水也不行了。我看,还是马上返回洪湖。”
红六军军长段德昌翻了翻报纸,看了看贺龙划出来的地方,对邓中夏说:
“政委,逸群、万涛不是写信给你,认为红二军团不宜久离根据地孤军南征吗?他们不是要求我们迅速返回洪湖吗?我看这个意见是对的。你应当考虑考虑。”
邓中夏看见段德昌支持贺龙,十分不悦。他说:“夺取常德是既定方针,任务完不成就走,哪有这个道理?云卿,你怎么可以随便撤回来呢?你不愿意执行中央的路线?我认为必须按照原定计划,攻打津市、澄州,夺取常德。一、三军团打不打长沙,那是他们的事。执行中央攻打中心城市的指示,不允许动摇。”
尽管贺龙的意见得到了段德昌、许光达等人的支持,但是,政治委员“不执行中央路线”的大帽子压下来,贺龙有口难辩了,只得率部重新去攻打津市、澧州,可是,他心里实在不痛快,不知道他哪一点有错。
此时,敌人已经大量增兵,骨头更加难啃了。红六军经过苦战,虽然占领了津市,但是伤亡巨大,连红六军参谋长刘仁载也为之献身了;红二军围攻浪州,依然打不进去。看到这些情况,贺龙心里真不是滋味。自己是总指挥,却要指挥部队去打这税大。该打的仗,这样的总指挥有什么用?
但是,敌人却并不就此了事。湖南当局命令李觉的第十九师和陈渠珍的湖南警备第一军,分两路对红二军团发起了进攻。一路夺取了石门,一路从临法向澧州逐步推进,情况危急,邓中夏不得不同意将部队撤到松滋县的杨林寺、街河市一带。
这时,敌人正对洪湖根据地实行大规模“围剿”。监利、潜江、华容均已被敌人占领。周逸群、万涛再次给邓中复写信,要求红二军团迅速返回洪湖,迎击敌军,保卫根据地。
贺龙乘机向邓中夏建议说:“中夏,还是回洪湖去吧,丢掉了根据地,我们就没有依托了。”
邓中夏说:“老贺,洪湖那儿河流湖泊太多,部队行动很不方便,恐怕很难打败敌人的进攻。”
贺龙说:“别看那哪水多,但是个老根据地,老苏区,群众基础好。我们回去是可以打破敌人的围剿的。”
段德昌在打津市时负了伤,心里很不痛快,就说:“怎么不能打败敌人?有那么好的群众支持。不会象在这里,脱离根据地,孤军深入,兵家之忌。”
邓中夏不满地说:“别说了,现在不能回去。”’